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8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
1
作者 吴晓丽 陈大双 +1 位作者 李琪琪 李上达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FGF1、Chi3L1、骨代谢及糖脂代谢指标水平;Pearson系数分析血清FGF1、Chi3L1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F1、Chi3L1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FGF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Chi3L1、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ⅠNP)、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N)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FGF1与β-CTX、PTH呈正相关,与T-PⅠNP、25-OH-D、OCN呈负相关(P<0.01);而血清Chi3L1与β-CTX、PTH呈负相关,与T-PⅠNP、25-OH-D、OCN呈正相关(P<0.01)。FGF1、Chi3L1、T-PⅠNP、25-OH-D、β-CTX、PTH、OCN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FGF1、Chi3L1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803。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FGF1、Chi3L1水平存在异常,且与患者骨代谢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相关性 危险因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摄食抑制因子-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王雷 张志飞 +3 位作者 应佑国 丁艳芬 董锦秀 袁慧敏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280例(AP组)和体检健康者14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280例(AP组)和体检健康者140名(对照组);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组(72例)、中度重症AP组(98例)、重症AP组(110例);根据院内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52例)和存活组(228例)。比较各组血清FGF21、Nesfatin-1水平;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血清FGF21、Nesfatin-1水平对其预测价值。结果AP组血清FGF21水平高于对照组,Nesfa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AP组血清FGF21水平高于中度重症AP组、轻症AP组,Nesfatin-1水平低于中度重症AP组、轻症AP组(P<0.05);中度重症AP组血清FGF21水平高于轻症AP组,Nesfatin-1水平低于轻症AP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病情严重程度、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C反应蛋白(CRP)、FGF21、Nesfatin-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OR=5.351)、ICU停留时间延长(OR=1.260)、CRP升高(OR=1.016)、FGF21升高(OR=1.004)为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esfatin-1升高(OR=0.813)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FGF21联合Nesfatin-1预测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FGF21水平升高、Nesfatin-1水平降低与AP患者病情加重及不良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摄食抑制因子-1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HSF细胞分泌近视相关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3
作者 晁荣荣 丁芝祥 +1 位作者 范晶 郑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IGF-1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细胞,采用CCK-...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IGF-1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药物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采用细胞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活性。为明确IGF-1对HSF细胞的影响以及PI3K/AKT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IGF-1(80μg/L)组、IGF-1+LY294002(80μg/L+5 mmol/L)组、LY294002(5 mmol/L)组,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HIF-1α、PI3K、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TGF-β2、MMP-2、HIF-1α的荧光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IGF-1培养的细胞活力以80μg/L IGF-1组最高(均P<0.05),且在不同培养时间下,以24 h时80μg/L IGF-1组细胞活力最高,因此确定后续实验中IGF-1的浓度为80μg/L,作用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的细胞活力从6 h起逐渐降低(均P<0.05),根据IC50值确定后续实验中LY294002浓度为5 mmol/L,作用时间为24 h。细胞划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80μg/L IGF-1组细胞迁移率均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2.5、5 mmol/L LY294002组细胞迁移率均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F-1组细胞TGF-β2、MMP-2、HIF-1α、PI3K、AKT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LY294002组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均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的TGF-β2、MMP-2、HIF-1α、PI3K、AKT蛋白表达量表达均下降(均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F-1组细胞TGF-β2、MMP-2、HIF-1α的荧光表达均升高,LY294002组的荧光表达均下降(均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的TGF-β2、MMP-2、HIF-1α荧光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IGF-1促进了人HSF细胞增殖与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人HSF细胞中TGF-β2、MMP-2、HIF-1α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梁景南 卢巍 +1 位作者 廖颖怡 冼文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陈皮多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TGF-β1和AC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陈皮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Smad3的激活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0.54±6.75)%和(78.90±4.24)%;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3±0.15、0.57±0.16和0.48±0.05;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13、0.49±0.11和0.50±0.0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15、0.60±0.13和0.33±0.11;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5、0.75±0.06和0.71±0.03。Col1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7、0.58±0.11和0.52±0.12;Col3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2、0.56±0.19和0.65±0.14;ACTA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3、0.24±0.04和0.22±0.07;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0.50±0.10和0.49±0.15。高剂量陈皮多糖时间处理的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6、0.66±0.06、0.55±0.13、0.43±0.09、0.35±0.06和0.27±0.12。中、高剂量的陈皮多糖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皮多糖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激活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陈皮多糖 成纤维细胞 增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抗体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_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石蕊 杨乐 +1 位作者 薛雨顺 石一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评估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人翼状胬肉切除后,体外培养其成纤维细胞并传至4~6代时,分别用6.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评估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人翼状胬肉切除后,体外培养其成纤维细胞并传至4~6代时,分别用6.25、12.5、25、50mg/mL TGF-β1抗体处理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4蛋白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TGF-β1抗体可不同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 mRNA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TGF-β1抗体对Smad4的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抗体对人翼状胬肉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和Smad4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tgf-β1抗体 tgf-β1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魏斐斐 贾哲 +3 位作者 邱丽芳 张梦雅 侯世豪 盘玉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例HCC患者作为HCC组、健康体检者176例作为对照组。用质谱法检测TGF-β_(1)基因rs18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例HCC患者作为HCC组、健康体检者176例作为对照组。用质谱法检测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SNP;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截至2015年12月,记录死亡和存活情况。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的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SNP对HCC遗传易感性的影响,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SNP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1800469 AA基因型比较,携带GG、GA+GG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低(P均<0.05),携带GA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480345 CC基因型比较,携带CA、AA、CA+AA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性别、HBV感染为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分析,女性人群中,与rs1800469 AA基因型比较,携带GA+GG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低(P<0.05);与rs4803455 CC基因型比较,携带CA+AA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低(P均<0.05)。男性人群中,rs1800469、rs4803455各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感染对rs1800469、rs4803455各基因型个体HCC发病风险无影响(P>0.05)。202例患者死亡106例、存活96例。rs1800469位点各基因型、rs4803455位点各基因型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GF-β_(1)基因rs1800469、rs4803455位点SNP对HCC患者预后无影响(P均>0.05)。结论携带TGF-β_(1)基因rs1800469 GG、GA+GG基因型的个体HCC发病风险低;在女性人群中,携带GA+GG基因型的个体HCC发病风险低;未发现rs1800469、rs4803455位点SNP与HCC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诱导体外培养角膜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琼 胡燕华 +1 位作者 张明昌 张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08-510,共3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角膜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弃原培养液,加...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角膜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弃原培养液,加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μg·L-1、1μg·L-1、10μg·L-1)处理24h,用RTPCR方法检测角膜成纤维细胞CT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μg·L-1和10μg·L-1TGFβ1处理组CTGF/GAPDH像素比值分别为0.35±0.05和1.25±0.10,均较对照组高(0.13±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TGF/GAPDH比值随TGFβ1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TGFβ1可以诱导角膜成纤维细胞CTGF的表达,在角膜成纤维细胞中CTGF也可能是TGFβ1对细胞起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角膜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炎症状态下人腹膜间皮细胞促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TGF-β_1和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劲松 朱桂松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8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诱导后转化细胞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诱导后转化细胞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分为五组(每组设3个样本):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液)、单纯TNF-a(1000ng/L)诱导组和TNF-a(1000ng/L)诱导加低、中、高剂量辛伐他汀(2.5、5和10μmol/L)组。采用MTT(单四唑)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内TGF-β1和CTGF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CTGF的蛋白质水平,细胞沉淀用BCA蛋白检测方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TNF-a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活性(P<0.05),并能显著降低TNF-a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CTGF的表达(P<0.05),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炎症状态下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CT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炎症状态 人腹膜间皮细胞 转化细胞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活化对TGF-β_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
10
作者 章慧娣 靳远萌 +2 位作者 朱冰冰 王伟铭 陈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观察PPARγ活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LDH法检测15d-PGJ2和TGL对HK-2的细胞毒性,应用不同浓度的15d-PGJ... 目的:观察PPARγ活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LDH法检测15d-PGJ2和TGL对HK-2的细胞毒性,应用不同浓度的15d-PGJ2和TGL作用于TGF-β1诱导下的HK-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5μmol/L15d-PGJ2和2.5μmol/LTGL不影响HK-2细胞MCP-1和IL-8mRNA基础表达和蛋白分泌。TGF-β1作用24h时,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及2.5μmol/LTGL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MCP-1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P<0.05)。IL-8的表达与MCP-1相似,2.5μmol/L和5μmol/L15d-PGJ2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IL-8表达,TGF-β1诱导24h时2.5μmol/LTGL能显著抑制IL-8mRNA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和TGL作用均能有效干预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表达,可能具有有效干预肾间质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中HIF-1α、NRP1、NLRP3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11
作者 伏冉 王贻 +3 位作者 王云 朱岩 何远强 万玉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纤毛蛋白-1(NRP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RT-qPCR法和ELISA法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检测HIF-1α、NRP1和NL...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纤毛蛋白-1(NRP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RT-qPCR法和ELISA法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检测HIF-1α、NRP1和NLRP3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过表达与干扰细胞株中HIF-1α、NRP1和NLRP3的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HIF-1α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株,细胞和动物水平均证实缺氧条件下,HIF-1α显著增加,进而相继增强NRP1和NLRP3的表达,且与HIF-1α相关的IL-1β、IL-6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亦增加(P<0.05)。结论在缺氧环境中,HIF-1α可以调控NRP1的表达,影响下游细胞因子NLRP3、IL-1β、IL-6和IL-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炎症反应 缺氧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3B1/FOXM1/JUNB轴调控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高洁 阿依努尔·色义提 +2 位作者 谢丽 夏依拉·艾合买提 侯友翔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3B1、FOXM1、JUNB、SOX21表达;通过Transwell、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迁移、侵袭);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SF3B1、FOXM1、JUNB、SOX21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JUNB表达低,FOXM1、SOX21、SF3B1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组0 h OD450值高,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24、48 h)OD450值、SF3B1、FOXM1、JUN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E-NC组相比,OE-SOX21组迁移细胞数、(0、24、48 h)OD450值、SOX21、侵袭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SF3B1/FOXM1/JUNB+OE-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OE-SOX21组SOX21、SF3B1、FOXM1、JUNB、(0、24、48 h)OD450值、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3B1/FOXM1/JUNB轴通过激活SOX21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 转录因子21抗体 宫颈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与p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3
作者 陈慧萍 张瑞珍 +3 位作者 章纳 任景丽 冯怡锟 胡桂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457-3460,共4页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岁,...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岁,多为男性且吸烟者;影像显示为外周型肿块。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分裂象>10个/10HPF;3例可见脉管内癌栓。同一群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p40,CK7、p63、CK5/6和napsinA呈灶性或弥漫表达,增殖指数Ki-67阳性10%~90%。2例采用ARMS-PCR法分别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8号外显子G719A/S/C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1例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到TPM3-ROS1融合突变和ROS1(G2032R)突变。随访1~46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22、46个月死亡,3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或脑转移。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进展快,预后差,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P40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的影响
14
作者 周文娟 汤小康 +3 位作者 曹越 陈成 周石刊 王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2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心综合征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向大鼠尾状核注入,手术操作过程同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不予针刺;针刺组选心俞穴、内关穴、风府穴和水沟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3天。采用原位末端凋亡(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采用Zea-Longa法评估;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APK、NF-κB、AP-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脑组织AI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大鼠采用针刺可减轻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大鼠炎症因子,且可下调MAPK/NF-κB/AP-1信号通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心综合征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通过miR-21d-5p调控BMP7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
15
作者 陈香文 李惠 +14 位作者 廖湘平 刘黄华 张坚 黄教文 刘志超 张帆 龙圣海 龙英杰 邓华 张嘉 谢先达 许志敏 蒋伟 罗慧敏 陈喆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_(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_(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的表达,在HK-2细胞中分组转染miR-21d-5p或anti-miR-21d-5p,再使用TGF-β_(1)处理,观察过度表达或抑制表达miR-21d-5p对TGF-β_(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分析TGF-β_(1)、miR-21d-5p与BMP7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21d-5p和pcDNA3.1-BMP7,或anti-miR-21d-5p和si-BMP7,使用TGF-β_(1)处理,评估TGF-β_(1)、miR-21d-5p与BMP7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相互关系。结果:TGF-β_(1)处理HK-2细胞后,miR-21d-5p表达和迁移细胞数量升高(P<0.05),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过度表达miR-21d-5p增加TGF-β_(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上调(P<0.05),降低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度表达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抑制miR-21d-5p降低TGF-β_(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水平(P<0.05),显著升高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被抑制表达的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结论:TGF-β_(1)可能通过miR-21d-5p靶向调控BMP7表达,从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进一步影响肾脏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微小RNA-21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
16
作者 蔚京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动物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氯化血红素(Hemin)组、锡原卟啉(SnPP)组、Hemin+SnPP组,每组10只。OVA组使...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动物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氯化血红素(Hemin)组、锡原卟啉(SnPP)组、Hemin+SnPP组,每组10只。OVA组使用OVA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其他3个干预组在OVA致敏和激发前2d及第27天分别给予Hemin、SnPP或同时给予Hemin和SnPP溶液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哮喘动物模型气道炎症程度,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和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IL-2、IL-17、TNF-α、IL-10和TGF-β的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四组小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OVA组小鼠最严重,Hemin组最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多,脾脏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血清中IL-4、TNF-α增多而IFN-γ、IL-2、IL-10和TGF-β减少,BALF中IL-17增多,肺组织IL-17阳性表达增多(均P<0.01);Hemin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增多,CD4+CD25+FoxP3+Treg、CD4+IL-10R+IFN-γR+Treg1和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均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SnPP组和Hemin+SnPP组TNF-α以及Hemin+SnPP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变化趋势同OVA组(均P<0.01)。(2)与OVA组比较,Hemin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明显减少,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比例均升高,CD4+IL-17+Th17细胞比例下降,除TGF-β外其他细胞因子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两组变化趋势与OVA组基本相同,与Hemin组比较免疫失衡和炎症因子变化更明显。结论 血红素加氧酶-1在哮喘动物模型中可影响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红素加氧酶-1 T细胞亚群 免疫调节 炎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TGF-β_1诱导的HK-2细胞表型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毅 陈孝文 +2 位作者 刘海燕 姚翠微 何惠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17-320,i001,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 - 2 )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 )结合免疫荧光法(IF)检测PNS对TGF - β1诱导的HK - 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 - 2 )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 )结合免疫荧光法(IF)检测PNS对TGF - β1诱导的HK - 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PNS对TGF - β1诱导的HK - 2细胞α-SM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FCM )结合免疫荧光法(IF)示:PNS 2 0 0~80 0mg/L可使TGF - β1诱导的HK - 2细胞增加的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回降;RT -PCR示:PNS 2 0 0~80 0mg/L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使TGF - β1诱导的HK - 2细胞增加的α-SMAmRNA的基因表达回降。结论:PNS可通过抑制TGF - 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分化,从而参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tgf-β1 诱导作用 HK-2细胞表型 细胞分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猪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秀 邓文 +4 位作者 张彦明 代晨 熊奎州 谢林红 温元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2-836,共5页
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全基因,构建含有TGF-β1基因及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TGF-β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s)后... 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全基因,构建含有TGF-β1基因及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TGF-β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s)后,通过直接荧光观察pEGFP-C1-TGF-β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GF-β1基因在SUVECs中的表达。结果在转染后1周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表达均为阳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GF-β1,且TGF-β1基因在SUVECs中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TGF-β_1明胶微球涂层多孔钛对MG63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良建 汪瑞芳 +3 位作者 郭小平 李益民 何浩 李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66-2273,共8页
用改良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制备明胶缓释微球,体外评价载TGF-β1明胶微球对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优化TGF-β1作用浓度;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60%孔隙度具有连通孔结构多孔钛,用涂覆法在多孔钛表层孔隙内制备载TGF-β1明胶微球涂... 用改良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制备明胶缓释微球,体外评价载TGF-β1明胶微球对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优化TGF-β1作用浓度;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60%孔隙度具有连通孔结构多孔钛,用涂覆法在多孔钛表层孔隙内制备载TGF-β1明胶微球涂层,MTT法检测该涂层对L929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该涂层的药物动力特性,体外评价该涂层对MG63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GF-β1浓度影响MG63细胞功能,在0.025~2.500 mg/g范围内,TGF-β1对MG63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呈剂量正效应关系,浓度为2.5 mg/g时,对MG63细胞分化作用最优,而TGF-β1浓度为25 mg/g时,对MG6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载TGF-β1明胶微球涂层多孔钛无细胞毒性,涂层具有缓释功能,能维持12d,该涂层有利于MG63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tgf-β1微球涂层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3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运涛 吴小涛 +3 位作者 郑启新 陈辉 李永刚 茅祖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89-69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GF-β1作用下MSC中Smad3的表达情况;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Smad3中部分C端功能域突变体(Smad3△C),...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GF-β1作用下MSC中Smad3的表达情况;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Smad3中部分C端功能域突变体(Smad3△C),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和核心结合因子(cbfa1)mRNA的表达,用Gomori钙钴法定性检测ALP,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法检测细胞ALP活性,观察Smad3△C对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MSC细胞表达Smad3,受TGF-β1刺激后,呈现出即刻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位的趋势。稳定转染细胞中c-Myc抗原阳性表达;受TGF-β1刺激后,MSC和空载体对照MSC(V-MSC)中AL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而Smad3△C-MSC中阳性率仅为34.9%(P<0.01);MSC和V-MSC中ALP、cbfa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ALP活性明显高于Smad3△C-MSC(P<0.05或P<0.01),而MSC和V-MS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中的Smad3是作为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转导介质而存在的;通过Smad3选择性调节,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才得以实现其促进MSC成骨分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