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首发皮疹为表现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1例
1
作者 张英花 郭秀颖 +1 位作者 乔莉惠 刘惠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183-184,共2页
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 272.83×109/L,RBC 3.19×1012/L,HGB 106 g/L,PLT 46×109/L,肝功能AST 56.9 U/L,ALT ... 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 272.83×109/L,RBC 3.19×1012/L,HGB 106 g/L,PLT 46×109/L,肝功能AST 56.9 U/L,ALT 241 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 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 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 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 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变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侯贝 漆佩静 +3 位作者 于姣乐 张元元 吴颖 张瑞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48-51,57,共5页
目的探讨SET-NUP214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SET-NUP214阳性ALL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SET-NUP214阳性ALL患儿共5例,... 目的探讨SET-NUP214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SET-NUP214阳性ALL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SET-NUP214阳性ALL患儿共5例,男∶女=4∶1,中位年龄为10(8-13)岁,免疫分型均表达CD7、cCD3等T系标记,且均伴有髓系标记CD33。5例患儿均在VDLD诱导缓解后取得形态学完全缓解,MRD及SET-NUP214均在不同化疗阶段转阴,并持续阴性,均存活至今,其中4例已停药。结论SET-NUP214阳性儿童ALL十分罕见,多为T-ALL,SET-NUP214表达水平可作为MRD随访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NUP214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HOXB簇基因表达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3
作者 张晓 褚欣然 +3 位作者 李之珩 方芳 潘健 胡绍燕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7-343,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HOXB簇基因在儿童T-ALL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儿童T-ALL的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7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诊疗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15例初诊T-ALL患儿血液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HOXB簇基因在儿童T-ALL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儿童T-ALL的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7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诊疗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15例初诊T-ALL患儿血液标本,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检测HOXB簇基因表达量,比较HOXB簇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 115例患儿中,10个HOXB簇基因只有HOXB2-7有高表达。HOXB2、HOXB4、HOXB7基因低表达组D15骨髓幼稚细胞≥25%的患儿多于高表达组(P值均<0.05)。HOXB簇基因表达程度不影响T患儿的预后。结论 儿童T-ALL中HOXB2、HOXB4、HOXB7基因低表达组早期治疗反应差,但对T-ALL预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簇基因 转录组测序 儿童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雪强 凌昌全 +2 位作者 陈哲 张澄海 俞超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蜂毒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6T CEM的凋亡作用。方法 :利用DNA断裂点标记法 (TUNEL)、DNA凝胶电泳、活细胞拒染以及光镜方法研究 6T CEM细胞的凋亡。结果 :5 μg/ml蜂毒素作用 4h及 4 μg/ml蜂毒素作用 2 4h诱导 6T ... 目的 :探讨蜂毒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6T CEM的凋亡作用。方法 :利用DNA断裂点标记法 (TUNEL)、DNA凝胶电泳、活细胞拒染以及光镜方法研究 6T CEM细胞的凋亡。结果 :5 μg/ml蜂毒素作用 4h及 4 μg/ml蜂毒素作用 2 4h诱导 6T CEM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结论 :蜂毒素在杀伤 6T CEM的同时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6t-CEM tUNEL标记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蕾 岳梅 +5 位作者 玄立田 钟笛箫 李娟娟 宋泽亮 黄贵民 刘嵘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8,20,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84例T-ALL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非早前T淋巴细胞(non-ETP)-ALL组与早前T淋...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84例T-ALL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非早前T淋巴细胞(non-ETP)-ALL组与早前T淋巴细胞(ETP)-ALL组进行比较。结果non-ETP组共70例(83.3%),ETP组共14例(16.7%)。与non-ETP组相比,ETP组女性比例高、LDH明显增高者比例低、高危者比例高、诱导失败者比例高(P<0.05)。non-ETP组完全缓解(CR)率为87.1%,ETP-ALL组CR率为57.1%。non-ETP组复发19例,死亡15例;ETP组复发3例,死亡3例。non-ETP-ALL及ETP-ALL组的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77.1±5.3)%vs.(74.5±13.1)%(P=0.979)。两组患儿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64.2±6.0)%vs.(50±13.4)%(P=0.098)。通过Kaplan-Meier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失败及复发为影响OS的因素(P<0.05)。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纳入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险度将直接增加复发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儿童T-ALL诱导失败及复发为预后影响因素,复发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on-ETP-ALL组与ETP-ALL组的5年OS及EFS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细胞 早前t淋巴细胞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丽君 姜中兴 +5 位作者 田文亮 何琛 郭荣 孙慧 孙玲 李英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Hut78)作为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细胞,分别用6.25、12.5、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8细胞24 h,用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Hut78)作为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细胞,分别用6.25、12.5、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8细胞24 h,用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8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测算细胞抑制率。经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分别处理Hut78细胞12、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ut78细胞的凋亡情况。Hut78细胞经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在大于6.25μmol/L时显著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均<0.01)。白藜芦醇可诱导Hut78细胞凋亡,随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增多(P均<0.01)。白藜芦醇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C-myc蛋白表达(P均<0.01)。结论白藜芦醇有明显的体外抗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藜芦醇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MYC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瘤苗对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万红 张王刚 +4 位作者 何爱丽 王一理 耿宜萍 田玮 宋长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制的一种白血病疫苗对C57BL/ 6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 ,用自制的 3种不同的白血病疫苗进行预防或主动免疫治疗 ,用MTT比色法检测预防或治疗 2周、4周后小鼠CTL杀伤活性 ... 目的 探讨自制的一种白血病疫苗对C57BL/ 6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 ,用自制的 3种不同的白血病疫苗进行预防或主动免疫治疗 ,用MTT比色法检测预防或治疗 2周、4周后小鼠CTL杀伤活性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①随着白血病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 ,小鼠的CTL杀伤功能受到严重抑制。②灭活肿瘤细胞 +IFA +细胞因子 (rGM CSF +rIL 2 +rIL 6)的肿瘤疫苗在提高小鼠CTL的杀伤功能方面 ,优于灭活肿瘤细胞 +IFA肿瘤疫苗 ,而仅含灭活肿瘤细胞的疫苗作用不明显。结论 灭活肿瘤细胞 +IFA +细胞因子 (rGM CSF +rIL 2 +rIL 6)的肿瘤疫苗可以激活以CTL为代表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白血病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在监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瑞东 刘怡 +6 位作者 张永红 谢静 姜锦 王斌 郑胡墉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与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复发...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与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诱导治疗第33天以及诱导治疗结束巩固治疗前(治疗12周)MRD<10-4和≥10-4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3,P=0.002)。结论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RD水平,在评估早期治疗反应、监测复发以及估计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Ⅱ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莲 朱万寿 +4 位作者 邓志萍 颜沛云 黄世俭 黄锡梅 李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II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为化疗加白介素II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后毎天加用白介素II40万U静脉滴注,连用14d,检测化疗前及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II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为化疗加白介素II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后毎天加用白介素II40万U静脉滴注,连用14d,检测化疗前及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14d后CD3、CD4、CD56、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本组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水平。结论化疗后应用白介素II能明显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白介素Ⅱ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蟊素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辉 王亚君 +2 位作者 陈丽丽 宋飞飞 张剑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形态、密度及结构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CTD及VCR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p53及survivin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NCTD及VCR作用组细胞形态出现不规则,胀大、变形现象明显,分布稀疏,大量细胞死亡,两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对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CTD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最佳浓度及时间在20 mg/L,作用72 h时。NCTD与VCR两者对Jurka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5),两者的抑制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联合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表达p53及survivin基因,结果显示NCTD组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株明显上升(P<0.001),相反survivin基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1)NCTD抑制Jurkat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关系;(2)NCTD与VCR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者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者联合可增强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NCTD促进Jurkat细胞株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表达量及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去甲斑蝥素 p53基因 SURVIV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瑞东 吴敏媛 +3 位作者 张永红 马晓莉 周翾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T-ALL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患儿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T-ALL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诱导治疗第33 d MRD≥1×10-4组患儿易复发,P=0.03;诱导治疗第33 d MRD<1×10-4组患儿预计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100%,而MRD≥1×10-4组患儿5年EFS为(62.5±7.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结论监测T-ALL患儿MRD水平在评估早期治疗反应、监测复发以及估计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举 陈晓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为T系前体细胞恶性转化所致的一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B前体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precursor ALL,BCP-ALL)在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信...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为T系前体细胞恶性转化所致的一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B前体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precursor ALL,BCP-ALL)在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信号传导路径异常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为两组ALL总体预后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上制定治疗策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就儿童T-ALL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诊治 细胞恶性转化 临床特征 信号传导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淋白血病血清LDH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艳荣 金润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观察71例儿童AL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骨髓中(原始+早幼)细胞比例、血清LDH及其同工酶和T淋巴细胞亚群,求出相关性。结果儿童ALL患者CD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观察71例儿童AL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骨髓中(原始+早幼)细胞比例、血清LDH及其同工酶和T淋巴细胞亚群,求出相关性。结果儿童ALL患者CD3、CD4和CD8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血清LDH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血清LDH和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异常与治疗前后以及疾病进展、缓解、预后有相关性。sLDH-5与CD8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ALL患者血清LDH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正确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t细胞亚群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T淋巴细胞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瑞东 吴敏媛 +3 位作者 张永红 石慧文 谢静 胡亚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在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T淋巴细胞重建过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76名ALL治疗后停药不同阶段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D3^+HLA—DR^+细胞、CD4^+CD45RO^-CD45RA^-细胞百分...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在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T淋巴细胞重建过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76名ALL治疗后停药不同阶段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D3^+HLA—DR^+细胞、CD4^+CD45RO^-CD45RA^-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8^+CD28^-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12~24月24~48月组均高于对照组,CD3^+CD8^-CD4^+、CD4^+CD45RO^-CD45RA^+细胞的百分率、CD4/CD8值、CD45RA/CD45RO值在停药各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结束后,活化的T细胞可能在停药早期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中起积极的作用,患儿的T淋巴细胞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CD4^+CD45RO^-CD45RA^+、CD3^+CD4^+CD8^-淋巴细胞的恢复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化疗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菊香 李原 +3 位作者 阮积晨 章佳珠 钱江潮 周海霞 《中国小儿血液》 2003年第4期148-149,147,共3页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NK细胞 (CD1 6+ 56+ )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经治疗缓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达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辅助诊断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路与白藜芦醇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军 史敏 秦永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9-802,共4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类预后不良的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ALL的发生与Notch1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Hes-1基因是Notch1的靶基因,被激活后通过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抑癌基因p53表达阻止细胞凋亡,诱导T-AL...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类预后不良的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ALL的发生与Notch1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Hes-1基因是Notch1的靶基因,被激活后通过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抑癌基因p53表达阻止细胞凋亡,诱导T-ALL发生。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具有化学防癌作用的多酚类植物抗生素。Res对T-ALL Molt-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但Res是否通过Notch1通路发挥作用及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Notch1信号通路与T-ALL的发生、治疗以及Notch1信号通路与白藜芦醇抗T-ALL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通路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伯伟 赵磊 +3 位作者 郭如华 李秀珍 别立洁 杨瑞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Ⅰ (HTLV Ⅰ )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郑州市部分无偿献血者、相关病人血样进行抗 HTLV Ⅰ筛查 ,阳性结果用蛋白印迹实验 (westemblot、WB)确认。结果 :共检测献血者血...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Ⅰ (HTLV Ⅰ )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郑州市部分无偿献血者、相关病人血样进行抗 HTLV Ⅰ筛查 ,阳性结果用蛋白印迹实验 (westemblot、WB)确认。结果 :共检测献血者血样 90 74份 ,各种相关病人血样 414份 ,初检阳性 2 4份 ,复检阳性 6份 ,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本调查未发现抗 HTLV Ⅰ阳性 ,欲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 ,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特别是加大相关病人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感染 调查 无偿献血者 筛查 蛋白印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转变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8
作者 史文婷 陶善东 +4 位作者 邓媛 丁邦和 何正梅 于亮 王春玲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转变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PNH转变为T-LGLL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1997年7月初诊时排酱油色尿、黄疸、脾大,查外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CD55、CD59阴性表达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转变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PNH转变为T-LGLL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1997年7月初诊时排酱油色尿、黄疸、脾大,查外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CD55、CD59阴性表达细胞比例达PNH诊断标准,Ham试验阳性,诊断为PNH,间断性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输红细胞治疗,病情稳定14年。2011年9月患者病情进展,嗜水单胞菌毒素变异体试验阴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明显减少,骨髓细胞形态中可见到大颗粒淋巴细胞,骨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CD^(4-),骨髓TCRβ、TCRγ重排阳性,诊断为T-LGLL;先后给予甲氨蝶呤、醋酸泼尼松片及CEOP方案化疗,效果不佳,最终死于感染。结论患者PNH转变为T-LGLL后PNH克隆消失,可能发生了克隆演化;PNH作为一种克隆性疾病,可进展成T-LG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溶血 克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
19
作者 彭永麟 叶榆生 +2 位作者 吕联煌 胡建达 陈元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彭永麟,叶榆生,吕联煌,胡建达,陈元仲(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福州350001)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T-cellLeukemia,ATL)作为一种可传...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彭永麟,叶榆生,吕联煌,胡建达,陈元仲(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福州350001)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T-cellLeukemia,ATL)作为一种可传播的疾病被报道以后,各国学者对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白血病病毒 血液 淋巴细胞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世为 莫胜福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SAP法。[结果 ]72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CD4 阳性率降低、CD4 阳性增高 ,CD4 / CD8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