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剑华 张静霞 +3 位作者 彭晓明 王晋阳 黄生辉 张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以抑郁症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45)和观察组( n =45)。对照组采用帕... 目的:探讨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以抑郁症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45)和观察组( n =4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中医情绪疗法治疗,两组均进行1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情绪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CD3 ^+、CD4 ^+、CD8 ^+及CD4 +/CD8 ^+T细胞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恶心、口干、便秘及头晕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目标治疗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IL-2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CD3 ^+、CD4 ^+、CD4 ^+/CD8 ^+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CD8 ^+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恶心、口干、便秘及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用于抑郁症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抑郁症状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畅 李祥 +2 位作者 顾佳炜 王新栋 包爱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3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腰大...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两组手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后7dGO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dCD3^+、CD4^+、CD4^+/CD8^+T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d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死亡、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感染及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 临床效果 t淋巴细胞水平 炎症因子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加黄芪汤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部分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恬 吴秦川 王乃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84-2587,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加黄芪汤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肺经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曲安奈德鼻... 目的:观察桂枝加黄芪汤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肺经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曲安奈德鼻喷剂法,1次/d,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加服桂枝加黄芪汤加减,1剂/d,分2次,100 m L/次,温服,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2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9%,与对照组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针对临床症状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2)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CD8^+均相比之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D4^+、CD8^+、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的Ig A、Ig G、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的Ig A、Ig G、Ig M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加桂枝汤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性反应状有明显改善症状,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免疫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肺气虚寒型 桂枝加黄芪汤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