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连勇 陆志仁 +1 位作者 游利 胡晓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及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外周血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17细胞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的关...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及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外周血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17细胞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绝经后骨量正常人群为对照组(6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及骨质正常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IL-17、IL-6及TGF-β的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孤独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的mRNA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IL-17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血清钙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为(2.17±0.4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0.6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17水平(31.51±10.0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16.61±9.9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血清中IL-6及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P=0.000;t=4.71,P=0.000);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IL-17与BMD呈显著负相关(r=0.78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产生,IL-17可能作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t孤独核受体 雌激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与痤疮严重度相关性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威 周炳荣 +2 位作者 汤怡 樊一斌 陶小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Th17细胞在痤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与痤疮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Pillsbury法将136例对象分成对照组、轻度痤疮组、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在各组间的表达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 目的:探究Th17细胞在痤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与痤疮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Pillsbury法将136例对象分成对照组、轻度痤疮组、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在各组间的表达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RT-PCR方法分别测定孤独核受体γt(RORγt)mRNA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痤疮患者(P<0.05),中重度痤疮组的IL-6、TGF-β1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痤疮组IL-6、TGF-β1的表达量与轻度痤疮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L-17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17细胞在轻度痤疮、中度痤疮和重度痤疮中有级联放大作用,这可为今后重度痤疮探索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痤疮 IL-17 IL-23 IL-6 tGF-β1 孤独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钧 何凡 +3 位作者 吴敏 郑翔 李舒媛 陈知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4,589,共5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γt(RORγt)、干扰素-γ(IFN-γ)mRNA在移植术后1、2、3、4、5、6、7、8 d的动态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心脏内CD4+、CD8+T细胞中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都早于IFN-γ,在移植术后第2天即可于移植心脏中检测到,其表达量在术后第4天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急性排斥组移植心脏内有大量CD4+、CD8+T细胞浸润,细胞因子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结论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孤独受体γt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