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部空间姿态时刻变化的机载雷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无需依赖先验信息(如雷达位置和姿态)的空间配准策略,本策略涉及到实时配准参数解算以及融合点迹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利用目标点迹数据建立雷达间的空间姿态关系,借助递归最小...针对多部空间姿态时刻变化的机载雷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无需依赖先验信息(如雷达位置和姿态)的空间配准策略,本策略涉及到实时配准参数解算以及融合点迹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利用目标点迹数据建立雷达间的空间姿态关系,借助递归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迭代求解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进而实现各雷达坐标系的实时配准。此外,引入了一种基于融合结果的目标轨迹级空间配准参数反向调节策略,通过构建配准误差模型并运用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融合轨迹误差,提升了配准精度与跟踪质量。所提策略为雷达空间姿态的实时配准问题提供了一种全面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研究了两部2D雷达组网中的目标定位估计和定位精度问题。为考虑地球曲率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两雷达站组网中基于实际地球椭球模型的几何交叉定位与数据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雷达观测定位几何模型,推导了定位方程和精度...研究了两部2D雷达组网中的目标定位估计和定位精度问题。为考虑地球曲率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两雷达站组网中基于实际地球椭球模型的几何交叉定位与数据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雷达观测定位几何模型,推导了定位方程和精度估计公式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在选择更为实际的观测模型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定位与数据融合方法不但改善了两雷达的定位性能,而且根据定位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al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图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定位雷达,提高了雷达站组合的几何定位精度。展开更多
针对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对其仿真实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实现流程。设计了一种基于CPC I(Compact PCI)工控机加多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并行处理器的硬件实现架构,给出了每种组...针对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对其仿真实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实现流程。设计了一种基于CPC I(Compact PCI)工控机加多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并行处理器的硬件实现架构,给出了每种组网模式(集中式融合和分布式融合)的软件实现流程和典型战情仿真实验结果。该系统的设计可为电子对抗条件下的雷达组网性能评估提供仿真验证平台。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多部空间姿态时刻变化的机载雷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无需依赖先验信息(如雷达位置和姿态)的空间配准策略,本策略涉及到实时配准参数解算以及融合点迹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利用目标点迹数据建立雷达间的空间姿态关系,借助递归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迭代求解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进而实现各雷达坐标系的实时配准。此外,引入了一种基于融合结果的目标轨迹级空间配准参数反向调节策略,通过构建配准误差模型并运用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融合轨迹误差,提升了配准精度与跟踪质量。所提策略为雷达空间姿态的实时配准问题提供了一种全面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
文摘研究了两部2D雷达组网中的目标定位估计和定位精度问题。为考虑地球曲率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两雷达站组网中基于实际地球椭球模型的几何交叉定位与数据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雷达观测定位几何模型,推导了定位方程和精度估计公式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在选择更为实际的观测模型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定位与数据融合方法不但改善了两雷达的定位性能,而且根据定位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al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图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定位雷达,提高了雷达站组合的几何定位精度。
文摘针对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对其仿真实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实现流程。设计了一种基于CPC I(Compact PCI)工控机加多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并行处理器的硬件实现架构,给出了每种组网模式(集中式融合和分布式融合)的软件实现流程和典型战情仿真实验结果。该系统的设计可为电子对抗条件下的雷达组网性能评估提供仿真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