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光子晶体TE模式光下路分束器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曦曜 李晖 +3 位作者 邱怡申 强则煊 李军军 庄冬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9-1753,共5页
设计了基于自准直效应的硅光子晶体TE模式1×3和1×2光下路分束器。1×3光下路分束器由4个分束镜组成,而1×2下路分束器由3个分束镜和1个反射镜组成。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推导出光下路分束器各个出口的透射谱理论公式。... 设计了基于自准直效应的硅光子晶体TE模式1×3和1×2光下路分束器。1×3光下路分束器由4个分束镜组成,而1×2下路分束器由3个分束镜和1个反射镜组成。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推导出光下路分束器各个出口的透射谱理论公式。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束镜,可以得到不同分束比例的光下路分束器。对于1×3光下路分束器,设计了1∶1∶1和1∶2∶3两种分束比例;对于1×2光下路分束器,设计了1∶1和1∶2两种分束比例。再利用时域有限差分软件数值模拟了透射谱,其结果与理论设计一致。当下路波长为1550nm时,1×3和1×2两种光下路分束器的大小均约为10μm×10μm,自由光谱区为36nm,覆盖了整个光通信C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自准直效应 te模式 光下路分束器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光激励毫米波圆波导旋转TE_(62)模式产生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少甫 张从会 +4 位作者 王忠 陈洪斌 胡林林 潘文武 郭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74-2178,共5页
介绍了采用准光方法激励圆波导产生旋转TE6 2模式的设计原理、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该模式产生器由毫米波光学系统和开放同轴波导谐振腔系统组成:毫米波光学系统由角锥喇叭天线、双曲面反射镜、抛物面反射镜、修正抛物面反射镜等部件组... 介绍了采用准光方法激励圆波导产生旋转TE6 2模式的设计原理、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该模式产生器由毫米波光学系统和开放同轴波导谐振腔系统组成:毫米波光学系统由角锥喇叭天线、双曲面反射镜、抛物面反射镜、修正抛物面反射镜等部件组成;开放同轴波导谐振腔系统由开放同轴波导谐振腔、圆波导、测试辐射喇叭天线组成。通过网络分析仪和毫米波近场自动测试系统测试表明:该模式产生器在频率为96.4GHz附近产生的圆波导旋转TE6 2模式的纯度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轴波导谐振腔 双曲面反射镜 旋转te62模式 修正抛物面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圆波导TE0n-TE11模式变换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牛新建 李宏福 +1 位作者 喻胜 谢仲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1-914,共4页
 在模式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波导轴线弯曲与波导半径渐变的圆波导模式变换,并对TE0n TE11模式变换器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采用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得到了可靠的最优几何参量。以此数据设计的8mm回旋速调管TE01 TE11模...  在模式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波导轴线弯曲与波导半径渐变的圆波导模式变换,并对TE0n TE11模式变换器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采用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得到了可靠的最优几何参量。以此数据设计的8mm回旋速调管TE01 TE11模式变换器的转换效率可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变换器 耦合波方程 相位重匹配 圆波导te0n—te11模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 MHz TE10-TE01模式转换器设计
4
作者 董健 刘甫坤 +3 位作者 赵连敏 闫新胜 徐伟业 汤允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矩形波导TE10模式转换为圆波导TE01模式的转换器,用于电子回旋共振(ECR)技术薄膜沉积,使微波功率以特定模式分布在反应腔中与磁场共同作用产生等离子体,并由磁控管输出的微波中心频率为915 MHz。在满足工作带宽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矩形波导TE10模式转换为圆波导TE01模式的转换器,用于电子回旋共振(ECR)技术薄膜沉积,使微波功率以特定模式分布在反应腔中与磁场共同作用产生等离子体,并由磁控管输出的微波中心频率为915 MHz。在满足工作带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转换效率,抑制噪声模式。通过三维仿真软件HFSS对结构进行优化,在915 MHz中心频率处转换效率达到99.90%,在中心频率20MHz范围内转换效率达到99.00%,能够满足磁控管工作频率在915 MHz下的带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器 te10模式 te01模式 功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磁控管轴向辐射TE_(11)模式的紧凑型输出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迪夫 钱宝良 +1 位作者 李伟 王弘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轴向输出相对论磁控管中具有TE_(11)辐射模式的紧凑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6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圆波导之间过渡结构,模拟实现了圆TE_(11)模式微波的轴向输出。与传统衍射输出相对... 提出了一种用于轴向输出相对论磁控管中具有TE_(11)辐射模式的紧凑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6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圆波导之间过渡结构,模拟实现了圆TE_(11)模式微波的轴向输出。与传统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相比,本文设计的轴向输出结构,不仅能在输出波导中获得更加纯净的微波模式,而且能减小磁控管的径向尺寸,使得系统更加紧凑化。初步的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80kV、磁场强度为0.5T时,该器件的工作频率为4.18GHz,输出功率为247.0 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磁控管 轴向输出 紧凑型 te11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波段圆波导TE_(01)模式激励器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华 李浩 +2 位作者 姜利辉 吴泽威 李天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18,共5页
V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激励器由矩形TE10模式到矩形TE20模式变换器和矩形TE20模式到圆波导TE01模式变换器组成。采用H面(磁面)转弯激励的方式实现矩形TE10模式到矩形TE20模式的变换;根据圆波导TE01模式的场分布特性,引入过模波导实现了矩... V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激励器由矩形TE10模式到矩形TE20模式变换器和矩形TE20模式到圆波导TE01模式变换器组成。采用H面(磁面)转弯激励的方式实现矩形TE10模式到矩形TE20模式的变换;根据圆波导TE01模式的场分布特性,引入过模波导实现了矩形TE20到圆波导TE01的变换。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激励器转换效率在95%以上;模式纯度在98%以上的相对带宽可达4.2 GHz;其中在43.4 GHz处的最大转换效率为99.08%,纯度为9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器 V波段 圆波导te01模式 模式激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输出TE_(10)模式的紧凑型相对论磁控管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史迪夫 钱宝良 +1 位作者 王弘刚 李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研究了一种轴向输出TE10模式的紧凑型相对论磁控管,该器件采用6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4腔轴向输出的结构设计使得谐振腔结构与矩形输出波导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过渡,实现了矩形TE10模式的微波输出。与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相比,... 研究了一种轴向输出TE10模式的紧凑型相对论磁控管,该器件采用6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4腔轴向输出的结构设计使得谐振腔结构与矩形输出波导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过渡,实现了矩形TE10模式的微波输出。与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相比,这种结构设计不仅能减小磁控管的轴向和径向的尺寸,使得系统更加紧凑化,而且能在输出波导中获得更加纯净的低阶微波模式。利用粒子模拟软件,初步分析和优化了器件的工作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500k V,磁场为0.5T时,该器件的工作频率为2.58GHz,输出功率为1.0G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磁控管 轴向输出 te10模式 紧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缝耦合的紧凑型TE_(31)-TE_(11)高功率微波模式变换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刚 曾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TE_(31)-TE_(11)模式的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器结构,在对比分析TE_(31)和TE_(11)两个模式的场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在输入和输出圆波导组成的内外套筒结构和适当布置镜像对称分布的轴向耦合长缝,实现在小于...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TE_(31)-TE_(11)模式的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器结构,在对比分析TE_(31)和TE_(11)两个模式的场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在输入和输出圆波导组成的内外套筒结构和适当布置镜像对称分布的轴向耦合长缝,实现在小于1.2个波长的轴向长度内将相对论磁控管产生的L波段TE_(31)模式高功率微波转换为可定向辐射的圆波导TE_(11)模式,采用全电磁波仿真结合Taguchi方法优化了模式转换器的几何参数,在工作频点获得的仿真模式转换效率为99%,效率高于95%的带宽达到10%,并对其工作于真空环境下的瞬态功率容量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的瞬态功率容量可达到3.4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te31模式 高功率微波 紧凑型 模式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波段圆波导轴线弯曲TE_(01)-TE_(11)模式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贺 罗勇 徐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418,共5页
在模式耦合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相位重匹配技术对圆波导轴线弯曲TE01-TE11模式变换器进行了数值优化计算和分析.在Q波段给出了两种不同周期数TE01-TE11模式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参数.数值计算表明:四周期模式变换器的最高转换效率为98.82%,带... 在模式耦合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相位重匹配技术对圆波导轴线弯曲TE01-TE11模式变换器进行了数值优化计算和分析.在Q波段给出了两种不同周期数TE01-TE11模式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参数.数值计算表明:四周期模式变换器的最高转换效率为98.82%,带宽为2.2 GHz,六周期最高转换效率为99.89%,带宽为1.7 GHz.研究了模式变换器关键几何尺寸在小范围内变化对转换效率的影响.并利用HFSS对给出的模式变换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数值模拟一致性较好.同时加工了六周期结构模式变换器并进行了小功率热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输出了模式纯度较高的TE11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行波管 Q波段 耦合波理论 te01-te11模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GHz圆波导TE_(01)模式激励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1期89-92,共4页
给出了一种W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激励器的设计过程,该激励器由TE□10→TE□20模式变换器和TE□20→TE○01模式变换器组成。通过垂直激励的方式使信号穿过标准波导和过模波导来实现TE□10→TE□20的转换,并根据TE□20模式、TE○01模式的... 给出了一种W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激励器的设计过程,该激励器由TE□10→TE□20模式变换器和TE□20→TE○01模式变换器组成。通过垂直激励的方式使信号穿过标准波导和过模波导来实现TE□10→TE□20的转换,并根据TE□20模式、TE○01模式的场分布特性,引入了一个特殊的波导结构有效地实现了TE□20→TE○01的转换。模拟结果表明设计的激励器的转换效率在97%以上的带宽可以达到4.8 GHz,其中在93.6 GHz处的最大转换效率为98.68%,纯度为98.94%。设计的激励器结构简单,造价便宜,转换效率高,频带宽等。该模式激励器可应用于高功率微波器件的低功率测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器 W波段 S参数 圆波导te01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使用TE_(11)为过渡模的TE_(01)-HE_(11)模式变换器设计(英文)
11
作者 付晨阳 廖永波 +2 位作者 何宇臻 于新华 牛新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基于弯曲圆波导耦合理论和规则圆波导突变结构模式匹配法,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相关数值计算程序得到波导模式转换结构的优化参量,最终使用CST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个TE_(01)-TE_(01)的过渡器,TE_(01)-... 基于弯曲圆波导耦合理论和规则圆波导突变结构模式匹配法,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相关数值计算程序得到波导模式转换结构的优化参量,最终使用CST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个TE_(01)-TE_(01)的过渡器,TE_(01)-TE_(11)和TE_(11)-HE_(11)的圆波导模式转换器.计算结果表明,该TE01-HE11模式转换系统在24.13 GHz的频率有5%的带宽、转换效率超过了99%.计算结果、仿真结果和实物冷测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01-te01过渡器 te01-te11模式转换器 te11-HE11模式转换器 耦合波理论 模式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紧凑的圆波导TE_(01)模式激励器
12
作者 陈海涛 章志广 刘欢 《舰船电子工程》 2015年第7期177-17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结构的K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的激励器。该激励器由四个微带贴片单元环形排列组成,通过设计合理的馈电网络实现TE01模式的辐射。运用HFSS电磁仿真工具分析了该激励器在圆波导中对TE01模式电磁波的激励情况,并设计了一...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结构的K波段圆波导TE01模式的激励器。该激励器由四个微带贴片单元环形排列组成,通过设计合理的馈电网络实现TE01模式的辐射。运用HFSS电磁仿真工具分析了该激励器在圆波导中对TE01模式电磁波的激励情况,并设计了一个微波传输损耗测量实验来验证TE01模式激励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波导 te01模式 激励器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波段TE02模式回旋行波管带宽输入耦合器设计
13
作者 王哲远 王峨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3,共5页
输入耦合器是回旋行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矩形波导TE10模式的信号,通过模式变换结构转换为回旋放大器件中的模式,输入耦合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回旋管整管的带宽等性能。通过对W波段TE02模式回旋行波管的输入耦合器进行... 输入耦合器是回旋行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矩形波导TE10模式的信号,通过模式变换结构转换为回旋放大器件中的模式,输入耦合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回旋管整管的带宽等性能。通过对W波段TE02模式回旋行波管的输入耦合器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影响主模传输损耗的一个因素是杂模的崛起使主模的传输系数降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优化耦合孔的尺寸,抑制杂模的产生,将损耗从3.9 dB降低到了0.8 dB。根据优化尺寸加工,实际测试,得到3.0 dB带宽7.9 GHz的输入耦合器,与设计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波段 回旋行波管 te02模式 输入耦合器 冷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山区大地电磁法TE和TM极化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勃 罗润林 +1 位作者 李尔頔 吕玉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在基岩山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勘探,经常受到静态效应影响。地表电阻率不均匀或地形起伏使测深曲线不规则,断面等值线图上出现密集垂直分布的等值线,掩盖或混淆了实际探测目标体产生的异常,给资料解释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地电磁测深矢量测... 在基岩山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勘探,经常受到静态效应影响。地表电阻率不均匀或地形起伏使测深曲线不规则,断面等值线图上出现密集垂直分布的等值线,掩盖或混淆了实际探测目标体产生的异常,给资料解释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地电磁测深矢量测量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yx和ρxy卡尼亚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研究各种静态效应对两种极化模式的测深曲线影响规律,总结两种曲线的组合特征,可以识别静态效应,分离干扰,准确获得地下地质构造的信息。实例证明基岩山区大地电磁法工作中,利用ρxy和ρyx卡尼亚视电阻率曲线异常特征和影响规律共同解释可以获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山区 大地电磁法 te模式 T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vell展示LTE和TD-HSPA+多模多模通信芯片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Marvell在移动世界大会上展示了一款新的手机芯片PXA1802,它可以同时可以供传统的4GLTE基站使用,LTE模式下的速度高达150Mbps,又可以可以连接到TD-SCDMA的中国移动网络。同时,PXA1802和PXA1202可以在3G模式下切换到双载波TD-HSPA+... Marvell在移动世界大会上展示了一款新的手机芯片PXA1802,它可以同时可以供传统的4GLTE基站使用,LTE模式下的速度高达150Mbps,又可以可以连接到TD-SCDMA的中国移动网络。同时,PXA1802和PXA1202可以在3G模式下切换到双载波TD-HSPA+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芯片 Lte TD-SCDMA 多模 移动网络 手机芯片 te模式 G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思发布业界首款支持Release 9和Category 4的LTE多模芯片
16
《集成电路应用》 2012年第3期39-39,共1页
海思半导体公司在2012年全球TD-LTE发展倡议(GTI)峰会上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3GPP Release 9和LTE Category 4的多模LTE终端芯片 Balong710.LTE多模芯片Balong710具有以下领先特性:LTEFDD模式下能够提供150Mbit/s的下行速率和150Mbit... 海思半导体公司在2012年全球TD-LTE发展倡议(GTI)峰会上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3GPP Release 9和LTE Category 4的多模LTE终端芯片 Balong710.LTE多模芯片Balong710具有以下领先特性:LTEFDD模式下能够提供150Mbit/s的下行速率和150Mbit/s的上行速率;TD-LTE模式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EASE 终端芯片 Lte 多模 半导体公司 FDD模式 3GPP te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仿真的TE221温补滤波器设计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贺 《空间电子技术》 2019年第5期21-26,32,共7页
输出多工器是有效载荷转发器分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决定了整个转发器分系统的性能特性。随着市场需求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输出多工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针对输出多工器高温度稳定性需求,采用温补结构是国际上普遍采... 输出多工器是有效载荷转发器分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决定了整个转发器分系统的性能特性。随着市场需求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输出多工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针对输出多工器高温度稳定性需求,采用温补结构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改善输出多工器温度稳定性的方法。文章以TE221的温补滤波器为设计原型,提出了应用多物理场仿真设计温补滤波器的方法。文中首先仿真设计了Ka频段的TE221模滤波器;然后仿真分析了影响温补特性的关键结构尺寸;最后,应用多物理场仿真的方法设计一种TE221模温补滤波器,该滤波器温漂系数小于1ppm/℃,其设计结果满足航天系统的应用。文章提出的设计方法适合任意结构形式的温补滤波器设计,并且该设计方法方便灵活、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221模式 温补 多物理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大地电磁数据的二维反演解释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祖志 胡祥云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鉴于现今三维电磁反演方法尚不成熟,探讨提高二维反演方法解释三维大地电磁数据仍有必要。文中给出3D/1D和3D/2D两种模型的二维反演结果,通过对三维棱柱导体地质模型与二维长方形导体地质模型的大地电磁视电阻率与相位响应的比较发现,二... 鉴于现今三维电磁反演方法尚不成熟,探讨提高二维反演方法解释三维大地电磁数据仍有必要。文中给出3D/1D和3D/2D两种模型的二维反演结果,通过对三维棱柱导体地质模型与二维长方形导体地质模型的大地电磁视电阻率与相位响应的比较发现,二维TM模式的响应与对应的三维YX模式响应很接近,且可通过单一TM模式反演确定导体赋存位置,但反演的电阻率值要比真实值偏大;二维TE模式的响应与对应的三维XY模式响应在低频时相差较大,TE模式的反演结果能够反映导体的电阻率值,但是在垂直方向上有拉伸导体的现象。而TE和TM联合反演结果则结合了TE与TM模式反演的优点,可以较好地反演出导体的赋存位置及电阻率值。随着三维良导体埋深的增大,二维反演结果很难反映真实三维构造,若增大三维异常体的走向长度和尺度,使用二维反演仍可以有效地反映三维异常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数据 二维反演 TM模式 电阻率值 反演方法 地质模型 te模式 相位响应 视电阻率 垂直方向 联合反演 三维构造 走向长度 异常体 长方形 真实值 良导体 3D 赋存 增大 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面波导宽面横缝的等效参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善伟 庄岩 高文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给出扇面波导TE模式场分量的近似表达式,根据等效原理,应用矩量法(Galerkin法)求解了扇面波导宽面窄横缝口面电场的分布,研究了散射参数、归一化等效串联阻抗、谐振电阻、谐振长度等重要参数.
关键词 波导 天线馈源 te模式 宽面横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波导的传输矩阵研究
20
作者 宗卫华 梁昌洪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1,共4页
用模式匹配方法分析H面阶梯波导的TE模式,首先将各区域的场写为x函数矩阵与z函数矩阵以及本区域的场系数向量相乘的形式,然后对相邻区域的x函数矩阵进行加权积分得到矩阵形式的匹配方程组。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简洁紧凑,而且能够方便的推... 用模式匹配方法分析H面阶梯波导的TE模式,首先将各区域的场写为x函数矩阵与z函数矩阵以及本区域的场系数向量相乘的形式,然后对相邻区域的x函数矩阵进行加权积分得到矩阵形式的匹配方程组。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简洁紧凑,而且能够方便的推导出考虑高次凋落模的传输矩阵。通过传输矩阵求解场,未知数个数成倍减小,运算量显著降低。数值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矩阵 波导 阶梯 函数矩阵 te模式 匹配方法 系数向量 矩阵形式 加权积分 表达形式 方程组 未知数 运算量 正确性 H面 高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