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勇 江庭彪 杨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由于实施联合手术,手术时间稍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前椎体情况近似,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下降,A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B组(20%)。结论 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效果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创伤骨折 tsrh内固定系统 AF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6期45-46,共2页
总结1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病人的护理配合。①不同年龄段的病人选择不同的卧位摆放方法,年龄15~18岁,身体发育接近成人的病人使用脊柱拱形架摆俯卧位;年龄<15岁,身体矮小的病人,选择胸枕、腿枕摆俯卧位手术。②30 min交替... 总结1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病人的护理配合。①不同年龄段的病人选择不同的卧位摆放方法,年龄15~18岁,身体发育接近成人的病人使用脊柱拱形架摆俯卧位;年龄<15岁,身体矮小的病人,选择胸枕、腿枕摆俯卧位手术。②30 min交替更换头位,使眼部腾空,实施眼部、颈部的保护性护理措施。③术中监测脊髓功能。④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结果17例手术病人术后矫形效果好,未发生钩、钉、棒断裂、移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tsrh系统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Horizon、TSRH内固定对成人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庄勤林 朱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35-2337,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C-D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 目的回顾分析C-D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C-D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C-DHorizon系统 tsrh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回顾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31
4
作者 胥少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61-263,共3页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回顾 20世纪90年代 急性脊髓损伤 椎弓根螺钉 外科治疗 椎体固定 多种选择 决定因素 临床研究 治疗效果 内同定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路减压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先银 何仲佳 +5 位作者 朱文雄 李佛保 陈立言 莫新发 周雪明 郭建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短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31例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行侧前路减压,16例采用Z-PLATE、15例采用TSRH系统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短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31例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行侧前路减压,16例采用Z-PLATE、15例采用TSRH系统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5~2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度)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本组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短节段融合固定具有符合胸腰椎生物力学要求、减压直接彻底及融合率高等特点,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尽可能提供最大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减压 侧前入路 tsrh脊柱内同定系统 ZPLATE脊柱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65-566,共2页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椎弓根螺钉系统 脊柱内固定 临床实践 tsrh MOSS 开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