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兰州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1
作者 伍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章根据兰州市的发展状况,构建以产业规模基准,经济效益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市场影响力基准,发展潜力基准,资源配置基准和劳动贡献基准等七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Weaver-Thomas模型选出了兰州市九大主导产业,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 文章根据兰州市的发展状况,构建以产业规模基准,经济效益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市场影响力基准,发展潜力基准,资源配置基准和劳动贡献基准等七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Weaver-Thomas模型选出了兰州市九大主导产业,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ver—thomas模型 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ver-Thomas拓展模型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强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在Weaver-Thomas模型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扩展评价模型,弥补了基本Weaver-Thomas模型对指标赋值的不足。运用拓展模型,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在Weaver-Thomas模型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扩展评价模型,弥补了基本Weaver-Thomas模型对指标赋值的不足。运用拓展模型,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Weaver—thomas模型 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质灾害的Thomas修正式的稳态分析和临界氧亏计算
3
作者 贺俐 徐孝平 杨晓亭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水质数学模型是水中污染灾害演化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工具.本文根据对恒定流动的Thomas模型方程组的分析,确定水质灾害的判别标准,预测氧亏的最大值.
关键词 thomas模型 水质污染 最大氧亏 河流
全文增补中
油页岩粉尘层着火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红霞 李刚 +1 位作者 苑春苗 于立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粉尘层 热板测试装置 着火温度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薯秸秆对硝酸根的动态吸附及脱附 被引量:8
5
作者 莫蔚明 唐庆松 +5 位作者 李旺 康彩艳 张敏俊 伦宇龙 蒙冕武 陈孟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8-1673,共6页
利用以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胺溶液对天然木薯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阴离子吸附剂,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KNO3溶液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木薯秸秆的吸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KNO3溶... 利用以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胺溶液对天然木薯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阴离子吸附剂,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KNO3溶液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木薯秸秆的吸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KNO3溶液质量浓度由50 mg·L-1增加至150 mg·L-1,改性木薯秸秆吸附硝酸根至饱和的时间由120 min缩短至65 min,动态饱和吸附量由11.73 mg·g-1增至26.58 mg·g-1;当KNO3溶液流速分别为3、5、10 mL·min-1时,动态吸附至饱和时间分别为150、120、65 min,改性吸附剂对硝酸根的饱和吸附量和去除率降低;改性木薯秸秆在中性溶液时,吸附效果较好,120 min后达饱和,而在碱性和酸性时40 min即达饱和.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木薯秸秆对KNO3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分别选用0.05 mol·L-1NaCl、NaOH和HCl溶液做脱附剂可以得到较好的脱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木薯秸秆 硝酸根 动态吸附 动态脱附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中好氧颗粒污泥动态吸附结晶紫染料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彦灼 李文静 +3 位作者 李军 卞伟 李芸 陈光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1733,共8页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并获得了相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定床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延长;当CV初始浓度和流速增加时,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急剧缩短.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AGS对CV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当CV浓度为100mg/L,流速为8.3m L/min,固定床高度为20cm时AGS对CV的吸附动力学与Thomas模型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为0.9813.BDST模型能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平均误差小于10%.吸附CV染料后AGS可用无水乙醇进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结晶紫 动态吸附 固定床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对水中As(Ⅴ)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美娜 王敦球 +3 位作者 朱义年 肖瑜 朱林 李欢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102,共6页
研究了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复合吸附剂(NAC)对As(Ⅴ)的动态吸附,探讨了As(Ⅴ)初始浓度、溶液p H、床层高度、进水流量对穿用透曲线的影响,研究了NAC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s(Ⅴ)浓度和进水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缩短... 研究了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复合吸附剂(NAC)对As(Ⅴ)的动态吸附,探讨了As(Ⅴ)初始浓度、溶液p H、床层高度、进水流量对穿用透曲线的影响,研究了NAC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s(Ⅴ)浓度和进水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缩短;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延长;穿透时间随p H值的变化顺序为:t_(b(pH=3.3))<t_(b(p H=9.8))<t_(b(p H=6.8))。Thomas模型常数(K_(TH))和Adams-Bohart模型常数(K_(AB))均随着初始As(Ⅴ)浓度、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K_(TH)随pH的升高而减少,K_(AB)随pH的变化规律是:K_(AB(pH=6.8))<K_(AB(pH=3.3))<K_(AB(p H=9.8))。NAC经1 mo L/L盐酸洗脱450 min后,再生液中As(Ⅴ)浓度<10μg/L,As(Ⅴ)的解吸率为3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Adams-Boha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对亚甲蓝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英 孟令帅 黄晓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8,共5页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了剩余污泥对溶液中亚甲蓝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4~7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的影响很小;亚甲蓝溶液流速对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但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加入可以提高单位污泥的...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了剩余污泥对溶液中亚甲蓝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4~7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的影响很小;亚甲蓝溶液流速对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但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加入可以提高单位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延长穿透时间,和硫酸钠相比,氯化钠的作用更明显;亚甲蓝溶液初始浓度升高,剩余污泥平衡吸附量升高,但穿透时间缩短;污泥量增加有利于延长穿透时间,但污泥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剩余污泥吸附柱可以有效吸附溶液中的亚甲蓝,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剩余污泥对亚甲蓝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动 态吸附 亚甲蓝 thomas模型 Yoon-Nels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对水中磷的动态吸附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艳红 王国豪 +2 位作者 张立浩 梁森 朱义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C-B)为吸附剂,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和XPS等...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C-B)为吸附剂,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和XPS等现代表征手段分别对吸附P(Ⅴ)前后的PMC-Fe/C-B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MC-Fe/C-B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P(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随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动态吸附模型结果显示,在初始浓度为10 mg·L^(-1),进水流速为5.136 mL·min^(-1),pH为3,吸附剂粒径>100目(<0.149 mm)、吸附温度为35℃以及投加量为0.5 g的条件下,PMC-Fe/C-B对P(Ⅴ)的最大吸附容量q_(e,exp)为14.26 mg·g^(-1),去除率为77.65%。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MC-Fe/C-B对P(Ⅴ)的动态吸附数据,C_(t)/C_(0)、t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9368~0.9912)。改性材料PMC-Fe/C-B在废水除P(Ⅴ)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Fe/C-B 动态吸附 P(Ⅴ) thomas模型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铝污泥对磷的动态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仇付国 卢超 +2 位作者 许俊挺 代一帆 付昆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81,86,共6页
对水厂铝污泥吸附柱去除水中磷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实验,利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模拟,预测不同吸附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铝污泥能够稳定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随着吸附柱高度的增加,吸... 对水厂铝污泥吸附柱去除水中磷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实验,利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模拟,预测不同吸附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铝污泥能够稳定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随着吸附柱高度的增加,吸附柱除磷穿透时间相应增大,在平均流速为2.0 m/d条件下吸附带高度约为0.18m。BDST和THOMAS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吸附柱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BDST模型所预测的吸附柱耗竭时间与实际耗竭时间误差小于15%,THOMAS模型计算所得饱和吸附容量与实际吸附容量误差小于3%。可利用这2个模型对铝污泥吸附柱动态除磷的运行工况进行预测和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污泥 穿透曲线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TiO_(2)改性沸石去除矿井水中Fe^(2+)和Mn^(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春晖 王文倩 +4 位作者 师学璐 全炳旭 杨博 霍倩倩 王新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7-1015,共9页
针对矿井水中Fe^(2+)、Mn^(2+)浓度超标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MnO_(2)和纳米TiO_(2)负载于天然斜发沸石表面制备出MnO_(2)/TiO_(2)改性沸石滤料,并分析了沸石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采用单因素动态吸附... 针对矿井水中Fe^(2+)、Mn^(2+)浓度超标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MnO_(2)和纳米TiO_(2)负载于天然斜发沸石表面制备出MnO_(2)/TiO_(2)改性沸石滤料,并分析了沸石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采用单因素动态吸附试验和Thomas模型拟合探究了MnO_(2)/TiO_(2)改性沸石对模拟矿井水水样中Fe^(2+)、Mn^(2+)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并考察水流速度、滤层厚度、溶液pH及硬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天然沸石而言,MnO_(2)/TiO_(2)改性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大.当水流速度为7 m/h、进水pH为9.5、水质硬度为350 mg/L、滤层厚度为110 cm时,改性沸石对Fe^(2+)、M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810、6.549 mg/g,且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改性沸石对Fe^(2+)、Mn^(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反冲洗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强度为13 L/(m^(2)·s),反冲洗时间大于7 min时,改性沸石的再生效果良好,可重复使用.研究显示,本文制备的MnO_(2)/TiO_(2)改性沸石吸附滤料可为同步去除矿井水中Fe^(2+)、Mn^(2+)污染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2)/TiO_(2)改性沸石 Fe^(2+) Mn^(2+) 矿井水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硅胶材料固定床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忠雷 査会平 王玲慧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合成了胺基含量为1.35 mmol/g的乙二胺硅胶材料(EDA/SiO2),考察了溶液流速、初始浓度、装填量对其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该体系Thomas模型参数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EDA/SiO2能有效除去水中的铜离子,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 合成了胺基含量为1.35 mmol/g的乙二胺硅胶材料(EDA/SiO2),考察了溶液流速、初始浓度、装填量对其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该体系Thomas模型参数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EDA/SiO2能有效除去水中的铜离子,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流速的加快,使穿透时间缩短,实验发现溶液初始浓度和吸附剂装填量对Thomas模型参数的平衡吸附容量q0影响显著,流量Q对k Th的影响显著.通过离子吸附剂比强度建立了模型参数q0与C0/m呈线性关系,其方程式为:q0=0.023 4C0/m+0.257.该关联方程能够描述吸附操作条件与穿透曲线的关系,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硅胶材料 固定床吸附 CU2+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亚铁氰化钾钛球形复合吸附剂对水中Cs^+的动态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志辉 贾铭椿 门金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00-4104,共5页
制备聚丙烯腈-亚铁氰化钾钛球形复合吸附剂(PAN-KTi CF),研究PAN-KTi CF对Cs+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流量、吸附床高度及竞争离子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同时采用BDST模型和Thoma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N-KTi CF能够有效地去... 制备聚丙烯腈-亚铁氰化钾钛球形复合吸附剂(PAN-KTi CF),研究PAN-KTi CF对Cs+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流量、吸附床高度及竞争离子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同时采用BDST模型和Thoma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N-KTi CF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Cs+,随着吸附床高度的增加、流量的降低穿透时间延长;而溶液中加入竞争离子导致穿透时间缩短。BDST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吸附床高度与穿透时间的关系,而Thomas模型能很好地描绘PAN-KTi CF对Cs+的动态吸附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钾钛 聚丙烯腈 动态吸附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壳聚糖对废水中Cu^(2+)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颖韬 贾晟哲 党明岩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将壳聚糖与活性炭复配,并进行交联和接枝改性,制得复配壳聚糖吸附剂,并用于动态吸附废水中的Cu^(2+),通过穿透曲线考察了主要操作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溶液初始浓度及溶液流量,吸附剂的穿透吸附量增加,穿透时间减少,穿... 将壳聚糖与活性炭复配,并进行交联和接枝改性,制得复配壳聚糖吸附剂,并用于动态吸附废水中的Cu^(2+),通过穿透曲线考察了主要操作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溶液初始浓度及溶液流量,吸附剂的穿透吸附量增加,穿透时间减少,穿透曲线前移;增加吸附剂填充量,穿透吸附量及穿透时间增加,穿透曲线更加平缓。采用Thoma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复配壳聚糖对Cu^(2+)的动态吸附行为符合Thom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壳聚糖 活性炭 动态吸附 CU^2+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柚皮对水体中盐酸环丙沙星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卫华 符艳真 +2 位作者 刘鹏磊 刘晓 万怡贝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2,共5页
以改性柚皮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盐酸环丙沙星(CIP)进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柱高度、CIP初始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分别用Thomas模型、The bed-service time (BDST)模型和传质模型对动态吸附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柱高的... 以改性柚皮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盐酸环丙沙星(CIP)进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柱高度、CIP初始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分别用Thomas模型、The bed-service time (BDST)模型和传质模型对动态吸附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柱高的增加、初始浓度以及流速的减小,穿透时间延长;吸附量实验值qe与Thomas模型预测值q0较为接近,且R2> 0. 950 0,表明Thomas模型能够描述该动态吸附过程; BDST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和饱和时间,穿透时间的预测值和实验值间的最大误差为1. 32%;传质模型预测的理论穿透曲线和实际穿透曲线的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柚皮 盐酸环丙沙星(CIP)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BDST模型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单宁酸树脂对水体中苯胺的动态吸附研究
16
作者 安丽萍 巴丽思 +1 位作者 曹健 靳利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以单宁酸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聚甲醛单宁酸树脂(PFTR),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吸附仪对其表面孔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模拟废水中的苯胺浓度进行了动态吸附性能研究,采用Thomas、Yoon-Nelson和BDST 3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 以单宁酸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聚甲醛单宁酸树脂(PFTR),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吸附仪对其表面孔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模拟废水中的苯胺浓度进行了动态吸附性能研究,采用Thomas、Yoon-Nelson和BDST 3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探讨PFTR对苯胺的吸附性能和原理。结果表明,PFTR表面含有丰富的孔状结构,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苯胺。当PFTR用量为0.1g,吸附柱填充高度为1cm,流速为0.1cm/min,苯胺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2 500mg/L时,其穿透时间随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提前。Thomas模型可较好地估算饱和吸附量,Yoon-Nelson和BDST模型能预测穿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单宁酸树脂 苯胺 thomas模型 Yoon-Nelson模型 BD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荔枝皮对水中Pb(Ⅱ)的动态吸附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孔郑磊 李晓晨 +1 位作者 杨继利 潘新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6-1192,共7页
以改性荔枝皮为吸附剂对Pb(Ⅱ)进行固定床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填料柱高(3.1、5.2和10.4 cm)、Pb(Ⅱ)溶液进水流速(2、4和6 mLmin)和初始ρ〔Pb(Ⅱ)〕(50、100和200 mgL)对Pb(Ⅱ)的吸附穿透曲线和传质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柱... 以改性荔枝皮为吸附剂对Pb(Ⅱ)进行固定床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填料柱高(3.1、5.2和10.4 cm)、Pb(Ⅱ)溶液进水流速(2、4和6 mLmin)和初始ρ〔Pb(Ⅱ)〕(50、100和200 mgL)对Pb(Ⅱ)的吸附穿透曲线和传质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柱高、增大流速、增大初始ρ〔Pb(Ⅱ)〕均会使穿透时间提前;柱高、流速和初始ρ〔Pb(Ⅱ)〕引起的传质区长度的平均变化率绝对值分别为0.076、0.090和0.004,可见与初始ρ〔Pb(Ⅱ)〕相比,柱高和流速对传质区长度的影响更大.吸附穿透曲线的试验数据符合Thomas模型的使用条件(R2>0.95),吸附容量实测值(qexp)大于59.1 mgg,与Thomas模型预测值(qcal)较为接近,说明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非该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在仅改变流速或者初始ρ〔Pb(Ⅱ)〕时,穿透时间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最大误差分别为7.14%和8.45%,表明可以通过BDST(bed depth service time)模型确定固定床的使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 吸附 Pb(Ⅱ) 填料柱 thomas模型 BD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对矿区地下水中氟、铁和锰的动态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喜林 于晓婉 +2 位作者 李磊 王来贵 刘思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6-1066,共11页
针对矿区地下水中氟、铁、锰污染超标问题,利用湿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Srp/HAP)复合吸附剂,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研究Srp/HAP对F^(-),Fe^(2+),Mn^(2+)的同步吸附性能,考察吸附床高度、流速及进水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 针对矿区地下水中氟、铁、锰污染超标问题,利用湿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Srp/HAP)复合吸附剂,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研究Srp/HAP对F^(-),Fe^(2+),Mn^(2+)的同步吸附性能,考察吸附床高度、流速及进水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影响。采用Adams-Bohart,Thomas模型拟合和SEM,EDS,XRD,BET,FT-IR等微观表征,分析Srp/HAP对F^(-),Fe^(2+),Mn^(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Srp/HAP复合吸附剂颗粒紧实,既有Srp表面的片状卷曲结构,又解决了HAP表面团聚问题,负载后颗粒的比表面积、孔容均有明显增加,具有较好的表面孔隙结构,有利于氟、铁、锰的同步吸附去除。吸附柱吸附总量随床柱传质区高度的增加和3种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进水流速为4 m L/min时动态柱对离子的动态吸附容量最高,流速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复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在吸附剂填充高度15 cm,进水流速为4 m L/min时,动态柱对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和5 mg/L的F^(-),Fe^(2+),Mn^(2+)的最大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567,7.008和1.615 mg/g。采用Thomas模型能较好描述Srp/HAP对F^(-),Fe^(2+),Mn^(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微观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既有表面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化学吸附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作用。F^(-)部分取代HAP中的OH^(-),Fe^(2+)和Mn^(2+)则取代Srp中的Mg^(2+),使得F^(-),Fe^(2+),Mn^(2+)在复合颗粒表面的赋存状态主要以Fe_(3)Si_(2)(OH)_(4)O_(5),Mn_(3)Si_(2)(OH)_(4)O_(5),Ca_(5)(PO_(4))_(3)F化合物存在,另外HAP晶体表面的PO_(4)^(3-)与Fe^(2+)和Mn^(2+)也可能发生络合作用。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复合颗粒可作为矿区处理含氟、铁、锰离子地下水的优良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羟基磷灰石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垂直侵彻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华 王君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7-563,共7页
详细总结了Riedel-Hiermaier-Thoma(RHT)混凝土模型,采用标准立方体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数值模拟揭示了模型基本特性,并将该模型用于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钢筋混凝土靶板前后表面的层裂破坏和内部断裂破碎现象均得到了较好反映,... 详细总结了Riedel-Hiermaier-Thoma(RHT)混凝土模型,采用标准立方体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数值模拟揭示了模型基本特性,并将该模型用于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钢筋混凝土靶板前后表面的层裂破坏和内部断裂破碎现象均得到了较好反映,计算得到的弹体残余速度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还表明钢筋作用和混凝土模型相似角对弹体残余速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del—Hiermaier—thoma混凝土模型 数值模拟 弹体侵彻 钢筋混凝土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