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海燕 赵仁慧 +3 位作者 袁春霞 张守忠 肖进 王秀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给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用T4DL.4VS易位系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5个小麦品种郑麦9023、周9823、绵阳26、石4185、扬麦15进行杂交,杂种F1再分别与上述品种进行正反回交,研究小麦-簇毛麦T4DL... 为了给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用T4DL.4VS易位系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5个小麦品种郑麦9023、周9823、绵阳26、石4185、扬麦15进行杂交,杂种F1再分别与上述品种进行正反回交,研究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T4DL·4VS易位染色体通常可以与4D染色体配对形成棒状二价体。在不同组合的F2分离群体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方式不相同,T4DL·4VS易位染色体的传递受到小麦遗传背景的影响。测交结果表明,T4DL·4VS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配子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50.59%(46.15%~59.1%)和24.02%(16.67%~37.75%),T4DL·4VS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t4dl·4vs易位系 配子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4VL-4AL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全战 王官锋 +1 位作者 陈华锋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7,共7页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4VL-4AL。SSR和RFLP标记分析表明,该易位染色...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4VL-4AL。SSR和RFLP标记分析表明,该易位染色体包括4VS、4VL近着丝粒部分区段和4AL顶端区段;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结实正常,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4VL-4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t4vs·4VL-4AL易位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燕 赵仁慧 +3 位作者 袁春霞 张守忠 肖进 王秀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2-103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选用以T4DL·4VS易位系为亲本组配的5个F2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T4DL·4V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组合中,T4DL·4V...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选用以T4DL·4VS易位系为亲本组配的5个F2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T4DL·4V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组合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有效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无明显影响;在与郑麦9023、周9823和绵阳26配置的3个组合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株高表现出一定的正向效应;在与周9823、石4185和扬麦15配置的3个组合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千粒重表现出负向效应;在与郑麦9023、周9823和扬麦15配置的3个组合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穗长表现出负向效应;在与扬麦15配置的组合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叶面积表现出一定的负向效应。可见在不同背景中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4dl·4vs易位染色体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6AL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全战 张边江 +1 位作者 陈华锋 华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1-614,共4页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产生包括缺失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簇毛麦4V染色体携有抗小麦眼斑病和全蚀病基因。为进一步利用簇毛...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产生包括缺失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簇毛麦4V染色体携有抗小麦眼斑病和全蚀病基因。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4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4VS·6AL。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非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6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t4vs·6AL易住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毛麦5VS染色体臂特异分子标记开发与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付必胜 孟祥如 +8 位作者 刘润然 卢春甜 闫丽娟 张巧凤 郭炜 蔡瑾 刘彩云 张瑞奇 吴纪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P.Candargy 2n=14,VV)是小麦改良重要的三级基因源。簇毛麦5VS染色体臂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5、抗条锈病基因Yr5V和籽粒硬度基因Dina/Dinb等优异基因。已创制的小麦-簇毛麦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为小...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P.Candargy 2n=14,VV)是小麦改良重要的三级基因源。簇毛麦5VS染色体臂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5、抗条锈病基因Yr5V和籽粒硬度基因Dina/Dinb等优异基因。已创制的小麦-簇毛麦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为小麦抗病和品质改良提供了优异新种质。为加快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在育种改良中的高效利用并深入分析5VS染色体臂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的遗传效应,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染色体分离技术和二代测序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簇毛麦5VS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该基因组序列信息与中国春小麦染色体5AS、5BS、5DS上的基因进行比对,共开发了69个保守直系同源基因序列(COS,conserved ortholog sequence)标记,经过PCR扩增鉴定,发现59对引物扩增产物具有簇毛麦5VS特异条带,多态率为85.5%。其中,共显性标记40个,显性标记19个。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这些特异标记与普通小麦第五部分同源群短臂的共线性区间,为物理定位5VS上的优异基因及筛选鉴定5VS小片段易位系提供了标记信息。通过回交6次,将T5VS.5AL和T5VS.5DL易位染色体导入南农0686遗传背景,利用BC6F2近等系群体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对扩增条带共显性标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T5VS.5DL易位系提供了易于利用的特异新标记。在BC6F2:3近等系群体中,进一步明确了5VS染色体臂在南农0686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效应,即降低籽粒硬度、株高和千粒重以及提高主穗粒数。本研究新开发的5VS特异分子标记及选育的新种质为高效利用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培育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