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式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1
作者 邓金睿 胡滨涛 +5 位作者 张雪 黄景晟 孙秉才 储胜利 杨颖 景英华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9,共17页
油气泄漏及伴随的不可控能量释放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油气泄漏可视化监测预警对于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管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典... 油气泄漏及伴随的不可控能量释放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油气泄漏可视化监测预警对于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管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典型产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后从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对实现被动式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在石化行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泄漏 被动式监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气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技术检测蜂蜜品质的研究
2
作者 赖泽萍 卢文静 +7 位作者 谌迪 张岑 肖朝耿 潘雷明 顾秀英 徐双阳 朱浩杰 叶沁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中红外光谱模型,用以快速分析蜂蜜品质。结果显示,在标准正态变量(SNV)预处理方法下,在800~1200 cm^(-1)波数下构建的蜂蜜葡萄糖和果糖指标模型效果最好,其中葡萄糖指标模型相关系数(r)、建模集方差(RMSEC)、预测集方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16、0.91、0.94和0.89%;果糖指标模型r、RMSEC、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35、1.03、0.99和1.51%。说明该方法可行,对于有效替代传统的化学方法,明显降低常规分析方法昂贵的费用,改善操作者健康,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品质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ump/FTIR技术研究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快速热裂解 被引量:7
3
作者 任晓宁 刘子如 +3 位作者 王晓红 赵凤起 谢明召 衡淑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7-551,共5页
采用温度快速跃迁原位池与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T-Jump/FTIR)技术在0.1-0.4MPa压强范围内研究了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快速热裂解.试验是以1000℃·s-1的升温速率在800和1000℃的温度下进行,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 采用温度快速跃迁原位池与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T-Jump/FTIR)技术在0.1-0.4MPa压强范围内研究了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快速热裂解.试验是以1000℃·s-1的升温速率在800和1000℃的温度下进行,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时跟踪分析DNTF裂解的气相产物.结果表明,DNTF快速热裂解的主要产物CO、CO2、NO和NO2的相对摩尔浓度c*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通过分析相对摩尔浓度比(c*NO/c*NO2)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揭示了DNTF中碳硝基C—NO2存在均裂生成NO2和异构化生成NO两条竞争分解的可能途径,同时压强可能抑制呋咱环和氧化呋咱环生成NO的可能性.压强升高使c*CO和c*CO2升高,而使c*CO/c*CO2下降,证明DNTF的分解中存在非均相的气相/凝聚相反应和均相的气相产物间反应的二次或三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热分解 t-jump/ftir DNTF 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UMP/FTIR联用技术研究RDX的热裂解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红 张皋 +3 位作者 刘子如 谢明召 潘清 衡淑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用T-JUMP/FTIR技术研究了模拟燃烧条件下RDX的热裂解过程。通过分析裂解产物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及温度与压力对裂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RDX可能的快速热裂解机理及影响快速热裂解机理的因素。结果表明,RDX裂解气相产物主要有CO2、N2O、NO2、... 用T-JUMP/FTIR技术研究了模拟燃烧条件下RDX的热裂解过程。通过分析裂解产物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及温度与压力对裂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RDX可能的快速热裂解机理及影响快速热裂解机理的因素。结果表明,RDX裂解气相产物主要有CO2、N2O、NO2、HNCO、NO、CO和HCN,且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产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在600℃、0.1~0.4MPa条件下,裂解5s以内的NO2与NCN含量比随压力的升高而下降;HCN与N2O含量比随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在0.1MPa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HCN与N2O的含量比趋向于增大。RDX快速热裂解的初期存在两个竞争反应,即C—N和N—N键的断链竞争反应;提高温度和在0.1~0.4MPa压力范围内提高压力对生成HCN的N-N键断裂反应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t-jump/ftir联用技术 RDX 快速热裂解 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Alcohols and N,N-dimethylacetamide 被引量:2
5
作者 SIVAGURUNATHAN P RAMACHANDRAN K DHARMALINGAM K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8,共4页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s and N,N-dimethylacetamide in carbon tetrachlori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at 298 K.The formation constants for 1∶1 and 1∶2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metho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s and N,N-dimethylacetamide in carbon tetrachlori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at 298 K.The formation constants for 1∶1 and 1∶2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Whetsel and Kagarise.The observed 1∶1 complex values were also verified using the method of Nash.The rate of change in C=O bond moment on complexing with alcoho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cidity of alcohols.The formation constant and values of free energy chan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arbon chain length of alcohols,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complex formation varied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arbon chain of alcoh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混合物 酒精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TR-FTIR研究脂质纳米粒的鼻黏液渗透性
6
作者 王健敏 李雪梅 +3 位作者 马士超 李志勇 唐华东 马凤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2-1060,共9页
鼻黏液是影响疫苗和药物经鼻吸收的首要屏障。由于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在体评价黏液渗透性较难实施,多采用体外评价。现有的药物鼻黏液渗透性检测方法如细胞模型法、多粒子示踪技术等,存在细胞培养周期长、操作繁琐、成本高、可获得信息... 鼻黏液是影响疫苗和药物经鼻吸收的首要屏障。由于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在体评价黏液渗透性较难实施,多采用体外评价。现有的药物鼻黏液渗透性检测方法如细胞模型法、多粒子示踪技术等,存在细胞培养周期长、操作繁琐、成本高、可获得信息少且需要进行荧光标记等不足,对鼻黏膜制剂的体外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鼻黏膜制剂黏液渗透性评价方法。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药物结构以及粘蛋白二级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利用其对不同性质(粒径与电荷)脂质体的鼻黏液渗透性进行研究,通过FTIR图谱分析不同脂质纳米粒与黏液中粘蛋白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鼻黏膜制剂黏液渗透性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对于聚乙二醇10000(PEG10000)、壳聚糖、海藻酸钠脂质体,该方法线性关系分别为Y=2.3866X+2.154、Y=1.8703X+0.2789、Y=1.13014X+0.060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0.9945、0.9909,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62%、0.73%、0.95%;重复性试验中RSD值分别为0.83%、0.97%、0.88%,说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体外评价药物制剂在黏液中的渗透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TR-FTIR在不同时间内扫描样品可得到不同脂质体制剂样品的强度增加的吸收带。对于不同粒径PEG脂质体而言,粒径越小其黏液渗透性越强;对于不同电荷脂质体而言,壳聚糖脂质体黏液渗透性最弱,海藻酸钠次之,PEG脂质体黏液渗透性最强。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电荷脂质体黏液渗透性的差异源于其与粘蛋白相互作用,该结论可通过分析粘蛋白酰胺Ⅰ带所包含的各二级结构信息得到。综上,基于ATR-FTIR所建立的体外评价方法灵敏简便,可作为多种不同制剂的鼻黏液渗透性的快速测定,经改进后还可用于药物制剂在其他黏液中的渗透性评价,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粒 ATR-ftir光谱 渗透 鼻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FTIR测定FCV用氢气痕量杂质 被引量:3
7
作者 袁蕙 刘丹 徐广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3-858,共6页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O等多种痕量级别杂质。考察了各含氢杂质分析的影响因素,精选了杂质物种定性区域,优化了定量方法,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定量检出限,在降低了背景气和空白气纯度的要求也能确保限值浓度准确测定。九种杂质的计算方法检出限达到ASTM D7653-18参考值,其定量限也均低于ISO 14687:2019相应的限值,定量线性范围约2个数量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不高于10%,通过ISO 21087:2019规定的方法适用性验证规则,满足ISO 14687:19相应的质控标准。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样品模块、气体净化控制模块、配气模块、红外分析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可以有机结合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尾气处理后氢气浓度可降至100μmol·mol^(-1)以下排放,满足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实验室其他参考方法测定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已在FCV氢气工业生产样品质量检测中得到应用,它将从实验室离线方法逐步发展成为适用于工业不同场景的在线方法,这对燃料级氢气品质体系的建立、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燃料电池催化剂新材料开发均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氢气 痕量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花旗参茶包的FTIR光谱法无损鉴别 被引量:35
8
作者 孙素琴 周群 +1 位作者 梁曦云 杨显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0-602,共3页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无损快速鉴别了七种花旗参茶包。各种花旗参茶包的红外光谱较特征。根据红外的特征谱图分析 ,市售的 7种花旗参茶包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的花旗参药材料末而制成的茶包 ;另一类是花旗参的...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无损快速鉴别了七种花旗参茶包。各种花旗参茶包的红外光谱较特征。根据红外的特征谱图分析 ,市售的 7种花旗参茶包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的花旗参药材料末而制成的茶包 ;另一类是花旗参的提取物和辅料混合后而制成的茶包。红外光谱图还表明各种花旗参茶包所选用的辅料也不尽相同 ,有的采用葡萄糖 ,有的则采用蔗糖 ,辅料所添加的种类与有的商品标定的不符。另外花旗参茶包所添加的辅料较多 ,花旗参提取物的特征峰较弱 ,这就表明有的花旗参茶包的质量较差。HPLC的分析结果也证明了采用原药材而制成的花旗参茶包的总皂甙含量高于花旗参的提取物和辅料混合后而制成的茶包 ,基本上相差了 4倍。因此 ,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直观、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无损鉴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花旗参茶包 中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法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子文 徐进勇 +2 位作者 李绛 周莉 何文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7,共3页
Comparison of the ATR-FITR spectra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 leather shows that their feature peak positions do not overlap,By analysing their spectr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econd derivative infrared spectra we can d... Comparison of the ATR-FITR spectra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 leather shows that their feature peak positions do not overlap,By analysing their spectr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econd derivative infrared spectra we can discriminate them easily.Analy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leather products by ATR-FTIR is an accurate,sensitive,quick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ATR-ftir 二阶导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病害叶的FTIR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志永 刘刚 +5 位作者 李伦 欧全宏 赵兴祥 张黎 周湘萍 汪禄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7-1220,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对蚕豆锈病、茎基腐病、轮纹病、黄化卷叶病和正常叶片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病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红外图谱相似,仅有几个吸收强度比存在差异;对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分析发现,病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对蚕豆锈病、茎基腐病、轮纹病、黄化卷叶病和正常叶片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病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红外图谱相似,仅有几个吸收强度比存在差异;对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分析发现,病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二阶导数光谱在1 200~700cm-1范围差异明显,对该区域内的光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叶片之间、同种病害样品之间相关系数都在0.928以上,而病害叶片和正常叶片以及不同病害样品之间的相关系数降低;45个样品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正确率分别为73.3%和82.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等优点,有望为蚕豆病虫害诊断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蚕豆病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85
11
作者 赵永利 顾凡 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0-623,共4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定量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发现SBS改性沥青在老化时主要发生吸氧反应,并伴随着SBS中丁二烯C—C键的断裂.老化过程中,SBS改性沥青FTIR特征峰的定量变化与其宏观性能间具有明确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老化 常规指标试验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尾气的FTIR被动遥感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卿 左洪福 +2 位作者 李绍成 文振华 李耀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19,共4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排放尾气传统的插入式采样分析技术难度大、设备结构复杂、测量成本高、具有一定危险等缺点,将快速、机动、低成本的非插入式测量方法——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遥感技术引入到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当中。讨论了F... 针对航空发动机排放尾气传统的插入式采样分析技术难度大、设备结构复杂、测量成本高、具有一定危险等缺点,将快速、机动、低成本的非插入式测量方法——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遥感技术引入到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当中。讨论了FTIR被动遥感的原理,介绍了FTIR光谱仪系统的仪器响应函数、红外辐射光谱能量分布以及气体浓度的算法模型。利用TENSOR27型FTIR光谱仪遥测某航空发动机排放尾气,获得一系列不同推力下红外发射单通道光谱图。通过对红外发射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出四种不同推力下CO2,CO和NO的气体组分浓度。利用遥感FTIR方法监测航空发动机排放气体组分浓度的研究在国内航空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试验中航空发动机的排放发射光谱及计算结果是首次公开发表。实验同时也表明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尾气 ftir 被动遥感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砂饱和溶液的差示FTIR光谱和Raman光谱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文捷 刘志宏 陈兴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5-707,共3页
记录了硼砂饱和溶液的差示FTIR光谱和Raman光谱 ,分别对其FTIR吸收波数和Raman位移进行了归属。该溶液中硼的存在形式有H3 BO3 ,B(OH) -4,B3 O3 (OH) 2 -5,B4O5(OH) 2 -4等。提出了硼砂饱和溶液中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析出Na2 B... 记录了硼砂饱和溶液的差示FTIR光谱和Raman光谱 ,分别对其FTIR吸收波数和Raman位移进行了归属。该溶液中硼的存在形式有H3 BO3 ,B(OH) -4,B3 O3 (OH) 2 -5,B4O5(OH) 2 -4等。提出了硼砂饱和溶液中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析出Na2 B4O7·10H2 O固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 饱和溶液 差示ftir光谱 RAMAN光谱分析 反应机理 Na2B4O7·10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柴油机油被燃油稀释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云岭 何伟 +2 位作者 田洪祥 李婧 李龙飞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5,共4页
针对柴油机在用润滑油被燃油稀释的监测问题,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方法进行了快速监测实验研究,配制了不同燃油稀释比例的润滑油样品,并分析了各油样的FTIR曲线,研究发现燃油特征吸收峰面积值与燃油稀释比例之间存在线... 针对柴油机在用润滑油被燃油稀释的监测问题,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方法进行了快速监测实验研究,配制了不同燃油稀释比例的润滑油样品,并分析了各油样的FTIR曲线,研究发现燃油特征吸收峰面积值与燃油稀释比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公式,并使用未参加拟合的油样测量值进行了准确性验证;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柴油机实际在用油进行了监测,及时发现了存在的燃油稀释问题,证明了该方法可快速定量监测在用油的燃油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稀释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与XPS的硬质聚氨酯泡沫/膨胀石墨复合材料阻燃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秀玉 张冰 +2 位作者 张浩 杜晓燕 唐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6-1633,共8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TG-FTIR)研究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和硬质聚氨酯泡沫/膨胀石墨复合材料(RPUF/EG)燃烧过程中气相产物生成及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其炭渣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键合状...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TG-FTIR)研究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和硬质聚氨酯泡沫/膨胀石墨复合材料(RPUF/EG)燃烧过程中气相产物生成及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其炭渣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键合状态,结合阻燃性能测试阐明RPUF/EG复合材料阻燃机理。SEM分析表明RPUF/EG复合材料燃烧后炭渣中存在大量"蠕虫状"结构。TG-FTIR分析表明RPUF/EG复合材料热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应于聚氨酯分子链硬段的降解,第二个阶段对应于聚氨酯分子链软段的降解,降解产物有异氰酸酯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CO、CO2以及酯类化合物,RPUF/EG硬段降解产物强度高于PRUF的降解。XPS分析表明RPUF炭渣中C,N和O元素含量分别为77.63%,10.30%和12.07%,RPUF/EG30炭渣三种元素含量分别为82.18%,9.18%和8.3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C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RPUF炭渣中C-C/C-H,C-O/C-N和CO/CN含量分别为51.38%,38.89%和9.73%,RPUF/EG30炭渣中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53.99%,37.62%和8.39%,说明膨胀石墨的加入有利于聚氨酯分子链中C元素形成稳定石墨碳结构,从而有利于形成致密炭层;通过对N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RPUF炭渣中-NH-和N结构含量分别为49.06%和50.94%,RPUF/EG30炭渣中-NH-和N结构含量分别为43.96%和56.04%,说明膨胀石墨的加入有利于聚氨酯分子链中N元素形成稳定芳杂环结构,从而形成致密炭层;通过对O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RPUF炭渣中O,-O-和O2/H2O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19.30%,16.72%和63.98%,RPUF/EG炭渣中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25.57%,36.60%和37.83%,进一步说明RPUF/EG炭渣致密性明显提高。综合TG-FTIR,XPS和SEM分析,结合阻燃性能测试可以得出RPUF/EG复合材料阻燃机制:膨胀石墨粒子在燃烧过程中膨胀形成"蠕虫状"结构,其释放的酸性气体促进了聚氨酯分子链硬段的降解,并且促进聚氨酯分子链中C和N等元素形成致密炭层,上述致密炭层与"蠕虫状"结构一起覆盖在燃烧区域表面,有效抑制燃烧区域物质以及能量的输运,从而达到阻燃目的。以上研究为揭示膨胀石墨阻燃机理,拓展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分析 TG-ftir XPS 聚氨酯硬泡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虎杖根FTIR主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左康 李丹婷 +1 位作者 郭水良 陈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89-1992,共4页
借助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7个产地的虎杖根在植化组成上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虎杖样品在4000~1700cm-1区域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而在1700~900cm-1区域不同产地的样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借助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7个产地的虎杖根在植化组成上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虎杖样品在4000~1700cm-1区域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而在1700~900cm-1区域不同产地的样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将虎杖的产地分为6个区,分区与各产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区内虎杖的化学组分相似。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简便、直观地对中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质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红外光谱 虎杖根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光变色的FTIR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小青 费本华 任海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2-1275,共4页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了木材光变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建立了木材变色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过程中,1512,1462,1269和1227cm-1处与木质素有关的吸收峰强度明显降低,1720~1735cm-1处非共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明显增强,木材表面发生光氧化反应,木质素明显降解,同时不断有新的羰基化合物生成;光照80h内,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化合物的生成速度较快,此后变化不显著;木材表面部分多糖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氧化降解。研究表明,木材光照过程中的颜色变化(ΔE*)与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官能团的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光变色 木质素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伏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醛在金电极上的氧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辉 陆天虹 +3 位作者 薛宽宏 周益明 孙世刚 陈声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n a gold electrode in a gold electrod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0.1mol ·L -1 Na2 CO3+0. 1mol·L - 1NaHCO3+0. 1 mol·L, - 1 HCHO was investigated bycyclic voltammetr...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n a gold electrode in a gold electrod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0.1mol ·L -1 Na2 CO3+0. 1mol·L - 1NaHCO3+0. 1 mol·L, - 1 HCHO was investigated bycyclic voltammetry and in -situ FTIR spetroscopy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at different potential range connected with different surface species of gold. At lower potentials, the main product of formaldehyde oxidationwas HCOO-, and at higher potentials, the products HCOO- and CO2 wer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results,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金电极 电催化氧化 循环伏安 现场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与羟磷灰石相互吸附的FTIR-ATR光谱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青 胡仁 +4 位作者 周剑章 叶艺文 许朝曦 林昌健 林种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5-572,共8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光谱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羟磷灰石(HA)[Ca_(10)(OH)_2(PO_4)_6]表面不同时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进行了表征。在BSA溶液作用下,羟磷灰石表面的Ca^(2+)、PO_4^(3-)和OH^-离子初始的溶解和再沉淀使...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光谱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羟磷灰石(HA)[Ca_(10)(OH)_2(PO_4)_6]表面不同时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进行了表征。在BSA溶液作用下,羟磷灰石表面的Ca^(2+)、PO_4^(3-)和OH^-离子初始的溶解和再沉淀使得BSA与HA相互作用层层叠加,在HA表面形成从表层到次表层分子都包含有吸附的BSA的覆盖层,从而加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经红外差谱法处理过的相关ATR数据表明,BSA与H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快速的,并随时间变化进一步加强;来自HA上PO_4^(3-)的P=O基团对蛋白质肽键的酰胺Ⅱ带(-CNH)、多肽链的甲基(-CH_3)和亚甲基(-CH_2)上氢的吸附作用要比P-O快速而且强烈。Ca^(2+)在该吸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快速与蛋白质肽键的羰基氧发生作用,并诱导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β-折叠向α-螺旋和β-转角构象转变;伴随着这一构象变化,蛋白质多肽链上大多数肽键的-C=O和H-N-活性基团从链间氢键交联中释放出来,带动众多的氢分别参与同HA表面的Ca^(2+)、PO_4^(3-)和OH^-离子的相互吸附作用,并牢牢地结合于HA表面;这对硬组织的再生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HA的生物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蛋白质吸附作用 多肽 红外光谱 ftir-ATR 生物矿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分析猪场废水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组成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磊 李忠佩 +3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马晓焉 唐晓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17-3522,共6页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物(DOM)固体样品;运用FTIR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谱图,研究废水中DOM组成结构在有机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猪场来源的废水中DOM具有类似的组成结构,且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类、腐殖酸、多糖类和酚类等有机物组成。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与脂质类、蛋白质和酚类等相关的官能团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而与腐殖酸和多糖类相关的官能团显著增加直至平稳。与初始样品相比,培养20天后样品中DOM组成结构以腐殖酸和多糖类为主,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有所提高。此外,与纤维素分子内氢键缔合的羟基(OH)相比,纤维素分子间氢键缔合的羟基降解速率相对更快,而以前者对微生物的降解更为敏感。废水中DOM以酚羟基C—O的降解速率更快,随后是芳香族COOH、糖类C—O和酰胺羰基CO,而糖类C—O倾向于优先被微生物所利用。综上所述,废水中不同的DOM组成结构在有机降解过程中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废水 可溶性有机物 组成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