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基于分解TW指数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成城 李红梅 韦守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102,共9页
以安徽省16地市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分解后的TW指数进行测算,开创性提出"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并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结论认为:安徽省各地市创新能力呈"双核"分布,各城市对区域创新极化贡献度呈"工&qu... 以安徽省16地市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分解后的TW指数进行测算,开创性提出"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并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结论认为:安徽省各地市创新能力呈"双核"分布,各城市对区域创新极化贡献度呈"工"字形分布,区域内创新能力高或低的城市并不一定对整体区域的创新极化有重要推动或拉低作用,缓解极化效应以创新能力居中的城市为重点,城市贡献度能更为精确地甄别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此外,安徽省各城市的创新极化贡献度具有空间负相关特征,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合肥、芜湖、池州组成了安徽省的创新极化中心,皖南创新极化贡献度分布具有交错性,皖北缺少创新增长极,安徽省创新极化贡献度由空间离散向空间集聚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极化效应 极化贡献度 tw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W指数的我国创新极化测度及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肃 郭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创新资源由周边落后地区向经济中心进行集聚运动,从而形成创新极化效应,随着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显现,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本文首先在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1998~2017年我国省级区域的... 创新资源由周边落后地区向经济中心进行集聚运动,从而形成创新极化效应,随着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显现,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本文首先在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1998~2017年我国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其次通过测算TW指数,对我国整体范围及4个经济区域资源极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极化指数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近年来,虽然我国创新极化程度逐渐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4个经济区域内的创新极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西部存在显著的极化现象,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极化水平最低。我国应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跨区域协调合作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增长极体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辐射周边落后地区,促进创新资源的再分配,推动区域经济的平衡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tw指数 极化效应 因子分析 创新资源配置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大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趋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宋丽思 陈向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空间极化 tw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创新能力极化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金凤花 富立友 钟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1,共5页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州为界的南、北方向两极极化特征,且上海并非上海都市圈极化发展的唯一源头,最后从加速形成创新集群机制、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创新能力 极化发展 Wolfson指数 tw指数 ER指数 KZ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和极化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5
作者 郑永强 冯建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81-188,共8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7年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过程,并结合GIS和TW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极化效应。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复合系统演化实现从过渡调和到优...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7年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过程,并结合GIS和TW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极化效应。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复合系统演化实现从过渡调和到优质协调的逐步升级。从空间分异来看,陕西省耦合协调状态逐渐演变为圈层状态,关中地区增长突出,陕北陕南地区波动明显。从极化效应来看,省域整体由极化效应转为扩散效应,西安市是单核增长极,关中地区是主要极化效应贡献地区,陕北对极化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陕南对极化效应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结合城市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和极化效应结果,将陕西省细分为强省会城市西安、经济主导型地区关中、资源主导型地区陕北、环境主导型地区陕南4类,并分别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资源系统 耦合协调 tw指数 极化效应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