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NF-α对PAI-2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1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NF α对PAI 2表达的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TUNEL反应及免疫细胞化学 TUNEL双标等方法 ,观察TNF α作用下 ,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其脱落细胞中PAI 2表达的变化及凋亡发生的情... 目的 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NF α对PAI 2表达的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TUNEL反应及免疫细胞化学 TUNEL双标等方法 ,观察TNF α作用下 ,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其脱落细胞中PAI 2表达的变化及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 在TNF α作用下 ,脱落细胞中PAI 2的表达明显增加 ,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多 ,PAI 2在凋亡细胞中的表达也增强 ,而在一些胞体较大、形态呈多角形的凋亡细胞中PAI 2表达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在高度分化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NF α可促进PAI 2的表达并可诱导凋亡的产生 ,就与KC凋亡的关系而言 ,TNF α所诱导的PAI 2可分为两种 ,一种与KC凋亡有关 ,另一种与KC凋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2 tnf-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表达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受体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朱全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mRNA水平的表达特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在不同刺激因素及药物作用下两种细胞中NK1R的表达调控情况。结果NK1R在HaCaT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NK1RmRNA在HaCa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P物质和IFNγ可以上调NK1R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而LPS抑制了NK1R的表达;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和P物质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pantideI可以降低两种细胞上NK1R的表达。结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在细胞、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NK1R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可被过敏炎症因子调控,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参与了皮肤免疫调控,神经肽P物质可能在皮肤过敏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真皮成纤维细胞 P物质受体 皮肤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的途径及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1 位作者 蔡绍皙 杨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 胚胎... 目的 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 胚胎龄16d的胎鼠皮片经气液界面培养3d后,其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由2层增加为5层;经气液界面培养7d后,胎鼠皮片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的局部区域分层已可达8层,细胞呈现更为分化的形态。在高浓度Ca2 + (1 5mmol L)条件下培养7d后,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发生了分层,分化标记物角蛋白K10在分层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能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分层,同时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表皮分层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苏俊 张彩萍 +2 位作者 周武庆 陈敏 林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研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谱。方法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10种Toll样受体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aCaT细胞... 目的研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谱。方法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10种Toll样受体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aCaT细胞和NHEK表面Toll样受体2和4蛋白的表达。结果HaCaT细胞、NHEK以及分离的表皮均有全部10种Toll样受体mRNA表达,其表达强弱各不相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CaT细胞和NHEK表面有Toll样受体4蛋白的表达,而Toll样受体2无明显表达。结论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有Toll样受体1~10mRNA的组成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TOLL样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极阴阳鱼图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阴阳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东海 李勇 +2 位作者 齐庆 肖红丽 陈罗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36-1737,共2页
基于太极阴阳鱼图的特点,即圆运动的连续性、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及阴阳互藏性,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演变过程中的阴阳变化,认为基底层、棘层表现出阳的属性,颗粒层、角质层表现出阴的属性,棘层与颗粒层是由阳转阴,重阳必阴关键。
关键词 太极 圆运动阴阳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3 位作者 郑焱 张路坤 王国荣 徐浩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的改变。结果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后,分别使KC增殖抑制5.4%和8.7%,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1.7倍和2.5倍。结论NB-UVB抑制KC的增殖部分是通过上调HB-EGF的表达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曲替酸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3 位作者 郑焱 张路坤 王蔚 王国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1,333,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依曲替酸处理12 h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分别使KC增殖抑制10.2%和14.4%,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3.2和7.1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曲替酸可剂量依赖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其可能参与依曲替酸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8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曾益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265,I00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 mmol/L)及高Ca^(2+)(1.5 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 mmol/L)及高Ca^(2+)(1.5 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均增加(P< 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 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 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CA^2+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表达 调节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中tPA分泌的研究
9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蔡绍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分泌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 ,检测高浓度Ca2 + 作用下 ,培养的小鼠分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及培养上清中tPA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Ca2 + 浓度... 目的 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分泌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 ,检测高浓度Ca2 + 作用下 ,培养的小鼠分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及培养上清中tPA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Ca2 + 浓度下 ,KC分化标记物K10在培养 2 4h即有较强的表达 ,与此同时 ,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大量分泌tPA ;培养 2 4h以后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KC培养上清中分泌tPA的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 ,KC表面tPA量则呈现出增加趋势 ,当有L 精氨酸存在时 ,上述两种趋势均明显减弱。结论 小鼠表皮KC分化过程中存在tPA的分泌 ,分泌tPA能通过其赖氨酸位点进一步吸附于KC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分化 TPA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3下调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研究
10
作者 彭燕 宋志芳 +3 位作者 刘德伍 李津 章志伟 宁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53-58,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203抑制物(miRNA-203 inhibitor)转染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1)取包皮环切术后的人正常包皮组织5例,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 目的观察微小RNA-203抑制物(miRNA-203 inhibitor)转染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1)取包皮环切术后的人正常包皮组织5例,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行角蛋白1(CK1)、CK10、CK19、β1整合素(ITGB1)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2)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R-203单链抑制物分子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实验组,将对照micro RNA抑制物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组。(3)对转染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行CK1、CK10、CK19、ITGB1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前后细胞miR-203、P63、CK1、CK10、CK19、ITGB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前后细胞P63、CK1、CK10、CK19、ITGB1的蛋白表达量。(4)对转染前后miR-203的mRNA表达量与P6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分别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转染前人角质形成细胞CK1、CK10表达阳性,转染后CK19、ITGB1表达阳性;(2)实验组转染后细胞miR-203、CK1、CK10 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63、CK19、ITGB1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转染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实验组转染后细胞CK1、CK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转染前和对照组(P<0.05);CK19、ITGB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转染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4)miR-203的基因表达与P6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成显著负相关,转染前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07(t=3.730,P=0.038)及-0.956(t=5.644,P=0.012);转染后r值分别为-0.924(t=4.185,P=0.028)及-0.931(t=4.418,P=0.023)。结论 miR-203下调能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为表皮干细胞,靶基因p63表达上调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表皮细胞 去分化 微小RNA-203 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在不同年龄组人群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朝东 桂万里 张恒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非曝光部位表皮组织的角质形成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DNMT1在人表皮年龄衰老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的表皮标本,根据...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非曝光部位表皮组织的角质形成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DNMT1在人表皮年龄衰老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的表皮标本,根据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0~14岁)、青年组(15~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每例表皮组织中DNMT1蛋白和DNMT1 m RNA表达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DNMT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DNMT1主要表达于各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内,角质形成细胞DNMT1蛋白及m RNA表达依次在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呈下降趋势。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角质形成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7%、69.4%、51.1%、12.3%,表达率得分分别为:23.10分、19.30分、14.40分和3.80分,采用LSD检验法对4组间进行两两比较,表明角质形成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均P〈0.05)。DNMT1 m RNA相对表达量为1.347、0.817、0.567和0.202,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102、0.494、0.320和0.088,统计学分析DNMT1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量降低(两两对比,均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NMT1的表达水平下降,推测人表皮衰老可能与DNMT1的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1 表皮衰老 角质形成细胞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调节
12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KC)中 ,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 ,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KC)中 ,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 ,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皮KC经EGF处理 12、2 4、48、72h后 ,tPAmRNA/蛋白质的量均增加 (P <0 .0 1) ,tPAmRNA表达的高峰出现于EGF作用 2 4h时 ,tPA蛋白质表达的高峰则出现于EGF作用 48h时。EGF联合 0 .5、1.0、1.5mmol/LCa2 + 作用小鼠表皮KC 48h ,与EGF单独作用小鼠表皮KC 48h时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 ,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结论 小鼠表皮KC中 ,EGF可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tPAmR NA/蛋白质的表达 ,但受Ca2 + 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EGF 基因表达 调节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与乳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颖 王雪儿 张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3-761,共9页
目的:探索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有效且高生长率的原代培养方法;对比乳鼠和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效率与凋亡能力。方法:取正常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分别利用4种方法分离其表皮与真皮,取表皮分离培养角质形... 目的:探索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有效且高生长率的原代培养方法;对比乳鼠和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效率与凋亡能力。方法:取正常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分别利用4种方法分离其表皮与真皮,取表皮分离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调整种板密度、种板方式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利用CCK-8、EdU、结晶紫染色法和TUNEL染色检测乳鼠与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效率与凋亡情况。结果:4种成年小鼠表皮-真皮分离方式中,二步消化法获得的细胞量最大、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集落形成效率高;水滴状种板法较普通平铺种板法集落形成率高;乳鼠角质形成细胞最适种板密度约为3.2×10^4/cm^2,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最适种板密度约为1.6×10^4/cm^2;与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相比,乳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能力较强、集落形成效率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培养 小鼠 细胞凋亡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品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比较研究
14
作者 关艳玲 章萍萍 +3 位作者 陈秀 蒋励萍 魏伟 马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9-995,共7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对比4种品系小鼠KC的增殖与分化能力。方法剪取4种品系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剥离皮下脂肪组织,0.25%胰蛋白酶消化获得KC;免疫荧光法鉴定K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设计不同...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成年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对比4种品系小鼠KC的增殖与分化能力。方法剪取4种品系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剥离皮下脂肪组织,0.25%胰蛋白酶消化获得KC;免疫荧光法鉴定K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设计不同的种板时间和密度,使用CCK-8法、EdU和高内涵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4种成年小鼠KC分化情况。结果对4种品系成年小鼠背部相同面积的皮肤组织进行胰蛋白酶消化,昆明(Kunming,KM)小鼠提取的KC数量最低,C57BL/6提取的细胞数量最多;BALB/c、KM、裸小鼠分别以8×10^(3)个/孔的密度铺板增殖效率较高,C57BL/6以1.6×10^(4)个/孔的密度铺板增殖效率较高;4种品系小鼠,BALB/c小鼠原代KC较C57BL/6小鼠原代KC增殖能力弱,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成功分离并比较4种成年小鼠背部皮肤原代KC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为皮肤相关疾病模型小鼠的品系选择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培养 小鼠表皮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中原代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同时分离法及其在超细颗粒物毒性效应评价中的应用
15
作者 程战文 殷诺雅 +1 位作者 郑卫 Francesco Faiola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6,共9页
大气污染及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人体不受外源性物质损害的第一道防线。为探究超细颗粒物对人体皮肤特别是表皮的潜在风险,从人体皮肤中分离得到了原代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 大气污染及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人体不受外源性物质损害的第一道防线。为探究超细颗粒物对人体皮肤特别是表皮的潜在风险,从人体皮肤中分离得到了原代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使用1~10000μg·L^(-1)商业化超细碳颗粒物模拟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探究了其潜在的皮肤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皮肤中分离的原代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能在体外扩增,具有相应的功能。超细碳颗粒物粒径<100 nm,处于纳米尺度,且72 h急性暴露不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活性。qRT-PCR结果显示,超细碳颗粒物暴露会上调黑色素细胞功能基因MITF、MITF-M、c-KIT、SILV、PAX3、SLUG、TYR和TYRP1的表达,干扰其基因表达。以上研究结果为大气颗粒物的毒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颗粒物 超细颗粒物 黑色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急性毒性 功能基因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脱细胞牛心包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本栈 吴汉江 胡广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牛心包膜(ABP)作为组织工程化表皮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KC,将KC以1×106个/cm2接种于ABP上,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ABP上的粘附、增殖情况。结果:KC在ABP上种植5 d后,光镜观察可见KC在... 目的:探讨脱细胞牛心包膜(ABP)作为组织工程化表皮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KC,将KC以1×106个/cm2接种于ABP上,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ABP上的粘附、增殖情况。结果:KC在ABP上种植5 d后,光镜观察可见KC在ABP上单层生长。扫描电镜观察见KC粘附于ABP表面,呈大小不等的集落。结论:ABP可作为组织工程化表皮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牛心包膜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秓合剂对HaCaT细胞CXCR2蛋白表达及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兴 卢益萍 李忻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10-271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蛋白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6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白疕合剂干预Ha Ca T细胞,...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蛋白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6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白疕合剂干预Ha Ca T细胞,Western-blot检测CXCR2蛋白表达;用白疕合剂干预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ELISA检测IL-6分泌量,RT-PCR检测IL-6 mRNA表达。结果:白疕合剂中、高剂量组对CXCR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对IL-6分泌量和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白疕合剂可能通过抑制IL-6分泌,降低IL-6 mRNA、CXCR2蛋白表达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疕合剂 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6 CXC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水粗提物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振 刘仲华 +2 位作者 蔡淑贤 刘安 文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对受诱导细胞在细胞体积、形状、核体积上明显改善,能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提高(30.52±8.69)%;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明显提高;ROS含量下降17.16%;MDA含量降低(50.69±6.81)%;JC-1染色红绿荧光平均光密度比提高13.75%;Na^+,K^+-APT酶活力提高(103.95±3.64)%。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具有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水粗提物 中波紫外线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对人皮肤细胞活性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廷强 严泽民 +2 位作者 侯冬梅 周华峰 段明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8-172,共5页
通过体外细胞模型,考察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LMWPEE)对正常成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和正常成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的细胞活性以及对HSF分泌I型前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质量浓度为25—400 mg/L的LMWPEE对... 通过体外细胞模型,考察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LMWPEE)对正常成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和正常成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的细胞活性以及对HSF分泌I型前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质量浓度为25—400 mg/L的LMWPEE对2种细胞的细胞活性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2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并没有明显的影响。LMWPEE对HSF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而促进HEK细胞活性的较佳质量浓度为50 mg/L。此外,LMWPEE在质量浓度为200和400 mg/L时,可显著促进HSF分泌I型前胶原蛋白,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31%(P〈0.05)和51%(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蚯蚓 小分子多肽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I型前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疕合剂对体外培养HaC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兴 卢益萍 李忻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61-29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式细胞(HaC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阿维A组,用药后制备血清,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MT...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式细胞(HaC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阿维A组,用药后制备血清,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白疕合剂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疕合剂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用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干预HaCaT细胞,分别培养24 h、48h、72 h后,对HaCa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白疕合剂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72h时最强;流式细胞术结果示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升。结论:白疕合剂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HaCaT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疕合剂 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