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波 齐凤娥 +2 位作者 张建华 翟亚军 杨良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92-3594,共3页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1日住院治疗的61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患者(A组)和44例其他疾病致胸腔积液(B组)的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T...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1日住院治疗的61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患者(A组)和44例其他疾病致胸腔积液(B组)的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TB检测,所有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血清结核抗体检测(Mtb-AB)并对比,结果与最终诊断比较。结果:A组T-SPOT·TB的阳性率为90.9%,明显高于B组的20.5%(χ2=52.19,P<0.001)。A组T-SPOT·T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PD试验的54%(χ2=19.74,P<0.01)、Mtb-AB检测的41%(χ2=32.68,P<0.01)。T-SPOT·TB在B组中阴性率为79.5%。结论:T-SPOT·TB检测特异性和敏感度要明显优于PPD试验和Mtb-AB检测,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T细胞对EB病毒肽段特异性反应的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温文胜 张哲 +2 位作者 黄光武 Frederick.Chen 唐安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免疫斑点 鼻咽癌 EB病毒 肽段 t细胞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菲 张宗德 +5 位作者 操敏 马丽萍 高孟秋 吴晓光 朱莉贞 马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0.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P=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I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斑点技术 结核菌素试验 辅助诊断 初治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凯 梁德 +7 位作者 吴雪琼 姚珍松 晋大祥 杨志东 张顺聪 丁金勇 江晓兵 陈建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免疫斑点试验 CFP10/ESAt6融合蛋白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在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叶丽萍 梁艳 +8 位作者 施兵 刘丽辉 金建刚 张玉珠 胡文清 刘明娟 阳幼荣 陈虎 吴雪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诊断免疫功能低下的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的结核病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ESAT-6和CFP-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诊断免疫功能低下的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的结核病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ESAT-6和CFP-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原的ELISPOT检测技术,分析了51例发热的血液病怀疑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患者的外周血,作能分泌结核特异的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测定,以传统的诊断方法为对照。结果确诊血液病合并结核病24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27例;ELISPOT的灵敏度为73.6%,高于PPD皮肤试验的54.5%(P<0.05),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的37.5%(P<0.01);准确度82.6%高于抗结核抗体的62.5%(P<0.05),高于PPD的77.77%;特异度88.88%,与抗结核抗体检测(87.5%)及PPD(93.75%)相似;ELISPOT与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结果联合分析,其诊断率为79.2%。此外,ELISPOT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结核病史、抗结核抗体、机体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ELISPOT是血液病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结核病 诊断 免疫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 被引量:6
6
作者 梁艳 吴雪琼 +4 位作者 王兰 王志耘 张翠英 阳幼荣 张俊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菌抗原特异性y干扰素(IFN-y)的T淋巴细胞数。对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0个月后再做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比较结果。结果366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44.81%和31.69%。202例PPD皮肤试验阴性和164例PPD皮肤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53例(26.24%)和63例(38.41%)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57.92%(212/366),两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4,P〈0.001)。在接种过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8.53%(127/217),ELISPOT阳性率为29.1)3%(63/217),斑点形成细胞数为32.44±26.52;在未接种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4.83%(37/149),ELISPOT阳性率为35.57%(53/149),斑点形成细胞数为41.81±30.48。110例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人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1个月后,PPD皮肤试验阳转率为78.18%,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结论ELISPO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真实反映入伍新兵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免疫斑点试验 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试验 纯蛋白衍生物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储新民 孔建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3-615,共3页
应用T-SPOT·TB检测临床确诊的106例结核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与抗酸染色(AFB)、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SPOT.TB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5.8%。AFB、PPD、结核抗体敏感性分别为36... 应用T-SPOT·TB检测临床确诊的106例结核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与抗酸染色(AFB)、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SPOT.TB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5.8%。AFB、PPD、结核抗体敏感性分别为36.8%、57.5%、39.6%,特异性分别为100.0%、83.3%、91.7%。T-SPOT.TB敏感性与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与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酶联免疫斑点T-SPOT.TB实验检测结核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γ-干扰素释放免疫斑点试验 t-SPOt·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递增负荷过度训练大鼠细胞免疫机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茹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进一步比较Th1/Th2淋巴细胞和CD4+/CD8+在大鼠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的改变,为筛选最佳免疫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雌性SD大鼠进行...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进一步比较Th1/Th2淋巴细胞和CD4+/CD8+在大鼠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的改变,为筛选最佳免疫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雌性SD大鼠进行9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在训练的第1周、第3周、第9周训练结束后的36小时,以及恢复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不同种类刺激剂、不同刺激剂浓度刺激不同数量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建立最佳ELISPOT检测方案。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评估疲劳模型的建立,并对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传统免疫学指标CD4+/CD8+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建立最佳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PMA和Ionomycin联合刺激。刺激物浓度:检测γ干扰素(IFN-γ)时PMA浓度为2.5ng/ml,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时PMA浓度为10ng/ml;检测IFN-γ时Ionomycin浓度为0.05μg/ml,检测IL-4时Ionomycin浓度为0.2μg/ml。细胞浓度:3×104cells/孔(IFN-γ),60×104cells/孔(IL-4)。运动后36小时,运动组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经1周恢复后,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第1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第3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恢复1周后,运动组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递增负荷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运动组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升高了1.44倍(P<0.01)。CD4+/CD8+在整个训练期及恢复期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与CD4+/CD8+相比,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SD大鼠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免疫斑点技术 CD4^+/CD8^+ Γ-干扰素 细胞介素-4 大鼠 递增负荷过度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诊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绍萍 卢水华 +4 位作者 朱召芹 席秀红 熊延青 冯艳玲 吴文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 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 ELISPOT、LA检测和...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 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 ELISPOT、LA检测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5例,肺结核22例,其中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8例。经检测L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B ELISPO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4.4%,8例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LA和TB ELISPOT均为阳性。结论LA和TB ELISPOT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隐球菌病 免疫斑点 乳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庞盼姣 张付贤 李长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OP)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学领域。较为详细地从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优缺点及应用、展望阐述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关键词 免疫斑点 游离细胞因子 抗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厚度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鉴别诊断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莉媛 张冰松 +2 位作者 张更臣 曹兵生 李卓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价胸膜厚度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纳入2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及2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采用超声测量胸膜厚度,并进行外周血T-SPOT.TB,比较组间结果差... 目的评价胸膜厚度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纳入2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及2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采用超声测量胸膜厚度,并进行外周血T-SPOT.TB,比较组间结果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二者是否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胸膜厚度、外周血T-SPOT.TB及二者联合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效能,并以DeLong检验比较其效能差异。结果2组间胸膜厚度及外周血T-SPOT.TB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此二项均为判断胸腔积液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0.67[95%CI(0.60,0.75),P<0.05]及6.79[95%CI(4.44,10.39),P<0.05]。以胸膜厚度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71,截断值取0.55 mm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90.84%,特异度为45.08%;以外周血T-SPOT.TB鉴别诊断的AUC为0.72,敏感度为72.89%,特异度为70.89%;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81,高于单一指标(P均<0.01),敏感度为65.49%,特异度为83.10%。结论胸膜厚度和外周血T-SPOT.TB可用于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且二者联合可提高鉴别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炎 胸腔积液 超声检查 免疫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禽脑脊髓炎抗体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卓明 赵继勋 +3 位作者 杨建民 金维江 张世栋 贾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3-15,39,共4页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繁育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 ,取其培养物 ,经差速离心提纯 ,做为酶联包被杭原 ,建立了检测AE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初步确定了各种反应条件 :抗原包被浓度 16 7μg/ml,待检血清 1∶10 0稀释 ,酶标抗体...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繁育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 ,取其培养物 ,经差速离心提纯 ,做为酶联包被杭原 ,建立了检测AE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初步确定了各种反应条件 :抗原包被浓度 16 7μg/ml,待检血清 1∶10 0稀释 ,酶标抗体工作浓度 1∶5 0 0。以阴性血清OD值平均值加上 2个标准差作为界值 ,当待测样品OD值大于界值 0 2 7时 ,判为阳性 ,否则判为阴性。经交叉试验、阻断试验、重复试验和平行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 鸡胚成纤维细胞 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检测羧基肽酶H阳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羧基肽酶H反应性T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琳 周智广 +3 位作者 杜弢 谭少珍 张翼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羧基肽酶H抗体(CPH-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特点。方法:选取CPH-Ab+LADA患者42例,2型糖尿病组(T2D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22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制人CPH蛋白,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 目的:探讨羧基肽酶H抗体(CPH-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特点。方法:选取CPH-Ab+LADA患者42例,2型糖尿病组(T2D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22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制人CPH蛋白,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在CPH诱导下分泌IFN-γ的Th1和分泌IL-4的Th2细胞数,计算Th1与Th2比值(Th1/Th2)。结果:与健康对照和T2DM比较,CPH-Ab+LADA患者的IFN-γ-T和IL-4-T细胞数无异常增多,Th1/Th2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2例短病程(<3年)CPH-Ab+患者的CPH-IL-4-Th2细胞数较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1.8 vs.0.2和0.3,均P<0.05),但未发现任何因素与该斑点数相关。各组间的T细胞针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PH未直接诱导LADA的细胞免疫破坏反应,CPH反应性T细胞标志的可能是一进展相对缓慢的、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肽H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免疫斑点 th1/th2型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水提液对3T3-L1脂肪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及脂联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琳 路玲玲 +3 位作者 李强 宰军华 刘卫红 王小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360-236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水提液(Scutellaria Baicalensis Water Extract,SBWE)对3T3-L1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以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SBWE降脂作用的可能机...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水提液(Scutellaria Baicalensis Water Extract,SBWE)对3T3-L1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以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SBWE降脂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3T3-L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SBWE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诱导脂肪细胞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观察SBWE对脂肪形成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脂联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m RNA(Adipoq)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01、0.1、1 mg?m L^(-1)浓度的SBWE 24 h,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0.1、1 mg?m L^(-1)浓度的SBWE能够降低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数量,并减少细胞内脂滴聚集,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0.01、0.1 mg?m L^(-1)浓度SBWE能显著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与空载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给予3T3-L1细胞0.1 mg?m L^(-1) SBWE 24 h,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Adipoq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SBWE可有效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增加脂联素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通过增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实现,这些为黄芩水提液减肥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水提液 3t3-L1细胞 荧光定量PCR 细胞因子 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颉 任健 +1 位作者 黄灿 田晨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500和5000U/LHCG干预未分化脂肪细胞2、4和6d,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PT-PCR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用...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500和5000U/LHCG干预未分化脂肪细胞2、4和6d,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PT-PCR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用诱导分化液(1μmol/L地塞米松+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ng/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后用5000U/LHC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12和24h,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用RT-PCR测定PPARγ及脂联素mRA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HCG干预未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干预组未分化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23、21.352和23.519,P均<0.001);不同剂量HCG干预组组间比较,5000U/L剂量干预组PPARγ的表达量较50和500U/L剂量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和500U/L剂量组比较,PPARγ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0U/LHCG干预已分化3T3-L1脂肪细胞后,空白对照组、干预6、12和24h组相比,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07,P<0.001),脂联素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6,P=0.976)。结论:HCG可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对脂联素的分泌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t3-L1脂肪细胞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春艳 张松旺 于长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T-SPOT.TB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ST)对112例肾结核疑似病例进行检测,数据使用Kappa检验和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肾结核疑似病例经临床确诊肾... 目的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T-SPOT.TB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ST)对112例肾结核疑似病例进行检测,数据使用Kappa检验和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肾结核疑似病例经临床确诊肾结核44例。与临床诊断相比较,T-SPOT.TB对肾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95.5%,特异性为92.6%,准确性为93.8%,Youden指数为0.881,Kappa值为0.871;TST对肾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97.7%,特异性为62.3%,准确性为75.0%,Youden指数为0.60,Kappa值为0.525。T-SPOT.TB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与TST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在肾结核的检测方面价值优于TST,在辅助肾结核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核 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新宝 姚超 +2 位作者 洪青青 韩波波 方雪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抗酸杆菌(AFB)涂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82.3%(51/62),特异度为80.7%(25/31),灵敏度明显高于脑脊液ADA(61.3%,38/62)、脑脊液TB-DNA(27.4%,17/62)、脑脊液AFB涂片(16.1%,10/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不同试验方法的诊断价值,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ADA、脑脊液TB-DNA和脑脊液AFB涂片的AUC值分别为0.815、0.661、0.637、0.581。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作为可靠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免疫斑点试验 腺苷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新宝 周瑛 +5 位作者 姚超 洪青青 韩波波 荣雪松 张毕玲 梅益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80例患者和3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胸水T-SPOT.TB、血T-SPOT.TB、胸水ADA、血TB-Ab检...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80例患者和3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胸水T-SPOT.TB、血T-SPOT.TB、胸水ADA、血TB-Ab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97.5%(78/80),高于血T-SPOT.TB80%(64/80)、胸水ADA67.5%(54/80)、血TBAb27.5%(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91.67%(33/36)高于血T-SPOT.TB58.33%(21/36)、胸水ADA72.22%(26/36)、血TB-Ab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腔积液 免疫斑点试验 腺苷脱氨 结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脊柱结核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利 盛健 +1 位作者 王冰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以T-SPOT.TB诊断脊柱结核的... 目的系统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以T-SPOT.TB诊断脊柱结核的相关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以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19篇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篇文献。外周血T-SPOT.TB诊断脊柱结核的汇总敏感度为88.0%(95%CI:85.0%~91.0%),汇总特异度为90.0%(95%CI:86.0%~93.0%),汇总阳性似然比为8.67(95%CI:6.47~11.62),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10~0.16),汇总诊断OR值为63.14(95%CI:42.14~94.60),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外周血T-SPOT.TB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快速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免疫斑点检测 诊断 MEtA分析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抗哌喹系小鼠IFN-γ、TNF-α及IL-4分泌细胞的抗性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宪希 周利民 +2 位作者 易国辉 薛伟玲 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77-581,58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及比较伯氏疟原虫(Pb)ANKA株抗哌喹(PQR)系及敏感(PQS)系感染小鼠脾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哌喹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80只昆明小... 目的:通过检测及比较伯氏疟原虫(Pb)ANKA株抗哌喹(PQR)系及敏感(PQS)系感染小鼠脾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哌喹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PbPQS)、B(PbPQR)和C(对照组,NC)3组,应用ELISP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结果:在PbPQS或PbPQR感染小鼠后3、6d时IFN-γSFCs A、B两组均显著增高,3d时A组高于B组(P=0.05),而6d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02),TNF-αSFCs的增加B组明显高于A组(3d:P<0.001,6d:P=0.037),IL-4SFCs A、B两组增高无显著性差别。B组3种细胞因子SFCs 22d间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d时IFN-γSFCs及TNF-αSFCs增至峰值,9d时IL-4SFCs增至峰值,22d时3种细胞因子SFCs再度增加。结论:感染早期Th1免疫反应的有效活化、其后向Th2免疫反应的偏移以及感染后期3种细胞因子的协同抗原虫作用是影响PbPQR感染小鼠早期原虫增殖低下、其后原虫率上升以及最终疾病转归恢复的重要因素,抗性的产生与宿主免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哌喹抗性 细胞因子 免疫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