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NK结合激酶1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雪 张毓川 陈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型干扰素合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BK1可以被RIG—I—MAVS、cGAS.STING和TLR3/4-TRIF抗病毒信号通路所活化,作为重要的节点蛋白,其活化受到磷酸化、泛素化、...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型干扰素合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BK1可以被RIG—I—MAVS、cGAS.STING和TLR3/4-TRIF抗病毒信号通路所活化,作为重要的节点蛋白,其活化受到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等一系列机制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本文对TBK1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k结合激酶1/免疫学 病毒感染 干扰素I型/免疫 干扰素调 节因子3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TANK结合激酶1表达对舌及下咽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平 邱雁君 +4 位作者 李玲香 崔晓波 张莉 胡文良 贺利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分析靶向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中TANK结合酶1(TANK binding,kinase 1,TBK1)表达后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改变。方法采用转染TBK1 siRNA靶向抑制人下咽鳞癌细胞FaDu、人舌鳞癌细胞Cal-27中TBK1的表达,用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 目的分析靶向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中TANK结合酶1(TANK binding,kinase 1,TBK1)表达后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改变。方法采用转染TBK1 siRNA靶向抑制人下咽鳞癌细胞FaDu、人舌鳞癌细胞Cal-27中TBK1的表达,用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FaDu及Cal-27中靶向抑制TBK1表达前后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水平;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检测梯度浓度氨来呫诺处理后FaDu及Cal-27细胞增殖改变。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FaDu及Cal-27细胞中TBK1蛋白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靶向抑制TBK1蛋白表达后,FaDu及Cal-27的增殖显著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FaDu及Cal-27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克隆形成及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FaDu及Cal-27细胞的增殖随着氨来呫诺浓度增加呈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靶向抑制TBK1蛋白表达后,舌及下咽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TBK1抑制剂氨来呫诺对于高表达TBK1的舌及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 鳞状细胞癌 tank结合激酶1 氨来呫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15细胞敲除TANK结合激酶1基因促进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贺 巴根 +7 位作者 李坚 韩莹倩 张爽 明胜利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9-1248,共10页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病毒感染时IRF3、IRF7磷酸化及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关键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TBK1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TBK1基因稳定敲...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病毒感染时IRF3、IRF7磷酸化及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关键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TBK1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TBK1基因稳定敲除PK-15细胞系,并利用CCK-8检测敲除TBK1对PK-15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V-GFP荧光强度,用RT-qPCR检测PRV-gB、PRV-gE、PRV-TK、IL-1β、IFN-β和ISG15的转录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PRV-gB和PRV-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过滴度测定检测子代病毒的感染力,综合评价TBK1基因稳定敲除PK-15细胞对PR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T7E1检测结果显示TBK1基因外显子2区的3个sgRNA靶位点均切出了目的条带,选取编辑效率最高的TBK1-sgRNA1细胞系进行单克隆化培养,获取6株稳定敲除TBK1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随机选取4号细胞株进行CCK-8检测,结果显示敲除TBK1对PK-15细胞活力无影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总PK-15细胞的56.89%,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总PK-15-TBK1-/-细胞的77.95%,表明PK-15-TBK1-/-细胞可以促进PRV-GFP复制。RT-qPCR及WB检测显示该细胞系可以促进PRV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滴度测定结果显示,PRV-QXX在PK-15细胞复制后TCID50为10^6.8TCID50·0.1mL^-1,而在PK-15-TBK1-/-细胞中复制后TCID50为10^8.5TCID50·0.1mL^-1。另外,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系可以抑制PRV感染引起的IL-1β、IFN-β和ISG15转录上调。以上结果表明TBK1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促进PRV复制,可能与IL-1β、IFN-β和ISG15转录水平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tank结合激酶1 基因敲除 猪伪狂犬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新的14-3-3结合蛋白HIP-55负调控HPK1激酶活性
4
作者 李子健 张幼怡 Haian Fu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8-1978,共1页
关键词 负调控 HIP-55 HPK1 结合蛋白 激酶活性 内吞 信号转导 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组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纯化小鼠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免疫学中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伯泉 刘雪松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胞激活分类仪分析、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125)I标记单抗进行竞争结合试验、功能性实验以及制备Sephorose CL-4B亲和层析柱纯化相应抗原进行氨基酸列序分析中均显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相 鼠单克隆抗体 免疫 抗碱性磷酸酶染色 免疫球蛋白 生物活性 离子交换 洗脱条件 IGG1 细胞激活 结合试验 标记单抗 回收率 功能性 氨基酸 柱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蛋白通过水解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促进Th17细胞分化
6
作者 夏梦 刘娟 +2 位作者 Jeltsch KM Hu D Brenner S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58,共1页
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Heissmeye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通过靶向Th17分化关键因子(如IL-6、ICOS和c-Rel等)的mRNA抑制其分化;而MALT1蛋白则可以通过水解roquin和regnase-1解除这一抑制。其相关研究... 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Heissmeye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通过靶向Th17分化关键因子(如IL-6、ICOS和c-Rel等)的mRNA抑制其分化;而MALT1蛋白则可以通过水解roquin和regnase-1解除这一抑制。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10月5日的Nat Immunol杂志上。随着表观遗传学与免疫学的不断交叉发展,表观遗传修饰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日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其中由RNA结合蛋白参与的转录后水平修饰通过改变靶向基因的有效翻译或mRNA稳定性而影响重大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蛋白 MALT1 Th17 regnase-1 免疫研究 RNA 细胞分化 表观遗传 前沿热点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学
7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5期296-301,共6页
关键词 肝癌细胞系HEPG2 免疫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GF-Β1 混合皮肤移植 OX40L 表达的研究 基因表达谱 特异性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及4EB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少华 毕经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经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与40例正常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30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15例远处转移灶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6K1和4EB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6K1和4EBP1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和22.50%(9/40),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74/100)和79.00%(79/100),S6K1和4EBP1蛋白在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31,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5,P<0.05)显著相关。4EBP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27,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2,P<0.05)显著相关。S6K1和4EBP1蛋白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更短(P<0.05),但S6K1和4EBP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影响(P>0.05)。S6K1和4EBP1蛋白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5,P<0.05)。结论:S6K1及4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形成过程中有互相促进作用,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分子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6蛋白激酶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易安 郭琰娜 +5 位作者 刘妍 刘涵笑 沈幸玲 刘逸雷 唐陆平 何永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39,共8页
为了探讨火炭母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bw... 为了探讨火炭母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bw)],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按16、8和4 g/(kg·bw)剂量灌胃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共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每只小鼠(空白对照组除外)灌胃0.2 mL半数致死量(LD 50)鼠伤寒沙门菌(5×10^(4) CFU/mL)致病。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空肠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增多、肠绒毛结构松散,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明显减少,火炭母减轻了小鼠空肠组织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肠中免疫因子β干扰素(IFN-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火炭母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炎症因子IL-6(P<0.05或P>0.05)、IL-1β(P<0.05)和NF-κB p65(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蛋白的表达和TANK结合激酶1(TBK1)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提高下游信号IRF3蛋白的表达(P<0.05)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5),进而提高空肠中IFN-β(P<0.05或P>0.05)和IFN-γ(P<0.05)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鼠伤寒沙门菌 空肠 Toll样受体4(TLR4) tank结合激酶1(TB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斌 马铎 +1 位作者 于跃利 韩丽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217,共4页
研究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乳腺癌组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癌旁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p-mTOR、p... 研究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乳腺癌组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癌旁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p-mTOR、p-4EBP1及p-S6K1的表达情况。p-mTOR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1.7%和42.5%;p-4EBP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6.7%和10.0%;p-S6K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5.0%和12.5%;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表明,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Kε及TBK1在肥胖、糖尿病及NAFL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向红 邹秀兰 贺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IKKε)及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KK家族中的新成员,是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代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降低肥胖小鼠脂肪细胞中的β肾上腺素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及细胞内第... 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IKKε)及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KK家族中的新成员,是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代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降低肥胖小鼠脂肪细胞中的β肾上腺素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及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而且可调节胰腺β细胞的再生。阻断IKKε及TBK1信号通路可促进脂肪组织的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细胞中慢性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防止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该文综述了IKKε及TBK1的结构和功能,以及IKKε和TBK1在肥胖、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调节代谢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氨来占诺作为TBK1及IKKε抑制剂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 tank结合激酶1 糖尿病 2型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BK1通过调控RIP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俏 罗影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大鼠玻璃体内... 目的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大鼠玻璃体内单次注射TB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5μL,病毒滴度为1.0×10^(9)IU·mL^(-1))、TBK1空载体(TBK1-NC)组(玻璃体内注射等剂量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液),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每组15只。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蛋白表达定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RGC凋亡,ELISA检测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TBK1在大鼠RGC中特异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TBK1-NC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TBK1-OE组各指标均增加(均为P<0.01);而与DM组相比,TBK1-OE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DM组与TBK1-NC组大鼠之间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TBK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过表达TBK1对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RIP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tank结合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小鼠脑内STING-TBK1-IRF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孙健屿 王粤 +1 位作者 王强 翟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应激小鼠脑内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小鼠分... 目的探索慢性应激小鼠脑内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与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RST)组,RST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应激刺激(每天6 h,共14 d)后,采用q RT-PCR、组织免疫荧光共标染色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脑内促炎因子CCL2、CXCL10、IL-1β、IL-6、IL-10、TNFαm RNA与STING、TBK1、p-TBK1、IRF3、p-IRF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RST组小鼠脑内促炎因子m RNA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组织免疫荧光共标染色实验结果显示,STING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高度共标,RST组小鼠脑内STING表达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TING、p-TBK1、p-IRF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脑内存在神经炎症反应,STING-TBK1-IRF3通路被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 tank结合激酶1(TBK1) 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相关探索
14
作者 徐文晖 杨畅 +3 位作者 李瑞卿 卞京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IRF3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肾癌、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结直肠癌或肾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IRF3表达水平的差异。针对IRF3蛋白的C端残基位点进行改造,构建拟磷酸化IRF3-5D(396/398/402/404/405-D)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采用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抑制剂进行处理,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RF3、p-IRF3(Ser38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测序技术探索IRF3-5D高表达与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野生型IRF3(IRF3-WT)和IRF3-5D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CT26、COLON26,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分析提示癌组织中IRF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癌症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直肠癌、肾癌组织中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蛋白表达集中于细胞核内。TBK1抑制剂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间点作用后,HEK-293T细胞p-IRF3(Ser386)蛋白表达减弱。R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个与癌症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IRF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等]表达水平在IRF3-5D高表达的条件下显著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IRF3-5D,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上调。结论·结直肠癌中IRF3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IRF3-5D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内高表达后,促进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IRF3-5D依赖于TBK1介导的IRF3活化激活通路,并上调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3 tank结合激酶1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那丽莎 陈毅超 +1 位作者 张凯 栗昭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异钩藤碱高剂量+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ADU-S100)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构建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不做插入线栓处理。建模成功后立即给药,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和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 mg/kg、20 mg/kg异钩藤碱,且均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尼莫地平组大鼠需灌胃30 mg/kg尼莫地平,且还需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大鼠需灌胃20 mg/kg异钩藤碱且腹腔注射20 mg/kg ADU-S100;假手术组、急性脑梗死组大鼠均需灌胃10 ml/kg与腹腔注射10 ml/kg的等渗盐水。给药1次/d,持续2周。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采用Zela-Longa法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伊文思蓝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TING、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96±0.32)分比0分]、脑组织含水量[(86.9±3.2)%比(71.8±3.1)%]、血清TNF-α[(86.7±3.5)ng/L比(35.6±1.7)ng/L]、IL-6[(167.8±6.1)ng/L比(50.2±2.2)ng/L]、脑梗死体积[(28.6±1.3)mm 3比0 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57±0.13)g/L比(0.96±0.08)g/L]及STING[(1.83±0.16)比(0.86±0.08)]、p-TBK1[(0.89±0.07)比(0.41±0.03)]、p-IRF3[(0.67±0.05)比(0.13±0.01)]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45±0.04)比(1.00±0.00)]、occludin mRNA[(0.23±0.02)比(1.00±0.00)]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33.6±1.6)s比(12.3±0.5)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5.9±0.2)次比(15.7±0.4)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异钩藤碱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37±0.21)、(1.14±0.17)、(1.18±0.13)分比(2.96±0.32)分]、脑组织含水量[(81.8±3.0)%、(74.9±3.0)%、(74.3±2.9)%比(86.9±3.2)%]、血清TNF-α[(71.1±1.4)、(43.4±2.0)、(41.5±1.9)ng/L比(86.7±3.5)ng/L]、IL-6[(129.8±5.4)、(81.2±3.8)、(80.0±3.6)ng/L比(167.8±6.1)ng/L]、脑梗死体积[(21.7±1.0)、(10.5±0.5)、(10.7±0.5)mm 3比(28.6±1.3)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9±0.12)、(1.16±0.10)、(1.18±0.19)g/L比(1.57±0.13)g/L]及STING[(1.50±0.14)、(1.02±0.11)、(1.01±0.09)比(1.83±0.16)]、p-TBK1[(0.75±0.05)、(0.54±0.04)、(0.52±0.05)比(0.89±0.07)]、p-IRF3[(0.51±0.05)、(0.25±0.02)、(0.27±0.02)比(0.67±0.05)]蛋白表达均降低,脑组织中ZO-1 mRNA[(0.58±0.05)、(0.87±0.07)、(0.89±0.09)比(0.45±0.04)]、occludin mRNA[(0.36±0.03)、(0.71±0.06)、(0.69±0.05)比(0.23±0.02)]表达均升高,逃避潜伏期缩短[(28.6±1.0)、(16.5±0.7)、(16.4±0.7)s比(33.6±1.6)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增加[(8.2±0.3)、(12.8±0.5)、(12.9±0.5)次比(5.9±0.2)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比较,异钩藤碱高剂量+ADU-S100组末次给药处理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2.12±0.14)分比(1.14±0.17)分]、脑组织含水量[(78.7±3.2)%比(74.9±3.0)%]、血清TNF-α[(59.7±2.1)ng/L比(43.4±2.0)ng/L]、IL-6[(118.9±4.6)ng/L比(81.2±3.8)ng/L]、脑梗死体积[(16.6±0.4)mm 3比(10.5±0.5)mm 3]、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1.36±0.10)g/L比(1.16±0.10)g/L]及STING[(1.37±0.12)比(1.02±0.11)]、p-TBK1[(0.67±0.05)比(0.54±0.04)]、p-IRF3[(0.39±0.03)比(0.25±0.02)]蛋白表达均升高,脑组织中ZO-1 mRNA[(0.63±0.05)比(0.87±0.07)]、occludin mRNA[(0.46±0.05)比(0.71±0.06)]表达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23.4±1.0)s比(16.5±0.7)s],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减少[(9.6±0.3)次比(12.8±0.5)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钩藤碱可抑制急性脑梗死大鼠炎症、减少血-脑屏障损伤、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ING/TBK1/IRF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钩藤碱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信号通路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炭母缓解鼠伤寒沙门菌致小鼠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幸玲 丁康宁 +5 位作者 王幽丛 张易安 刘逸雷 刘涵笑 唐陆平 何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8-2777,共10页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16、8和4 g/kg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PBS,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0.2 mL PBS,其他组小鼠一次性灌胃0.2 mL 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菌溶液。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取肝脏,制作组织切片并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平板培养基培养肝脏组织悬液检测小鼠肝脏载菌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有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明显肿胀、排列紊乱,胞质染色加深,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经火炭母处理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少量炎症细胞,淤血及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情况得到改善,肝细胞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而中、低剂量组除肝细胞胞质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外,其他病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显著增加(P<0.05),IRF3、P-IRF3、IFN-α、IFN-β和IFN-γ表达显著下降(P<0.05),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火炭母能明显增强TBK1蛋白的磷酸化和IRF3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增加IFN-α、IFN-β、IFN-γ的蛋白水平(P<0.05),且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结论】火炭母可能通过上调TBK1-IRF3途径诱导IFN产生,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小鼠肝损伤,以8 g/kg给药剂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鼠伤寒沙门菌 肝损伤 tank结合激酶1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