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1
作者 王新宇 程星 +5 位作者 郑璐 张玥 马雨婷 牛国平 顾锋 陈永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MBFFI)初步建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的... 目的: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MBFFI)初步建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的140例健康成人血浆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泰州谱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浆中12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12种细胞因子均呈非正态分布,而且两家检测试剂95%参考区间存在差异。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项细胞因子试剂盒参考区间为IFN-α:<4.91 pg/ml、IL-12 p70:<1.95 pg/ml、IL-5:<12.72 pg/ml、IL-8:<60.68 pg/ml、IL-1β:<27.67 pg/ml、IL-2:<5.01 pg/ml、IL-4:<1.22 pg/ml、IL-6:<6.11 pg/ml、TNF-α:<2.92 pg/ml、IL-17:<10.27 pg/ml、IL-10:<6.88 pg/ml、IFN-γ:<17.68 pg/ml;泰州谱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项细胞因子试剂盒参考区间为:IFN-α:<4.05 pg/ml、IL-12 p70:<7.33 pg/ml、IL-5:<7.80 pg/ml、IL-8:<13.24 pg/ml、IL-1β:<19.24 pg/ml、IL-2:<2.42 pg/ml、IL-4:<0.99 pg/ml、IL-6:<2.10 pg/ml、TNF-α:<0.87 pg/ml、IL-17:<1.42 pg/ml、IL-10:<1.10 pg/ml、IFN-γ:<1.34 pg/ml。结论:本研究应用MBFFI初步建立了两家试剂检测健康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的参考区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 细胞因子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生物学活性定量免疫荧光测定法和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的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益敏 张红梅 +3 位作者 何开勇 尹登科 孙备 许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3-2199,共7页
目的建立甘精胰岛素基于转基因细胞CHO-INSRB 1284的定量免疫荧光生物学活性测定法(In-Cell Western,ICW),并将其与《中国药典》胰岛素生物测定法进行等效性研究。方法CHO-INSRB 1284细胞以1.5×10^(8) L^(-1)细胞密度铺板,1500μmo... 目的建立甘精胰岛素基于转基因细胞CHO-INSRB 1284的定量免疫荧光生物学活性测定法(In-Cell Western,ICW),并将其与《中国药典》胰岛素生物测定法进行等效性研究。方法CHO-INSRB 1284细胞以1.5×10^(8) L^(-1)细胞密度铺板,1500μmol·L^(-1)甘精胰岛素稀释25倍后再进行3倍系列梯度稀释,在微孔板刺激细胞20 min,经固定、透化及抗体孵育步骤,利用odyssey双色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免疫荧光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ICW中甘精胰岛素的浓度与相对效价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方法专属性好,相对准确度、中间精密度及线性均符合要求;7批甘精胰岛素样品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相对偏差低于10%,用SPSS软件和SAS软件分析,表明方法具有相关性及等效性。结论建立的甘精胰岛素生物学活性定量免疫荧光测定法,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及精密度高,与体内胰岛素生物测定法具有相关性和等效性,可用于甘精胰岛素的体外药效评价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活性 甘精胰岛素 定量免疫荧光测定 转基因细胞 学验证 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C反应蛋白(CRP)高灵敏度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刘玉桃 朱钰璞 +6 位作者 宋朝君 王宇亮 胡锦伟 马政君 席佳越 崔敏萱 范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1-686,共6页
目的采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增强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利用特异性识别C反应蛋白(CRP)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光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制备以NaGdF_(4):Yb/Tm/Er为核心,以NaLuF_(4)为外壳的核... 目的采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增强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利用特异性识别C反应蛋白(CRP)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光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制备以NaGdF_(4):Yb/Tm/Er为核心,以NaLuF_(4)为外壳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通过表面配体交换以得到水溶性纳米颗粒,以共价方式偶联FMU-CRP1特异性检测抗体,构建上转换发光检测试剂。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结果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在(0.015~1)ng/mL CRP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4),检测下限为0.015 ng/mL。与ELISA相比,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提高33倍,显著优于ELISA。结论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兼具高灵敏度和高光稳定性特点,有望为临床应用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材料 C反应蛋白(CRP) 免疫荧光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广州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 被引量:7
4
作者 石玉玲 李林海 +3 位作者 徐德兴 司炳银 于曼 杨保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 检测 广州 非典型肺炎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对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夏晴 仲人前 +3 位作者 范列英 高春芳 薛昌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81份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在不同年龄段,肺癌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和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明显不同。74份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74/81,91.4%),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61.5%),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82.7%(67/81)的肺癌患者具有针对相对分子质量初步鉴定为6.5万的靶抗原的阳性条带,该条带仅在22.2%(12/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蛋白质印迹地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抗原定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思国 尹训南 +5 位作者 李广兴 康丽娟 江国托 孔宪刚 刘忠贵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2-85,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在感染的第10天,只有肾脏、气管或肺脏中呈现荧光,而以肾脏中的荧光最强,特异性荧光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肾脏,可达14天,病毒存在于肾小管间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中。实验结果证实,IFA方法具有直观、特异等特点,在抗原定位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ELISA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秦雪 陶瑕 +6 位作者 陈志坚 蒋杰球 徐明辉 李若林 李泰阶 林发全 李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者采用免疫印迹法复查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结果82例ANA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87.8%和73.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7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77.19%和71.9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cutoff值时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AN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法对一些稀有核型ANA检测符合率较低,而抗ds-DNA抗体的符合率在不同核型上没有差异。ANA检测以1:100为cutoff滴度,抗ds-DNA抗体以弱阳性为cutoff值时,两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符合率,但在检测滴度1:100ANA、弱阳性抗ds-DNA抗体时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结论IIFA法检测总ANA、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阳性标本再进行ELIS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同时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并且更快捷经济。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间接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罗冰 王艾丽 +2 位作者 虞伟 刘国瑞 李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4-125,130,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ⅡF)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的影响。方法:用ⅡF法检测4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可能出现的ANCA荧光图谱;用ELISA法确认上述4种血清的靶...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ⅡF)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的影响。方法:用ⅡF法检测4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可能出现的ANCA荧光图谱;用ELISA法确认上述4种血清的靶抗原。结果: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受自身抗体的影响较大,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应用猴肝切片可将这4种自身抗体与ANCA区别。结论:联合应用猴肝切片与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抗原片,有助于准确判断ANCA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自身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荣骏弓 尹训南 陆月华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8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法对人工感染REV的20只30日龄SPF鸡进行了检测,接种后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7天时8只鸡呈阳性反应,14天20只全部呈阳性的反应。通过对NDV、IBDV、ALV、MDV、CIAV、AIV等标准阳性血清的交叉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应用该IFA方法对我国辽宁、山东、黑龙江省部分鸡群进行REV抗体检测,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禽类 REV 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庆功 施桂英 +1 位作者 袁国华 丁玉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2-383,共2页
为了解RA和SLE患者中ANCA阳性情况,我们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两种疾病血清中的IgG型和IgM型荧光抗体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正常献血员血清42份,RA... 为了解RA和SLE患者中ANCA阳性情况,我们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两种疾病血清中的IgG型和IgM型荧光抗体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正常献血员血清42份,RA患者血清47份,SLE患者血清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浆 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勇 李齐光 +1 位作者 唐希才 邱志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荧光核型为阳性;ELISA法按说明书操作,浓度≥18U/mL为阳性,12~18U/mL为可疑,≤12U/mL为阴性。结果: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患者血清138份,IF法阳性50份,阴性88份,阳性率36.23%,ELISA法阳性78份,阴性60份,阳性率56.52%。经卡方检验P<0.01。其中IF法样本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检测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9。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差异有显著性,ELISA法敏感度明显高于IF法。同时,IF法样本血清抗核抗体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的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麻疹病毒抗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狄军波 陈益平 陈小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抗原对儿童麻疹病毒(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麻疹的患儿 ,进行咽试子IFA麻疹病毒抗原检测及血清ELISA法MV_IgM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对部分患儿短期随访 ,... 目的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抗原对儿童麻疹病毒(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麻疹的患儿 ,进行咽试子IFA麻疹病毒抗原检测及血清ELISA法MV_IgM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对部分患儿短期随访 ,分析IF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诊断为典型麻疹55例 ,不典型麻疹17例 ,其他出疹性疾病6例。典型麻疹组IFA、ELIS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 %、58 % ;不典型麻疹组为100 %、59 % ;非麻疹组阴性检出率为100 %。IFA的敏感度为97 % ,特异度为100 %。结论IFA咽拭子MV抗原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检测 麻疹 抗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RV VP6蛋白McAb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猪轮状病毒 被引量:4
14
作者 边亚娟 林长水 +5 位作者 田志军 唐丽杰 王玉玲 张海峰 张炳丽 李一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 McAb PRV 急性肠道传染病 应用 检测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印迹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血病患者Survivin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延风 刘雅 +1 位作者 姬晓梅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比较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以探寻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s)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Survivin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 目的 比较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以探寻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s)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Survivin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s 法检测Survivin 表达阳性13 例(72. 2%);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 表达阳性11 例(61.1%)。两种方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8.89%。结论 Survivin是否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免疫荧光法操作比较简单,适于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URVIVIN表达 蛋白印迹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舌粘膜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天疱疮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培光 张学军 +2 位作者 杨森 王再兴 杨春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对检测天疱疮抗体的灵敏度和价值。方法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6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14例(... 目的比较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对检测天疱疮抗体的灵敏度和价值。方法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6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14例(875%)阳性,免疫印迹法11例(688%)阳性,两法合用总阳性15例(93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适合于常规辅助诊断天疱疮,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天疱疮 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食物中鸡蛋过敏原蛋白成分 被引量:2
17
作者 吉坤美 李就鸿 +2 位作者 李盟 吴序栎 刘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3-326,共4页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用于测定食物中鸡蛋过敏原蛋白成分,为进出口食品鸡蛋过敏原成分检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提取鸡蛋过敏原总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并以此抗体包被酶标板,采用生物素标记抗鸡蛋过敏...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用于测定食物中鸡蛋过敏原蛋白成分,为进出口食品鸡蛋过敏原成分检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提取鸡蛋过敏原总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并以此抗体包被酶标板,采用生物素标记抗鸡蛋过敏原总蛋白抗体、Eu3+标记的链酶亲和素和以β-二酮体为主的增强液等试剂,建立双抗夹心TRFIA方法,用于检测10种食品中是否含有鸡蛋蛋白成分。结果:鸡蛋总蛋白SDS-PAGE显示带大致有10条,其中主要条带有4条,分子量分别为71、55、38、14kDa;成功地研制出双抗体夹心TRFIA法检测食品中鸡蛋过敏原蛋白成分,具有特异性,其最低检出限为0·625ng/mL,标准曲线在12·5~64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8种食品检测结果与食物过敏原标签标注内容相符,而2种标示不详的食品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食品中鸡蛋过敏原蛋白成分的双抗体夹心TRFI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对于未标注鸡蛋过敏原成分的食品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 鸡蛋过敏原 多克隆抗体 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快速免疫荧光法在肾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海霞 熊正文 刘俊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33-2433,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肾活检 肾脏疾病诊断 免疫荧光技术 微波 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庆红 曹军 +2 位作者 吕顺艳 黄艳红 胡玉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为检测雌激素受体在绝经后妇女可能的作用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切除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 (ER)的分布。结果清楚表明 ,ERα除了存在于已知的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前区中央部和弓状核外 ,还见于室旁核和视上核 ,而文献报道 ERβ在该... 为检测雌激素受体在绝经后妇女可能的作用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切除小鼠脑内雌激素受体 (ER)的分布。结果清楚表明 ,ERα除了存在于已知的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前区中央部和弓状核外 ,还见于室旁核和视上核 ,而文献报道 ERβ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我们还首次报道 ERα在正中隆起的分布。如期所见 ,ERα还分布于终纹床核和杏仁核。尽管试用多种来源的商品化 ERβ抗体 ,也未检测到脑内 ER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推测可能是脑内 ERβ蛋白含量稀少的原因。在脑内广泛存在 ER,并且 ER在不同核团有独特分布 ,这就有可能针对雌激素广泛作用中某一特殊功能设计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小鼠 雌激素受体 分布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不同浓度HBsAg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符小玉 邬飞源 +4 位作者 陈钢 谢艳玲 邓国华 甘绍军 谭德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以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法)为标准,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IF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便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目,为抗病毒个体化的策略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CMIA法和TRIF... 目的以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法)为标准,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IF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便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目,为抗病毒个体化的策略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CMIA法和TRIFA法对157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于HBsAg滴度超过检测上限的样本,采用稀释液手动稀释后,再进行定量分析。将HBsAg水平分为4组:≤100 IU/mL、101~1 000 IU/mL、1 001~20 000 IU/mL、>20 000 IU/mL,分析两种方法阳性标本定量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323X-896.3,相关系数r=0.943,P<0.001。以CMIA法检测值为参考,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低浓度HBsAg样本时,TRIFA数值较CMIA法偏低,而高浓度样本以CMIA法检测值偏高。两种试剂在检测不同浓度的HBsAg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均P<0.05),其中以浓度在1 001~20 000 IU/mL时相关性最好。结论两种试剂在HBsAg定量检测上的准确性基本相当,定量相关性以检测值在1 001~20 000 IU/mL之间最佳。TRIFA成本低廉、易操作,更适于基层医院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肝炎病毒 乙型 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