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武 姜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6-994,共9页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评估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预后的列线图。方法:获取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的6 028例PRC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4 220)和验证队列...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评估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预后的列线图。方法:获取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的6 028例PRC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4 220)和验证队列(n=1 808)。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筛选与PRCC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基于Cox模型,构建一个列线图预测PRCC患者的预后,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C指数检测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来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结果: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到6 028例PRCC患者的数据。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的年龄、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AJCC,第7版)、手术治疗、肿瘤数量和婚姻状况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变量。将所有变量合并以建立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807(95%CI=0.779~0.834)和0.800(95%CI=0.759~0.841),而AJCC TNM分期的C指数分别为0.686(95%CI=0.667~0.706)和0.668(95%CI=0.638~0.697),表明与AJCC TNM分期系统相比,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队列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生存率预测与实际生存率之间高度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有助于临床评估PRCC患者OS,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列线图 seer数据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廖薇薇 李娆 +1 位作者 徐雨晨 易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和预后随访信息,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绘制森林图的方法对不同分期下肝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收集2018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75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及手术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T2/T3相对于T1,OR=5.142/3.390,95%CI=(3.654~7.236)(/2.327~4.939),P<0.001]、远处转移(OR=4.810,95%CI=3.384~6.839,P<0.001)、婚姻状况(OR=0.729,95%CI=0.575~0.925,P=0.009)、放疗(OR=0.361,95%CI=0.260~0.503,P<0.001)、化疗(OR=0.512,95%CI=0.381~0.687,P=0.001)以及手术(OR=0.245,95%CI=0.105~0.574,P=0.028)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将logistic回归中有意义的变量如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显示该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86(95%CI=0.762~0.81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0(95%CI=0.764~0.812)。仅放疗这种干预方式在任何肿瘤分期的患者中都展现出了优势(P=0.003、P=0.013、P=0.003)。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无论哪种干预方式都会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P<0.001,P=0.001,P<0.001,P=0.004),但是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是否进行干预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没有影响(P>0.05)。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化疗或化疗+放疗干预方式的患者与未进行干预的患者相比生存率更高(P<0.001,P=0.001,P<0.001,P=0.004),在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仅进行放疗的干预方式展现出优势(P=0.002)。结论: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婚姻状况、放化疗和手术情况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seer数据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SEER数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伶俐 黄玥晔 杨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 目的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时均有远处转移(M1期),根据骨、脑、肝、肺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6组:骨转移组、脑转移组、肝转移组、肺转移组、none组(无上述4个器官转移)和多器官转移(MOM)组(上述4个器官中有任意2个或2个以上器官转移),分析不同器官远处转移对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MOM为SCLC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占32.8%(3 396/10 347);其次为肝转移,占19.0%(1 971/10 347);脑转移占12.1%(1 251/10 347);骨转移占10.0%(1 033/10 347)。SCLC特异性死亡率为:骨转移77.2%(797/1 033),脑转移74.1%(927/1 251),肝转移82.4%(1 625/1 971),肺转移73.4%(504/687),MOM 81.6%(2 770/3 39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none组为对照,MOM组和肝转移组具有最高的死亡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80(1.66~1.96)和1.69(1.54~1.85),其次为骨转移组和脑转移组,分别是1.24(1.12~1.39)和1.28 (1.16~1.42),P均<0.001。肺转移组具有最低的死亡HR,为1.07(95%CI:0.95~1.21,P=0.27)。结论在SCLC中,多器官转移和肝转移预后最差,特异性死亡率最高,其次为骨转移和脑转移,肺内转移预后相对最好。因此对于SCLC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根据其不同的转移器官进行不同强度的治疗,对具有肝转移及多器官转移者要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远处转移 死亡率 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异时双原发肺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
作者 曾榆凯 王光辉 +4 位作者 郑昊天 赵小刚 王亚东 申洪昌 杜贾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9-1205,共7页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探究异时双原发肺癌(metachronous dual primary lung cancer,mDPLC)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通过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探究异时双原发肺癌(metachronous dual primary lung cancer,mDPLC)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通过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获得mDPLC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建模和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训练集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纳入列线图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预测。通过C-指数、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es,DCA)和综合鉴别改进(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分对预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共有610例mDPLC患者纳入训练集,260例mDPLC患者纳入验证集。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9~76岁:HR=1.453,95%CI=1.007~2.096,P=0.046;≥77岁:HR=1.953,95%CI=1.303~2.926,P<0.001)、性别(女性:HR=0.669,95%CI=0.529~0.845,P=0.001)、病理类型(腺癌+鳞癌:HR=2.251,95%CI=1.583~3.200,P<0.001)、TNM分期(Ⅲ:HR=1.611,95%CI=1.126~2.305,P=0.009;Ⅳ:HR=2.443,95%CI=1.713~3.486,P<0.001)、淋巴结转移(是:HR=1.653,95%CI=1.199~2.280,P=0.002)、手术(1次:HR=1.431,95%CI=1.110~1.844,P=0.006;0次:HR=1.845,95%CI=1.183~2.878,P=0.007)和化疗(是+否:HR=0.603,95%CI=0.433~0.842,P=0.003)是独立预后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11(95%CI=0.696~0.726,P<0.05),0.677(95%CI=0.655~0.699,P<0.05)。训练集中ROC曲线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AUC值分别为0.756(95%CI=0.713~0.800,P<0.05)和0.785(95%CI=0.732~0.838,P<0.05),验证集中ROC曲线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AUC值分别是0.695(95%CI=0.621~0.769,P<0.05)和0.711(95%CI=0.618~0.804,P<0.05)。训练集中3年和5年的IDI值分别为9.0%(P<0.001)和11.9%(P<0.001),验证集中3年和5年的IDI值分别为6.6%(P<0.001)和7.8%(P<0.001)。根据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的模型经验证可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并且效果优于TNM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mDPLC预后预测模型,内部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可为mDPLC患者提供准确和个性化的生存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时双原发肺癌 预测模型 列线图 COX回归分析 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患者生存预测的列线图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祖强 吴中杰 +3 位作者 胡奕 张雁飞 丁聪毅 邹昕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 预后因素 seer数据库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坤 王哲 +2 位作者 杨柳 侯兰 张聚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4-63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415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乳腺IMPC患者资料,并对中国和美国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进行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癌症特异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率。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对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是否为第一原发肿瘤、T分期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M分期以及分子分型与乳腺IMPC预后相关(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OS和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OS和CSS模型中建模集C-index分别为0.85和0.79,验证集外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72和0.70,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81和0.7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接近,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列线图能准确预测中国及美国乳腺IMPC患者的预后,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seer 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可改善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生存
7
作者 王庆华 尹瑞华 +6 位作者 汤婉芬 李成辉 郑红娟 张霞 金霞云 应明亮 傅健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602,共9页
目的:评估原发灶切除术及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CRNE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录的转移性CRNE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均衡组间差异,用... 目的:评估原发灶切除术及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CRNE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录的转移性CRNE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均衡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Log-rank等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生存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选取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符合相同筛选条件的转移性CRNEC病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39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转移性CRNEC患者,其中接受原发灶切除术172例,未行手术221例,倾向评分匹配后纳入的原发灶切除术患者和未手术患者各17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手术患者比较,原发灶切除术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P<0.05);而与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的患者比较,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方式是影响转移性CRNE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接受原发灶切除术的CRNEC患者,直肠神经内分泌癌、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与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可为转移性CRNE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原发灶切除术,且术中阳性淋巴结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手术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和肺外小细胞癌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熊艳 陈海文 +1 位作者 牛玉春 张洁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4-571,共8页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SCLC和EPSCC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通过SEER stat软件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75-2016年112 415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和生存时间。分类变量用例(%)描述,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单变量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收集112 415例小细胞癌患者,其中SCLC和EPSCC分别为107165例(95.3%)和5 250例(4.7%)。在肺外小细胞癌中,以泌尿和消化系统小细胞癌占比最多,分别为1.5%和1.4%。生存分析表明EPSCC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SCLC(P <0.001),其中头颈部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28.6%;其次为子宫、卵巢的小细胞癌,为27%和26%;而原发于胰腺、阑尾和肝脏的5年生存率较低,分别为4.3%、0和0。Cox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及是否接受手术和(或)放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 <0.05)。结论 肺内小细胞癌患者数量远高于肺外小细胞癌患者(95.3%vs. 4.7%),但其5年生存率远低于EPSCC(5.4%vs. 17.1%);在EPSCC患者中,原发于头颈部的小细胞癌5年生存率最高,为28.6%,而原发于肝脏和阑尾的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为0且低于SCLC的5年生存率(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肺外小细胞癌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模型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峤 许子寒 +3 位作者 郑林鹏 陈明镜 余永新 孙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LCNEC)的临床特征和患者生存情况,建立预后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4-2013年诊断为PLCNEC的患者1 656例,描述其基本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可视化的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通过重复抽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1 656例PLCNEC患者中,男性(55.37%)和诊断年龄≥65岁(52.05%)居多,以白种人(84.12%)为主;40.94%做过手术治疗,37.80%做过放疗,51.93%做过化疗。生存分析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黑种人及其他种族、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为保护因素,而年龄≥65岁,肿瘤长径增大,肿瘤向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扩散为危害因素,肿瘤部位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利用上述与OS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通过基本临床特征来预测PLCNEC患者的1年生存率。重复抽样验证发现该模型1年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C-index为0.76)。结论 PLCNEC患者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5%;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基线肿瘤长径、肿瘤扩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临床特征与PLCNEC生存预后相关;成功建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可预测PLCNEC患者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特征 seer数据库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