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MRNA差异显示 育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DNA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大钧 谢纬武 +1 位作者 王斌 吴敏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1-555,共5页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tDNAs from ND14 and ND13 cytoplasms were significantly deviate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CMS line and maintainers were uncover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s of 18S+5S rRNA、atpA genes from wheat and pea mitochondria,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tDNA and no proof of protein difference, it has not yet been demonstrated whether mtDNA difference of Normal and Male Sterile Cytoplasm of wheat is associated with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 系配套 线粒体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ATP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蓉丽 成妍 +2 位作者 吴海涛 焦彦生 乔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5,共4页
以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43A、保持系8-43B和恢复系8-43-57C为试材,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技术,分析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变化,研究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AT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 以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43A、保持系8-43B和恢复系8-43-57C为试材,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技术,分析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变化,研究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AT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花蕾之间A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育系花蕾ATP含量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尤其在花粉粒成熟早期,仅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的1%;花粉粒成熟早期,不育系花蕾ATP含量下降到不足四分体时期的1/10,说明花药发育通过单核期后耗费了组织内大量的ATP,更重要的是ATP的产生可能出现了障碍;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ATP含量极显著低于各时期的可育株,可能是导致其雄性不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蕾 AtP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质因素对T型杂种小麦种子质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仲齐 饶世达 蒲宗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31,共6页
1993~1996,以T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影响T型杂种小麦种子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核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不育系种子的粒重和发芽率仅分别相当于保持系的90%和50%左右,年份间的变异较大;有些不... 1993~1996,以T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影响T型杂种小麦种子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核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不育系种子的粒重和发芽率仅分别相当于保持系的90%和50%左右,年份间的变异较大;有些不育系种子的发芽率在年份间的变异系数高达23.7%。只有极少数不育系的种子质量与保持系基本相同,且稳定性较好。不育系种子的皱缩程度和发芽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子,其粒重主要取决于不育系,发芽率则与双亲都有关系,当不育系种子的的发芽率在70%以上时,杂交种的发芽率与双亲发芽率的乘积呈高度正相关,r=0.850**。正反交试验表明,恢复基因可以有效地消除T型胞质对种子质量的负效应。普通小麦中的非恢复基因也能有效地抑制T质对种子发育的不良效应,但这类基因的频率很低,其遗传规律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种子质量 稳定性 t型细胞质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小麦中杂种黄化基因Chl和提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布研究
6
作者 陈庆富 周永红 +1 位作者 彭正松 蒋华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本研究以T型不育系QA1104(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2)和Khapli(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1)为测验种,对中国特有小麦等六倍体小麦类型和一些四倍体小麦类型中的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Ch1基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T型不育系QA1104(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2)和Khapli(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1)为测验种,对中国特有小麦等六倍体小麦类型和一些四倍体小麦类型中的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Ch1基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白麦子类型、西藏半野生小麦、云南铁壳麦、圆锥小麦(矮兰麦)一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以及中国圆锥小麦等类型中未发现T型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斯卑尔脱小麦杜哈米林类型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发现有T型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是不存在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新疆稻麦和中国波兰小麦中未发现有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在新疆稻麦中普遍含有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波兰小麦中一些居群有Ch1基因、一些居群无。这暗示: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基因的波兰小麦类型,而且可能是起源于波兰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并经过双二倍体化途径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细胞质 育性恢复基因 杂种黄化 小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