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C-S系统中线路故障时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旭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通过分析低压配电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与接线;结合漏电保护器是以检测流入和流出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相量和是否为零来判定是否漏电的工作原理,仔细研究了漏电保护器在TN-C-S系统中PE线和N线断开、合并以及N线重复接地时的工作情况,... 通过分析低压配电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与接线;结合漏电保护器是以检测流入和流出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相量和是否为零来判定是否漏电的工作原理,仔细研究了漏电保护器在TN-C-S系统中PE线和N线断开、合并以及N线重复接地时的工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提高漏电保护的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c-S接地系统 零序电流互感器 漏电保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Integrin-α5β3在甲状腺滤泡状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靳红义 胡朝理 邱新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80-81,共2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份甲状腺滤泡状癌(FTC)组织(A组),60份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TA)组织(B组)及6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C组)标本中Tn-C、Integrin-α5β3的表达。结果A组Tn-C、integrin-α5β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C组(P均<0.0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份甲状腺滤泡状癌(FTC)组织(A组),60份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TA)组织(B组)及6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C组)标本中Tn-C、Integrin-α5β3的表达。结果A组Tn-C、integrin-α5β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C组(P均<0.05)。认为Tn-C、Integrin-α5β3可作为临床甲状腺滤泡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分子生化标记物,从而指导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状癌 甲状腺滤泡状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tn-c integrin-α5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等电位联结在TN-C-S系统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孝 《山西建筑》 2003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在TN C S系统中 ,通过三种情况对计算预期接触电压作了介绍 ,说明了总等电位联结的必要性和它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所起的降低接触电压 ,减小人体伤害和火灾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 总等电位联结 tn-c-S系统 接触电压 重复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S系统中危险电压串入的分析
4
作者 肖玉衡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81-82,共2页
从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和等效电路两个方面分析了危险电压串入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危险电压串入 tn-c-S接地系统 电力系统 熔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组织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5
作者 郭康 李文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9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TN-CmRNA、CD9mRNA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mRNA和CD9mRNA与涎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c CD9原位杂交涎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IT系统和TN-C系统设计的两点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常余 《现代建筑电气》 2011年第2期46-47,51,共3页
指出IT系统对要求供电不间断的场所只配出3根相线,而不配出中性线。对供电允许中断的场所,采用IT系统时,可以配出中性线。但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必须安装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IΔn≤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TN-C和TN-C-S系统无须改造... 指出IT系统对要求供电不间断的场所只配出3根相线,而不配出中性线。对供电允许中断的场所,采用IT系统时,可以配出中性线。但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必须安装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IΔn≤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TN-C和TN-C-S系统无须改造即可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独立的电气装置的N线和PE线要分别引出后接至主干线的PEN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系统 tn-c系统 中性线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系统中性线故障及预防措施
7
作者 毛跃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0期212-212,共1页
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TN-C系统(配电系统中性线与保护线合一的系统),其分布广,结构复杂,薄弱环节多,时常发生故障。其中,中性线发生故障时,将严重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而迅速准确排除中性线故障是维修TN-C系统的关键一... 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TN-C系统(配电系统中性线与保护线合一的系统),其分布广,结构复杂,薄弱环节多,时常发生故障。其中,中性线发生故障时,将严重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而迅速准确排除中性线故障是维修TN-C系统的关键一步。基于此,该文着重指出TN-C系统中性线发生故障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等,以为系统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c系统 中性线故障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与TN-C系统
8
作者 牛风杰 赵洪海 《农村电气化》 2000年第8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农村电网 低压电网 电网改造 tn-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TN-C系统PEN线的重复接地
9
作者 姜慧 陶旷之 韩超 《农村电气化》 2013年第S1期41-42,共2页
通过对TN-C系统接地形式的分析,得出该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通过PEN线的多点重复接地进行消除,系统本身存在固有缺陷。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浅析TN-C系统PEN线的重复接地在实际配电工程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tn-c系统 PEN线 重复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系统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注意事项
10
作者 周亚 王学玲 《农村电气化》 2011年第2期23-23,共1页
目前,低压配电系统中TN-C接地方式仍广泛存在于一般性的工业厂房和场所,在对该接地系统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下简称RCD)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改造。
关键词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tn-c系统 安装 低压配电系统 工业厂房 接地方式 接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整合素α5β3、CD_(44)v6在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红义 胡朝理 邱新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42-43,共2页
目的寻找有利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前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A组)、6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B组)及60例正常甲状腺(C组)组织标本中韧性素-C(Tn-C)、整合素α5β3、CD44v6表达。结果Tn-C、整... 目的寻找有利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前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A组)、6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B组)及60例正常甲状腺(C组)组织标本中韧性素-C(Tn-C)、整合素α5β3、CD44v6表达。结果Tn-C、整合素α5β3、CD44v6阳性率A组分别为60.00%、56.67%、58.33%,B组分别为6.67%、11.67%、10.00%,C组均为0。A组三种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Tn-C、整合素α5β3、CD44v6有助于临床上甲状腺滤泡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状癌 韧性素-C 整合素α5β3、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C-S系统缺陷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宁 《建筑电气》 2010年第2期24-28,共5页
TN-C-S系统的中性线电流由于PEN线的重复接地,会通过引入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回路的PEN或PE线返回电源,产生分流,导致本回路和其它回路产生剩余电流。该剩余电流会引起涡流损耗、磁滞损耗和短路环损耗。
关键词 TN—C—S系统 不平衡负荷 剩余电流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TN-C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线
13
作者 安静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简述TN-C系统中性线的作用,两个单相回路共用中性线的电路分析,中性线断线后的危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采取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 TN—C 中性线 中性线断裂 重复接地 等电位连接 低压配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工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春节期间脱氮优化技术
14
作者 和笑天 王宏武 +2 位作者 李鹏飞 杨丽亚 张潇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目的】为探索并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春节假期期间因进水化学需氧量(COD_(Cr))、碳氮比、进水水量等降低而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逐步升高甚至超标的问题。【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春节假期前后的进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 【目的】为探索并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春节假期期间因进水化学需氧量(COD_(Cr))、碳氮比、进水水量等降低而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逐步升高甚至超标的问题。【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春节假期前后的进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延长生物池缺氧段停留时间、外加碳源、停运生物池增加其他生物池进水负荷、减少初沉池排泥或超越初沉池增加进水碳源等措施的实施效果及优缺点,提出了在拥有多条生产线的污水处理厂,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生物池进行交替运行进行生物脱氮的方法,即通过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生物池停止进水12 h,再恢复进水12 h的方法,将停止进水的生物池因内回流循环的作用而可以充分利用生物池内的各种碳源进行反硝化。【结果】通过上述措施,该停止进水的生物池内存水的总氮可降低4~5 mg/L,当再次投运该停止运行的生物池后约12 h,该系列生物池池内总氮开始出现反弹升高的现象,通过各条生产线出水相互混合作用,进而延缓出水总氮整体的升高。【结论】经过多次工程试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在春节假期期间,拥有多条生产线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交替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生物池的方法,不仅可有效控制总出水的总氮指标的恶化,整体降低出水总氮指标,还节省了用电、药剂等生产成本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假期期间 碳氮比低 交替运行生物池 出水总氮降低 节省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有机物料性质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碳组分的影响
15
作者 王子郡 黄菁华 +2 位作者 麦建军 胡斐南 赵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95,共16页
【目的】探索在不同性质和用量的有机物料输入后黑土农田微生物碳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明确东北黑土农田固碳的微生物过程,为黑土培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供试黑土采自黑龙江省克山... 【目的】探索在不同性质和用量的有机物料输入后黑土农田微生物碳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明确东北黑土农田固碳的微生物过程,为黑土培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供试黑土采自黑龙江省克山试验站的典型黑土农田,供试有机物料包括玉米秸秆(S)、生物炭(B)、水溶性有机肥(D),各有机物料均设3个施用量水平(低量、中量和高量),并以施化肥(F)和不施肥(CK)为对照,共计11个处理。在培养开始后的第5、15、30、60、105天分别采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细菌生物量(Ba)、真菌生物量(Fu)和微生物残体碳(MRC)含量。细菌与真菌生物量以其特征磷脂脂肪酸含量表征,微生物残体碳由不同土壤氨基糖含量表征的细菌与真菌残体量转换计算。【结果】与CK和F处理相比,3类有机物料输入均增加了土壤SOC、MBC和MRC含量,提升了MRC对SOC的贡献(MRC/SOC)。土壤MBC和MRC含量随秸秆和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提升,随水溶性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105天培养期内,所有处理MBC、MRC峰值均出现在培养第30、60天,3个有机物料分别以S3、B3和D1的提升效果最大。与CK相比,培养105天时S3、B3和D1处理的MBC分别提高了39.1%、8.2%和28.9%,真菌残体碳(FRC)含量分别提高了47.9%、43.5%和58.1%,S3和D1处理的细菌残体碳(BRC)含量分别提高了18.5%和16.5%。9个有机物料C/N和全氮(TN)含量与微生物碳组分的回归分析发现,有机物料C/N低于29.89、28.57时,分别与培养105天的MBC和BRC呈正相关关系,高于该阈值时呈负相关关系(P<0.05);有机物料TN含量低于0.18、0.11 g/kg时,分别与MBC和FRC呈正相关关系(P<0.05),超过该阈值时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BRC始终与有机物料T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9个有机物料处理中,MBC占SOC的比例为3.8%~9.4%,MRC占SOC的比例则高达24.1%~35.3%。与CK和F处理相比,生物炭输入显著增加了SOC含量,但未显著提升MBC的占比;秸秆和水溶性有机肥输入显著提升了MBC和MRC占SOC的比例。【结论】含氮量较高、碳氮比值较低的秸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有机碳的贡献,且高施用量时效果更显著;氮含量和碳氮比值低的生物炭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了真菌生物量和残体碳增加,但未提升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有机碳的贡献;含氮量高的水溶性有机肥低施用量时有利于提升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但高施用量作用相反。因此,增加秸秆和生物炭投入量,控制水溶性有机肥投入量有利于微生物碳组分的积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有机物料含氮量 有机物料碳氮比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重复接地电阻有关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西庚 《建筑电气》 2005年第2期3-6,共4页
根据国外普遍采用重复接地TN C S系统的情况,分析重复接地电阻的主要作用、取值等有关问题,供建筑供电设计参考。
关键词 有关问题 接地电阻 tn-c-S系统 重复接地 设计参考 建筑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低压配电系统改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珍仁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本文通过高山发射台机房低压配电系统改造,解决固态发射机及相关设备抗浪涌和电磁波干扰问题,提高电源质量,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 低压配电系统 tn-c tn-c-S 接地 安全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保护接零系统的分析与防范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长喜 张宝龙 +2 位作者 薛天山 陆蕴宝 李庚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4-125,共2页
通过对电气设备保护接零系统的概述,在TN-C系统负载不对称时,通过对中性点电压的分析及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的比较,讨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最后分析了在TN系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tn-c系统 保护接零 TN—S系统 电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种种植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关系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申小冉 吕家珑 +3 位作者 张文菊 辛景树 任意 徐明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对34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余年连续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常规施肥下我国旱作、水旱轮作和稻田系统土壤碳、氮关系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5-2006年,我国常规施肥方式下旱地、水旱轮作和稻田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 对34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余年连续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常规施肥下我国旱作、水旱轮作和稻田系统土壤碳、氮关系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5-2006年,我国常规施肥方式下旱地、水旱轮作和稻田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显著增加,三种种植制度下土壤C/N演变存在一定差异。土壤C/N均值从1985-1990年的9.87上升至2001-2006年的10.32。20年期间,土壤C/N分布在9-11的区间范围内的频率为45%-48%;土壤C/N在7-9区间的分布频率从27.5%减少到14.5%,但在11-13区间的分布频率从15.6%增加到27%,且30%以上的旱地连续监测点土壤C/N呈显著增加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C/N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以及磷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常规施肥方式中,磷肥和有机肥投入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且对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大于对氮素积累的贡献,是土壤碳、氮关系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种植制度 有机碳 全氮 土壤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腱糖蛋白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军 万晨阳 +3 位作者 李婷 王辉 赵玉杰 郭明好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6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腱糖蛋白C(C-Terminus,TN-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腱糖蛋白C(C-Terminus,TN-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MHD患者,根据MHD患者是否并发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n=47)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n=68),另纳入同期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5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MHD患者入组时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和MHD组血清sST2、TN-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sST2、TN-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57,P<0.001;t=42.237,P<0.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MHD患者的性别、原发疾病、收缩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磷、血钙、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7;χ^2=0.961,P=0.327;t=1.456,P=0.074;t=0.850,P=0.199;t=0.566,P=0.286;t=0.744,P=0.229;t=1.494,P=0.069;t=1.245,P=0.108;t=0.798,P=0.213;t=1.641,P=0.052;t=0.695,P=0.244),但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尿酸(uric acid,UA)、白蛋白(albumin,ALB)、sST2、TN-C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t=15.078,P<0.001;t=9.285,P<0.001;t=17.549,P<0.001;t=4.213,P<0.001;t=18.337,P<0.001;t=16.5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间、sST2、TN-C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5,95%CI:1.215~4.102,P=0.015;OR=4.251,95%CI:1.025~4.305,P=0.038;OR=6.560,95%CI:1.059~2.300,P=0.024;OR=5.208,95%CI:1.043~1.397,P=0.0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ST2、TN-C水平预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813、0.7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62%、73.41%和76.30%、70.72%。结论MHD患者血清sST2、TN-C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均是MH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且对MH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 腱糖蛋白C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