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5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及Ecological Footprint一词的翻译 被引量:4
1
作者 匡耀求 黄宁生 《热带地理》 2004年第3期298-300,F003,共4页
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并与我国学者提出的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在方法论上做了比较。着重讨论了生态踩占模型中Ecologicfootprint一词的翻译,认为应根据上下文的意境将其分别译为"生态踩占"... 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并与我国学者提出的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在方法论上做了比较。着重讨论了生态踩占模型中Ecologicfootprint一词的翻译,认为应根据上下文的意境将其分别译为"生态踩占"、"生态立足区"和"生态足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踩占 可持续发展 评价模型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与决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涛 张宏 +3 位作者 徐鑫 曹升亮 张驰 杨宏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33-3749,共17页
公路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如生境干扰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负面影响。为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源头生态保护,弥补路线方案决策时生态约束考虑不足和相近决策结果难抉择等问题,通过预测路域生态系统服... 公路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如生境干扰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负面影响。为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源头生态保护,弥补路线方案决策时生态约束考虑不足和相近决策结果难抉择等问题,通过预测路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同时考虑路线方案占用生态敏感区的面积,建立了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路线方案经过多年冻土和中厚层季节性冻土的面积、路线方案占用草地和林地面积、路域生境质量变化、路域水源涵养量变化、路域土壤侵蚀量变化。建立多维多规则云模型对路线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并在久马高速上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路线方案、以桥隧代路、完善边坡防护、复垦临时占地等方式能够降低路线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研究提出了公路低生态影响评价与决策方法,有助于实现从事后恢复生态环境向事前规划和保护的转变,为公路设计优化、生态风险监测与管理、生态保护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公路生态影响 公路决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军 赵崇辉 +6 位作者 姜业奎 王雯娟 耿明阳 尤正荣 赵远崇 唐洪 彭文君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4,共9页
养蜂业作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与之匹配的蜜粉源植物种植也需要足够的重视。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了蜂群的营养结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是蜂群生存和壮大的物... 养蜂业作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与之匹配的蜜粉源植物种植也需要足够的重视。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了蜂群的营养结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是蜂群生存和壮大的物质基础。长期依赖单一蜜粉源作物会导致蜜蜂营养结构单一、蜂群被迫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以及蜂业发展受季节影响波动大等问题。种植多样化的蜜粉源植物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是对集约农业下单一作物的补充,蜜蜂可以获得均衡的饮食,保证蜂产品的产量,也为野生授粉昆虫和害虫天敌提供了栖息地,进一步改善了作物的授粉环节并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了蜂业与农业的健康发展。种植蜜粉源植物需要科学的指导,对当地蜜粉源及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调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和种植模式;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方合作。鉴于蜜粉源植物在保障蜜蜂健康、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蜜粉源对蜜蜂的影响入手,科学分析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对蜜粉源植物种植与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蜜粉源植物种植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推荐措施,对于昆虫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粉源 蜜蜂 营养 可持续发展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婧 吕奕静 史枫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7-33,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环境责任感与技术改进、效率提升同等重要。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绿色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理论、价值、实践的三重逻辑向度,正视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匹配效度欠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过度张力、人才培养定位...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环境责任感与技术改进、效率提升同等重要。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绿色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理论、价值、实践的三重逻辑向度,正视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匹配效度欠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过度张力、人才培养定位与绿色发展需求之间的低效匹配等现实困境。对此,绿色技能人才培养需从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生产力向“绿”而行;融合数字工具,发挥“1+1>2”的聚合优势;建立绿色创新联盟,打造产教融合“生态链”等方面着手,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能 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ESG发展:“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红军 丁凤茹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2,共19页
“十四五”时期,中国ESG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ESG制度建设取得进展、ESG标准体系加速构建、ESG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企业ESG实践水平稳步提升、ESG评级评价机制持续优化。同时,中国ESG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国家层面ESG整体战... “十四五”时期,中国ESG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ESG制度建设取得进展、ESG标准体系加速构建、ESG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企业ESG实践水平稳步提升、ESG评级评价机制持续优化。同时,中国ESG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国家层面ESG整体战略仍需优化、ESG制度供给与执行机制仍不完善、ESG生态循环的内驱动力不足、推动ESG落地的实用工具缺乏。展望“十五五”时期中国ESG发展,应以构建中国特色的ESG战略体系并提升其可实施性和统筹力为目标,在具体举措上应建立契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ESG发展路径;推动形成系统性、多层次的ESG理性战略共识;构建综合性与专项性并行的ESG制度体系;促进ESG信息流、资金流和实践流的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ESG综合工具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ESG标准体系 可持续发展 生态循环 落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6
作者 申津羽 岑映 +1 位作者 张涵 段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 保护与发展冲突在自然保护地治理中普遍存在,寻求两者和谐共存的路径尤为重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对四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地的2001户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态保护过程中社区发展冲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冲突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受限、限制农业生产方式和野生动物致害,且不同保护地冲突强度存在差异。在生计资本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计资本最高,其他保护地生计资本相近。在生计策略上,兼业型农户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倾向于多元化生计方式应对冲突。此外,资源利用受限和农业生产方式限制对农户家庭人均工资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健全冲突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社区发展政策、提升农户发展能力等策略,以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冲突 农户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7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8
作者 卢以群 肖景峰 成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8-102,共5页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一定参考。生态农业建设是破解传统农业生态困境、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方案,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具有多重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约束加剧,生态价值转化不畅,人力资源不足,经营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需要强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价值 可持续发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政府间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合目的性检视与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庆瑜 余惠民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地区政府间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中国已有超过10年的制度实践,对其实施效果有重新估量和考察的必要。剖析补偿协议的理论预期,形式上具有延展权限、加强合作的目标,实质上具有合理摊销成本、保障治理公平、优化流域国土空间的重任。然... 地区政府间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中国已有超过10年的制度实践,对其实施效果有重新估量和考察的必要。剖析补偿协议的理论预期,形式上具有延展权限、加强合作的目标,实质上具有合理摊销成本、保障治理公平、优化流域国土空间的重任。然而,以19份补偿协议为分析样本予以实际考察可发现,形式层面基本达到理论预期,而实质层面则主要强化了水污染防治。从合目的性检视,补偿协议中实质内容之所以未达预期,主要在于资金短缺无法弥补治理成本、公平失衡导致地区发展不均、要素脱节造成系统调节受限。欲解决上述问题,可在补偿协议中增加调整出资比例、动态调节机制、机会成本核算和产业补偿等具有实质意义的内容,使补偿协议更加有效、公平、可持续地为流域治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协议目的 实质优化 流域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利用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10
作者 宋大利 喻闻 +1 位作者 丁文成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0-1669,共10页
沿海滩涂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貌和植被特征,在保护陆地免受潮流、波浪、海啸、飓风等侵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沿海滩涂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旅游和人类生活改善,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沿海滩涂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貌和植被特征,在保护陆地免受潮流、波浪、海啸、飓风等侵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沿海滩涂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旅游和人类生活改善,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由于沿海滩涂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发达国家在沿海滩涂利用中,经历了从早期以“开发主导”(如围垦造地、港口建设、工业扩张)向“平衡利用与保护”模式的转型,实现了海岸带资源从“掠夺式开发”到“可持续管理”的转变。我国沿海滩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资源丰富,综合发展潜力巨大,开展沿海滩涂高质量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沿海滩涂地资源研究与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形成了滩涂养殖、可再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耕地化改造利用为主的4类利用技术体系,初步实现了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战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智慧化管理与监测数字平台逐步搭建,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精准管控。但目前依然存在滩涂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明,开发与保护失衡,跨区域跨部门间协调不畅,保障与补偿机制和制度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体系不健全,滩涂可持续利用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沿海滩涂管理和利用经验,基于我国沿海滩涂利用现状,未来我国沿海滩涂保护与综合利用对策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加强沿海滩涂管理,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创新体制机制,从智慧监测、动态评价、系统保护、重点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等层面,全面提升滩涂保护和利用的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生态保护 可持续利用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效益分析及其在生态农场的运用探究
11
作者 何雪清 高尚宾 +3 位作者 乔玉辉 柯华东 李锦波 蒋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4-1806,共13页
绿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肥源,对生态农场的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绿肥的应用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伴随着效益间的权衡,因此,在实践中如何优化利用绿肥以实现其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生态农场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本文系统评... 绿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肥源,对生态农场的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绿肥的应用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伴随着效益间的权衡,因此,在实践中如何优化利用绿肥以实现其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生态农场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本文系统评估了绿肥的综合效益,梳理了其高效利用模式,并提出其在生态农场的优化应用策略。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整合了国内外关于绿肥生态效益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对国家级生态农场(中德农场)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绿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模式与成效。研究表明,绿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后茬作物产量平均可提升13.8%,并能有效提高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增加17.3%。然而,其应用也存在权衡,如消耗土壤水分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绿肥种植利用模式主要为轮作与间套作,间套作常见于果园和茶园等经济作物,而轮作主要为小麦与水稻等粮食作物。中德农场案例表明,通过合理规划水稻田和温室大棚的绿肥轮作模式以及科学选择绿肥种类,可以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兼顾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研究揭示了绿肥应用的关键效益及其之间的权衡关系,并提炼了生态农场应用绿肥的策略,即因地制宜选品种,合理安排种植与管理措施,并与其他生态措施协同。研究结果为生态农场高效合理地利用绿肥以及实现生产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场 生态农业 绿肥效益 绿肥种植利用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稀土富集机制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2
作者 李旭清 张运迎 +1 位作者 邓义楠 张岗岚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9,共13页
稀土资源对现代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陆地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已引发环境和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深海稀土资源的发现为全球稀土特别是昂贵的中重稀土供应提供了新机遇,但其稀土元素来源、稀土元素赋存矿物、成矿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尚需... 稀土资源对现代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陆地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已引发环境和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深海稀土资源的发现为全球稀土特别是昂贵的中重稀土供应提供了新机遇,但其稀土元素来源、稀土元素赋存矿物、成矿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尚需深入探讨,开发技术方面亦存在深海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提纯冶炼技术不成熟、环境影响评估不足等问题。本文系统归纳了深海稀土资源的“源-运”过程、赋存状态、成矿机制以及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环境问题。同时,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以促进深海稀土资源的高效、环保开发。同时,建立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优化市场预测模型,并在国际法律框架下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稀土资源 成矿机制 持续开发 资源安全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约束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县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王楠 许岳香 +5 位作者 姚国慧 陈逸聪 刘臣炜 江伊 巩子毓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探析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15—2022年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 探析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以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15—2022年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023—2030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5—2022年“六县”生态安全指数和产业发展指数总体均波动上升,2022年除长兴县外,其他县(市)生态安全指数均高于产业发展指数。(2)2015—2022年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2022年最高的为安吉县(0.760),最低的为郎溪县(0.661)。(3)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是“六县”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阻碍因素,其中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和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4项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4)到2030年,“六县”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达到高水平协调,最低的为郎溪县(0.983)。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全面塑造生态友好型产业布局、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类似地区的县域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 产业合作区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林业背景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宁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生态林业背景下,林业能否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国家提出了生态建设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健全林业科... 生态林业背景下,林业能否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国家提出了生态建设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强林业管理、加强林业生产经营的监察、切实提升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林业背景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康勇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日益突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塑造宜居城市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探讨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理念的核心原则,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策略。通过分析生...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日益突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塑造宜居城市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探讨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理念的核心原则,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策略。通过分析生态理念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呼吁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生态可持续性,倡导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遵循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为创建更环保、和谐和宜居的城市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园林景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生猪产业发展及生态保护对策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悦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该文采用实践调查、文献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方式,对巴彦县生猪养殖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从地理优势、政府保障、产业创新、未来规划方面分析巴彦县生猪产业现状,从养殖规模、市场价格、技术支持、法律规范、可持续发展方面指出巴彦县生猪产... 该文采用实践调查、文献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方式,对巴彦县生猪养殖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从地理优势、政府保障、产业创新、未来规划方面分析巴彦县生猪产业现状,从养殖规模、市场价格、技术支持、法律规范、可持续发展方面指出巴彦县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长远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巴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构建新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生猪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园林景观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7
作者 朱厚宁 潘百涛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6期56-58,71,共4页
针对乡村园林景观领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前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抚顺市苏子生态农业谷和大连铭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研究案例,提出其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从植物配置、生态养护、景观融合以及功能效益提升等关键领域,提出了相应的优... 针对乡村园林景观领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前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抚顺市苏子生态农业谷和大连铭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研究案例,提出其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从植物配置、生态养护、景观融合以及功能效益提升等关键领域,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以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园林景观 可持续发展 植物配置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省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8
作者 王旭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走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辽宁省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体协同性不高、宣传引导不到位、体制机...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走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辽宁省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体协同性不高、宣传引导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基于此,从激发各方主体协同效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推动辽宁省乡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
19
作者 李倩 吴强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50-54,59,共6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典型的生态地质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石漠化生态治理工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喀斯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石漠化的主要成因,讨论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并阐述了我国喀斯...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典型的生态地质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石漠化生态治理工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喀斯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石漠化的主要成因,讨论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并阐述了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常用的治理措施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指出当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持续性、治理效果具有滞后性、土地利用冲突、治理技术存在局限性、治理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智能技术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升治理的精准度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生态修复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园林立体绿化的痛点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爱花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立体绿化通过优化空间利用和改善微气候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立体绿化在设计创新、植物适应、技术设备稳定和管理规范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基于国内外案例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立体...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立体绿化通过优化空间利用和改善微气候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立体绿化在设计创新、植物适应、技术设备稳定和管理规范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基于国内外案例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立体绿化的核心问题,提出以智能化技术、科学规划和政策协同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其与生态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立体绿化 生态修复 智能化养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