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高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机制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峣 谢北辰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7,共18页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验证了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城市人口规模划分下呈现差异化的结果,相较于大城市而言,特大和中小城市高新区的建设更好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从城市区域划分来看则差异相对较小;第三,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是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高新区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制定高新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空间溢出效应 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生态关键区识别研究--以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2
作者 徐曦 钱静 印玉琴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36-44,共9页
生态关键区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其研究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并结合... 生态关键区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其研究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并结合景观连通性对生态源地进行重要性分析,耦合多源数据利用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利用电路理论识别重要生态节点,将重要生态源地及高电流密度重要节点作为生态关键区并进行分级,对照识别结果与遥感影像,基于道路、用地等划分关键区范围、标记实际位置。最终识别出研究区生态关键区50处,其中一级生态关键区11处,二级生态关键区39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格局优化、生态保护优先级、分类保护、保护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节点 生态关键区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战琪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 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因此,中国应继续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围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测度与产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旖琳 吴相利 王丽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85-6002,共18页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水平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森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兴平 袁新国 朱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2,共7页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再开发 南京高新区 土地集约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6
6
作者 洪亮 余晓敏 史晓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1,129,共4页
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涵、意义及其成果、产品,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为确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新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 灰霾 森林固碳 工业布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焕友 苏勤 钱树伟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72-7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已经从单一经济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新城转型。旅游业作为产业链较长、容纳就业人口较多的第三产业,在开发区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已经从单一经济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新城转型。旅游业作为产业链较长、容纳就业人口较多的第三产业,在开发区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旅游新品牌形象难以树立、旅游服务倾向高端群体、旅游项目收益不理想和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不高等,并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及其它处于相似境地的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区位与城市政治级别差异的经营效率及创新效率背反——基于SBM模型的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效率解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白雪洁 闫文凯 孙溪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33,共6页
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测量了我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2007-2011年的经营效率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新区的经营效率与创新效率在区位和所处城市级别上存在背反。通过Tobit回归分析发现经营效率与贸易开放度和企业规模正相关,与工资水平... 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测量了我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2007-2011年的经营效率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新区的经营效率与创新效率在区位和所处城市级别上存在背反。通过Tobit回归分析发现经营效率与贸易开放度和企业规模正相关,与工资水平负相关;创新效率与基础设施、工资和高等院校数量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和科技研发强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经营效率 创新效率 城市政治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结构及空间联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滕堂伟 葛冬亚 胡森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48,共7页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①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第二、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布局形态,分园间产业同构程度总体较弱;②张江示范区各分园区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以空间弱联系和一般联系为主导,较强联系和强联系数量较少;③张江示范区已形成"一主(核心园)"、"三副(杨浦园、闵行园、金桥园)"为核心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而奉贤园、临港园、世博园、静安园、崇明园在整体空间联系网络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促进作为多中心创新区域示范区协同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打造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创新集群;聚焦边缘性分园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网络结构;着力强化沪西南创新带的互动联系,对接杭州科创大走廊,促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产业相似度 空间联系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专业化与产业结构趋同——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民春 蔡宇飞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共5页
按照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分类,对我国几大产业的主要生产区和其他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进行度量,并分析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结果表明,传统产业虽然生产集中,但是专业化生产程度并不高;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全国都有分布,但是专业化... 按照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分类,对我国几大产业的主要生产区和其他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进行度量,并分析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结果表明,传统产业虽然生产集中,但是专业化生产程度并不高;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全国都有分布,但是专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某些地区;数字技术、海洋产业、物联网和创意文化等产业的地理集中和专业化程度相吻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开发区 地区专业化生产 产业结构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以部分省会城市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巧 孔庆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国家高新区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创区政策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阳敏 王前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53,共13页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国家自创区是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驱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并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自创区...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国家自创区是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驱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并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自创区的设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政策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自创区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东部地区国家自创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抑制效应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家自创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成长周期异质性,这是本文的重要创新发现。因此,各自创区需合理规划产业集群体系,特别是西部产业集群,在自创区的制度平台效应下,创新企业、人才、各类平台和机构的协同创新行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国家自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区比经开区更利于地区工业减排吗?——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胜钢 申高翔 郑晶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利用2003-2015年中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匹配得分法对比研究了国家级高新区与国家级经开区对地区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新区明显抑制了地区工业排污的强度,而经开区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进一步... 利用2003-2015年中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匹配得分法对比研究了国家级高新区与国家级经开区对地区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新区明显抑制了地区工业排污的强度,而经开区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进一步分析则说明上述结果产生的重要原因是高新区带来的大量科技创新有效地减弱了工业排污强度。在此基础上,从工业减排角度对提升产业园区准入门槛、加速转型升级、优化组织结构等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级经开区 工业排污强度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评价——以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振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从创业资本供给推力、创业资本需求拉力、创业资本供求黏力3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国家高新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利用SPSS17.0对6个争创建世界一流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 从创业资本供给推力、创业资本需求拉力、创业资本供求黏力3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国家高新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利用SPSS17.0对6个争创建世界一流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进行评价,发现其能力大小依次为:中关村、深圳、张江、东湖、西安、成都。根据评价结果,就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何提高创业资本供求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创业资本 供求能力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导向的开发区再开发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7期118-125,共8页
在现阶段人才驱动的模式转换、产业升级的动力转轨、空间更新的需求转型趋势下,国内诸多开发区面临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及空间再开发问题。本文在梳理创新驱动再开发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从再开发土地识别、功能分解再构、空间差异化再组... 在现阶段人才驱动的模式转换、产业升级的动力转轨、空间更新的需求转型趋势下,国内诸多开发区面临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及空间再开发问题。本文在梳理创新驱动再开发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从再开发土地识别、功能分解再构、空间差异化再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导向的再开发规划路径,最后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国内同类型开发区再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开发区 再开发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4,共6页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 被引量:46
17
作者 邹伟勇 黄炀 +1 位作者 马向明 戴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9,共8页
长期以来,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有的模式已经难以带动开发区的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对开发区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开始由生产环境向"生活环境... 长期以来,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有的模式已经难以带动开发区的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对开发区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开始由生产环境向"生活环境"延伸。基于此,研究以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为视角,宏观层面关注城市与园区的融合,中观层面关注园区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微观层面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并结合荆州开发区案例,提出了开发区与城市融合的一体化构架,探讨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功能完善、转型升级、动态规划实施路径,最后提出配套政策完善建议,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开发区 产城融合 动态规划 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区建设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哲力 顾乃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72,共18页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工业园区 制造业 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开发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满凤 程思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101,共8页
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开发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国家开发区并未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国家开发区的设立显著地提升了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却... 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开发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国家开发区并未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国家开发区的设立显著地提升了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却不能显著提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类型的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国家开发区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降低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但不显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开发区的设立却显著提升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国家开发区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随城市等级的降低而降低,显著提升了“一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对“二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其他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开发区 产业结构合理化 双重差分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能促进绿色发展吗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虹 胡金 +1 位作者 胡明骏 柳晓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5-75,共11页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分位数回归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该政策效应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而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较弱。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够正向调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效应。结论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厘清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利于以产业转移为抓手释放城市绿色发展效应,进一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绿色发展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