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萍 赵伟 +4 位作者 景红梅 胡凯 万伟 王继军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生存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位年龄24.5岁,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高危25例(83.3%),2...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生存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位年龄24.5岁,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高危25例(83.3%),22例患者(73.3%)存在结外受累,17例(56.7%)存在骨髓受累;19例(63.3%)有纵隔大包块。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36.7%,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7.1%和26.0%。ALL样化疗方案显著优于NHL样方案,3年生存率分别为59.1%vs 27.3%。成年的T-LBL患者HSCT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0月和13.0月,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ECOG评分、IPI评分、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诱导治疗方案、近期疗效、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预后相关因子。结论:T-LBL好发于青年男性,易发生纵隔大包块及骨髓侵犯,在治疗方面ALL样化疗方案显著优于NHL样方案,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成人患者预后、减少复发。化疗联合异体DC/CIK免疫细胞治疗可作为移植后复发患者的一种尝试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异常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关伟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7-591,共5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L)侵袭性强和基因突变等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生率高。NOTCH1/FBXW7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在T-LBL/ALL中与良好的预后相关;PTEN突变是不良预后因素,在儿童患者中能够一定程度地被NOTCH1突变克服。发生...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L)侵袭性强和基因突变等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生率高。NOTCH1/FBXW7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在T-LBL/ALL中与良好的预后相关;PTEN突变是不良预后因素,在儿童患者中能够一定程度地被NOTCH1突变克服。发生MLL基因异常和6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患者,其预后差于核型正常患者。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LL基因异常、RUNX1突变和DNMT3A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成熟亚型,可以作为危险度分层的指标。表观遗传学异常在造血干细胞的恶性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表观遗传学的治疗如去甲基化药物或者能够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本文就NOTCH1/FBXW7/PTEN/RAS基因突变与预后,分子和细胞学异常与预后,以及表观遗传学与预后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 NOtCH1 PtEN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童来根 吴文忠 +5 位作者 张云平 周志刚 陈亚峰 黄文娟 许欢 苏倩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T、PAX-5、BCL-2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6的表达水平,以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8例T-LBL/ALL中TdT阳性率最高(94.7%),CD34阳性最低(22.1%),PAX-5及CD20为阴性。在39.5%病例中Ki67大于80%。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较,miR-16在T-LBL/ALL中表达上调,其表达量是淋巴结反性增生的4.87倍(P<0.05)。T-LBL中miR-16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优于阴性组预后(P<0.05)。miR-16表达与BCL-2蛋白存在相关性(r=0.51,P<0.05)。结论:在T-LBL/ALL中miR-16的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6可能与预后有相关性,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好于阴性组,可能也是一种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淋巴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晋鑫 赵海丰 +8 位作者 于泳 赵丹丹 杨洪亮 王晓芳 赵智刚 王亚非 吴晓雄 达万明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7-382,共6页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例的分析,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35例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区间:5-52岁),多数病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6例(45.7%)患者表现为纵膈巨大肿块,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腔)也很常见(62.9%),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和24%,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则分别为25%和16.7%。统计分析表明,贫血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巨大肿块(P=0.048),上腔静脉综合征(P=0.021)及确诊时血小板异常(P=0.021)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伴贫血和巨大肿块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佳丽 刘耀 +9 位作者 文钦 朱丽丹 向茜茜 高蕾 高力 张诚 孔佩艳 刘红 陈幸华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0-1355,共6页
目的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血液病中心接受双次APSCT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共21例... 目的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血液病中心接受双次APSCT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共21例,中位年龄29岁。按照Ann Arbor标准,Ⅲ期5例,Ⅳ期16例,第1次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为5例。第1次移植采用以环己亚硝脲+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联合方案进行预处理,以上患者在第1次移植后4~6个月进行第2次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结果 1所有患者双次自体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2中位随访24个月,复发3例,死亡4例(因复发死亡2例,疾病进展死亡1例,移植相关死亡1例),无病存活12例,4例疾病稳定,1例研究截止时疾病复发进展。3年预期无进展生存为68.9%,总生存率为73.6%。3预后相关因素中,患者的年龄、第1次移植后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第1次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OS。结论双次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确切,造血重建顺利,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4例疗效观察
7
作者 魏华萍 赵小利 +14 位作者 黄文荣 薄剑 李红华 赵瑜 朱海燕 靖彧 袁磊 王利 谷振阳 杨楠 王飞雁 王全顺 刘代红 于力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造血重建,生存和复发情况及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造血重建,生存和复发情况及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所有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10-19)d,13例患者血小板成功植入,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7(12-62)d。发生急性GVHD 6例,其中3度以上急性GVHD 1例,14例患者中发生慢性GVHD 5例。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1例,死因为冠心病和肺部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26.5个月,1、3、5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85.7%、47.6%及38.1%,EFS分别为85.7%,34.1%,34.1%。复发率42.8%,中位复发时间为移植后22.5个月。至今存活7例患者,其中1例无病生存达103个月。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穿刺活检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B1型胸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璐 石怀银 +1 位作者 刘梅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确认。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T-LBL患者以小于30岁为主(73%),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3.3:1。B1型胸腺瘤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上占50%),男女比2:3。T-LBL患者均有胸闷、气短、咳嗽等临床症状;B1型胸腺瘤患者中3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2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影像学特征:两组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肿物,肿块>10cm者在T-LBL患者中占88%,在B1型胸腺瘤患者中仅占50%。T-LBL患者全部可见肿瘤侵犯引起的胸腔或心包腔积液,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病理学特征:T-LBL的瘤细胞在纤维组织中呈"列兵样"浸润性生长(65%),有骨骼肌组织侵犯(41%)和肿瘤性坏死(21%),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所有B1型胸腺瘤均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可见粗大纤维间隔,但仅3%的T-LBL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B1型胸腺瘤均可见完整的细胞角蛋白网,但T-LBL的细胞角蛋白网破坏。T-LBL和B1型胸腺瘤出现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的比例有差异,分别为59%和20%。结论 T-LBL与B1型胸腺瘤在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上有明显差异,以病理学特征的改变最具鉴别意义。密切联系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纵隔粗针穿刺活检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t淋巴母细胞淋巴 纵隔肿 胸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1例
9
作者 张越 向述天 苏云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8-1718,共1页
患儿男,14岁。因"右颈部包块1个月,呼吸困难、颜面浮肿1周"入院。查体:呼吸20次/分,右锁骨上触及多个淋巴结,约1.12cm×2.10cm,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下肺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低。CT:纵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约10.52cm... 患儿男,14岁。因"右颈部包块1个月,呼吸困难、颜面浮肿1周"入院。查体:呼吸20次/分,右锁骨上触及多个淋巴结,约1.12cm×2.10cm,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下肺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低。CT:纵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约10.52cm×10.50cm×13.54cm,CT值约55HU,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CT值约65 HU,气管及心脏受压明显(图1A),病变包绕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直径约2.41mm,图1B)、主动脉弓(图1A)及其分支,各血管未见明显充盈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rthin瘤合并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奚悦 马玉婷 +2 位作者 姚志刚 覃业军 赵苗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7-730,共4页
Warthin瘤是一种良性唾液腺肿瘤,由导管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成,迄今为止,有关Warthin瘤内淋巴成分恶变的报道罕见,且多恶变为B细胞淋巴瘤,合并T细胞淋巴瘤更尤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Warthin瘤合并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旨在强调要对Warthin瘤... Warthin瘤是一种良性唾液腺肿瘤,由导管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成,迄今为止,有关Warthin瘤内淋巴成分恶变的报道罕见,且多恶变为B细胞淋巴瘤,合并T细胞淋巴瘤更尤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Warthin瘤合并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旨在强调要对Warthin瘤内的淋巴组织进行仔细的光学显微镜评估,以识别隐匿性淋巴瘤的存在,减少误诊及漏诊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唾液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阳性伴髓系抗原表达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虎 侯淑玲 +4 位作者 王刚刚 丁欣 王琳 李喜 张巧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4-215,共2页
患者男性,44岁。主因右颈部多枚淋巴结肿大伴疼痛于2014年6月25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无发热、盗汗、消瘦、咳嗽等症状。彩超检查示:右颈胸锁乳突肌外缘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约为1.28 cm×0.83 cm,右颈后、左颈Ⅲ区及双颈Ⅰ、Ⅳ... 患者男性,44岁。主因右颈部多枚淋巴结肿大伴疼痛于2014年6月25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无发热、盗汗、消瘦、咳嗽等症状。彩超检查示:右颈胸锁乳突肌外缘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约为1.28 cm×0.83 cm,右颈后、左颈Ⅲ区及双颈Ⅰ、Ⅳ区多枚淋巴结肿大,最大约为2.25 cm×0.99 cm。2014年6月27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细胞示:白细胞计数为15.4×10 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阳性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晸华 罗澜 +4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邹德慧 高春记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4靶向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敏 李海龙 +2 位作者 符才波 陈瑜 陈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4和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AIFM2)的表达;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214与AIFM2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在Jurkat细胞中,miR-214负向调控AIFM2表达。MiR-214可直接靶向AIFM2。与对照组相比,miR-214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下降,细胞凋亡增加;sh-AIFM2组细胞增殖上升,细胞凋亡降低(P<0. 05)。而且,sh-AIFM2会减弱miR-214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细胞凋亡的诱导(P<0. 05)。另外,miR-214 inhibitor可降低细胞侵袭;sh-AIFM2会增强细胞侵袭(P <0. 05)。Sh-AIFM2会抑制miR-214inhibitor导致的细胞侵袭的下降(P<0. 05)。结论:MiR-214可通过靶向AIFM2促进Jurkat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 miR-214 AIFM2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石蜡标本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冬 贺利民 +1 位作者 马磊 常占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患者石蜡标本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0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有详细随访记录的T-LBL/ALL 60例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对末...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患者石蜡标本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0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有详细随访记录的T-LBL/ALL 60例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对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髓过氧化物酶(MPO)、Ki-67和CMYC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同期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20例作为中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的对照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C-MYC基因断裂和拷贝数增加均未发生于20例RH。蛋白C-MYC表达率为66.7%(40/60),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均为阴性(0/20)。蛋白C-MYC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指数、纵隔增宽对C-MYC蛋白表达有影响(P<0.05),性别、原发部位、症状、年龄、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骨髓累及对其无甚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生存期结果表明:1年总体生存率为24.3%。患者预后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联(P<0.05)。蛋白阴性组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15.0%)6例(10.0%)8q24染色体断裂发生,11例(18.3%)增加拷贝数。结论:在T-LBL/ALL的发生发展中,C-MYC的表达有重大意义,与预后差相关,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 白血病 C-MYC基因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宗 归薇 +3 位作者 白敏 马莉 苏丽萍 关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审阅淋巴结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符合T-LBL;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定白血病类型为A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例分别为双表型和双系列型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均接受化疗,且均死于白血病。生存期仅为确诊AML后2-5个月。结论:T-LBL并存AML是侵袭性疾病,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因此需要设计能兼顾淋系和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与髓系白血病并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迟昨非 吴斌 杨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93-4400,共8页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Dachzumab、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阻断Lmo2基因、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和Notch1等靶向基因治疗T-ALL进行综述,阐述其抗T-ALL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为T-ALL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 免疫疗法 基因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CD30^(+)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18
作者 王续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1-1402,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2017年1月发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皮下结节,大小1.9 cm×2.0 cm×2.0 cm,无皮肤红肿和皮肤温度升高,未经特殊处理。2017年8月,结节增大至8.0 cm×9.0 cm×7.0 cm,伴皮肤红肿及发热,但皮肤未破裂流脓。由于... 患者女性,37岁,2017年1月发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皮下结节,大小1.9 cm×2.0 cm×2.0 cm,无皮肤红肿和皮肤温度升高,未经特殊处理。2017年8月,结节增大至8.0 cm×9.0 cm×7.0 cm,伴皮肤红肿及发热,但皮肤未破裂流脓。由于肿瘤较大遂入住我院,行乳腺肿瘤切除术(图1),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身体其他部位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淋巴样丘疹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基因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洋 唐红艳 +2 位作者 丁异熠 潘晓琴 谭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的改变情况。结果:在90例T-LBL/ALL患者中,CD1a^+34例(37.8%),CD3·+67例(74.4%),εCD3^+47例(52.2%),CD7^+85例(94.4%),CD10^+33例(36.7%),CD34^+22例(24.4%),CD43^+48例(53.3%),CD45RO^+46例(51.1%),CD99^+88例(97.8%),TDT^+85例(94.4%),CD23、CD20、MPO均为阴性,Ki-67>80%47例(52.2%),Ki-67≤80%43例(47.8%)。在T-LBL/ALL组90例患者中,C-M YC蛋白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为0)(P<0.05);C-MYC阳性率与T-LBL/ALL患者的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r=0.567,r=0.532,P<0.05)。C-MYC蛋白阴性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C-MYC蛋白阳性患者(15.0%),C-MYC蛋白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C-MYC阳性患者(P<0.05)。T-LBL/ALL患者的Ann Arbor分期、LDH、骨髓累及、纵膈增宽、Ki-67阳性指数、C-M YC蛋白表达与C-MYC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增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MYC蛋白阳性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与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提示C-MYC蛋白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CD MPO KI-67 C-MYC基因 C-MYC蛋白 预测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BL/ALL 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周洪静 王利 +1 位作者 王建渝 张红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7-288,共2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是主要来源于胸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呈高度侵袭性,病情进展快,70%病例在诊断时已是Ⅳ期,疗效及预后差。当本病侵犯骨髓,致骨髓中瘤细胞〉20%时则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cell acu...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是主要来源于胸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呈高度侵袭性,病情进展快,70%病例在诊断时已是Ⅳ期,疗效及预后差。当本病侵犯骨髓,致骨髓中瘤细胞〉20%时则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LYMPHOMA 高度侵袭性 恶性肿 胸腺组织 病情进展 预后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