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对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纯 黄绍良 +3 位作者 段连宁 李浩威 温冠媚 魏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4-53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抗CD4 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 0 CD4 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供鼠 (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 目的 :探讨应用抗CD4 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 0 CD4 0L共刺激途径后对T细胞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体外阻断该共刺激途径诱导T细胞对异体移植抗原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供鼠 (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设单抗组 (加抗CD4 0L单抗 )和对照组 (不加单抗 ) ,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 7天 ,在不同时间点采用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2、IL 4、IL 10等的水平 ,第 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 T和CD8+ T细胞上CD2 5、CD6 9、CD4 0L和CD4 5RA的表达。再次MLR 5天 ,第 1、3、5天采用3H TdR掺入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和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初次和再次MLR结果均显示 ,单抗组细胞增殖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次MLR单抗组中CD4 + T和CD8+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抗组中CD4 + CD2 5 + T、CD4 + CD6 9+ T、CD8+ CD2 5 + T、CD4 + CD4 0L+ T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CD8+ CD4 0L+ T和CD4 + CD4 5RA +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初次MLR中单抗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中IL 4和IL 10几乎无法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CD40L t细胞表型 细胞因子 分泌作用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2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晓琴 陈国红 +6 位作者 刘晓燕 胡海洋 郭宏雄 丁萍 傅更锋 还锡萍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了解并建立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MultiTEST 4色荧光抗体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460例10~64岁江苏省汉族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标记检测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并建立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MultiTEST 4色荧光抗体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460例10~64岁江苏省汉族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标记检测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位数法确定95%参考值范围。结果:男性和女性的CD3+T细胞的百分率、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CD3+T细胞的绝对值、CD3+CD8+T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没有性别差异。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各个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表现为CD3+T细胞的绝对值、CD3+CD8+T细胞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总体来说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群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P5~P95):CD3+T细胞百分率为50%~79%,CD3+T细胞绝对数为902~2 665个/μl,CD3+CD8+T细胞百分率为15%~37%,CD3+CD8+T细胞绝对值为281~1 106个/μl,CD3+CD4+T细胞百分率为25%~48%,CD3+CD4+T细胞绝对值为453~1 365个/μl,CD4+/CD8+的比值为0.77~2.70。结论:初步建立了江苏省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范围,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汉族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军权 朱云 +7 位作者 陈复兴 张南征 吕小婷 周忠海 张娟 张颂 陶征中 李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 单个核细胞 增殖 t淋巴细胞表型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节CD8^(+)T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0.01),运动总距离延长且经过区域中心的速度改善(P<0.01),黑质区TH阳性表达增加(P<0.01),CD8^(+)CD103^(+)T细胞共定位表达率降低(P<0.01),IFNγ含量下调(P<0.05,P<0.01),GzmB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以提高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增加黑质区TH表达并改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电针减少黑质区CD8^(+)CD103^(+)T细胞浸润,进一步抑制IFNγ、GzmB分泌,最终降低细胞毒性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CD8^(+)t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 干扰素γ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