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瓜总苷抑制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及对其胸腺T淋巴细胞亚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郑咏秋 魏伟 +1 位作者 戴敏 汪倪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 探讨木瓜总苷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 (CHS)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采用了 2 ,4 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小鼠CHS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亚型 ,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 ,ConA诱导的胸腺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 目的 探讨木瓜总苷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 (CHS)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采用了 2 ,4 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小鼠CHS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亚型 ,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 ,ConA诱导的胸腺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TGF β1和IL 4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 ,IL 2活性检测采用活化的小鼠脾细胞MTT比色法。结果 于初次致敏前 5d灌胃木瓜总苷 6 0、12 0、2 4 0mg·kg-1和阳性对照药阿克他利 12 0mg·kg-1,连续给药 10d。木瓜总苷 2 4 0mg·kg-1可降低CHS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木瓜总苷 6 0、12 0、2 4 0mg·kg-1均可降低CHS小鼠耳肿胀度、抑制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过度增殖 ;木瓜总苷 2 4 0mg·kg-1可降低CHS小鼠胸腺异常增高的CD4 + CD8+ 亚型T淋巴细胞比例、恢复降低的CD4 + CD8-亚型T淋巴细胞比例 ;木瓜总苷 6 0、2 4 0mg·kg-1可恢复CHS小鼠低下的CD4 -CD8-亚型T淋巴细胞比例。同时 ,木瓜总苷还可有效抑制ConA诱导的CHS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GF β1和IL 2水平 ,并对同一培养上清液中的IL 4水平也有提高作用。结论 木瓜总苷对小鼠CHS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有效抑制过度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总苷 接触性超敏反应 t淋巴细胞亚型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型在母山羊生殖道内区域分布: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
2
作者 M.Perez-Martinez 曹洪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3年第5期35-35,共1页
母畜的生殖道是粘膜系统的一部分 ,它可保护动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作者分析了母山羊生殖道内总淋巴细胞、血液细胞 (分泌抗体的 B细胞 )和 T淋巴细胞亚型存在和分布的状况。从常规组织学方面估计了发情周期对子宫颈、子宫角内淋巴细胞... 母畜的生殖道是粘膜系统的一部分 ,它可保护动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作者分析了母山羊生殖道内总淋巴细胞、血液细胞 (分泌抗体的 B细胞 )和 T淋巴细胞亚型存在和分布的状况。从常规组织学方面估计了发情周期对子宫颈、子宫角内淋巴细胞和血液细胞浓度的影响。借助显微共焦和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淋巴细胞亚型。结果显示 ,山羊的生殖系统富含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与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混合分布在整个基质上。并在基质上观察到了淋巴细胞总体。随着山羊繁殖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是淋巴细胞数目而不是血细胞数目。激素环境的影响对于子宫颈和子宫角是有差异的。免疫细胞化学试验证实了在子宫颈和子宫角的上皮层和基质上发生 CD4+和 CD8+抗体免疫反应细胞的存在。这些细胞的数目在子宫颈更多一些 ,并且发现它们向子宫内膜腺体的鲁米诺上皮细胞渗透。试验结果显示 ,分布在子宫颈和子宫角的淋巴细胞数量是不同的 ,并且受繁殖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总之 ,CD4+和 CD8+T淋巴细胞亚型在山羊的子宫颈和子宫角内膜上都能够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型 母山羊 生殖道 区域分布 发情周期 粘膜系统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感染免疫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波 蓝程 周旭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0-773,共4页
γδT细胞是1986年发现的一个重要T淋巴细胞亚型,主要分布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其中肠道的γδT细胞是分布在该组织中的主要T细胞亚型。大量研究表明在机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γδT细胞能快速增殖并通过诱导凋亡、ADCC、抗原... γδT细胞是1986年发现的一个重要T淋巴细胞亚型,主要分布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其中肠道的γδT细胞是分布在该组织中的主要T细胞亚型。大量研究表明在机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γδT细胞能快速增殖并通过诱导凋亡、ADCC、抗原呈递和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感染免疫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亚型 t细胞亚型 诱导凋亡 快速增殖 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苗赏 徐漫欢 +4 位作者 陈福将 李昌崇 张维溪 陈小芳 陈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盼蓝试验检测其活力,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其纯度。体外培养4h、3d及5d后,用FCM检测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RT-PCR法检测细胞中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结果:(1)光镜下观察分离的CD4+CD25-T细胞主要为小体积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致密。体外抗人CD3/CD28mAb刺激培养的CD4+CD25-T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质较丰富,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型,染色质较稀疏。(2)FCM检测CD4+CD25-T细胞纯度达91.5%~96%。台盼蓝试验检测分离前后活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3)FCM检测表明,B5d组为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55.99±1.42)%与A5d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5d组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1.99±0.83)%与A5d组的阳性率(1.29±0.04)%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ELISA测定表明,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B3d组为(1.60±0.09)μg/L、B5d组为(1.83±0.14)μg/L,分别与A3d组为(0.35±0.04)μg/L、A5d组为(0.33±0.08)μg/L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3d、D5d组与A3d、A5d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RT-PCR检测表明,FOXP3mRNA的表达:以β-actin的A值作为内参照,B3d组为(0.84±0.07)、B5d组为(1.85±0.24)分别与A3d组(0.05±0.02)、A5d组(0.04±0.02)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组与A组的各个组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GF-β1的水平与该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2,P<0.01)。结论: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活力及纯度较理想;LPS诱导的CD4+CD25-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可能与TGF-β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型 转化生长因子 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及其功能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跃 许戈良 王保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体外诱导扩增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测定其免疫抑制功能,验证其抗原特异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57BL/6鼠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在Balb/c鼠抗原刺激条件下,体外扩增获得Balb/c鼠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T细胞(... 目的体外诱导扩增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测定其免疫抑制功能,验证其抗原特异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57BL/6鼠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在Balb/c鼠抗原刺激条件下,体外扩增获得Balb/c鼠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T细胞(iCD4+CD25+T),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纯度,RT-PCR方法测定其FoxP3mRNA。测定在Balb/c小鼠(A组)或昆明鼠(B组)抗原刺激条件下,iCD4+CD25+T抑制T细胞增殖的效率,验证iCD4+CD25+T的抗原特异性。ELISA法测定A、B组上清液中IL-10和TGF-β的含量。结果MACS分离的C57BL/6小鼠CD4+CD25+T细胞纯度为99.6%。扩增3周,iCD4+CD25+T纯度达85%,扩增数目达900倍,高表达Foxp3基因。当iCD4+CD25+T∶CD4+CD25-T为1∶1、1∶2时,A组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82.2%±3.29%vs11.6%±1.2%,54.4%±3.5%vs5.4%±1.7%,P<0.01)。A组IL-10和TGF-β的分泌量均高于B组(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了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t淋巴细胞亚型 抗原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禽流感发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少嫦 吴玉娥 +8 位作者 闵凡贵 赵维波 王静 刘香梅 李文德 谭文雅 张钰 刘忠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0-51,共2页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征,用显微计数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用ELISA检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在染毒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和第14天分别剖杀染毒组恒河猴1只,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用病毒分离、免疫组化和RT-PCR三种方法分析禽流感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下降,活动度明显减少,食欲下降,咳嗽,紫绀等,肺部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1、病理特点:以肺部损伤为主,伴多器官病变。肺部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先后经历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在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观察到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2、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病毒只在呼吸系统中复制,不在呼吸道以外的组织器官中复制;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恒河猴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t淋巴细胞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