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品牌鱼香肉丝气味差异
1
作者 乔明锋 易宇文 +5 位作者 胡金祥 何莲 蔡雪梅 邓静 王林 杜菊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分析表明,4个样品分别鉴定出48,46,69,55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5.01%、85.63%、95.30%和84.30%。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正己醛、庚醛、正辛醛、正己醇、桉叶醇、二甲基四硫醚、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异戊醛对样品的气味形成有重要贡献。E-2-庚烯醛、戊醇、乙酸丁酯、戊醛、反-2-辛烯醛、二甲基四硫醚、松油烯、(-)-莰烯是样品特征风味物质。配料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肉丝 品牌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技术联用策略在射击残留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孙雷 张月 +1 位作者 吕晓森 沈雨瑶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射击残留物主要包括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大类,扫描电镜/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技术主要用于无机射击残留物的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等色谱技术则在有机射击残留物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将... 射击残留物主要包括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大类,扫描电镜/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技术主要用于无机射击残留物的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等色谱技术则在有机射击残留物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将荧光标记方法引入射击残留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分子设计、材料构筑、表面修饰等策略,可获得对射击残留物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材料,结合便携式光谱仪器,实现射击残留物的现场快速、无损检测。本文综述了射击残留物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优化现场取样和分析流程,建立涵盖有机和无机射击残留物的数据库,是进一步提升射击残留物检测水平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击残留物检测 技术联用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伟馨 武玥 +6 位作者 郭文 许琳琳 李佳欣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1417,共7页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凭借其高效分离能力与超痕量检测优势,已成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核心技术。系统综述近年来HPLC-ICP-MS在砷(As)、汞(Hg)、铬(Cr)和铅(Pb)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技术创新、生态毒理学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未来,HPLC-ICP-MS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在线富集技术,实现多元素/形态的高通量同步精准检测,必将在重金属环境污染动态评估、食品全链条安全监测及个性化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 重金属 元素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测定棉花纤维素分子量
4
作者 谭小雨 李会亚 徐岚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1,共6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用离子液体作促溶剂,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GPCMALS)检测棉花纤维素分子量的方法。棉花样品经NaOH处理后,以离子液体作促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溶剂进行溶解。通过比较4种离子液体的溶解效... 该文建立了一种用离子液体作促溶剂,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GPCMALS)检测棉花纤维素分子量的方法。棉花样品经NaOH处理后,以离子液体作促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溶剂进行溶解。通过比较4种离子液体的溶解效果,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乙酸(BmimAc)的效果最好。使用BmimAc/DMAc溶剂体系,在不同温度下溶解棉花,结果表明,50~80℃下溶解后测得的分子量结果接近,且不确定度低,结果可靠。以BmimAc为添加剂,DMAc为助溶剂,DMAc和0.1 mol/L无水LiBr为流动相,采用GPC-MALS实现了对棉花纤维素分子量的绝对测定和分布分析,为纤维素分子量的检测提供了实验参考,为棉花纤维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 离子液体 棉花纤维素 分子量及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技术联用解析草本白酒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5
作者 熊亚青 孙细珍 +9 位作者 倪兴婷 吴鑫 严玲 刘洋 黄智安 朱教胜 孟金霞 石伟芳 李强 杨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220,共9页
以草本白酒为研究对象,联合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以草本白酒为研究对象,联合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氨基酸分析仪(AAA)等多种技术对草本白酒中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本白酒中分别鉴定出1179种挥发性物质、427种非挥发性物质和10种矿物质元素,首次在草本白酒中检出对薄荷-1,3,8-三烯、胡萝卜烯、(+)-长叶环烯等萜烯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检索,最终确认出10类共109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16种黄酮类,1种多糖,1种生物碱,11种氨基酸类,10种矿物质元素,8种有机酸及其酯类,8种多元醇类,14种吡嗪类,35种萜烯类及其衍生物,5种酚类。草本白酒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总含量为3.7~7.0 g/L,其中有机酸酯类(3.4~6.8 g/L)含量最高,其次是氨基酸(95.6~129.8 mg/L)、黄酮类(104.2~138.7 mg/L)、多元醇(11.6~26.0 mg/L),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减小肝损伤、辅助降血脂、免疫调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联用 草本白酒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妆品中4种砷形态
6
作者 徐正 凡书杰 +5 位作者 尹畅 陈小岑 杜营 陈安琪 侯广月 周莉莉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准确测定护肤类化妆品中毒性类金属元素砷的形态,尤其毒性最高的无机砷——砷酸盐[As(Ⅴ)]与亚砷酸盐[As(Ⅲ)]的含量,通过优化建立适用于化妆水、乳液、霜膏类化妆品的前处理方法,开发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光谱(HPLC-... 为了准确测定护肤类化妆品中毒性类金属元素砷的形态,尤其毒性最高的无机砷——砷酸盐[As(Ⅴ)]与亚砷酸盐[As(Ⅲ)]的含量,通过优化建立适用于化妆水、乳液、霜膏类化妆品的前处理方法,开发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光谱(HPLC-AFS)分析方法,有效地对化妆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样品经0.15 mol/L硝酸浸提过夜,于90℃超声提取2.5 h。提取完后经6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加入正己烷振荡离心,取下层清液经0.45μm有机滤膜过滤。以15 m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pH=6.0)作为流动相,结合HPLC-AFS法对护肤类化妆品中无机砷的含量进行测定。按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4种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在12 min内有效分离,且各自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添加4个不同浓度As(Ⅲ)与As(Ⅴ)的样品回收率为86.7%~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7%~8.4%,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以满足化妆品中无机砷的检测需求。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市场上护肤类化妆品中总砷及其无机砷含量,结果发现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的总砷检出,且无机砷含量最高可达到0.98 mg/kg。由此可见,市场上化妆品样品参差不齐,其砷元素含量尤其无机砷有部分检出,可以为化妆品的安全评价及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 联用技术 化妆品 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
7
作者 陈智兰 牛新迈 +4 位作者 谢旭格 黄少敏 甘姣姣 陈美安 秦华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分别鉴定出134、130、171种成分;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4种。3味山姜属中药主要由萜类、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含氧类、苯丙素类等组成。(S)-4-(1-Acetoxyallyl)phenyl acetate(N31)、1HImidazole,4,5-dihydro-2-(phenylmethyl)-(N56)、3-Heptanone,5-hydroxy-1,7-diphenyl-(N100)3种成分是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标志物。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共有成分分别为27、3、24种,占比分别为20.15%、2.31%、14.04%。通过对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有成分、特有成分的分析,表明亲缘关系相同的中药其物质基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Alpinia)中药 挥发油 GC-MS联用技术 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荆莲核消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欣 李念 +7 位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段瑶 郭亦男 朴东 刘子婷 皮子凤 越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7,共1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UNIFI软件及相关文献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的质谱数据,通过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采用UNIFI软件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和推断出18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1个、萜类化合物2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4个、苯酞类化合物12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鉴定出荆莲核消方中的化学成分,准确性较高,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莲核消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氡-磁”法探测小窑自然发火技术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胡相明 洪海博 +4 位作者 董浩 吴佰谦 孙自超 王伟 张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山西小窑煤矿自然发火区域存在火源多且分布范围较广、火源位置隐蔽难以准确探测、漏风通道多、难以防治的实际问题。为了准确探测火源位置及范围,首先,从自然发火区域探测手段的探测机理开展研究,基于测氡法与磁法探测火区基础理论,提... 山西小窑煤矿自然发火区域存在火源多且分布范围较广、火源位置隐蔽难以准确探测、漏风通道多、难以防治的实际问题。为了准确探测火源位置及范围,首先,从自然发火区域探测手段的探测机理开展研究,基于测氡法与磁法探测火区基础理论,提出了地面“测氡-磁”联合技术探测原理对小窑火源的位置与范围进行精确探测;其次,使用FD213α能谱氡测量仪和GSM-19T磁力仪现场采集小窑隐蔽火源数据,采用地面“测氡-磁”联合技术对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综合圈定小窑隐蔽火源的位置与范围,并利用井下测温与测气钻孔,结合初步探测结果和井下巷道分布情况,对火源位置进行了核实;最后采用钻孔注浆技术进行火区治理,并采取束管气体监测和复测氡法联合技术对火区治理效果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发现:井下测温与测气钻孔结果成功验证“测氡-磁”联合技术圈定的隐蔽火源的位置与范围,本次试验共圈定隐蔽火区面积约213 m^(2);钻孔注浆火区治理工作累积充填材料约1 862 m~3;治理效果检测表明圈定火区内部指标气体CO体积分数降为0,氡浓度趋于正常水平,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窑隐蔽火区 火源测探 磁法与测氡联用 钻孔注浆技术 束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薄层色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基底的制备及在有机反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贝贝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但通常混合体系的SERS快速检测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液-液两相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大面积和高均匀性的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结合薄层色谱(TLC),构建了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将TLC的快速分离和SERS的高灵敏检测有机结合,克服了混合体系检测中分离叠加光谱和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困难.系统研究了内置Au@SiO_(2)单层膜SERS基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解决了以往TLC-SERS联用技术中分离斑点二次扩散和硅胶背景干扰等问题.通过新型TLC-SERS联用技术,实现了模型反应苯硼酸和3-溴吡啶的Suzuki偶联反应过程的监测,以及分离鉴定无标准样品的未知烯烃加成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通过SERS对TLC分离后的斑点所含物质进行结构分析,对分离后出现斑点重叠而难以区分的样品进行成像技术分析,获得相对应物种的信息.该新型联用技术可为解决众多难以分离鉴定的有机化学反应混合产物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联用技术 Au@SiO_(2) 有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TA-FTIR技术对煤氧化过程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何启林 王德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利用TG-DTA-FTIR联用技术,测定煤升温氧化过程不同阶段起始温度、吸氧量、放热量、释放气体初温与成分以及燃点等参数,提出了用某个温度下煤的吸氧量或在整个氧化阶段总吸氧量来表示煤的自燃倾向性高低的不合理性;给出了用100~200℃温... 利用TG-DTA-FTIR联用技术,测定煤升温氧化过程不同阶段起始温度、吸氧量、放热量、释放气体初温与成分以及燃点等参数,提出了用某个温度下煤的吸氧量或在整个氧化阶段总吸氧量来表示煤的自燃倾向性高低的不合理性;给出了用100~200℃温度段的吸氧速率q′T指标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高低评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dta-ftir联用技术 氧化过程 煤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活性成分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钰龙 陈俊妃 +1 位作者 董益阳 马强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1,共9页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分离鉴定技术,旨在寻找合适的方法对蒲公英属植物成分进行处理、分离和鉴定,为其药用、食品保健和能源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蒲公英 提取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液质联用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液质联用技术是指将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液质联用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液质联用技术是指将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鉴定、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农产品安全 分离能力 药物代谢 质谱技术 农药残留 农残检测 化合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原理及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奎 黄皓 付玉凤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8期114-115,共2页
QuEChERS是用于农产品检测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文阐述了云南新平县农业种植与农药使用现状,介绍了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提出做好样品制备环节的优化调整、选择合理色谱柱、优化流动相和流速、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加... QuEChERS是用于农产品检测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文阐述了云南新平县农业种植与农药使用现状,介绍了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提出做好样品制备环节的优化调整、选择合理色谱柱、优化流动相和流速、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环节质量控制、强化培训和专业能力建设等应用建议,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以期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色质联用技术 技术原理 农产品 农药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油脂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祎博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9期52-54,共3页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LC-MS)结合了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在油脂检验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油脂的成分、污染物、氧化与劣化产物及转基因成分,确保油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色...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LC-MS)结合了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在油脂检验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油脂的成分、污染物、氧化与劣化产物及转基因成分,确保油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深入探讨其在油脂检验中的优势,并详细分析其在油脂成分分析、污染物检测、油脂氧化与劣化分析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全面展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油脂检验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 油脂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松浩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1期140-142,共3页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适用于蔬菜样品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能够满足对蔬菜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同时快速准确分析的需求,该方法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农药残留 蔬菜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红酸汤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莉 董玮 +1 位作者 严红光 袁玮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为5种红酸汤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5种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可归为3类(W样品、H和G样品、Y和L样品)。运用GC-MS检测到5种红酸汤中含有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共1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共筛选出乙醇、乙酸、十六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乙酸乙酯等25个VIP值>1的红酸汤关键特征香气物质。综上,利用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分析,可获得较全面的红酸汤特征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红酸汤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香气物质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HS-GC-IMS联用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
作者 陈家齐 李佳霖 +2 位作者 赵吉春 李洪海 明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84-295,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VOCs)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S-GC-IMS)联用对四种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HAD)、气体射流干燥(AID)、喷雾干燥(SD)、... 为了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VOCs)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S-GC-IMS)联用对四种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HAD)、气体射流干燥(AID)、喷雾干燥(SD)、冷冻干燥(FD)的红托竹荪VOCs进行测定,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究VOCs的差异,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的整体香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SPME-GC-MS检测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筛选得到17种差异风味物质,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为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HS-GC-IMS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筛选得到32种差异风味物质,发现FD能较好地保留红托竹荪VOCs的种类和含量;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竹荪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AID处理使竹荪具有较强的青草香与坚果香,FD干燥后具有明显蘑菇气味的VOCs得到较好地保存,SD和HAD样品都具有较强的脂肪香和焦香。本研究从挥发性成分和香气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竹荪间的差异,为红托竹荪干制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