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吕玉婉 王季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78,共8页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3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AML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标准分为青年组(&...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3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AML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标准分为青年组(>18岁)146例,中年组(>35岁)170例,老年组(>60岁)12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动态变化。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96例、预后中等218例和预后不良1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年龄预后较差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治疗前CD3^(+)、CD4^(+)、CD8^(+)、CD4^(+)/CD8^(+)T细胞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老年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高;老年组的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低(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8^(+)、CD4^(+)/CD8^(+)T细胞是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单独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检测及4种指标联合检测对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患者发生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结论 老年患者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较低,且CD3^(+)、CD4^(+)、CD8^(+)、CD4^(+)/CD8^(+)T细胞为AML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低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年龄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伴T315I突变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吴修进 余霞 +5 位作者 姜薇 王冬梅 史丽君 潘亚宁 姜甜甜 魏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MRD转阴困难,并快速复发。复发后,3例患者均检测到T315I突变。3例均联用奥雷巴替尼及化疗,1疗程均达到形态学缓解、MRD转阴、BCR-ABL融合基因同步转阴。因此,伴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发生T315I突变时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能快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奥雷巴替尼是否可以一线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315I突变 高危遗传学改变 奥雷巴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4
作者 王真 朱嘉莳 +4 位作者 付盼 王丹 张娜 邵静波 李红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中心儿童ALL总体复发率为16.6%(76/458);复发ALL患儿死亡率57.9%(44/76),复发ALL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38.6±5.9)%。按复发时间分组,极早期复发26例、早期复发30例、晚期复发20例,三组5年总体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复发部位分组,单纯骨髓复发57例,髓外复发12例及髓内外联合复发7例,三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复发儿童11例放弃治疗,65例接受再次治疗,未获得2次完全缓解(CR2)14例,获CR251例,两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复发后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Allo-HSCT)22例(33.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组8例(12.3%),CART联合Allo-HSCT组14例(21.5%),单纯化疗和(或)靶向药物组21例(32.2%),组间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100×10^(9)/L、初诊危险度、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后危险度、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否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后接受CART细胞衔接移植治疗是复发ALL患儿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儿童ALL复发时间以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RT联合Allo-HSCT可改善复发急淋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田芸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cell therapy]是3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均获批用于治疗R/R B-ALL。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增加老年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B-ALL治疗方案的新策略,并探讨了无化疗方案在特定亚组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奥加伊妥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胚系TP53突变致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6
作者 徐启璐 冉学红 +3 位作者 孙艳花 刘军 卞倩玉 刘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前后径8.0 cm,肝右叶斜径16.1 cm;脾大,20.4 cm×5.8 cm。骨髓形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61%,外周血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17%。免疫分型: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4.7%,普通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染色体:46,XY[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 突变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Li-Fraumen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难治/复发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7
作者 杨柳 苏萌 +5 位作者 张婧 安康 蔡娇阳 钱娟 汤燕静 李本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8-894,共7页
目的 分析双靶点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难治/复发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双靶点CD19/CD22 CAR-T治疗的M... 目的 分析双靶点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难治/复发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双靶点CD19/CD22 CAR-T治疗的MLL-r阳性R/R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7例MLL-r阳性R/R B-ALL患儿,男24例、女13例,诊断时中位年龄1.2(0.5~2.6)岁,其中17例(45.9%)为婴儿白血病。CAR-T细胞输注后中位时间9(7~13)天,37例患儿的完全缓解率达100%。中位随访时间28.2(11.3~30.9)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67.6%(95%CI:52.5%~82.7%),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9.5%(95%CI:43.6%~75.4%)。75.7%(28/37)的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距离CAR-T细胞输注的中位时间为83(61~92)天。接受巩固性移植与未接受患儿的2年OS分别为75.0%(95%CI:58.9~91.1%)与44.4%(95%CI:11.9%~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35.1%(13/37)的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56(86~202)天,其中4例为CD19、CD22双阳性复发,2例CD19、CD22双阴性复发,4例单纯CD19阴性复发,1例淋系向髓系转化,另2例不明确。97.3%(36/37)患儿发生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1例(29.7%)达到了3~4级,5例(13.5%)患儿出现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无CAR-T细胞治疗合并症导致的死亡。结论 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可有效诱导MLL-r阳性儿童R/R B-ALL获得快速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MLL基因重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难治/复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洋 谢研研 +4 位作者 方玉 周璇 张文静 钱思轩 师锦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24、P=0.034、P=0.008、P=0.048、P=0.024);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45)。按FLT3类型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组,CD3、CD8、CD19、IL-10、TNF在4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8、P=0.041、P=0.042、P=0.013)。结论:伴FLT3突变AML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可能有助于AML危险分层并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菲 崔芳 +3 位作者 刘菲 张瑞 史敏 李永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s(M-Res)和high-Res(H-Res)3个浓度给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骨髓组织病理形态,RT-q 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c-Myc、mi R-19b和PTE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Hes-1、c-Myc、p-PTEN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LL组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明显增多,脾脏及骨髓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脾脏中Notch1、Hes-1、c-Myc、mi R-19b m RNA表达水平和Notch1、Hes-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TEN m RNA及其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H-Res组以上各项指标较T-ALL组均获得逆转。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小鼠T-ALL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福建地区多中心数据分析
11
作者 吴椿萍 郑湧智 +8 位作者 李健 温红 翁开枝 庄树铨 吴兴国 华雪玲 郑浩 陈再生 乐少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评估患儿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116例规范治疗的T-ALL患儿中,78例接受CCLG-ALL 2008方案治疗,38例接受CCCG-ALL 2015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ALL患儿中男性、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数≥50×10^(9)/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诱导治疗中微小残留病≥1%、诱导结束时微小残留病≥0.01%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B-ALL患儿(P<0.05)。T-ALL患儿预期10年EFS及OS分别为59.7%和66.0%,均显著低于B-ALL患儿(P<0.001)。COX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是更差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CCG-ALL 2015组与CCLG-ALL 2008组相比,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5.8%vs 34.6%,P=0.042),而EFS及OS更高(73.9%vs 57.2%,PEFS=0.090;86.5%vs 62.3%,POS=0.023)。结论:T-ALL较B-ALL预后差,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尤其是纵隔肿物未消失)为其预后不良危险因素。CCCG-ALL 2015方案可能降低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事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髓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杰 张秋堂 +5 位作者 刘林湘 孙慧 李涛 刘延方 陈绍倩 孙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以CD13(33.3%)和CD33(25.4%)为主,CD117和CD64阳性率分别为12.7%和3.2%,未检测到CD14表达。②MyAg+T-ALL患者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和肝脾浸润发生率及CD2的表达均低于MyAg-T-ALL患者(χ2分别为6.232,5.769和4.872,P均<0.05),2组诱导死亡率(3/22vs3/29)及完全缓解率(14/19vs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6,1.640,P均>0.05)。MyAg单一表达或联合表达对成人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结论:MyAg的表达在成人T-ALL中并不少见;MyAg表达与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浸润、CD2表达有关,与诱导治疗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抗原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孔令君 葛健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治组和完全缓解(CR)组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治组和完全缓解(CR)组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初治组和CR组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高于CR组(P<0.05)。初治组和CR组AML患者外周血的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低于CR组(P<0.05)。初治组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初治组CD8+T细胞含量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R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CD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降低,表明AML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控制CD8+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抑制NK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在CD4+T细胞与CD8+T细胞平衡的失调中起主要作用,与AML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下调Treg的数量或去除其抑制功能,优化AML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REG 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细胞受体变异β基因谱系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T细胞克隆性(英文)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杨秋 陈少华 +1 位作者 杨力建 祁明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7-632,共6页
目的 :分析T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 -ALL)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 6例T -ALL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细胞受体变异 β(TCRVβ)基因的CDR3长度 ,PCR产物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结... 目的 :分析T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 -ALL)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 6例T -ALL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细胞受体变异 β(TCRVβ)基因的CDR3长度 ,PCR产物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结果 :3例病人的某些TCRVβ亚家族T细胞呈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殖 ,主要为Vβ2、3、6、9、2 1和 2 4。其它 3例及正常人均表现为多克隆性增殖T细胞。 结论 :部分T -ALL来自于TCR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克隆性 tCR-V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黄方 郝思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样白血病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1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李佳佳 伍燕平 +4 位作者 刘林 张孟孟 王蒙 张平平 张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T复合多肽1(TC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初诊AML患者和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CP1的表达水平。收集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T复合多肽1(TC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初诊AML患者和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CP1的表达水平。收集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CP1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TCP1对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Cox回归分析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相比,TCP1在AML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TCP1低表达组相比,TCP1高表达组年龄≥60岁患者和治疗后未缓解患者所占比例较高,患者多伴有TET2基因突变,且预后不良明显增多,而中位OS缩短(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异常、疗效及TCP1表达量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CP1在AML患者中明显上调,其表达与部分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复合多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会志 汪健 孙自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61-1164,共4页
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大部分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特性的研究,以了解AML患者在不同状态下T淋巴细胞的功能。18例不同状态下初诊AML患者和1... 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大部分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特性的研究,以了解AML患者在不同状态下T淋巴细胞的功能。18例不同状态下初诊AML患者和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在莫能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体外经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后,分别进行CD4-FITC、CD8-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和IFNγ-PE、IL4-PE荧光单克隆体胞内染色,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初诊AML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胞内IFNγ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细胞胞内IL-4分泌水平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无显著差异。处于临床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的量明显高于初诊AML患者(p<0.05),但与健康成人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量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及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p<0.05),而IL-4的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和初诊AML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p<0.05)。结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AML患者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应的是,初次诊断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Th1/Tc1细胞反应低下,Th2/Tc2细胞反应与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无差异;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T细胞Th1反应虽然仍低下,但Tc1反应明显增强,与健康成人无差异;复发的AML患者CD4+和CD8+T细胞Th2/Tc2样反应较Th1/Tc1样反应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 胞内细胞因子 thl/tcl th2/t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晶 向健 +2 位作者 胡淑芳 朱艳坤 钟玉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g^(2+)转运蛋白1(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发AML患者197例,同期体检者6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g^(2+)转运蛋白1(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发AML患者197例,同期体检者6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8^(+)T细胞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Mg^(2+)浓度,RT-qPCR检测PBMCs中MagT1 mRNA表达。根据NCCN AML指南将AML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患者CD8^(+)T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D-1和Tim-3表达水平;Spearson相关性分析MagT1蛋白与PD-1和Tim-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8^(+)T细胞MagT1蛋白表达与患者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agT1蛋白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风险分层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L患者外周血中Mg;浓度降低,PBMCs中MagT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与低风险组比较,中、高风险组患者CD8^(+)T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PD-1和Tim-3表达水平升高。CD8^(+)T细胞中MagT1蛋白与PD-1和Tim-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agT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FS和OS高于MagT1蛋白低表达患者;MagT1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预后(AUC=0.866,95%CI:0.817~0.915)及风险分层(AUC=0.724,95%CI:0.642~0.806)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AM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MagT1的表达降低与患者不良风险分层、CD8^(+)T淋巴细胞耗竭和不利的生存状况相关,对评估AML患者风险及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D8^(+)t淋巴细胞 Mg^(2+)转运蛋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3 位作者 张峰 范辉 李素霞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研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体外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痰热清注射液倍比稀释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共9个浓度组,处理增殖期Molt4细胞,镜下观察不同时间... 本研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体外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痰热清注射液倍比稀释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共9个浓度组,处理增殖期Molt4细胞,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采用PI染色法和PI/Annexin V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处理Molt4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对Molt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1:2至1:16稀释浓度的细胞毒性大,细胞基本死亡;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1:142稀释浓度。痰热清注射液1:32浓度处理72小时Molt4细胞处于S期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同时,caspase3表达升高和bcl-2表达明显减低(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抑制Molt4细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S期细胞,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caspase3基因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Molt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