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奥合剂通过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轴缓解急性肺损伤研究
1
作者 陈思琪 严佳煜 +1 位作者 李瑞 顾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6-456,共11页
目的探讨抗奥合剂(KAHJ)治疗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为其可能作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KAHJ治疗ALI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将C57BL/6J小鼠随... 目的探讨抗奥合剂(KAHJ)治疗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为其可能作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KAHJ治疗ALI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KAHJ组。LPS+KAHJ组小鼠灌胃KAHJ(4.76 g·kg^(-1)·d^(-1),8.8 mL·kg^(-1)·d^(-1)),其余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8.8 mL·kg^(-1)·d^(-1))。14 d后,腹腔注射LPS(5 mg·kg^(-1))诱导ALI模型。收集小鼠血清和肺组织,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qPCR、ELISA和IHC等方法评估KAHJ对ALI的改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疾病和药物共同的70个核心靶基因,并显示与多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如MAPK、NF-κB、Apoptosis、COVID-19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信号通路等。此外,通过实验验证发现KAHJ能改善小鼠ALI后的炎症和细胞凋亡,减少肺损伤和肺水肿,抑制肺纤维化。同时,KAHJ的作用机制与p38 MAPK和NF-κB的磷酸化以及ACE2/Ang1-7/Mas轴的调控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KAHJ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和调控ACE2/Ang1-7/Mas轴缓解ALI,为缓解COVID-19感染后症状提供了补充和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ACE2/Ang1-7/Mas轴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苷对缺氧/复氧小胶质细胞TLR4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金才 张鹏 +3 位作者 刘建勋 韩笑 李丹 王秀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及其通路中MyD88、NF-κBp65、p-ERK1/2、p-IκBα和p38的影响和不同浓度栀子苷的干预作用,以揭示栀子苷治疗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的方式制...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及其通路中MyD88、NF-κBp65、p-ERK1/2、p-IκBα和p38的影响和不同浓度栀子苷的干预作用,以揭示栀子苷治疗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的方式制备模型,用栀子苷125、250和500μmol.L-1 3个浓度梯度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胶质细胞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p-IκBα、p38、p-ERK1/2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观察MyD88和NF-κB;结果缺氧/复氧激活了TLR4通路,并通过MyD88依赖途径激活了下游蛋白MyD88、NF-κBp65、p-ERK1/2、p-IκBα和p38;栀子苷250和500μmol.L-1组抑制了通路蛋白的活性;结论缺氧/复氧使TLR4通路蛋白磷酸化激活。栀子苷通过对TLR4通路蛋白的抑制发挥抗炎效应,促进脑缺血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小胶质细胞 tlr4通路 栀子苷 MyD88 nf-κbp65 p-ERK1/2 p-Iκbα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逐痰通络颗粒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的作用
3
作者 赵慧 曹轶君 刘晓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4-1719,共6页
目的 探讨逐痰通络颗粒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逐痰通络颗粒组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后,灌胃给... 目的 探讨逐痰通络颗粒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逐痰通络颗粒组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后,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持续36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HE染色法观察膝骨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IL-17)水平,采用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质及其相关蛋白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法检测差异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加快;膝关节软骨组织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关节面破坏情况改善,纤维结缔组织减少;逐痰通络颗粒中、高剂量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P<0.01),逐痰通络颗粒低剂量组IFN-γ水平降低(P<0.05),TNF-α、IL-1β、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痰通络颗粒高剂量组TLR2、TLR4、MMP1、MMP3、P-NFκB、ADAMTS5、P-p38、P-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共筛选出63个差异蛋白质,模型组有10个上调蛋白,53个下调蛋白,各给药组63个差异蛋白均有所回调。结论 逐痰通络颗粒通过调节TLR2/MMPs/p38/NF-κB、TLR4-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KOA大鼠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膝骨关节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痰通络颗粒 膝骨关节炎 蛋白质组学 tlr2/mmps/p38/nf-κb信号通路 tlr4-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素缓解野百合碱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盛艳玲 宫小薇 +3 位作者 李志娟 张旋 田涛 袁雅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能否缓解野百合碱(MCT)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ormal组、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每组10只。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皮...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能否缓解野百合碱(MCT)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ormal组、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每组10只。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皮下注射MCT(50 mg/kg)建立PAH模型。自注射MCT之日起,crocin组大鼠给予藏红花素(200 mg/kg)、sildenafil组大鼠给予西地那非(30 mg/kg)、PAH组及normal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组织染色观察右心室病理变化;检测右心室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p38 MAPK/NF-κB炎性通路、CCL2、CCR2及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的表达。结果:与PAH组相比,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RVSP、mPAP、RVHI和RVMI降低(P<0.05);右心室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p38 MAPK/NF-κB通路和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下调(P<0.05);CCL2/CCR2通路表达及CD68+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均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显著缓解MCT诱导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其作用与本实验剂量下西地那非的作用相当;藏红花素的部分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炎症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巨噬细胞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CCL2/CCR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安诃痔疮膏皮肤刺激及痔相近模型动物实验研究
5
作者 朱星昊 仁青加 +4 位作者 卓嘎 李闪闪 吴宗耀 苗明三 齐冬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4-1121,共8页
目的探讨麝香安诃痔疮膏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及通过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痔相近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皮肤痔疮膏组、正常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痔疮膏组和破损皮肤对照组,每组4只。两组痔疮膏给药... 目的探讨麝香安诃痔疮膏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及通过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痔相近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皮肤痔疮膏组、正常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痔疮膏组和破损皮肤对照组,每组4只。两组痔疮膏给药组家兔脱毛区均匀涂抹麝香安诃痔疮膏(1 g/mL)20 g,两组对照组家兔背部脱毛区均匀涂抹等体积溶媒(甘油、羊毛脂与水的混合物),每天1次,连续14 d。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应龙组、痔疮膏组,每组10只。每天涂抹1次,连续14 d。用药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等观察家兔局部皮肤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安全状况。对痔相近大鼠肛周组织原位拍照,观察麝香安诃痔疮膏的疗效,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长、宽,计算溃疡面积,使用qRT-PCR检测大鼠肛周组织中TLR4、p38 MAPK和NF-κ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及刺激性作用,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破损皮肤对照组比较,正常皮肤痔疮膏组家兔体重无明显变化;与破损皮肤对照组比较,麝香安诃痔疮膏对破损皮肤家兔用药1、24、48、72 h刺激性评价积分均值分别为1.5、1、0.5和0.25,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对痔相近大鼠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痔疮膏组大鼠在经14 d给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大鼠溃疡面积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p38 MAPK、NF-κB mRNA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安诃痔疮膏对家兔皮肤的急性毒性、刺激性较小,是一种安全的外用药膏,在对痔相近大鼠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安诃痔疮膏 皮肤刺激 痔相近模型 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蛰虫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范胜男 李宝花 +1 位作者 宫先旭 郭承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2-1487,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胶囊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均采用链佐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大黄蛰虫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7、0.34、0.68 g/...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胶囊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均采用链佐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大黄蛰虫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7、0.34、0.68 g/kg),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1个月每2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随后每4周记录1次。给药12周后,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RT-qPCR法检测视网膜组织VEGF、NF-κB、p38 MAP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TLR4、p-p38 MAPK、p38 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体质量随实验周期延长保持正常增长,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造模4周后,体质量逐渐下降,空腹血糖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可观察到明显病理性损伤,血清TNF-α、IL-6水平、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及TLR4、NF-κB p65、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改善视网膜病理损伤,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及TLR4、NF-κB p65、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P<0.05,P<0.01),且中剂量组作用优于高、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大黄蛰虫胶囊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蛰虫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促炎因子 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