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法AKD合成过程TEA-HCl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研究
1
作者 卢素敏 朱峰 +1 位作者 王玺督 田一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5-180,共6页
以三乙胺和硬脂酰氯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烷基烯酮二聚体,为了研究反应过程中高黏度产生的机理,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SEM、FR-IR及HNMR对副产物三乙胺盐酸盐(TEA-HCl)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乙胺盐酸盐晶体易于... 以三乙胺和硬脂酰氯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烷基烯酮二聚体,为了研究反应过程中高黏度产生的机理,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SEM、FR-IR及HNMR对副产物三乙胺盐酸盐(TEA-HCl)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乙胺盐酸盐晶体易于沿着c轴方向生长并枝状延伸,在(001)晶面方向叔胺阳离子链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实验条件下,三乙胺盐酸盐晶粒基本呈球形、纳米级,当三乙胺盐酸盐浓度增加时,颗粒间相互碰撞极易形成交联结构。三乙胺盐酸盐的枝状形貌特征、与AKD分子间很强的作用力、巨大的颗粒比表面积是产生高黏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tea-hcl晶体结构 tea-hcl形貌特征 长链烷基烯酮二聚体 无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基于多齿二酰腙配体构筑的双核G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磁热效应及生物活性
2
作者 季甲 郭朝阳 +6 位作者 雷文妮 郑佳苇 秦浩容 闫嘉红 侯银玲 辛晓艳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3)OH·CH_(3)CN(1)和[Gd_(2)(H_(2)L)2(dbm)_(2)]·6CH_(3)CN(2)(Hdbm=二苯甲酰甲烷)。结构研究表明,Gd_(2)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然而它们的分子结构却不同,其中1显示蒲扇形状,而2为风车形状的笼子。磁性研究表明,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磁致冷性能[-ΔS_(m)=23.35 J·kg^(-1)·K^(-1)(1)、15.09 J·kg^(-1)·K^(-1)(2)]。此外,配体与Ln(Ⅲ)之间的协同作用使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当Gd_(2)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Gd_(2)配合物主要插入或切割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Gd2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制冷 抑菌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和晶体结构算法的污染食品早期检测
3
作者 祝福 刘瑞卿 +1 位作者 潘克锋 赵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4,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和晶体结构算法的污染食品早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晶体结构算法优化特征选择,结合极限学习机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与检测,提升污染食品早期检测精度与效率。[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试验方法在准确率(94.5%)...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和晶体结构算法的污染食品早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晶体结构算法优化特征选择,结合极限学习机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与检测,提升污染食品早期检测精度与效率。[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试验方法在准确率(94.5%)和F_(1)分数(93.2%)上均有显著提升,且在召回率和处理速度方面也表现出优于其他最新方法的优势。与最新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试验方法的训练时间约缩短了30%,检测速度提高了25%。[结论]基于极限学习机与晶体结构算法的污染食品早期检测方法在提高检测精度、加快检测速度及优化计算效率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快速大规模食品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晶体结构算法 污染食品 早期检测 特征选择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酯分子及晶体结构、热力学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杜洪臣 郇伟伟 +13 位作者 潘荣凯 李洁 刘彬 李梦忍 马湛 冯丽娟 刘军 孟令成 刘海舰 邢仁卫 董希青 孙超 李春霞 王恒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香榧子假种皮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物质.香榧酯作为一种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病毒作用.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香榧酯的分子及晶体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其微观结构参数、红外光谱、晶胞参数.根据统计... 香榧子假种皮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物质.香榧酯作为一种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病毒作用.本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香榧酯的分子及晶体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其微观结构参数、红外光谱、晶胞参数.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计算了标题物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包括摩尔热容(C_(p,m)^(o))、摩尔熵(S_(m)^(o))和摩尔焓(H_(m)^(o)).在DFT优化分子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力场方法得到香榧酯的最可能堆积方式属于P21空间群,进一步采用DFT GGA-RPBE方法优化其晶体结构,并计算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发现其带隙较宽(3.324 eV),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Fermi能级附近,香榧酯晶体中的导带主要来自于O原子和C原子的2p轨道的贡献,而价带主要来自于H原子的s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酯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cu拓扑结构的Cd基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
5
作者 董璐璐 刘洁 +6 位作者 杨华 符钰培 刘红丽 陈小莉 崔华莉 刘琳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20,共12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镉基配位聚合物[Cd_(4)(L)_(4)(1,4-bib)_(4)]·2DMA(CP1),其中H_(2)L=2-羟基对苯二甲酸,1,4-bib=1,4-双(咪唑-1-甲基)苯,DMA=N,N-二甲基乙酰胺。通过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镉基配位聚合物[Cd_(4)(L)_(4)(1,4-bib)_(4)]·2DMA(CP1),其中H_(2)L=2-羟基对苯二甲酸,1,4-bib=1,4-双(咪唑-1-甲基)苯,DMA=N,N-二甲基乙酰胺。通过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CP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Cd(Ⅱ)通过L^(2-)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该二维平面结构通过1,4-bib连接形成了具有pcu拓扑结构的三维网络。CP1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传感性能,实现了对2,4,6-三硝基苯酚(TNP)、Fe^(3+)和氟啶胺(FLU)高效、灵敏的检测,检出限分别为0.051、0.65和0.14μmol·L^(-1)。此外,探究了污染物检测的荧光机理并成功制备了一种便携试纸,该试纸不仅能够选择性检测FLU,而且在不同浓度的FLU中显现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X射线衍射光谱技术在高熵假板钛矿陶瓷晶体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6
作者 马晓晖 刘家臣 +3 位作者 武劲宇 毛晶 胡小侠 郭安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47,共5页
目前高熵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元素的改变或增加获得高性能陶瓷上,忽视了由于成分的复杂性而造成的高熵陶瓷晶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原位XRD技术,系统研究了高熵(Mg,Co,Ni,Zn)Ti_(2)O_(5)形成过程、高熵化后晶... 目前高熵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元素的改变或增加获得高性能陶瓷上,忽视了由于成分的复杂性而造成的高熵陶瓷晶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原位XRD技术,系统研究了高熵(Mg,Co,Ni,Zn)Ti_(2)O_(5)形成过程、高熵化后晶体结构及热膨胀系数的变化。研究发现,随温度上升,反应物首先生成高熵中间相,最终在1400℃生成高熵(Mg,Co,Ni,Zn)Ti_(2)O_(5)陶瓷。与其单相相比,高熵(Mg,Co,Ni,Zn)Ti_(2)O_(5)晶格常数及热膨胀各向异性均发生变化。以上研究表明原位XRD技术可用于阐明高熵假板钛矿陶瓷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演化及性能变化过程,并在高熵陶瓷晶体结构解析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X射线衍射 高熵陶瓷 晶体结构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腙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
7
作者 胡嘉忆 何选钰翔 +4 位作者 贾雨琪 唐炯雅 王燕芹 张彩华 卢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7-1813,共7页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和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均表现出优于配体和临床使用药物顺铂的抗增殖活性,IC_(50)分别为1.27±0.20μM、6.97±0.61μM、0.35±0.04μM、0.79±0.04μM。最重要的是,配合物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远小于顺铂,对A549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80倍,对HepG-2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1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酰腙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吡啶基配体的Cu(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8
作者 沈洪杰 苗皓喆 +3 位作者 杨雨荷 李影华 黄德光 张晓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63,共9页
成功合成了2个新型吡啶基配体:4-[4-(9,9-二甲基-9H-芴-2-基)苯基]吡啶(dmfpp)和9-[4-(吡啶-4-基)苯基]-9H-咔唑(ppcbz),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将2个吡啶基配体分别与[Cu_(4)(PPh_(3))_(4)I_(4)]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合... 成功合成了2个新型吡啶基配体:4-[4-(9,9-二甲基-9H-芴-2-基)苯基]吡啶(dmfpp)和9-[4-(吡啶-4-基)苯基]-9H-咔唑(ppcbz),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将2个吡啶基配体分别与[Cu_(4)(PPh_(3))_(4)I_(4)]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合成了2个双核Cu(Ⅰ)配合物[Cu_(2)(dmfpp)_(2)(PPh_(3))_(2)I_(2)]·2CH_(2)Cl_(2)(1)和[Cu_(2)(ppcbz)_(2)(PPh_(3))_(2)I_(2)](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1.85343(3)nm,b=1.26634(2)nm,c=1.83348(3)nm,β=106.3193(18)°,V=4.08224(12)nm^(3)。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4107(4)nm,b=1.12886(4)nm,c=1.69777(6)nm,α=87.775(3)°,β=79.622(3)°,γ=71.418(3)°,V=1.68126(11)nm^(3)。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超过220℃时结构才开始分解。荧光分析显示,在激发波长为370 nm时,配合物1和2均发出绿色荧光。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0.02,配合物2的PLQY高达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吡啶基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二唑-丙烯酰胺吗啉晶体结构解析及抗烟草花叶病活性研究
9
作者 李雅泽 付怡宁 +2 位作者 杨宇 张金林 陈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物免疫诱导剂作为新型的生态农药,其创制研究一直是杀菌剂开发的热点。为发现新型的杂环类植物免疫诱导剂,本研究以具有杀菌活性的肉桂丙烯酰胺骨架为先导结构,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替换的分子设计策略,引入具有植物免疫诱导活性杂环噻二... 植物免疫诱导剂作为新型的生态农药,其创制研究一直是杀菌剂开发的热点。为发现新型的杂环类植物免疫诱导剂,本研究以具有杀菌活性的肉桂丙烯酰胺骨架为先导结构,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替换的分子设计策略,引入具有植物免疫诱导活性杂环噻二唑骨架,设计成目标分子4-[3-(4-甲基-1,2,3-噻二唑-5-基)]-3-(4-叔丁基苯基)-1-吗啉。经4步合成目标产物,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6.6643(5),b=12.4451(10),c=12.6992(11)Å,V=1008.84(14)Å^(3),Z=2,Dc=1.223 Mg/m^(3),F(000)=396,μ=0.179 mm^(-1)。经活体盆栽诱导烟草抗TMV活性评价发现,目标化合物5在烟草上对TMV分别表现出65%的钝化活性和69%的诱导活性,表明本研究发现的目标分子可作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候选化合物,可用于后续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丙烯酰胺 噻二唑 晶体结构 抗TM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沥青质晶体结构表征分析
10
作者 孙洁 肖胜玉 +2 位作者 李英豪 李明桢 孙昱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沥青质的聚集特性,对多种不同属性的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的分子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占元素总质量的85%以上,石油基沥青质中杂原子硫含量较高,煤焦油沥青质中氧原子含量较高。X射... 为探究沥青质的聚集特性,对多种不同属性的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的分子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占元素总质量的85%以上,石油基沥青质中杂原子硫含量较高,煤焦油沥青质中氧原子含量较高。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基沥青质的芳香片层间距大于单晶石墨,片层间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叠为非晶缔合体,由于氢键相互作用或空间位阻的影响,沥青质相邻芳香片层的链间距大于相邻芳香片层间距。煤焦油沥青质由于芳香片层尺寸较小,芳香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较弱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堆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元素组成 晶体结构参数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氨基-8-硝基四唑并[1,5-c]嘧啶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能
11
作者 张艾雅 胡俊彪 +2 位作者 黄伟 刘雨季 汤永兴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3-439,共7页
以2,4-二氨基-6-氯嘧啶(1)为原料,经过硝化、环加成两步反应合成了5,7-二氨基-8-硝基四唑并[1,5-c]嘧啶(3),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SC-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 以2,4-二氨基-6-氯嘧啶(1)为原料,经过硝化、环加成两步反应合成了5,7-二氨基-8-硝基四唑并[1,5-c]嘧啶(3),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SC-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方法分析了其热分解行为,通过Gaussian和Explo5软件计算了其爆轰性能,利用BAM撞击感度仪和摩擦感度仪获得了其感度特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DMSO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4.7331(3)Å,b=22.8991(13)Å,c=10.6580(6)Å,α=90°,β=99.758(2)°,γ=90°,V=1138.44(12)Å3,Z=4,晶体密度为1.600 g·cm^(-3)(296 K)。其理论爆速和爆压分别为8570 m·s^(-1)和28.2 GPa,撞击感度为22 J,摩擦感度为305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四唑 嘧啶 晶体结构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褐帘石晶体结构的精细影响研究
12
作者 徐晶晶 李林 杨小男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4-714,共11页
褐帘石作为花岗岩、矽卡岩以及花岗伟晶岩中常见的副矿物,是岩浆中轻稀土元素(LREE)、Th、U和Sr等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在俯冲带的临界温度范围内褐帘石能够很好的控制LREE含量,其成分对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褐帘石作为花岗岩、矽卡岩以及花岗伟晶岩中常见的副矿物,是岩浆中轻稀土元素(LREE)、Th、U和Sr等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在俯冲带的临界温度范围内褐帘石能够很好的控制LREE含量,其成分对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晶X射线衍射、LA-ICP-MS等一系列系统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对比分析了不同地质环境中褐帘石族矿物单晶的晶胞参数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讨论了帘石族矿物中稀土元素对晶体结构微调的过程。根据实验数据的比较随着REE^(3+)替代Ca^(2+)占据A2占位使得帘石族矿物晶体的a、b、c、V各个晶胞参数得到了相应程度增大,其中晶胞体积的变化较为明显由457.92A^(3)增大至479.93A^(3),体积增大接近4.8%;褐帘石的(110)、(311)、(222+123+114)、(322+424)和(307)等面网可以间接指示褐帘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占位情况。本研究通过分析褐帘石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揭示了稀土元素替代Ca^(2+)对其晶体结构的调控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帘石 稀土元素 晶体结构 晶胞参数 多面体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配体的两个同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
13
作者 李佳 冯婧 苗萌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699,共7页
本文以3,6-二-2-吡啶基-1,2,4,5-四嗪(DPTZ)和4,4′-氧化二苯甲酸(H_(2)OBA)作为双配体,分别与Co(Ⅱ)离子和Cd(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配合物[Co(OBA)(DPTZ)]·(DMF)_(0.5)(1)、[Cd(OBA)(DPTZ)]·(DMF)_(1.5)(2)。通过... 本文以3,6-二-2-吡啶基-1,2,4,5-四嗪(DPTZ)和4,4′-氧化二苯甲酸(H_(2)OBA)作为双配体,分别与Co(Ⅱ)离子和Cd(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配合物[Co(OBA)(DPTZ)]·(DMF)_(0.5)(1)、[Cd(OBA)(DPTZ)]·(DMF)_(1.5)(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同构,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金属离子(Co/Cd)、1个3,6-二-2-吡啶基-1,2,4,5-四嗪配体和1个4,4′-氧化二苯甲酸配体组成。每个中心金属离子(Co/Cd)具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两个相邻的金属离子(Co/Cd)与羧酸配体连接,形成双核风车次级结构单元。双核风车次级结构单元与OBA配体和DPTZ配体连接构成了具有无限延展的波浪形二维层状结构。由于V型配体OBA作为柔性配体的引入,结构中形成了左手和右手的螺旋链及螺旋孔道。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配合物 Cd(Ⅱ)配合物 混合配体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磁性 螺旋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0.5)W_(0.5))^(5+)掺杂MgNb_(2)O_(6)陶瓷的晶体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
14
作者 黄子鹏 贾文晓 李玲霞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655,共9页
MgNb_(2)O_(6)陶瓷具有烧结温度适中和介电损耗低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6G通信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通信频率将从微波频段迈向太赫兹频段。MgNb_(2)O_(6)陶瓷应用于太赫兹通信器件中可有效降低插入损耗,增大相对带宽... MgNb_(2)O_(6)陶瓷具有烧结温度适中和介电损耗低等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6G通信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通信频率将从微波频段迈向太赫兹频段。MgNb_(2)O_(6)陶瓷应用于太赫兹通信器件中可有效降低插入损耗,增大相对带宽,提高增益。然而,目前仍缺乏关于MgNb_(2)O_(6)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关联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gNb_(2–x)(Ti_(0.5)W_(0.5))_(x)O_(6)(x=0~0.03)陶瓷。采用Rietveld精修、复杂化学键理论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MgNb_(2–x)(Ti_(0.5)W_(0.5))_(x)O_(6)(x=0~0.03)陶瓷的晶体结构与太赫兹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上述分析手段,在单相MgNb_(2)O_(6)体系中引入整体不稳定性指数表征晶格内应变,建立了晶格内应变以及晶格能与太赫兹介电损耗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的(Ti_(0.5)W_(0.5))^(5+)离子可修饰晶体结构,随着掺杂量增加,减小了内应变,增加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增大了晶格能,进而降低了介电损耗。此外,原子堆积密度随(Ti_(0.5)W_(0.5))^(5+)离子掺杂量增加而增大,这意味着离子间排列更加紧密,从而有效抑制了晶体的非简谐性振动,进一步降低了介电损耗。最终,1340℃烧结的Mg Nb_(2–x)(Ti_(0.5)W_(0.5))_(x)O_(6)(x=0.03)陶瓷具有优异的太赫兹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为19.32,介电损耗为0.003(@0.30 THz),吸收系数为1.64 cm–1(@0.30 THz)。本研究制备的Mg Nb_(2–x)(Ti_(0.5)W_(0.5))_(x)O_(6)(x=0.03)陶瓷在太赫兹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b_(2)O_(6)陶瓷 晶体结构 复杂化学键理论 内应变 太赫兹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合成的镉配合物:晶体结构及其对Ag^(+)的荧光检测
15
作者 江旭滢 任娜娜 +2 位作者 宋合兴 梁杰伦 孙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4-4170,共7页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的Cd配位聚合物{[Cd_(2)(tdc)_(2)(dmbpy)_(2)(H_(2)O)]·2H_(2)O}_(n),(Cd1,H_(2)tdc=2,5-噻吩二羧酸,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的Cd配位聚合物{[Cd_(2)(tdc)_(2)(dmbpy)_(2)(H_(2)O)]·2H_(2)O}_(n),(Cd1,H_(2)tdc=2,5-噻吩二羧酸,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以及热重分析(TGA)等多种技术手段,对Cd1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Cd1属三斜晶系P 1空间群,4,4′-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螯合配体、Cd中心与2,5-噻吩二羧酸相互作用,构筑了一维环状链状配合物。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构建了立体三维超分子体系。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及所占比例,结果表明O…H、C…H、H…H占主导作用。荧光光谱数据表明Cd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DMSO悬浊液中有较强的荧光发射,Cd1对Ag^(+)表现出高选择性,产生荧光开启效应,是一种潜在的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配体策略 Cd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开启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BDCA)_(6)(phen)_(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对p-NA的荧光检测
16
作者 徐娅蓉 赵九州 +1 位作者 梁毅农 孙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8-1279,共12页
为检测水中的对硝基苯胺(p-NA),基于Ln(NO_(3))_(3)·6H_(2)O(Ln=Eu,Tb)与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Benzo[1,3]dioxole-5-carboxylic acid,HBDCA)和邻菲罗啉(o-Phenanthroline,phen),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例分子式为[Ln_(2)(BDCA)_... 为检测水中的对硝基苯胺(p-NA),基于Ln(NO_(3))_(3)·6H_(2)O(Ln=Eu,Tb)与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Benzo[1,3]dioxole-5-carboxylic acid,HBDCA)和邻菲罗啉(o-Phenanthroline,phen),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例分子式为[Ln_(2)(BDCA)_(6)(phen)_(2)](Ln=Eu,Eu-BDCA-phen;Tb,Tb-BDCA-phen)的新颖配合物。Eu-BDCA-phen和Tb-BDCA-phe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光谱(SXRD)、红外光谱(IR)、固态荧光、热重分析(TGA)以及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PXRD)进行表征。结构表明,两例配合物均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是同构的双核结构,其可进一步通过phen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Hirshfeld分析了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分析研究表明,Eu-BDCA-phen和Tb-BDCA-phen可以高选择性地检测水中的p-NA,并研究了荧光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p-NA Hirshfeld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帘石族矿物不同元素置换对其晶体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陈胤轩 李林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3,共8页
绿帘石族矿物是常见的岛状含水Ca-Al硅酸盐矿物。由于非等效结构位点较多,绿帘石族矿物可显著富集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二价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Pb)、稀土元素(REE)和过渡族金属元素(TME)。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这些离子会与绿帘石族中的C... 绿帘石族矿物是常见的岛状含水Ca-Al硅酸盐矿物。由于非等效结构位点较多,绿帘石族矿物可显著富集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二价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Pb)、稀土元素(REE)和过渡族金属元素(TME)。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这些离子会与绿帘石族中的Ca、Fe、Al等离子进行类质同象替代。本文总结了绿帘石族中Fe、Mn、Sr、Pb、Cr、V、REE等元素在其晶体中发生替代所带来的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矿物在示踪成矿流体源区、指示流体成分与温压条件变化过程的应用,并为该矿物U-Pb同位素定年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晶体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族矿物 元素置换 晶体结构 地质示踪 同位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V^(Ⅳ)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研究
18
作者 金雨欣 于海丽 +3 位作者 王钰晴 谢龙琛 田洪瑞 陈宝宽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026,共6页
本文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作为钒源,吡唑-3,5-二羧酸(H_(2)L)和N-甲基咪唑(Me-Im)为配体,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合成了一例还原型双核V^(Ⅳ)配合物,其化学式为[V^(Ⅳ)_(2)O_(3)(L)(Me-Im)_(4)](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 本文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作为钒源,吡唑-3,5-二羧酸(H_(2)L)和N-甲基咪唑(Me-Im)为配体,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合成了一例还原型双核V^(Ⅳ)配合物,其化学式为[V^(Ⅳ)_(2)O_(3)(L)(Me-Im)_(4)](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配合物1进行了充分地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其结构中包含两个晶体学独立的V^(Ⅳ)离子,完全去质子化的吡唑-3,5-二羧酸(L^(2–))作为桥联配体将两个V^(Ⅳ)离子连接,而四个Me-Im作为封端配体与这两个V^(Ⅳ)离子配位,由此构筑了配合物1的零维双核V^(Ⅳ)结构。此外,由于V^(Ⅳ)d轨道中含有单电子,因此研究了配合物1的磁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Ⅳ)离子 配合物 晶体结构 溶剂热法 铁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19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萘甲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及其对Fe^(3+)的荧光传感
20
作者 宋合兴 孙赞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硫酸锰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锰配合物[Mn(na)_(2)(Dmbpy)(H_(2)O)]·Hna(1),并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irshfeld表面... 在水热条件下,以硫酸锰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锰配合物[Mn(na)_(2)(Dmbpy)(H_(2)O)]·Hna(1),并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Mn(Ⅱ)位于六配位扭曲的三棱柱构型中,分子间通过C/O—H…O、C—H…π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利用Crystal Explorer对1的Hirshfeld表面进行了分析。固态荧光光谱显示,1在347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423 nm。在荧光传感实验中,1对Fe^(3+)表现出选择性识别的能力,检出限为0.52μmol·L^(-1),此外还探究了Fe^(3+)猝灭1的荧光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固态发射 荧光传感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