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人掌多糖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蓄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恒 罗齐军 +1 位作者 卢向阳 曾富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采用PMA和ox–LDL构建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浓度(5、10、15 nmol/L)仙人掌多糖(ODP–Ia)对泡沫细胞内脂质、胆固醇蓄积以及介导胆固醇流出的ABCA1、ABCG1、SR–B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后... 采用PMA和ox–LDL构建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浓度(5、10、15 nmol/L)仙人掌多糖(ODP–Ia)对泡沫细胞内脂质、胆固醇蓄积以及介导胆固醇流出的ABCA1、ABCG1、SR–B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后胞内蓄积了大量脂质,高剂量(15 nmol/L)ODP–Ia能够显著减少胞内脂质、胆固醇蓄积,并增强ABCA1、ABCG1、SR–BI m RNA及蛋白表达(与单独ox–LDL处理组比较,P<0.05),但效果均次于阳性对照依折麦布组(P<0.05),低、中剂量(5、10 nmol/L)ODP–Ia作用效果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ODP–Ia可通过增强ABCA1、ABCG1、SR–BI基因表达来减少胞内胆固醇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多糖 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胆固醇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改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含量及抑制胆固醇流出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战芝 杨永宗 +1 位作者 王佐 危当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57-1463,共7页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肥大细胞(MC)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分配和流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在MC颗粒释放物存在或缺乏下与高密度脂蛋白3(HDL3)共育。高效液相...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肥大细胞(MC)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分配和流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在MC颗粒释放物存在或缺乏下与高密度脂蛋白3(HDL3)共育。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酯化胆固醇(EC)含量,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HDL3及apoA-Ⅰ的降解。结果:MC组泡沫细胞内TC、FC明显高于对照组(TC对照组为527.3 mg/g,MC组为917.9 mg/g);EC/TC比值低于对照组(7.6%vs47.5%);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少于对照组(26.92%±2.6%vs40.98%±3.4%,P<0.05);而泡沫细胞ABCA1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C颗粒释放物处理HDL3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约有28%的apoA-Ⅰ被降解,在分子量26 kD左右处出现了新的条带,产生了1个26 kD的小多肽。结论:肥大细胞可通过降解HDL3及apoA-Ⅰ抑制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而增加细胞内胆固醇蓄积,这个作用与ABCA1表达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thp-1细胞泡沫细胞 胆固醇 脂蛋白类 HDL ATP结合匣式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药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贾连群 杨关林 +5 位作者 赵钢 李学涛 张哲 张会永 杜莹 曹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和全方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ABCA1、CD3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祛痰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RT-PCR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ABCA1、CD36 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拆方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ABCA1 mRNA,显著降低CD36 mRNA水平。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方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BCA1基因、下调CD36基因表达,从而减弱THP-1细胞对ox-LDL摄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祛痰复方 动脉粥样硬化 thp一1泡沫细胞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汁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春妮 吉维民 +3 位作者 庄一义 陈大宁 刘小转 强红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讨刺梨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方法 :在刺梨汁参与下 ,氧化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Ox- VL DL)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孵育一段时间 ,通过测定细胞胆固醇含量和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分析刺梨汁对 Ox- VL DL 促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结... 目的 :探讨刺梨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方法 :在刺梨汁参与下 ,氧化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Ox- VL DL)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孵育一段时间 ,通过测定细胞胆固醇含量和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分析刺梨汁对 Ox- VL DL 促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结果 :较低浓度的刺梨汁能明显抑制 Ox- VL DL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酯的堆积 (P<0 .0 0 1) ,并呈浓度依赖性。刺梨汁浓度为 2 μl/m l和 4μl/ml时 ,Ox- VL DL 堆积的细胞胆固醇酯含量分别被抑制了 5 9.8%和 90 .1%。形态学观察显示 ,经刺梨汁处理的巨噬细胞猩红阳性染色显著减少。 结论 :刺梨汁通过抑制Ox- VL DL 的促泡沫细胞形成来实现其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汁 极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细胞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受FSL-1刺激后lncRNAs的鉴定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为民 方晓敏 +5 位作者 涂枫 周李生 李碧侠 王学敏 付言峰 任守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6-356,共11页
lnc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RNA分子,在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鉴定猪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受FSL-1刺激后相关的lncR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lncRNA进行了组装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FSL-1刺激成功地构建了... lnc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RNA分子,在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鉴定猪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受FSL-1刺激后相关的lncR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lncRNA进行了组装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FSL-1刺激成功地构建了细胞炎症模型,试验组与对照组共鉴定到1 056个lncRNA转录本,其对应于831个基因座,这些lncRNA的平均长度为1 643 bp,平均外显子数为2.4个。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有51个lncRNA上调表达,44个lncRNA下调表达。在上调lncRNA两侧相邻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病毒反应等通路,而在下调lncRNA两侧相邻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参与的通路较少,不参与上述通路。定量PCR结果显示挑选的4个lncRNA的差异倍数与RNA-Seq的结果相似,其中上调的lncRNA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表达,而下调的lncRNA呈现多组织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在FSL-1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单核细胞 FSL-1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总酚酸联合anti-PD-L1调控髓源性巨噬细胞浸润抑制乳腺癌发生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梦瑶 钱程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4-1890,共7页
目的探究丹参总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TSA)联合anti-PD-L1通过调控髓源性巨噬细胞瘤内浸润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构建E0771乳腺癌皮下肿瘤模型。2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SA组(TSA 10 g·kg^(-1)),anti-PD-L1... 目的探究丹参总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TSA)联合anti-PD-L1通过调控髓源性巨噬细胞瘤内浸润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构建E0771乳腺癌皮下肿瘤模型。2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SA组(TSA 10 g·kg^(-1)),anti-PD-L1组(anti-PD-L110 mg·kg^(-1)),TSA联合anti-PD-L1组(TSA 10 g·kg^(-1)+anti-PD-L110 mg·kg^(-1))。TSA组每日灌胃给药,anti-PD-L1每3天1次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4 d。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及肿瘤、肝脏及脾脏重量。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L-6,MCP-1的含量,qPCR检测cxcl1,cxcl2,cxcl3,ccl2,gm-csf mRNA的表达,流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肿瘤、淋巴中髓源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流式检测淋巴、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SA,anti-PD-L1,TSA联合anti-PD-L1均可抑制E0771乳腺癌生长,减少IL-6、MCP-1分泌,降低cxcl1,cxcl2,cxcl3,ccl2,gm-csf mRNA表达,抑制髓源性巨噬细胞向肿瘤的募集,增加淋巴及脾脏内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TSA联合anti-PD-L1治疗效果更佳显著。结论TSA联合anti-PD-L1显著抑制E0771乳腺癌皮下瘤发生发展进程,可能通过抑制髓源性巨噬细胞向肿瘤浸润,增强机体免疫效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乳腺癌 anti-PD-L1 细胞 免疫疗法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淑锟 谢平 +1 位作者 袁冬青 刘庆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5-1101,共7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疾病造成视力损害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F4/8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它们在新生血管发生早期的动态表达及机制仍...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疾病造成视力损害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F4/8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它们在新生血管发生早期的动态表达及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CNV模型小鼠在CNV发展早期局部组织中巨噬细胞和MCP-1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SPF级8周龄雄性野生C57BL/6小鼠105只,用氪离子激光仪对小鼠的任意一侧眼在距视盘2~3倍视盘直径处的3:00、6:00、9:00和12:00方位进行激光光凝以建立CNV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CNV小鼠模型随机分不同时间点组,分别于光凝后6、12、24、48和72h各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组织后制备眼球壁组织切片、脉络膜铺片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复合体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光凝后眼球壁各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炎症反应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测定小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F4/80和MCP-1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脉络膜铺片中F4/80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RPE-脉络膜组织中F4/8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RPE-脉络膜组织中MCP-1质量分数。以光凝后6h组小鼠非实验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视网膜光凝后6h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光凝区Brueh膜、RPE层和脉络膜层均破裂,视网膜外核层连续性中断,随着光凝后时间的延长,可见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光凝后72h可见光凝区边缘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光凝后6h可见光凝区RPE及脉络膜组织中F4/80表达,周围组织中可见MCP-1表达,随着光凝后时间延长MCP-1表达强度减弱,而F4/80表达仍增强。正常对照组及光凝后6、12、24、48和72h组RPE-脉络膜复合体中MCP-1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25±4.73)、(276.31±4.20)、(331.95±5.86)、(221.24±4.42)、(179.89±4.10)和(130.80±5.90)pg/m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6.46,P=0.00),光凝后12h其质量分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光凝后各时间组MCP-1蛋白的质量分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RPE-脉络膜复合体中174/80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72,P=0.00),光凝后随着时间延长F4/80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验性CNV形成早期伴随着明显的炎症反应,趋化因子MCP-1主要在CNV形成的起始阶段发挥作用,而巨噬细胞的聚积和活化在CNV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炎症 单核细胞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1影响乳腺癌的生长及其对髓源性抑制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勇军 郑薇 +2 位作者 牛志远 吴珍 沈萍萍(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caspase-1能够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但是关于caspase-1对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发育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caspase-1活性对于乳腺癌荷瘤小鼠体内外周血、脾脏以及肿瘤等部位MD... 目的:caspase-1能够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但是关于caspase-1对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发育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caspase-1活性对于乳腺癌荷瘤小鼠体内外周血、脾脏以及肿瘤等部位MDSCs细胞数量比例的影响。方法:运用注射4T1细胞到BALB/c雌性小鼠乳腺脂肪垫部位的方法构建原位乳腺癌种植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YVAD,5 mg/kg)对荷瘤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在第10天、15天和20天时分析脾脏和肿瘤的重量;并分离出外周血、脾脏、骨髓以及肿瘤部位的原代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b+Gr-1+细胞(即MDSCs)的比例。同时,还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了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浸润情况。结果:YVAD给药能增加肿瘤重量并加剧脾肿大的程度;YVAD给药能显著增加除了骨髓以外的其他部位的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s)的比例;YVAD不能改变肿瘤部位TAMs(CD11b+F4/80+)的数量,而在体外YVAD对于骨髓起源巨噬细胞的分化也没有调控作用。结论:caspase-1能够通过调控外周组织(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微环境中MDSCs细胞的发育而抑制肿瘤的发展,提示caspase-1可作为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1 乳腺癌 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对TNF-α诱导的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坚 梅春丽 +2 位作者 廖玉华 彭红玉 王彦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0-522,共3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THP1单核细胞经诱导转化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其他物... 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THP1单核细胞经诱导转化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其他物质;TNF-α组,培养液中加10μg/LTNF-α;IL-10组,培养液中加10μg/LIL10;IL10+TNFα组,培养液中加10μg/LIL10预先孵育2h后,再加10μg/LTN-α。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0h、6h、12h、24h、48hABCA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NF-α组ABCA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F=782.94,F=768.12,P均<0.05)。IL10组ABCA1mRNA表达在24h和48h有轻微增加(P<0.05),但ABCA1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IL10+TNFα组ABCA1mRNA和蛋白表达也呈时间依赖性降低(F=697.23,F=749.64,P均<0.05),但同TNFα组相比,其下降程度有所减轻(P<0.05)。结论:IL10可部分抑制TNFα所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thp-1细胞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ERK1/2的激活和PDGF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海兵 张娜 +3 位作者 刘晓光 王建行 赵霞 刘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硅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在体外用含有SiO2(50μg/mL)的DMEM培养基和不含SiO2的DMEM培...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硅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在体外用含有SiO2(50μg/mL)的DMEM培养基和不含SiO2的DMEM培养基培养18 h,收集AM上清液,加入不同浓度槲皮素。用组织贴块法获取培养HELF,将HELF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M组、SiO2联合AM处理组、槲皮素(10、20、40)μmol/L组。WST-1法检测HELF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ELF中PDGF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LF中p-ERK1/2的表达。结果与SiO2联合AM处理组、AM组相比,各浓度槲皮素组都能抑制HELF增殖,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浓度槲皮素均能降低HELF中PDGF的表达、减少HELF中p-ERK1/2的量,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PDGF表达和ERK1/2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SiO 血小板生长因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肺泡细胞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涂艳虹 程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通过巨噬细胞构建泡沫细胞,探讨EGFR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巨噬细胞诱导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模型。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靶点干扰效率。qRT-PCR检测IL-6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通过巨噬细胞构建泡沫细胞,探讨EGFR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巨噬细胞诱导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模型。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靶点干扰效率。qRT-PCR检测IL-6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GFR、p-EGFR、CHOP、ATF4、EIF2α、p-EIF2α和Cyt-C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ox-LDL的提取和活性氧的生成。ELISA检测IL-6和TNF-α含量。结果:EGFR抑制剂转染细胞后,EGFR表达下降(P<0.01),其中EGFR sh-RNA3干扰效率最好。EGFR抑制剂(AG1478或EGFR shRNA3)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对ox-LDL的提取(P<0.01),显著降低IL-6、TNF-α和活性氧水平(P<0.01),抑制细胞质中Cyt-C表达,显著降低p-EIF2α、Chop和ATF4表达(P<0.01)。结论:EGFR通路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多糖促进CETP-tg小鼠胆固醇逆转运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波 李英 +6 位作者 王效琰 翟晓天 田华 刘伯言 张颖 司艳红 秦树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54-1760,共7页
目的:本研究验证蛹虫草多糖(CMPS)在体内外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RCT)的效应,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ETP-tg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检测体内的RCT效率;酶法测定血浆脂质水平。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作为细胞... 目的:本研究验证蛹虫草多糖(CMPS)在体内外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RCT)的效应,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ETP-tg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检测体内的RCT效率;酶法测定血浆脂质水平。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和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排后剩余脂质含量。Western blot分析泡沫细胞及小鼠肝脏内涉及胆固醇转运、摄取、转化的相关蛋白水平。结果:CMPS灌胃4周后,高脂饮食CETP-tg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降低24%、23%和22%,体内RCT过程加速,血浆、胆汁、肠道及粪便外排通路中3H-胆固醇放射活性明显升高,同时,肝脏中胆固醇受体SR-B1和LDLR及转化酶CYP7A1蛋白表达上调,分别增加了105%、71%和58%。体外实验显示:CMPS促进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排,细胞内脂质和TC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上调了巨噬细胞PPARγ-LXRα-ABCA1/ABCG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CMPS促进了外周巨噬细胞中多余胆固醇的流出和体内胆固醇经肝脏途径外排,其机制可能与PPARγ-LXRα-ABCA1/ABCG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多糖 胆固醇逆转运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泡沫细胞 PPARγ-LXRα-ABCA1/ABCG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