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油性硫化锰纳米微粒的化学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7
1
作者 马良 徐洮 +1 位作者 张治军 赵家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表面修饰的方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的硫化锰(MnS)纳米微粒,用XPS、FTIR、TGA、TEM和HREM等技术对用表面修饰法得到的MnS纳米微粒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修... 采用表面修饰的方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的硫化锰(MnS)纳米微粒,用XPS、FTIR、TGA、TEM和HREM等技术对用表面修饰法得到的MnS纳米微粒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得到的MnS纳米微粒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微粒的分散件好、不团聚,制备出的MnS纳米晶核具有γ-MnS的晶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纳米微粒 硫化锰 ddp 亲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表面修饰对纳米ZnS∶Mn^(2+)溶胶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力 张家骅 +2 位作者 骆永石 吕少哲 王笑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胶体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乙醇溶胶 ,观察到Zn2 + 的引入对内部Mn2 + 的4T1→6A1跃迁的 5 80nm橙色发光有激活作用 ,而外加的Mn2 + 对该橙色发光有猝灭作用。Zn2 + 的吸附通过形成单层ZnS壳 ,减少了表面猝灭中心 ,... 利用胶体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乙醇溶胶 ,观察到Zn2 + 的引入对内部Mn2 + 的4T1→6A1跃迁的 5 80nm橙色发光有激活作用 ,而外加的Mn2 + 对该橙色发光有猝灭作用。Zn2 + 的吸附通过形成单层ZnS壳 ,减少了表面猝灭中心 ,从而使发光强度增加 ,这种表面猝灭中心最有可能是来自表面S2 -孤对电子的悬空键。Mn2 + 的猝灭过程不能用纯粹动态的猝灭过程来描述 ,Mn2 + 本身很可能就是橙光的猝灭中心。考虑到Mn2 + 在颗粒表面上的按泊松分布 ,并假设单个Mn2 + 能 1 0 0 %猝灭Mn2 + 5 80nm发射 ,理论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通过对猝灭数据的拟合 ,估算出的颗粒尺寸小于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算得的 3 .1nm ,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表面修饰 光致发光 硫化锌溶胶 锰离子 激活 猝灭中心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镍粉及其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威娜 黄昊 +3 位作者 张雪峰 李哲男 左芳 董星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使用稀盐酸处理纳米镍粉表面的氧化层,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镍粉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活性指数、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改性后粉体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利用同轴波导的方法对粒子进行了电磁参数的测定。将实验所得到的电... 使用稀盐酸处理纳米镍粉表面的氧化层,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镍粉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活性指数、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改性后粉体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利用同轴波导的方法对粒子进行了电磁参数的测定。将实验所得到的电磁参数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转化成材料对电磁波功率损耗值。结果表明,稀盐酸可以去除纳米镍粉表面氧化层;用5%(质量分数)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镍粉能够显著提高纳米镍粉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电磁波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粒子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电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 PbS 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抗磨性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爽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的PbS纳米微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对其形貌和晶体结构作了观察分析,通过四球试验考察了它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微粒的粒径大都在3~5nm之间,具有方铅矿的晶体结构,其... 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的PbS纳米微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对其形貌和晶体结构作了观察分析,通过四球试验考察了它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微粒的粒径大都在3~5nm之间,具有方铅矿的晶体结构,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抗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纳米微粒 硫化铅 润滑油 抗磨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颖敏 侯玉婧 俞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3-618,共6页
为改善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以硅烷偶联剂KH-570,分散剂BYK-163和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沉降率、FTIR和SEM等表征评定方法,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H570能够对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并且效果优... 为改善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性,以硅烷偶联剂KH-570,分散剂BYK-163和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沉降率、FTIR和SEM等表征评定方法,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H570能够对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并且效果优良.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30min左右,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中,涂料各项性能都有较大改善,均达到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KH570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修饰的蜡烛灰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佳星 姚美焕 +1 位作者 蔡美荣 周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6,共9页
通过简单方法收集的蜡烛灰表面呈负电性,可以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修饰,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修饰后蜡烛灰的形貌,发现蜡烛灰是由20 nm左右的洋葱状碳纳米颗粒组成,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加均匀,修饰后明显改善其... 通过简单方法收集的蜡烛灰表面呈负电性,可以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修饰,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修饰后蜡烛灰的形貌,发现蜡烛灰是由20 nm左右的洋葱状碳纳米颗粒组成,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加均匀,修饰后明显改善其在液体石蜡(LP)中的分散稳定性.利用Optimol SRV-IV往复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修饰前后蜡烛灰在LP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蜡烛灰作为LP的添加剂不能明显改善其润滑性能,但是表面修饰的蜡烛灰在LP中能够显著降低摩擦和减小磨损,因而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能谱进一步推测两种蜡烛灰在LP中的润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烛灰 洋葱状碳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亲特性的水相哑铃型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新利 罗健辉 +4 位作者 王平美 何玫莹 王乙涵 肖沛文 江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3-660,共8页
以纳米SiO2水溶胶为原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PTES)为改性剂,在水基环境下分别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了具有亲水特性的APTES改性SiO2粒子和具有亲油特性的CPTES改性SiO2粒子水溶胶。2种粒子按不... 以纳米SiO2水溶胶为原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PTES)为改性剂,在水基环境下分别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了具有亲水特性的APTES改性SiO2粒子和具有亲油特性的CPTES改性SiO2粒子水溶胶。2种粒子按不同比例混合,利用接枝在SiO2粒子表面氨基和氯丙基的取代反应,使得2种具有亲水/亲油特性的改性SiO2纳米粒子偶联,制备了粒径为40~50 nm的哑铃型SiO2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动态光散射(DL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2种粒子成功偶联形成了具有哑铃型结构的水相SiO2纳米粒子,该粒子两面具有不同的亲水性,粒径近似等于APTES改性SiO2粒子和CPTES改性SiO2粒子的粒径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型SiO2纳米粒子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水相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成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寒霜 李筱玲 高明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2-337,共6页
以高温溶剂热分解法制备了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和异硫氰酸酯(FITC),通过控制粒径大小和形貌等对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为Fe_3O_4纳米颗粒在活体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EM,XRD,FT... 以高温溶剂热分解法制备了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和异硫氰酸酯(FITC),通过控制粒径大小和形貌等对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为Fe_3O_4纳米颗粒在活体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EM,XRD,FTIR,TG,VSM等方法对纳米颗粒的弛豫性、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4 nm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呈球形且尺寸分布较窄、单分散性好、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和超顺磁特性;成功修饰PEI和FITC后的Fe_3O_4纳米颗粒水动力学直径增大,尺寸分布较窄,在水相中稳定、均匀存在,饱和磁化强度降低,但仍具有超顺磁特性,荧光稳定性较好;Fe_3O_4-PEI-FITC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纵向弛豫率和横向弛豫率分别为7.96 m/ms和25.83 m/ms,适合应用于T_1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 磁化强度 造影剂 弛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