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_(2)FeSnS_(4)/PES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朱俊杰 刘高峰 +3 位作者 洪馨怡 李成才 朱海霖 刘国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S多孔膜。分析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能,研究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对Cu_(2)FeSnS_(4)/PES膜孔结构和油水分离效能的影响,并基于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光芬顿特性探究了Cu_(2)FeSnS_(4)/PES膜的通量恢复性能及Cu_(2)FeSnS_(4)/PES膜对亚甲基蓝染料(MB)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_(2)FeSnS_(4)/PES膜相比于纯PES膜水接触角由80.31°降低到56.52°;渗透通量提高48.2%,达到321.63 L/(m2·h);油水分离率高达97%。经光芬顿处理的Cu_(2)FeSnS_(4)/PES膜通量恢复率高达93%。此外,Cu_(2)FeSnS_(4)/PES膜对MB的降解效率可在9 min内达到99%。该研究为多功能PES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 多孔膜 pes Cu_(2)FeSnS_(4) 分离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y/SMANa/PES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性能
2
作者 李坤天 谭妍妍 +3 位作者 薛禹 武晓 张道海 秦舒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2-1371,共10页
为改善聚醚砜(PES)膜的抗污性能,以苯乙烯-马来酸酐钠共聚物(SMANa)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SMANa/PES膜(简称SP膜)。然后采用气相聚合法,以FeCl_(3)作为氧化剂,在SP膜上沉积导电聚吡咯(PPy)层,制备了PPy/SMANa/PES导电... 为改善聚醚砜(PES)膜的抗污性能,以苯乙烯-马来酸酐钠共聚物(SMANa)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SMANa/PES膜(简称SP膜)。然后采用气相聚合法,以FeCl_(3)作为氧化剂,在SP膜上沉积导电聚吡咯(PPy)层,制备了PPy/SMANa/PES导电复合膜(简称PSP膜)。采用FTIR、SEM和接触角测试仪表征SP膜、PSP膜的结构和形貌,采用超滤错流过滤法对两种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不同FeCl_(3)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制备的PSP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l_(3)浓度0.8 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5 min时,制备的PSP膜表现出最佳的抗污性能,在0.1 MPa的过滤压力下,其纯水通量高达409.6 L/(m^(2)·h),为SP膜的83.8%,超声冲洗后的通量恢复率达到86.6%,比SP膜提高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聚吡咯 超滤膜 导电性 抗污性能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耦合TMPyP@SPSf/PES膜反应器对低浓度染料和苯酚的降解研究
3
作者 赵娟 王明霞 +2 位作者 严峰 陈晓雯 方洪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模拟自然界光催化过程,以磺化聚砜/聚醚砜共混膜为基膜,通过静电组装法制备了TMPyP@SPSf/PES功能膜,构建了可实现连续光催化降解-分离的光催化膜反应器,用于低浓度有机染料和苯酚的降解.结果表明,在连续光辐照动态错流过滤模式下,罗丹... 为模拟自然界光催化过程,以磺化聚砜/聚醚砜共混膜为基膜,通过静电组装法制备了TMPyP@SPSf/PES功能膜,构建了可实现连续光催化降解-分离的光催化膜反应器,用于低浓度有机染料和苯酚的降解.结果表明,在连续光辐照动态错流过滤模式下,罗丹明B的降解率超过90.0%,优于间歇光辐照模式下83.5%的降解率.跨膜压差对染料降解有显著影响,随跨膜压差的降低,膜通量下降,降解率升高.当跨膜压差为2×10-3 MPa时,光催化膜反应器对酸性品红、甲基橙、罗丹明B、结晶紫、孔雀石绿及亚甲基蓝等染料的降解率均超过95.0%.对10 mg/L的苯酚连续降解300 min,苯酚降解率维持在98%左右.此外,采用气-质联用对罗丹明B降解产物分析表明,罗丹明B染料被降解为多元醇和酸等易于生物处理的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yp@spsf/pes 静电组装 光催化膜反应器 染料降解 苯酚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PES亲水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亮 苟阁 +2 位作者 王建明 姬靖 陈顺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4,共4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聚醚砜(P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亲水平板膜,探讨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PES亲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膜PVP溶出值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越高,热处理时...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聚醚砜(P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亲水平板膜,探讨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PES亲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膜PVP溶出值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膜PVP溶出值越低。热处理温度对膜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膜亲水性逐渐升高。热处理有利于膜水通量的提升,当热处理温度为80℃时,膜水通量为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剂致相 聚醚砜 聚乙烯吡咯烷酮 热处理 亲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PAN膜在MBR中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邱恒 汪永辉 +3 位作者 薛罡 刘振鸿 闵浩 和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163,共5页
采用液-固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氯化锂(Li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膜,并在体系中添加聚丙烯腈(PAN)制备PES/PAN膜。在操作温度25℃,操作压力90KPa条件下制得的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 采用液-固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氯化锂(Li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膜,并在体系中添加聚丙烯腈(PAN)制备PES/PAN膜。在操作温度25℃,操作压力90KPa条件下制得的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分别为222L/(m·2h)左右,130L/(m·2h)左右,82L/(m·2h)左右。通过膜生物反应器中膜阻力的测定,表明膜污染主要由沉积层引起的,另一方面长期运行膜孔堵塞也是阻力增大的原因。在MBR中运行时,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膜通量的衰减速率分别为0.2559L/(m·2h·min)、0.3366L/(m·2h·min)、0.3539L/(m·2h·min),PES/PAN膜通量衰减最慢;在MBR中运行15d后,经过化学清洗,PES/PAN膜、自制PES膜和商品PES超滤膜纯水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3.75%、63.58%、61.32%,PES/PAN膜通量恢复率最大,抗污染性优于PES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聚丙烯腈膜 膜生物反应器 膜阻力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ES相容性及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系蕴 张振家 乔向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8-30,共3页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聚醚砜(PES)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溶解度参数原则和混合热焓原则进行理论预测,用铸膜液粘度法进行实验表征,均说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且其相容性与组成及共混温度有关。通过对共混膜传...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聚醚砜(PES)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溶解度参数原则和混合热焓原则进行理论预测,用铸膜液粘度法进行实验表征,均说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且其相容性与组成及共混温度有关。通过对共混膜传质特性的考察,表明铸膜液的相容性会明显影响共混膜的性能;采用共混法可以改善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相容性 聚氯乙稀 聚醚砜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胺对PES及PPESK相转化非对称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磊 孙伟娜 +1 位作者 陈翠仙 李继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48,152,共4页
采用凝胶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酮(PPESK)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改变铸膜液中非溶剂添加剂甲酰胺的含量,在平板刮膜机上制备了一系列超滤膜。考察了甲酰胺对铸膜液黏度... 采用凝胶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酮(PPESK)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改变铸膜液中非溶剂添加剂甲酰胺的含量,在平板刮膜机上制备了一系列超滤膜。考察了甲酰胺对铸膜液黏度、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PES/DMAc和PPESK/NMP铸膜液体系中甲酰胺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酮 甲酰胺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对PES/SiO2杂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惠玲 彭晓燕 肖长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7,共3页
在PES/SiO2体系中添加PEG,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ES杂化膜,测定了PES杂化体系铸膜液的热力学相图、成膜动力学及膜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S体系相比,PES/SiO2及在PES/SiO2中添加亲水性的PEG后,PES铸膜液杂化体系的分相曲线均不同程度的向... 在PES/SiO2体系中添加PEG,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ES杂化膜,测定了PES杂化体系铸膜液的热力学相图、成膜动力学及膜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S体系相比,PES/SiO2及在PES/SiO2中添加亲水性的PEG后,PES铸膜液杂化体系的分相曲线均不同程度的向聚合物/溶剂轴移动,分相时所需的凝固浴用量较少,PES体系的成膜速度有所提高。膜断面的SEM照片表明,PES/SiO2/PEG杂化膜具有更大的指状孔及表面微孔。该系列PES杂化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 相图 SIO2 peG 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ES膜的共混条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文超 李元高 +3 位作者 洪昱斌 严滨 徐苏 陈钰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163,180,共4页
以聚醚砜(PES)为共混材料,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PES共混平板膜。研究表明,PVDF和PES为部分相容体系,同时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聚乙二醇时膜的性能最佳,优化后的共混条件为:PVDF/PES以18∶2的共混比在铸膜液中占20%(wt,下同),添加... 以聚醚砜(PES)为共混材料,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PES共混平板膜。研究表明,PVDF和PES为部分相容体系,同时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聚乙二醇时膜的性能最佳,优化后的共混条件为:PVDF/PES以18∶2的共混比在铸膜液中占20%(wt,下同),添加剂PEG-400与PVP-K30各占7%,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占66%。此时制得的PVDF/PES共混平板膜的接触角为75.04°,水通量为450.4L·m2·h-1,截留率为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醚砜 共混膜 相容性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的质量分数对聚醚砜(PES)超滤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俊芬 王庆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通过改变聚醚砜成膜时凝固浴的质量分数,测试了在不同凝固浴质量分数所成膜的水通量、尿素、肌酐去除率。
关键词 质量分数 聚醚砜膜 凝固浴 水通量 尿素去除率 肌酐去除率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切割分子量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传书 程淑君 +2 位作者 赵攀 王安 李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251-21252,共2页
[目的]完成应用超滤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预评价,为进一步采用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做前期准备。[方法]试验模拟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制备马铃薯淀粉废水,分别采用切割分子量为4、6、10、20 kD的PES膜对废水进行超滤处理,并分析进... [目的]完成应用超滤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预评价,为进一步采用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做前期准备。[方法]试验模拟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制备马铃薯淀粉废水,分别采用切割分子量为4、6、10、20 kD的PES膜对废水进行超滤处理,并分析进料液和出料液的COD和蛋白质浓度以及其截留率。[结果]对比COD和蛋白质的截留率,选择出了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切割分子量。[结论]完成了超滤的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切割分子量 pes 超滤 马铃薯 淀粉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ES-C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利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和酚酞型聚醚砜(PES-C)共混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截面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检验...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和酚酞型聚醚砜(PES-C)共混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截面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检验了膜的污水处理性能。与PVDF膜相比,共混膜具有一个较薄的致密的皮层和较为疏松的支撑层,共混膜的纯水通量约为纯聚偏氟乙烯膜的两倍。同时共混膜的污水通量较高,COD和NH4+-N的去除率与PVDF膜相比约增加10%,共混膜的通量衰减系数较小,具有更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酚酞型聚醚砜 热致相分离 污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U/PES-C相容性对合金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罗川南 杨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20,共3页
通过混合焓法预测并用相差显微镜表征了PSU/PES C合金体系的相容性 ,表明二者为相容合金体系 ,合金膜中聚合物的组成影响PSU与PES C间的相容性 ,进而影响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表明 ,随合金体系相容性的降低 ,膜的平均孔径显著增加 ... 通过混合焓法预测并用相差显微镜表征了PSU/PES C合金体系的相容性 ,表明二者为相容合金体系 ,合金膜中聚合物的组成影响PSU与PES C间的相容性 ,进而影响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表明 ,随合金体系相容性的降低 ,膜的平均孔径显著增加 ,水通量增大而相应的截留率下降 ;改变PSU与PES C间的相容性是调节膜结构、提高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膜 相容性 pes 并用 截留率 膜性能 水通量 混合焓 结构和性能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A分子筛掺杂PES膜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健新 张玉忠 +3 位作者 林立刚 丁晓莉 赵占春 李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13,共6页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粒径分布较均匀的4A分子筛为功能颗粒,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出了对Cu2+具有较大吸附容量的膜吸附剂;研究了4A分子筛填充PES膜吸附剂对Cu2+的吸附与脱附性能;探讨了4A分子筛填充量、离子强度、温度、pH、初始浓...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粒径分布较均匀的4A分子筛为功能颗粒,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出了对Cu2+具有较大吸附容量的膜吸附剂;研究了4A分子筛填充PES膜吸附剂对Cu2+的吸附与脱附性能;探讨了4A分子筛填充量、离子强度、温度、pH、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4A分子筛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当4A分子筛质量分数达60%时,膜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109.7 mg/g;0.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饱和的膜吸附剂脱附率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 4A分子筛 膜吸附剂 CU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海绵状结构聚醚砜(PES)平板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波 涂凯 +2 位作者 陈顺权 杨昌玉 章连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4,共4页
通过浊点滴定法研究了聚醚砜/二甲基乙酰胺/异丙醇(PES/DMAc/IPA)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相图,测定不同浓度的PES溶液中非溶剂含量对铸膜液黏度的影响,以非溶剂调控法制备出具有密度梯度孔的PES平板膜,研究非溶剂含量和致孔剂对PES膜分离性能... 通过浊点滴定法研究了聚醚砜/二甲基乙酰胺/异丙醇(PES/DMAc/IPA)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相图,测定不同浓度的PES溶液中非溶剂含量对铸膜液黏度的影响,以非溶剂调控法制备出具有密度梯度孔的PES平板膜,研究非溶剂含量和致孔剂对PES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膜液达到浊点之前,非溶剂对膜截面结构的改变较小;当铸膜液达到浊点,膜结构定向转变成海绵状密度梯度孔。与非浊点状态制备的膜相比,无论是否添加致孔剂,浊点状态制备的梯度密度孔结构平板膜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截留率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膜 海绵状结构 梯度孔 非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的分子量和浓度对PES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魁 朱奇 +4 位作者 陈慧英 洪昱斌 丁马太 何旭敏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探究添加剂聚乙二醇(PEG)的不同分子量及浓度对于干-湿相转化法制备的聚醚砜(PES)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EG分子量由600增大到20 000,膜通量先增后减,在PEG分子量为6 000时最大,为177.41 L/(h·m2);截留率... 探究添加剂聚乙二醇(PEG)的不同分子量及浓度对于干-湿相转化法制备的聚醚砜(PES)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EG分子量由600增大到20 000,膜通量先增后减,在PEG分子量为6 000时最大,为177.41 L/(h·m2);截留率、拉伸强度则均逐渐下降。随着PEG-6 000浓度由4%增大到10%,膜通量逐渐上升,截留率、拉伸强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 peG 超滤膜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2@ZIF-8/PES复合催化膜的制备及甲醛催化氧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宇阳 肖泽仪 +2 位作者 樊森清 买增辉 秦杨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1,80,共8页
通过深层渗透法在聚醚砜(PES)微孔膜的孔中原位合成组装了ZIF-8纳米组,进一步将MnO2与纳米ZIF-8进行复合,构筑了MnO2@ZIF-8/PES复合催化膜.采用连续渗流过膜的方式,对甲醛水溶液的膜催化氧化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浓度为0.... 通过深层渗透法在聚醚砜(PES)微孔膜的孔中原位合成组装了ZIF-8纳米组,进一步将MnO2与纳米ZIF-8进行复合,构筑了MnO2@ZIF-8/PES复合催化膜.采用连续渗流过膜的方式,对甲醛水溶液的膜催化氧化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浓度为0.2 mmol/L的甲醛溶液,在温度为25℃,渗流流量为0.25 mL/h(对应水力停留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甲醛的催化降解效率达到72%.温度升高到85℃,降解率可达99%.经过对比,MnO2@ZIF-8/PES复合催化膜的连续渗流催化效果远优于MnO2@ZIF-8粉体分散在溶液中的悬浮催化效果.对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拟合,25℃时其值为0.0194 min-1,计算得到反应活化能为19.72 kJ/mol.多次循环实验证明,MnO2@ZIF-8/PES复合催化膜表现了良好的催化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ZIF-8/pes 深层渗透 催化膜 甲醛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ES/TiO_2支撑层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18
作者 李贝贝 黄满红 +1 位作者 蔡腾 牛飞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4,共10页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ES/TiO_2纳米纤维支撑层,分析了添加质量分数0.05%、0.15%和0.45%的TiO_2对纳米纤维支撑层的特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聚合制备正渗透膜.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6%PES中添加0.15%TiO_2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撑层,孔径较均...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ES/TiO_2纳米纤维支撑层,分析了添加质量分数0.05%、0.15%和0.45%的TiO_2对纳米纤维支撑层的特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聚合制备正渗透膜.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6%PES中添加0.15%TiO_2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撑层,孔径较均匀,经界面聚合后所制得的正渗透膜表面平均粗糙度较低,FO模式和PRO模式1h平均水通量J_W为7.05L/(m^2·h)和15.20L/(m^2·h),其J_S/J_W优于商业膜,PES中添加质量分数0.15%TiO_2得到的纳米纤维支撑层所制备的正渗透膜在两种模式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es/TiO2 界面聚合 正渗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微滤膜处理餐饮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普丰 谭周亮 +1 位作者 周惜时 雷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采用外压管式的PE微滤膜装置处理餐饮废水,研究了操作压差、料液流量、操作时间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操作压差为0.12MPa,料液流量为100L.h-1)。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对模拟餐饮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PE微滤膜对... 采用外压管式的PE微滤膜装置处理餐饮废水,研究了操作压差、料液流量、操作时间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操作压差为0.12MPa,料液流量为100L.h-1)。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对模拟餐饮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PE微滤膜对模拟餐饮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水质达到了CJ3082—1999标准。同时,对膜污染的防治与清洗也进行了一定探讨,结果发现采用短时脉冲反冲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微滤膜 餐饮废水 膜通量 操作条件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PE袋对冷链物流过程中荔枝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淋靓 刘帅民 +4 位作者 冯春梅 朱毅 黎新荣 檀业维 陈蕊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14-320,共7页
本研究采用厚度为10、20、30μm的聚乙烯袋包装‘鸡嘴荔’荔枝,结合冰袋模拟物流包装,研究在当前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情况下对荔枝果皮褐变、细胞膜透性、花青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通过对果皮褐变、适销果比率及果实色差... 本研究采用厚度为10、20、30μm的聚乙烯袋包装‘鸡嘴荔’荔枝,结合冰袋模拟物流包装,研究在当前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情况下对荔枝果皮褐变、细胞膜透性、花青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通过对果皮褐变、适销果比率及果实色差分量变化分析发现20μm聚乙烯袋包装效果较好,其次是10μm厚度,最差是30μm。并且20μm厚度聚乙烯袋显著抑制细胞膜透性上升,这体现为贮藏期间果实组织更低的相对电导率(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袋(20μm)能通过抑制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花青素分解,并结合抑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延缓荔枝果皮褐变。综上,20μm聚乙烯袋相对于其它厚度可明显抑制荔枝褐变,有效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 气调包装 荔枝 果皮褐变 膜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