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组态研究——基于TOE拓展框架的fsQCA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孙佩红 刘凯月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5,共14页
战略性新兴企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有文献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基于单因素视角,较少从系统论角度探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更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 战略性新兴企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有文献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基于单因素视角,较少从系统论角度探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更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在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从技术进步、组织运行、环境支持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TOE分析框架,进而选取技术创新成果、人力资本水平、数字化转型、盈利能力、融资约束、政府补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7个前因变量,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14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组态考察。研究发现:(1)任何单一条件都不是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某些条件上不具有优势的企业也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各条件的联动匹配产生了明显的组态效应,一些条件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进而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多样化的组态(6种);(3)每一种组态都具备4个以上的核心条件,且分属于3个维度;(4)“技术创新成果多”与“人力资本水平高”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同时具备“技术创新成果多”和“人力资本水平高”可以弥补组织运行劣势,表明技术进步在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5)“受到的融资约束低”和“获得的政府补助多”是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的核心条件,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资金充足和政府支持;(6)“获得的政府补助少”是战略性新兴企业非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的核心条件,进一步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从组态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解释多种因素的联动匹配效应,揭示“殊途同归”现象背后的复杂因果关系;同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fsQCA分析为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企业和政府采取差异化策略,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企业应充分利用前因条件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更好地发挥整体组态效应,持续推进多样化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应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缓解资金压力为重点,积极支持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企业 高质量发展 组态分析 QCA toe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丽君 李梦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2,92,共8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任何一个单一要素均不构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共有3种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组态路径类型,包括技术主导下的政府支持型、技术支撑与企业需求双驱动型、技术—组织—政府支持组合驱动型。建议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政府政策引领与经费保障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高技术水平专业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全要素集聚效应等,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技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 toe分析框架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基于省域fsQCA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艳 韩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厘清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差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依据。以TOE分析框架为基础,使用fsQCA方法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组态分析,发现:任一单个因素并不构成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省域现代职业教育... 厘清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差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依据。以TOE分析框架为基础,使用fsQCA方法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组态分析,发现:任一单个因素并不构成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主要有组织环境突出与客观条件作用型、组织环境突出与主观条件作用型、组织投入突出与产业结构引领型三种;政府和民众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是快速有效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东部地区政府和大众对现代职业教育关心关注度最高,中西部地区则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未来,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发挥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组态分析 省域 fsQCA方法 toe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与中国节能降碳效率: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何琨玟 张文彬 张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9,共18页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提升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核心驱动。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智赋能指数与节能降碳效率,并检验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提升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核心驱动。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智赋能指数与节能降碳效率,并检验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智赋能显著提升了中国节能降碳效率,赋能应用和环境支撑的影响效应大于数智基础,这一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缩尾处理、更换观测期并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碳交易试点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该影响效应更显著;在数智赋能提升节能降碳效率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和高端产业集聚是重要的传导机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力度在数智赋能影响中国节能降碳效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和门槛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力度应控制在最优范围内,加强引导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可以扩大数智赋能对节能降碳效率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采用差异化手段推动我国节能降碳工作,畅通数智技术的作用渠道,发挥空间效应,并完善环境规制工具的制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节能降碳效率 toe分析框架 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
5
作者 王晓蕾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7,共12页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结合拓展的TOE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在结构上,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子...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结合拓展的TOE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发展机制。在结构上,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子系统间通过耦合协同的作用,形成复杂系统。围绕技术、要素、组织与环境维度,技术进步与创新、要素渗透与交互、组织协同与升级构成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内在机制,市场驱动与政府支持两方面的作用构成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外在机制。而且在内熵、外熵的作用下,技术、要素、组织与环境维度会从系统内外部持续影响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的过程。因此,为推进制造业数智化与制造业服务化耦合协同发展,应系统性推进制造业数智化、服务化转型的发展,同时实现技术、要素与组织维度的内在变革,强化市场驱动与政府支持两方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智化 制造业服务化 耦合协同发展 复杂系统 toe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
6
作者 臧一 郭恒喆 《乡村论丛》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本文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进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乡村文化发展需求为推动力、政策扶持为牵引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然而... 本文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进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乡村文化发展需求为推动力、政策扶持为牵引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然而,当前技术层面面临数据质量欠佳、对乡村文化理解有限等难题;组织层面存在乡村文化机构数字化基础薄弱、协作机制不畅等问题;环境层面则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数字基础设施滞后等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技术创新与融合、组织能力提升、良好环境构建等优化策略,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乡村文化振兴 toe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