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和预后随访信息,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绘制森林图的方法对不同分期下肝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收集2018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75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及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T2/T3相对于T1,OR=5.142/3.390,95%CI=(3.654~7.236)(/2.327~4.939),P<0.001]、远处转移(OR=4.810,95%CI=3.384~6.839,P<0.001)、婚姻状况(OR=0.729,95%CI=0.575~0.925,P=0.009)、放疗(OR=0.361,95%CI=0.260~0.503,P<0.001)、化疗(OR=0.512,95%CI=0.381~0.687,P=0.001)以及手术(OR=0.245,95%CI=0.105~0.574,P=0.028)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将logistic回归中有意义的变量如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显示该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86(95%CI=0.762~0.81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0(95%CI=0.764~0.812)。仅放疗这种干预方式在任何肿瘤分期的患者中都展现出了优势(P=0.003、P=0.013、P=0.003)。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无论哪种干预方式都会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P<0.001,P=0.001,P<0.001,P=0.004),但是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是否进行干预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没有影响(P>0.05)。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化疗或化疗+放疗干预方式的患者与未进行干预的患者相比生存率更高(P<0.001,P=0.001,P<0.001,P=0.004),在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的干预方式展现出优势(P=0.002)。结论: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4-2013年诊断为PLCNEC的患者1 656例,描述其基本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可视化的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通过重复抽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1 656例PLCNEC患者中,男性(55.37%)和诊断年龄≥65岁(52.05%)居多,以白种人(84.12%)为主;40.94%做过手术治疗,37.80%做过放疗,51.93%做过化疗。生存分析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黑种人及其他种族、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5岁,肿瘤长径增大,肿瘤向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扩散为危害因素,肿瘤部位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利用上述与OS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通过基本临床特征来预测PLCNEC患者的1年生存率。重复抽样验证发现该模型1年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C-index为0.76)。结论 PLCNEC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基线肿瘤长径、肿瘤扩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临床特征与PLCNEC生存预后相关;成功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NEC患者1年生存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和预后随访信息,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绘制森林图的方法对不同分期下肝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收集2018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75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及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T2/T3相对于T1,OR=5.142/3.390,95%CI=(3.654~7.236)(/2.327~4.939),P<0.001]、远处转移(OR=4.810,95%CI=3.384~6.839,P<0.001)、婚姻状况(OR=0.729,95%CI=0.575~0.925,P=0.009)、放疗(OR=0.361,95%CI=0.260~0.503,P<0.001)、化疗(OR=0.512,95%CI=0.381~0.687,P=0.001)以及手术(OR=0.245,95%CI=0.105~0.574,P=0.028)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将logistic回归中有意义的变量如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显示该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86(95%CI=0.762~0.81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0(95%CI=0.764~0.812)。仅放疗这种干预方式在任何肿瘤分期的患者中都展现出了优势(P=0.003、P=0.013、P=0.003)。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无论哪种干预方式都会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P<0.001,P=0.001,P<0.001,P=0.004),但是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是否进行干预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没有影响(P>0.05)。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化疗或化疗+放疗干预方式的患者与未进行干预的患者相比生存率更高(P<0.001,P=0.001,P<0.001,P=0.004),在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的干预方式展现出优势(P=0.002)。结论: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文摘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
文摘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4-2013年诊断为PLCNEC的患者1 656例,描述其基本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可视化的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通过重复抽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1 656例PLCNEC患者中,男性(55.37%)和诊断年龄≥65岁(52.05%)居多,以白种人(84.12%)为主;40.94%做过手术治疗,37.80%做过放疗,51.93%做过化疗。生存分析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黑种人及其他种族、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5岁,肿瘤长径增大,肿瘤向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扩散为危害因素,肿瘤部位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利用上述与OS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通过基本临床特征来预测PLCNEC患者的1年生存率。重复抽样验证发现该模型1年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C-index为0.76)。结论 PLCNEC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基线肿瘤长径、肿瘤扩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临床特征与PLCNEC生存预后相关;成功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NEC患者1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