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和Ipomoea lacunos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及鉴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庆昌 米凯霞 +2 位作者 周海鹰 马彪 翟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9-535,共7页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 2,4 D和0.5mg/L KT的改良MS培养基中,4~5天后融合原生质体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12周后,形成直径达1~2mm的小愈伤组织...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 2,4 D和0.5mg/L KT的改良MS培养基中,4~5天后融合原生质体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12周后,形成直径达1~2mm的小愈伤组织。将这些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 mg/L 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0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3.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获得9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其中2株再生植株(KL1和KL3)为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lacunosa 体细胞杂种 植株再生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计福来 王冰 +3 位作者 胡良龙 胡志超 田立佳 于向涛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设计了一款可实现甘薯施肥、起垄、镇压和收获作业的起垄收获多功能机,并阐述了整机和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在粘重土壤区试验考核表明,该机性能稳定,作业顺畅,起垄主要指标为:土垄垄形一致性为97%,土壤容重变化率为2... 设计了一款可实现甘薯施肥、起垄、镇压和收获作业的起垄收获多功能机,并阐述了整机和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在粘重土壤区试验考核表明,该机性能稳定,作业顺畅,起垄主要指标为:土垄垄形一致性为97%,土壤容重变化率为27%,邻接垄垄距合格率为90%;收获主要指标为:明薯率为97%,漏挖率为0.3%,伤薯率为1%,破皮率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起垄 收获 多功能 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崇 焦春海 +5 位作者 杨新笋 张文英 雷剑 柴沙沙 王连军 田小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6-1544,共9页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物中筛选出能扩增单一、清晰明亮且稳定的序列引物,利用其PCR扩增筛选出间隔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序列拼接。利用DnaSP 5.0进行序列特征分析,采用MEGA X计算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筛选获得7对扩增结果较理想的引物,其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共获得3个有效标记(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三者的拼接序列长度为2239 bp,共有7个变异位点,2个单一突变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52份甘薯种质材料中,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变异位点数量(Vs)分别为1、1和5个,单倍型数目(H)分别为2、4和5个,拼接序列的单倍型数目为10个;核苷酸多样性(π)和单倍型多样性(Hd)最高的序列分别为trnT-trnL(π=0.00052)和trnH-psbA(Hd=0.535)。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Tajima’s D、Fu and Li’s D*和Fu and Li’s F*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中性进化模式。基于拼接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1848,平均遗传距离0.1018,其分为五大类,其中第Ⅰ类~Ⅳ类仅含有少量种质,其余41份种质归为第Ⅴ类。【结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但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低,与cpDNA特性和甘薯遗传背景狭窄有关。基于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的拼接序列更能准确分析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有效划分不同类群,为甘薯集团育种提供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绿体基因组(cpDNA) TRNl-TRNF TRNH-PSBA trnT-trnl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淑雅 李向荣 邵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3,684,共6页
目的: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和抗氧化酶等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定空白组、模型组、紫心甘薯总黄酮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00 mg·kg-1、200 mg·kg-1和100 mg·kg-1)和... 目的: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和抗氧化酶等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定空白组、模型组、紫心甘薯总黄酮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00 mg·kg-1、200 mg·kg-1和100 mg·kg-1)和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150 mg·kg-1)。以10 mg·kg-1的0.1%CCl4花生油溶液造模,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紫心甘薯总黄酮组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SOD的活性为104.21±10.39,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70.97±13.52(P<0.01),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为2.20±0.08,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66±0.08(P<0.01),减轻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害。结论: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黄酮类 分析 病理学 损伤 紫心甘薯总黄酮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小鼠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病相关基因TAO1-like的TRAP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崇 王连军 +4 位作者 雷剑 苏文瑾 柴沙沙 杨新笋 张文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52-155,共4页
NBS-LRR是植物中已分离抗病基因最大的一类,TargetofAvrBOperation(TAO1)属于NBS-LRR类基因。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抗病相关的TAO1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出1条固定引物,与11条随机引物组合成11对引物。利用这11对引物对甘薯... NBS-LRR是植物中已分离抗病基因最大的一类,TargetofAvrBOperation(TAO1)属于NBS-LRR类基因。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抗病相关的TAO1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出1条固定引物,与11条随机引物组合成11对引物。利用这11对引物对甘薯品种鄂薯11、鄂紫薯13进行TRAP-PCR扩增,发现11个引物组合扩增出清晰条带,且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该研究获得与TAO1-like基因相关联的TRAP标记,该标记可进行甘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甘薯的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抗病 NBS-lRR类基因 TAO1 TRA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体内离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箐 于立峰 +3 位作者 孙宏丽 唐琪 王宝山 杜希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以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共6个甘薯品种为试材,用1/5 Hoag-land营养液附加不同浓度NaCl(0、0.2%、0.3%和0.5%)处理甘薯苗,观察其生长情况;100 d后取样分别测定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K+含量。结果表明,随... 以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共6个甘薯品种为试材,用1/5 Hoag-land营养液附加不同浓度NaCl(0、0.2%、0.3%和0.5%)处理甘薯苗,观察其生长情况;100 d后取样分别测定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K+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徐薯26受抑制程度最大;根、茎、叶中的Na+含量及Na+/K+比值都有所增加,根中Na+含量最高,而叶中Na+含量最低。可见盐胁迫条件下甘薯将较多的Na+储存在根中从而减少对地上部叶片的伤害,这可能是其忍耐高盐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Na%PlUS%含量 Na%PlUS%/K%PlUS%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lncRNA TCONS_00074371及其靶基因CHI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敏莉 唐锐敏 +4 位作者 张毅 任豫超 董静静 贾小云 贺立恒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599-1607,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功能性非编码RNA。lncRNA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且响应各种逆境胁迫等生物学过程。查尔酮异构酶(CHI)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之一。为了挖掘可能...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功能性非编码RNA。lncRNA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且响应各种逆境胁迫等生物学过程。查尔酮异构酶(CHI)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之一。为了挖掘可能参与甘薯块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lncRNA,课题组前期对徐紫薯3号(紫肉甘薯)和徐薯18号(白肉甘薯)块根进行了lncRNA测序,并对lncRNA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发现lncRNA TCONS_00074371及其靶基因CHI可能与花青素合成相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ncRNA在花青素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文章以徐紫薯3号为试验材料,克隆lncRNA TCONS_00074371及其靶基因CHI,并对CH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TCONS_00074371基因全长为1085 bp;CHI全长852 bp,其ORF长为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CHI基因编码蛋白是一个非分泌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甘薯CHI蛋白与同为旋花科三裂叶薯、圆叶牵牛和牵牛的CHI蛋白聚为同一支,有较近的亲缘关系。RT-qRCR结果显示,lncRNA TCONS_00074371与CHI基因在徐紫薯3号和徐薯18号中存在表达差异,且均在徐紫薯3号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徐薯18号中的表达量较低。推测lncRNA TCONS_00074371可能通过促进CHI的表达进而正调控甘薯块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lncRNA CHI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洁 吴晓晴 +8 位作者 石琨 王磊 纪程 钟月华 冯冰 朱国鹏 孙丽 汪吉东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3-2082,共10页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系干重和根系氮、磷、钾吸收量(P<0.05),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与根系氮、磷、钾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对甘薯根系分泌物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影响明显。在低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膜转运蛋白、矿物质吸收;在高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的植物激素合成、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甘薯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甘薯根系氮、磷、钾吸收量与环烯醚萜苷Caryoptosidic acid、6-反式-白三烯B_(4)、白三烯B_4、2-羟基-4-甲基戊酸、网脉碱、L-阿糖醇、托品酸、橙皮素、坎松醇F的相关性较强,这些代谢物可能在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甘薯根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解析丛枝菌根真菌的促生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功能,为丛枝菌根真菌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丛植菌根真菌 根系分泌物 非靶向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不同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马存金 孔宪奎 +4 位作者 李广华 谷彦冰 王娟 张哲 王庆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10,17,共5页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济薯2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控释期为30 d(T30)、50 d(T50)、70 d(T70)、90 d(T90)4个氮素控释肥处理,以施用等量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氮素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济薯2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控释期为30 d(T30)、50 d(T50)、70 d(T70)、90 d(T90)4个氮素控释肥处理,以施用等量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氮素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适当控释(控释期30~70 d)提高了甘薯中后期(80~160 d)叶片光合性能,促进了干物质向地下部的快速积累和转运分配,甘薯中后期叶片光合指标、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和分配(分配比例和根冠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T50、T70较好,收获期(160 d)2个处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01%、11.32%、21.75%、18.48%和15.62%、11.84%、20.65%、18.84%;当控释期达90 d时,后期(120~160 d)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均低于对照,说明氮素控释期过长不利于甘薯后期干物质向地下部的快速积累和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氮素 控释期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甘薯品种湛薯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0
作者 何霭如 李亚福 +2 位作者 陈胜勇 张昌文 陈宇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8-69,92,共3页
湛薯16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五圃制法,从徐紫薯3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在2019—2020年南方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中,湛薯16鲜薯平均产量33280.05 kg/hm^(2),薯干平均产量9748.9... 湛薯16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五圃制法,从徐紫薯3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在2019—2020年南方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中,湛薯16鲜薯平均产量33280.05 kg/hm^(2),薯干平均产量9748.95 kg/hm^(2),淀粉平均产量6364.35 kg/hm^(2),平均干物率29.14%。该品种鲜薯产量高、熟食口感佳,中抗蔓割病,适宜按照栽培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湛薯16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叶片浸提液对5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67
11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4 位作者 张付斗 金桂梅 刘树芳 杨艳鲜 张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1-1938,共8页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发芽势有显著抑制作用。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和马唐的根长和生物量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时对根长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92.04%和73.33%,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40.99%和46.67%;其次为鬼针草、藿香蓟、牛膝菊;最差的是稗草,随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牛膝菊、鬼针草和马唐的茎长显著地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86.85%和70.64%;其次为鬼针草和牛膝菊;相反藿香蓟和稗草的茎长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藿香蓟的促进率分别为86.97%和16.03%。红薯叶片水浸液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牛膝菊的茎长和生物量有促进作用(低促高抑)。从化感作用响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的综合对比来看,红薯对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其抑制能力显著增加;其中对马唐的为最强,其次为鬼针草、牛膝菊和藿香蓟,相反对稗草具有促进作用(除了浓度0.1 g/m L)。所有这些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杂草化感作用的敏感性趋势总体为:马唐>鬼针草>牛膝菊>藿香蓟,最不敏感或者具有促进作用的是稗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化感作用 恶性杂草 抑制率 化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α亚基基因在甘薯中的超量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雪莲 张聪 +3 位作者 吴洁 蒲志刚 王大一 阎文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ADP-葡萄糖合成反应,是淀粉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之一。为研究甘薯AGPase与块根淀粉合成的关系,从高淀粉甘薯品种川薯34中克隆了AGPase基因的两个α亚基编码序列AGPa1和AGPa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GPa1和pC...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ADP-葡萄糖合成反应,是淀粉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之一。为研究甘薯AGPase与块根淀粉合成的关系,从高淀粉甘薯品种川薯34中克隆了AGPase基因的两个α亚基编码序列AGPa1和AGPa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GPa1和pC-AGPa2后经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分别导入甘薯品种西成薯007;获得表达了GUS的7株AGPa1和5株AGPa2转基因甘薯植株。RT-PCR和AGPase活性检测表明,AGPa1和AGPa2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并引起甘薯叶片中AGPase活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淀粉合成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新笋 焦春海 +4 位作者 夏贤格 雷剑 苏文瑾 王连军 柴沙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改变观念,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域产业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甘薯产业 产业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甘薯种植及其生产机械 被引量:48
14
作者 马标 胡良龙 +3 位作者 许良元 田立佳 计福来 王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我国是世界甘薯生产大国,但其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发展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甘薯的形态特征、生产种植概况、品种类型、种植农艺等角度系统阐述了种植农艺技术现状,介绍国内外甘薯生产机械化现状,并对我... 我国是世界甘薯生产大国,但其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发展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甘薯的形态特征、生产种植概况、品种类型、种植农艺等角度系统阐述了种植农艺技术现状,介绍国内外甘薯生产机械化现状,并对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植 农艺 生产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两个α亚基基因的克隆分析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聪 郑雪莲 +3 位作者 蒲志刚 吴洁 王大一 阎文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9-624,共6页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ADP-葡萄糖合成反应,是淀粉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之一。从高淀粉甘薯品种川薯34总RNA逆转录的cDNA中克隆了AGPa1和AGPa2两个α亚基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插入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 ia1301构建了p...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ADP-葡萄糖合成反应,是淀粉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之一。从高淀粉甘薯品种川薯34总RNA逆转录的cDNA中克隆了AGPa1和AGPa2两个α亚基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插入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 ia1301构建了pC-AGPa1和pC-AGPa2两个双元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获得的工程菌菌株可用于遗传转化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重要的薯类作物,为薯类作物高淀粉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淀粉合成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研究 被引量:78
16
作者 胡良龙 胡志超 +3 位作者 谢一芝 田立佳 计福来 王冰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5,共6页
阐述了我国甘薯生产特点、机械化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用户需求、品种特性、种植方式、收获工艺等角度探索与机械化关系,分析确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所需思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本领域研发、制造、种植、... 阐述了我国甘薯生产特点、机械化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用户需求、品种特性、种植方式、收获工艺等角度探索与机械化关系,分析确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所需思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本领域研发、制造、种植、使用等提供明晰的方向引导。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为:分步推进,先平原后丘陵,先大户后散户;农机农艺融合,以利于机械作业为目标,选育品种,改进和规范栽培技术;提升规范现有垄作技术,研发大型和微小型起垄机具;先栽后浇、分段作业、裸苗移栽优先、重视钵苗移栽;切蔓粉碎还田优先、逐步发展整蔓收集饲用;推进提升分段收获、重视开发丘陵机械、加快研发两段式收获、逐步发展联合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产 机械 技术 路线 移栽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胁迫下不同钾效率甘薯的钾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吉东 王火焰 +4 位作者 许仙菊 宁运旺 张永春 周健民 陈小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钾高效品种徐薯28和低效品种济薯22为材料,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下,甘薯钾的积累与分配及利用规律。结果显示:不施钾显著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抑制块根膨大,但品种间变幅不同,钾高效型徐薯28具有更强的根系膨大能力。徐... 以钾高效品种徐薯28和低效品种济薯22为材料,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下,甘薯钾的积累与分配及利用规律。结果显示:不施钾显著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抑制块根膨大,但品种间变幅不同,钾高效型徐薯28具有更强的根系膨大能力。徐薯28苗期地上部钾浓度显著高于济薯22,叶片和叶柄钾含量分别比济薯22高33.1%、33.9%;但收获期徐薯28植株钾含量为8.7 g/kg,显著低于济薯22的9.8 g/kg。施钾或不施钾下,收获期徐薯28钾分配系数分别为4.2、3.2,济薯22分别为2.0、1.5,表明徐薯28将钾更多分配到块根部分,而济薯22更多分配到茎叶部分。各处理的块根钾利用效率(KIUE-T)为65.1~135.9,施钾及不施钾下,徐薯28块根钾利用效率都显著高于对应的济薯22处理。甘薯植株内钾含量高低是决定济薯22及徐薯28钾利用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两甘薯基因型间钾的利用效率差异主要体现在:徐薯28即使在不施钾下,苗期地上部尤其是茎叶能维持较高的钾含量,为后期块根膨大奠定基础,而收获期维持较高的钾分配系数及植株较低的钾浓度,而济薯22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钾效率 基因型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甘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8
18
作者 郁志芳 夏志华 陆兆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9,共6页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呈同步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则基本保持不变。鲜切甘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2℃,且在该温度下较为稳定,另在50℃处有一肩峰。PPO的最适pH值为4.4,pH4.0以下或者8.5以上PPO活性迅速下降。NaHSO3、CA、EDTA-2Na和VC对鲜切甘薯PPO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甘薯PPO对不同底物的酚类物质亲和力依次为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绿原酸>酪氨酸>苯酚>愈创木酚。鲜切甘薯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和酶促褐变底物为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酶促褐变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甘薯品质及失重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闫海锋 李韦柳 +2 位作者 熊军 韦民政 唐秀桦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质及失重率的影响,为其合理贮藏提供指导,以桂经薯8号为材料,采用常温仓库内贮藏和(9±0.5)℃且相对湿度为(85±5)%的冷库中贮藏,分别在0、15、30、45、60和75 d测定其失重...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质及失重率的影响,为其合理贮藏提供指导,以桂经薯8号为材料,采用常温仓库内贮藏和(9±0.5)℃且相对湿度为(85±5)%的冷库中贮藏,分别在0、15、30、45、60和75 d测定其失重率、干物率、可溶性总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75 d后9℃恒温贮藏的失重率比常温贮藏减少7.1个百分点,干物率减少3.06个百分点,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51.06%,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两者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贮藏到30 d时,常温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下降56.21%,而9℃贮藏时维生素C含量下降41.62%,并且含量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05),但贮藏到75 d时两者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差异并不显著。总体来看,9℃恒温有利于桂经薯8号的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贮藏温度 品质 失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甘薯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46
20
作者 胡良龙 胡志超 +3 位作者 王冰 田立佳 计福来 于向涛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介绍国(境)外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当前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国内外甘薯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为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机械 研究 进展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