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0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SCDMA无线接入网自主负载均衡管理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恒 邱雪松 +2 位作者 孟洛明 高志鹏 张玺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共11页
基于自主管理技术和博弈理论提出一种自主负载均衡管理方法——博弈分流自主负载均衡法。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其中的关键算法可以收敛到局部最优解。通过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在均衡负载以及提升系统容量方面的性能优于现有方法,并能解决现... 基于自主管理技术和博弈理论提出一种自主负载均衡管理方法——博弈分流自主负载均衡法。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其中的关键算法可以收敛到局部最优解。通过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在均衡负载以及提升系统容量方面的性能优于现有方法,并能解决现有方法中基站交叠面积不受控和切换机制阻碍均衡行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管理 自主管理 自主负载均衡 td-scdma无线接入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使能的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安全传输方案
2
作者 季薇 刘子卿 +3 位作者 李飞 李汀 梁彦 宋云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传输方案。通过合理部署RIS的位置,将其同时作用于直接传输阶段和协作传输阶段。在满足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弱用户信息速率需求、NOMA强用户能量收集需求和基站最小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RIS的相移矩阵、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来最大化强用户的保密速率。为解决所提的多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该文基于交替迭代优化算法,对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直接传输阶段的RIS无源波束相移矩阵、协作传输阶段的RIS有源波束相移矩阵以及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进行了多次交替迭代优化,直至算法收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收敛性,且与其它基准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进一步提高强用户的保密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无线携能同传 非正交多址接入 安全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无蜂窝无线接入网技术
3
作者 吴越 王东明 尤肖虎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5,共12页
无蜂窝无线接入网(CF-RA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对6G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均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介绍了多天线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的演进,包括无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CF-mMIMO)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无蜂窝无线接入网架... 无蜂窝无线接入网(CF-RAN)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对6G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均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介绍了多天线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的演进,包括无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CF-mMIMO)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无蜂窝无线接入网架构。接下来,探讨了无蜂窝大规模MIMO技术对6G典型的应用场景的支撑,包括基于无蜂窝系统的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感知和通信融合、泛在连接场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通信融合对无蜂窝系统的支撑,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蜂窝无线接入网实现架构,以及该架构对6G部分关键技术指标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蜂窝大规模MIMO 无蜂窝无线接入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理想条件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无线携能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通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兴旺 王新莹 +3 位作者 田心记 王心水 秦攀科 陈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2442,共9页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了所提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雷达感知性能,分别推导出系统中断概率(OP)、遍历速率(ER)、检测概率(PoD)以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REIR)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完美SIC和CEE对系统的性能有负面影响;中断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高信噪比区域趋于定值;遍历速率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随基站发射功率增大而增加,在高信噪比区域稳定于一个上限值;在不同的检测阈值下,检测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联合雷达检测和通信覆盖概率(JRDCCP)分别随中断阈值和检测阈值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无线携能通信 非正交多址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宽带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接入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州 《电声技术》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针对智能配网通信接入的需求,探讨点对点接入方式、点对多点接入方式、网格网络接入方式等无线宽带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接入方式,并提出无线宽带技术在智能配网通信接入中的应用方案。通过研究无线宽带技术在配网终端设备通信、配网集中... 针对智能配网通信接入的需求,探讨点对点接入方式、点对多点接入方式、网格网络接入方式等无线宽带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接入方式,并提出无线宽带技术在智能配网通信接入中的应用方案。通过研究无线宽带技术在配网终端设备通信、配网集中控制中心和配网分布式控制中的应用,为智能配网通信接入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宽带技术 智能配网 通信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2024看点:无线接入网 被引量:1
6
作者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OMDIA的移动基础设施分析师团队参加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并在大会期间与超过35家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会面。本文介绍了会议、展位参观以及大会之前和期间所发布公告的主要看点。OMDIA团队还将发布一份单独的报... OMDIA的移动基础设施分析师团队参加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并在大会期间与超过35家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会面。本文介绍了会议、展位参观以及大会之前和期间所发布公告的主要看点。OMDIA团队还将发布一份单独的报告来介绍移动核心网。正如预测所言,人工智能、能效、无线接入网(RAN)解耦以及5G向6G的持续演进是本次大会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接入 移动通信 移动核心网 人工智能 基础设施 MWC 巴塞罗那 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计算能效最大化策略
7
作者 李陶深 巩健 +1 位作者 曾续玲 吕品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了解决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的计算能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将非线性能量收集模型应用到移动设备上,通过联合优化MEC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计算频率、执行时间、基站... 为了解决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MEC)系统的计算能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线供电MEC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将非线性能量收集模型应用到移动设备上,通过联合优化MEC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计算频率、执行时间、基站发射功率、设备发射功率、卸载时间和能量收集时间,比较充分地利用移动设备和MEC服务器的可用计算资源,提高设备的吞吐量和计算位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计算能效。将该联合优化问题转化为非凸分式规划问题,设计一种基于Dinkelbach的迭代算法来获得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该资源分配策略所获得的系统计算能效更高,具有更好的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移动边缘计算系统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计算能效 能量收集 资源分配 计算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中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赵彬 张晓东 潘光勇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通信带宽较小,影响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问题,开展对该系统中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在考虑实际需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基础上,设计通信无线专网;应用反孤岛装置,计算负载总阻抗和阻抗角,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接... 针对当前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通信带宽较小,影响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问题,开展对该系统中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在考虑实际需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基础上,设计通信无线专网;应用反孤岛装置,计算负载总阻抗和阻抗角,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反孤岛保护;在系统运行中完成拓扑自适应孤岛检测,实现无线通信。通过实例证明,新的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通信带宽,促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并网 无线通信 接入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的传输与接入研究
9
作者 黎振金 《通讯世界》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光通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有线通信的问题,保障通信质量和效率。无线光通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基本上可以满足移动设备传输信号的所有要求。基于此,从无线光通信系统架构出发,分析其传输...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光通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有线通信的问题,保障通信质量和效率。无线光通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基本上可以满足移动设备传输信号的所有要求。基于此,从无线光通信系统架构出发,分析其传输与接入关键技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提出传输与接入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无线光通信优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与接入 关键技术 无线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场无线Wi-Fi安全接入方案研究
10
作者 张德栋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针对目前铁路站场各类应用所使用的无线Wi-Fi网络接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一种安全接入方案。依据等级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从终端接入认证、用户身份认证、终端安全监测等方面对铁路站场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方案进行构思,设计了铁路... 针对目前铁路站场各类应用所使用的无线Wi-Fi网络接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一种安全接入方案。依据等级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从终端接入认证、用户身份认证、终端安全监测等方面对铁路站场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方案进行构思,设计了铁路站场无线Wi-Fi安全接入框架及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流程,明确了无线接入点、无线网络控制器、Wi-Fi安全接入网关、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安全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案可实现铁路站场接入终端安全可控、接入用户安全可信、终端安全状态持续检测和异常终端拒绝接入等功能,支持铁路各站场Wi-Fi的统一管理和运维,降低了铁路站场网络安全防护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适用于各铁路局站场无线Wi-Fi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场 无线网络 等级保护 移动终端 接入认证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供电混合多址接入网络的最优能效资源分配探讨
11
作者 周广丽 邢进 苏云霞 《消费电子》 2024年第9期122-124,共3页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和有限的能源资源,无线供电混合多址接入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旨在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能效,以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和高密度通信场景。该网络通过整合无线能量收集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的自...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和有限的能源资源,无线供电混合多址接入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旨在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能效,以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和高密度通信场景。该网络通过整合无线能量收集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的自我供能和高效通信。然而,如何在不同设备间有效分配有限的资源,确保网络的能效最大化,是该领域的一个问题。现有的资源分配策略尚未完全解决算法复杂性高、能量转换效率低和信道信息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网络性能的提升和绿色通信的实现。因此,探讨并优化无线供电混合多址接入网络中的能效资源分配机制,对于未来的网络设计和运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 混合多址接入网络 最优能效资源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在5G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
12
作者 洪鹰群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22期195-197,238,共4页
在5G时代,低时延通信已成为实现高效数据处理和实时服务的关键需求。移动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部署在网络边缘,显著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和延迟。详细探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在5G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 在5G时代,低时延通信已成为实现高效数据处理和实时服务的关键需求。移动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部署在网络边缘,显著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和延迟。详细探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在5G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包括MEC的任务卸载与调度策略、与网络切片技术的结合以及与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Software Defined Network/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SDN/NFV)技术的协同,实现5G网络的低时延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 5G无线接入 低时延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DIUS和数字证书的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润园 葛声 荆浩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RADIUS)和数字证书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较为安全完善的无线网络接入认证。介绍RADIUS和数字证书的相...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RADIUS)和数字证书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较为安全完善的无线网络接入认证。介绍RADIUS和数字证书的相关概念,概述使用RADIUS和数字证书进行无线网络接入时的网络拓扑与接入认证过程,给出RADIUS代理服务器、认证服务器以及数字证书的配置方法同时,给出验证该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的方法,也是Linux客户端进行网络接入认证的方法。通过搭建RADIUS网络接入环境,使用数字证书作为认证凭证,实现客户端对无线网络的接入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 数字证书 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延伸线工程LTE-U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应用
14
作者 张蕾 李长海 马春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受限于既有线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厂家的技术标准,城轨延伸线工程存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备选型范围小、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工程因采用不同厂家无线通信系统存在与既有线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基于LTE-U技术的车... 受限于既有线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厂家的技术标准,城轨延伸线工程存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备选型范围小、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工程因采用不同厂家无线通信系统存在与既有线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基于LTE-U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在控制中心层面,将二期新建延伸线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既有线中心交换机,实现两条线路中心网络层的互通;在车载终端层面,在新建延伸线与既有线切换区域设置无线重叠覆盖,通过基于LTE-U技术的车载双模无线接入单元实现业务流在不同厂家车地无线网络间的切换,以保障业务平滑过渡。目前,该设计方案已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18号线三期工程、17号线二期工程中实施,其中19号线二期工程已顺利开通,运用效果良好,现场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及运营需求,解决了延伸线工程中不同厂家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车辆改造,降低了实施风险,可为后续延伸线项目、既有线改造项目中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地无线通信 LTE-U 车载设备 双模通信 列车无线接入单元 共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时代接入网传输设计
15
作者 强正轩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1期210-212,共3页
文章分析5G接入网的特点和需求,概述光纤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等5G接入网传输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站直接接入光交、物理站直接接入基站以及物理站直接接入机房等传输设计方案,探讨5G接入网传输设计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 5G时代 接入 传输设计 光纤传输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桥再接再厉 全套商用无线接入网设备加速TD-SCDMA
16
《通信世界》 2005年第4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td-scdma 接入网设备 无线基站 商用 加速 质量保证体系 1.0版本 基站控制器 系统兼容性 网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E-R技术的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优化研究
17
作者 刘致乾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6期16-18,共3页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对高可靠性、低时延、大带宽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分析传统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Railway,GSM-R)的技术瓶颈,研究铁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对高可靠性、低时延、大带宽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分析传统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Railway,GSM-R)的技术瓶颈,研究铁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for Railways,LTE-R)网络架构、业务模型与接入网冗余组网的优化方案,提出基于LTE-R技术的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实际测试与对比实验,验证LTE-R技术在信号覆盖、时延、吞吐量以及切换性能方面的优势,为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升级与智能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长期演进技术(LTE-R) 铁路无线通信 接入网冗余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N:面向绿色的未来无线接入网演进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晓云 黄宇红 +2 位作者 崔春风 陈奎林 陈沫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业务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移动运营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高额的能耗、高涨的建设和运维成本、紧张的频谱资源、快速增长的业务流量以及日趋严峻的成本压力。为解决这些挑战并追求未来可持续的增长,根据现网条件和... 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业务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移动运营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高额的能耗、高涨的建设和运维成本、紧张的频谱资源、快速增长的业务流量以及日趋严峻的成本压力。为解决这些挑战并追求未来可持续的增长,根据现网条件和技术进步的趋势,提出了面向绿色演进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构架C-RAN。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协作式无线电(Coope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无线接入网构架,集中式基带处理可以大大减少覆盖同样区域所需基站的数量;面向协作的无线远端模块和天线可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基于开放平台的实时云型基础设施和基站虚拟化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共享处理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这些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移动运营商所面临的上述挑战,并满足营收和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步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化基带池 协作式无线 云计算 无线接入 网络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宽带接入的无线Mesh网技术 被引量:25
19
作者 姜红旗 康凯 林孝康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0,共7页
无线Mesh网(wirelessmeshnetwork,WM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正在成为下一代无线接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Mesh网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无线Mesh网中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当前的主... 无线Mesh网(wirelessmeshnetwork,WM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正在成为下一代无线接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Mesh网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无线Mesh网中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当前的主要商用无线Mesh系统和该技术的标准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接入 MESH网 宽带接入 网络结构 商用 关键技术 标准化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陶成 刘留 +1 位作者 邱佳慧 谈振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1,共7页
本文阐述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需求,研究了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结构High Speed Mobile Cell(Himocell),最后讨论了高铁宽带无线接... 本文阐述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需求,研究了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结构High Speed Mobile Cell(Himocell),最后讨论了高铁宽带无线接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宽带无线接入 系统架构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