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景霞 廖晓斌 康承湘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肠管组胃镜辅助下置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次日和第14天NIHSS、GCS评分、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4天,相较于胃管组,肠管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GCS评分、外周血Alb、PAB、Hb、IgG、IgA、IgM、CD3^(+)T、CD4^(+)T、CD4^(+)T/CD8^(+)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管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结论: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肠内营养支持 内镜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
2
作者 蔡忠 李婷 彭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成都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RFA治疗的10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3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60例)。分析患者RFA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RFA治疗前、术后1 d、7 d和14 d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因素,分析术后7 d T淋巴细胞亚群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较RFA治疗前明显降低,CD8^(+)T明显升高;死亡组术后7 d、14 d的CD3^(+)T、CD4^(+)T、CD4^(+)T/CD8^(+)T明显低于生存组,CD8^(+)T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7 d CD8^(+)T增加为影响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术后7 d的CD3^(+)T、CD4^(+)T、CD4^(+)T/CD8^(+)T增加为保护因素(P<0.05);调整协变量后,术后7 d的CD3^(+)T、CD4^(+)T、CD8^(+)T、CD4^(+)T/CD8^(+)T仍是独立预测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RFA治疗后7 d的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与NSCLC患者肿瘤相关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相关性死亡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自云 庄新娟 +2 位作者 季业 田海荣 殷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碘适宜状态饮食,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黄芪药液口服(150 mL/次,2次/d)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观察黄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18例患者,每组各59例。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IL-2、TNF-α、IL-6、IL-10、hs-CRP、ESR、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其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黄芪、CD4^(+)T细胞、CD4^(+)/CD8^(+)比值升高幅度及hs-CRP下降幅度均是TPOAb下降幅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93,P=0.029;β=−0.513,P=0.010;β=−0.351,P=0.035;β=0.434,P=0.023)。结论·黄芪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CD4^(+)T细胞、IL-2、TNF-α、IL-6、IL-10水平及CD4^(+)/CD8^(+)比值,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黄芪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璟 冯丽霞 +1 位作者 史晶心 范风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4-2622,共9页
目的:研究监测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体检当日、脓毒症... 目的:研究监测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体检当日、脓毒症组入组次日免疫调理治疗前、治疗1 d、3 d、7 d免疫因子[补体C3、IgA、IgG、IgM、IFN-γ、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80例脓毒症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在此期间加用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治疗,根据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低危组(n=31)、中危组(n=34)、高危组(n=15)]、疾病转归情况[存活组(n=55)、死亡组(n=25)]进行分组,分析入院时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的效能。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脓毒症组免疫因子补体C3、IgA、IgG、IgM、IFN-γ表达水平降低,PD-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T/CD8^(+)T值降低,CD8^(+)升高(P<0.05)。与治疗前、治疗1 d比较,治疗3 d、治疗7 d脓毒症患者补体C3、IgA、IFN-γ表达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T/CD8^(+)T值均显著升高,PD-1 mRNA相对表达量、CD8^(+)T均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表现为低危比例升高,中危、高危比例降低(Z=6.954,P<0.05)。高危组补体C3、IgA、IgG、IgM、IFN-γ、CD4^(+)T水平、CD4^(+)T/CD8^(+)T值较低危、中危组显著降低,PD-1、CD8^(+)T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补体C3、IgA、IgG、IgM、IFN-γ、CD4^(+)T水平、CD4^(+)T/CD8^(+)T值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D-1、CD8^(+)T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的AUC为0.923,灵敏度为89.90%、特异度为82.31%,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疾病转归的AUC为0.96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0%、86.57%,均明显优于单项。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相关的免疫功能异常,免疫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监测入院时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和疾病转归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调理 免疫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珍 施进兴 +2 位作者 柳晓林 徐胜杰 林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后均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D4^(+)、CD4^(+)/CD8^(+)低于早期、中期患者,CD8^(+)高于早期、中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预后不良组CD8^(+)高于预后优良组,CD4^(+)、CD4^(+)/CD8^(+)值低于预后优良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D4^(+)、CD4^(+)/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负相关(r=-0.568、-0.656,P<0.001);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正相关(r=0.6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0,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对晚期胃癌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慧 张林松 +2 位作者 臧明轩 李建 赵福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230,共5页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取化疗治疗,中医方案组(43例)...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取化疗治疗,中医方案组(43例)患者化疗治疗基础上结合益气健脾方及蟾酥注射液治疗,指标观察:各组疗效、治疗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变化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胃肠激素指标变化、肿瘤生活质量评分标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变化。结果对照组与中医方案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52.38%(22/42)vs 76.74%(33/43)],P<0.05;中医方案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糖类抗原72-4(carbohydr ateantigen72-4,CA72-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CD_(4)^(+)T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_(4)^(+))、CD_(8)^(+)T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_(8)^(+))、CD_(4)^(+)/CD_(8)^(+)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与胃蛋白酶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液素(gastrin, GAS)等胃肠激素、KPS评分等指标比较,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CA19-9及CA72-4、CEA、IL-6、IL-8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中医方案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_(4)^(+)、CD_(8)^(+)、CD_(4)^(+)/CD_(8)^(+)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中医方案组CD_(4)^(+)上升,CD_(8)^(+)下降,CD_(4)^(+)/CD_(8)^(+)指标上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GⅠ及PGⅡ、GAS水平及KPS评分均上升,中医方案组PGⅠ及PGⅡ、GAS水平及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升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益气健脾方 蟾酥注射液 t淋巴细胞亚群 胃肠激素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颖 杨东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14-2318,共5页
目的:探讨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窦卵泡计数(AFC)、卵巢动脉血流参数、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抗米勒管激素(AMH)、月经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AFC、FSH、E_(2)、AMH、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月经情况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SH、CD8^(+)、阻力指数和月经周期、月经色质、月经量、经期评分低于对照组,AFC、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速度、E_(2)、AMH、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DOR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异常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肾虚血瘀型 滋肾益经活血汤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窦卵泡计数 卵巢动脉血流参数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0
8
作者 邹静 刘斌 +2 位作者 陈雪华 李宁丽 王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56例肺癌患者(其中20例早中期肺癌、36例晚期肺癌);1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总T细胞(CD3+)、Th细...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56例肺癌患者(其中20例早中期肺癌、36例晚期肺癌);1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总T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占CD4+T细胞比例和CD3+γδT细胞比例。结果:56例肺癌患者总T细胞(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61.41%±7.88%vs71.63%±5.59%,P<0.001),肺癌患者Tc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3.58%±7.18%vs28.44%±5.20%,P<0.05),肺癌患者Treg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6.20%±1.63%vs3.65%±2.00%,P<0.001);肿瘤组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组(3.35%±1.41%vs5.53%±1.87%,P<0.01)。但肺癌患者晚期组与肺癌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70%±1.89%vs2.64%±1.41%,P<0.05),肺癌患者晚期组与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比较显著增高(6.78%±2.64%vs5.06%±1.22%,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低于健康组(15.02%±7.61%vs18.74%±6.39%,P<0.05),而Th细胞和NKT细胞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和NK细胞都有所降低,Treg细胞有所上升,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和CD3+γδT细胞与肺癌的临床病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 ΓΔ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9
作者 燕翔 赵晓 +3 位作者 焦顺昌 孙胜杰 吴亮亮 吴志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71,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研究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化疗后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的动态过... 背景与目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研究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化疗后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制定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9例经病理学确诊的IIIb期-IV期肺腺癌患者,与33例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然后患者随机进入2个实验组,分别采用培美曲塞、顺铂联合方案及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方案化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的组成。结果肺癌患者的CD3+、CD3+CD4+、CD4+CD25+等T细胞的数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12,0.034和0.006;化疗后第4天及第7-10天CD3+、CD3+CD4+比例升高,至第21天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2个化疗组比较CD3+细胞比例均升高,而培美曲塞组第4天CD3+、CD3+CD4+、CD4+/CD8+升高,CD3+CD8+及CD8+CD28-比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缓解患者较早期疾病进展患者的第4天及第7-10天CD3+CD4+细胞升高;第4天CD3+CD8+、CD8+CD28-细胞降低。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化疗后第4天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至第21天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培美曲塞似乎对化疗后短期内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更明显的作用。化疗后免疫格局的改变可能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西他赛 培美曲塞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彩东 陈锡莲 +2 位作者 田鹏飞 李惠军 吴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T)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水平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75例HBV感染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T)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水平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75例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HB组(63例)、HBV携带者(ASC组)(112例),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的CD3+T、CD4+T、CD8+T、CD4+T/CD8+T和CD4+CD25+Treg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水平(30.97±18.78)%显著高于对照组(27.30±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HB组、ASC组的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D4+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682,P值均<0.01)。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HBV DNA可以促进CD4+CD25+Treg表达水平升高,说明CD4+CD25+Treg和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 t淋巴细胞亚群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_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力红 张岁 +3 位作者 刘静 段卫 李保欣 佟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08-2410,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0.4 g/次,2次/d。对照组20例,仅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用量、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CHC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随着抗病毒、免疫调节的治疗,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胸腺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靳红绪 李凤丹 +2 位作者 张同军 孙学飞 王忠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2-984,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h(T2)、24h(T3)、48h(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者NK细胞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DS组在术后24 h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48hDS组NK细胞水平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S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舒芬太尼 自控静脉镇痛 胃肠道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3
作者 何锋 王小英 +3 位作者 刘宁 陈新富 陈树兴 林铿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33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196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33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196例)和观察组(传统开胸组37例),结合临床指标分析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T淋巴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传统开胸组T淋巴细胞水平较胸腔镜组显著降低(P<0.05)。NSCLC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呈先降后升动态变化,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术后第5天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前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年龄相关,年龄≤65岁组水平高于年龄>65岁组(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相关,浸润性肺癌组较原位癌、微浸润癌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肺叶切除术组、肿瘤>3 cm、病理分期晚期、浸润性肺癌患者组术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手术前后男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手术前后CD4^(+)/CD8^(+)增高与肿瘤浸润程度相关,浸润性肺癌组CD4^(+)/CD8^(+)高于原位癌、微浸润癌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有助于NSCL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植物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猪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红英 崔保安 +2 位作者 王学兵 赵现敏 邱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将24头3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2种多糖(山药多糖和黄芪多糖)分别以高、低2个剂量(山药多糖剂量17.10、8.55mg/kg,黄芪多糖剂量为11.50、5.75mg/kg)和猪PRRSV灭活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监测PRRSV抗体水平和外周血中T淋... 将24头3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2种多糖(山药多糖和黄芪多糖)分别以高、低2个剂量(山药多糖剂量17.10、8.55mg/kg,黄芪多糖剂量为11.50、5.75mg/kg)和猪PRRSV灭活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监测PRRSV抗体水平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多糖均能增强免疫猪的体液免疫,其中以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较好;2种多糖均能促进猪CD3+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山药多糖效果较好,提示2种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效果均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黄芪多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灭活苗 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苏丽贤 汤朝晖 +4 位作者 刘叶 万为人 郭进强 罗炳徳 林培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湿热证模型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前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变化,初步探讨两种中药方法各自对改善小鼠免疫功能的特点,为两者更深一层差异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75只小...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湿热证模型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前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变化,初步探讨两种中药方法各自对改善小鼠免疫功能的特点,为两者更深一层差异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蒿芩清胆汤组和玉屏风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浓度,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酶标仪测定IL-4/IFN-rOD值,并通过换算得出其浓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组中药方剂均能升高CD3+CD4+/CD3+CD8+(P=0.001,0.04),且玉屏风散比蒿芩清胆汤效果略明显;而在Th1/Th2细胞平衡中,两种中药方剂均能降低IL-4/IFN-r浓度(P=0.006;P=0.03),蒿芩清胆汤较玉屏风散作用显著。结论:两种中药方法均能改善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Th1/Th2细胞平衡,但效果有所不同,初步认为两者可能在对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Th1/Th2细胞平衡的信号转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芩清胆汤 玉屏风散 流感病毒 湿热证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巧儿 秦卫兵 +5 位作者 叶嘉玲 杨宁 王一峰 曾少颜 许玉芳 欧汝强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 5例被动免疫治疗和38例主动免疫治疗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比,并选择2 0例正...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 5例被动免疫治疗和38例主动免疫治疗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比,并选择2 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组。结果:①被动与主动免疫组治疗前后CD3+细胞无明显差异。②被动和主动组治疗后CD4 +细胞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③CD8+细胞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④CD4 +/CD8+比率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了明显变化,更利于妊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t淋巴细胞亚群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损伤、应激激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辉 张涤非 +2 位作者 金玉坤 张博 叶鹏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7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损伤、应激激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损伤、应激激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脑氧含量(CjvO_2)、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颈内静脉血清S-100β蛋白、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30min、术毕即刻的SjvO_2、CjvO_2、Ca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D(a-jv)O_2、CER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30min的S-100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30min、术毕即刻的NE、E、Co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即刻、术后24h的CD3^+、CD4^+、CD8^+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可减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损伤,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脑损伤 应激激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预处理对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明 吴瑛 +5 位作者 盛泽田 戴学名 徐刚 唐文超 李稚 曹志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方法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NK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名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8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后、...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方法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NK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名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8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调整训练后采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运动员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含量。结果:运动员NK细胞数量变化,对照组W8和W9与W2相比明显降低,实验组W9与W8相比明显降低;CD3+T细胞数量变化,实验组W8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CD4+T细胞数量变化,实验组W8、W9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运动员CD4+/CD8+值变化,实验组表现为上升趋势,W4、W5与W2相比升高。结论:大负荷训练可引起摔跤运动员NK细胞数量下降,CD3+、CD4+、CD8+T细胞数量下降,针灸预处理可延缓或防止其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运动员免疫机能的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预处理 大负荷训练 NK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摔跤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与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巫翠萍 覃西 +5 位作者 王华民 巫翠云 李文广 林丹 朱洪 李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及对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IL-8、IL-32、MCP-1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严红梅 代琳 +5 位作者 许丹 余首德 黄超群 许话 常城 刘惠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接受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3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胃动力素(motilin,MTL)、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P物质(SP)、CD_(8)^(+)、IL-8、IL-32、MCP-1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艾司奥美拉唑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1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