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ctor modeling of robotic helical milling hole move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roughness of hole surface 被引量:2
1
作者 SHAN Yi-cai HE Ning +2 位作者 LI Liang ZHAO Wei YANG Yin-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818-1824,共7页
To avoid the machine problems of excessive axial force, complex process flow and frequent tool changing during robotic drilling holes, a new hole-making technology (i.e., helical milling hole) was introduced for desig... To avoid the machine problems of excessive axial force, complex process flow and frequent tool changing during robotic drilling holes, a new hole-making technology (i.e., helical milling hole) was introduced for designing a new robotic helical milling hole system, which could further improve robotic hole-making ability in airplane digital assembly. After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lical milling hol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wo typical robotic helical milling hole systems were summarized. Then, vector model of helical milling hole movement was built on vector analysis method. Finally, surface roughness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principle of helical milling hole, then the influence of mai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surface roughness was analyze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oretical surface roughness of hole becomes poor with the increase of tool speed ratio and revolution radius. Meanwhile, the roughness de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e of tool teeth number. The research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in helical milling 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milling hole robotic hole-making system vector modeling theoretical surface r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into Freedom Surface Modeling System of Double Beta Spline in Space
2
作者 Liu Xumin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Jinzhou Teachers College, Liaoning 121000, P. R. China Xu Weixiang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Liu Xumin & Xu Weixiang Research into Freedom Sur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3期65-73,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double Beta spline curved surfac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doubl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lgorithm principles, the treatment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alternation of projection, the al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double Beta spline curved surfac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doubl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lgorithm principles, the treatment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alternation of projection, the algorithms of elimination hiddle line, the process to display and the primiples to produce the shaded curved surface. Based on all the above, a freedom surface modeling system (FSMS) is designed and some examples developed on FSMS are verifi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d surface modeling Double Beta spline curved surface Elimination hiddle line Piece together Shaded curved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模态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3
作者 李智杰 程鑫 +3 位作者 李昌华 高元 薛靖裕 介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1000,共12页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充分,融合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提取和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通过构建双分支编码器,模型能够分别提取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和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的高程信息,并深入挖掘nDSM的几何形状信息。引入跨层丰富模块细化完善每层特征,从深层到浅层充分利用多层的特征信息。完善后的特征通过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对特征进行差异性互补和交叉融合,以减轻分支结构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多模态特征的优势,从而提高遥感影像分割精度。在ISPRS Vaihingen和Potsdam数据集上进行实验,mF1分数分别达到了90.88%和93.41%,平均交互比(mIoU)分别达到了83.49%和87.85%,相较于当前主流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 语义分割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三维曲面Spline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彦 蒋勇 +2 位作者 孙涵 安振昌 黄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52-1365,共14页
利用149个地面实测数据以及12个子午工程测点数据,50个CHAMP卫星高度实测数据,并结合高空180km处的50个IGRF12数据点,基于这三个高度的数据首次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三维曲面Spline(3DSpline)模型.在境外添加了39个测点以控制边界效应.... 利用149个地面实测数据以及12个子午工程测点数据,50个CHAMP卫星高度实测数据,并结合高空180km处的50个IGRF12数据点,基于这三个高度的数据首次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三维曲面Spline(3DSpline)模型.在境外添加了39个测点以控制边界效应.通过CM4模型将所有测点的场源进行分离,统一通过主磁场值建模分析.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曲面Spline(2DSpline)以及Taylor(2D Taylor)、三维Taylor(3D Taylor)模型及IGRF12模型相比较,结果显示3DSpline模型的空间分布与其他模型整体趋势一致,但更为曲折,随着高度上升,3DSpline模型的要素Y的强度逐渐减弱.通过比较3DSpline、2D和3DTaylor模型对于不同高度6个缺测点的模拟值,残差和均方根偏差(RMSE),3DSpline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要素Y、Z和总强度F的RMSE值要比其他模型低50%以上.3DSpline模型在不同高度处的模拟效果主要取决于该高度附近的实测值数量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三维模型 曲面spline 子午工程 CHAMP卫星 IGRF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舰船三维模型设计方法
5
作者 林静 关珂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3,共4页
针对舰船设计中模型构建质量较差、视觉呈现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舰船三维模型设计方法。利用Bézier曲面和B样条曲面设计精确、复杂的A级曲面模型,赋予A级曲面模型不同的材质和色彩,使用A级曲面模型构建舰船船... 针对舰船设计中模型构建质量较差、视觉呈现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舰船三维模型设计方法。利用Bézier曲面和B样条曲面设计精确、复杂的A级曲面模型,赋予A级曲面模型不同的材质和色彩,使用A级曲面模型构建舰船船体、上层建筑、机械设备等的三维结构,采用无缝纹理映射方法将标定的舰船纹理图像映射至舰船三维模型,将设计元素和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验证,完成舰船三维模型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设计模型与最初的概念草图一致度高,模型分辨率达到2200 ppi以上;纹理映射分析的各项指标均在95%以上,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BÉZIER曲面 B样条曲面 三维模型 纹理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点云距离和角度双阈值的桥梁拉索表面缺陷精确检测
6
作者 夏晓华 朱英硕 +1 位作者 邱法博 陈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针对点云分割算法应用于桥梁拉索表面缺陷检测时容易出现错分割和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点云距离和角度双阈值的桥梁拉索表面缺陷精确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设置拉索表面点到拟合圆柱面的距离阈值,实现缺陷初步检测;然后,设计结... 针对点云分割算法应用于桥梁拉索表面缺陷检测时容易出现错分割和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点云距离和角度双阈值的桥梁拉索表面缺陷精确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设置拉索表面点到拟合圆柱面的距离阈值,实现缺陷初步检测;然后,设计结合点云聚类和方框滤波的拉索表面缺陷感兴趣(ROI)区域提取方法,基于初步检测结果,通过改进欧式聚类算法和方框滤波,分割出ROI区域;最后,构建一种基于点云法向量和拟合圆柱径向向量夹角的缺陷边界检测方法,通过设置角度阈值,分割出ROI区域中的缺陷点,实现了拉索缺陷区域边界的精确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进行ROI区域提取和不进行点云聚类的ROI区域提取方法,所提方法能够减少40%以上的点云数据量,缩短超过15%的检测时间;拉索表面缺陷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召回率分别为96.83%和94.42%,综合评价指标F分数达到95.58%,均优于对比的随机抽样一致算法和区域生长算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拉索 表面缺陷检测 点云 感兴趣区域提取 法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URBS为输入曲面的T-Splines建模思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源 张继晓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建模是现代工业设计中一个重要步骤,随着建模软件的不断增加,不同的建模思路也相互影响,采取合理的建模方法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有效方法。以犀牛NURBS曲面为载体,探究NURBS-TS-NURBS的建模思路,弥补RHINO中NURBS曲面建模的不足,并且... 建模是现代工业设计中一个重要步骤,随着建模软件的不断增加,不同的建模思路也相互影响,采取合理的建模方法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有效方法。以犀牛NURBS曲面为载体,探究NURBS-TS-NURBS的建模思路,弥补RHINO中NURBS曲面建模的不足,并且列举汽车前盖的建模案例,形象展现该方法灵活可反复修改曲面的优势。该方法适用于建模中期反复修改曲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NURBS T—splines 曲面建模 RHI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ended Cubic Uniform B-spline and α-B-spline 被引量:21
8
作者 XU Gang WANG Guo-Zhao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0-983,共4页
花键曲线和表面在 CAD 和计算机图形起一个重要作用。在这份报纸,我们建议立方的一致 B 花键的几延期。然后,我们在场插入内推的延期 -B-spline 基于新 B 花键和单个相配技术。延期的优点是他们有全球、本地的形状参数。而且,我们也... 花键曲线和表面在 CAD 和计算机图形起一个重要作用。在这份报纸,我们建议立方的一致 B 花键的几延期。然后,我们在场插入内推的延期 -B-spline 基于新 B 花键和单个相配技术。延期的优点是他们有全球、本地的形状参数。而且,我们也在数据插值和多角形的形状变丑调查他们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CAD 图象处理技术 几何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电压矢量的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昕博 刘慧博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9,共9页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中矢量作用方向、幅值局限导致控制系统稳态特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引入虚拟矢量来扩展电压矢量控制集为系统提供更灵活的控制选择。其次,根据无差...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中矢量作用方向、幅值局限导致控制系统稳态特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引入虚拟矢量来扩展电压矢量控制集为系统提供更灵活的控制选择。其次,根据无差拍控制原理获得参考电压矢量,并判断出参考电压矢量在扇区的具体位置。以电压矢量为价值函数的基础元素,并对参考电压矢量与有效电压矢量做差分析。根据设计出的筛规则获得最优有效电压矢量,简化了电压矢量筛选过程。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显著地减少了电流与转矩脉动,另外在电机转速方面呈现出更加平滑的速度曲线与更小的超调量,提高了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与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三矢量 扩展矢量 无差拍控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铣刀螺旋槽截面预测模型
10
作者 张富能 林志伟 +2 位作者 程思元 薛勇 傅建中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基于点云离散的思想,将铣刀棒料离散为点云集合,将砂轮简化为回转面及中心矢量表达的二维模型,建立判断棒料截面点云与砂轮回转面是否包含的磨削切除预测模型,并利用预测截面点云集合计算螺旋槽相关参数。采用OCC建立实际仿真磨削的点... 基于点云离散的思想,将铣刀棒料离散为点云集合,将砂轮简化为回转面及中心矢量表达的二维模型,建立判断棒料截面点云与砂轮回转面是否包含的磨削切除预测模型,并利用预测截面点云集合计算螺旋槽相关参数。采用OCC建立实际仿真磨削的点云切除过程模块,实现对预测螺旋槽截面的显示以及结构参数的精确计算。通过改变砂轮结构位置参数,给出螺旋槽截面相关参数变化规律,并对其中具体实例进行了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回转面 中心矢量 预测模型 仿真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和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动作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恒玮 徐林森 +2 位作者 陈根 汪志焕 眭翔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4-132,共9页
准确识别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意图是实现高效康复训练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上肢动作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预训练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肌电动作识别方法... 准确识别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意图是实现高效康复训练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上肢动作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预训练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肌电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通道之间的关联性,将预处理后的时域信号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转换为对应频谱图,并将所有通道的频谱图沿竖直方向拼接。利用两种微调的预训练模型VGG16和Resnet50对肌电图像提取特征,分别考虑三种上肢动作识别方案:仅使用微调的预训练模型进行识别、单个微调预训练模型提取特征后使用SVM进行识别、两个微调预训练模型提取特征拼接后使用SVM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采集的受试者肌电信号数据集上均达到90%以上的识别精度,可有效区分不同的上肢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动作识别 表面肌电信号(sEMG)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预训练模型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礼云 褚含冰 +1 位作者 秦利娟 张娴静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提取过程中点云边界数据难以精准配准,导致提取精度和效率较差。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激光扫描信息实施分析,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摄像机对激光点云实施标定,获取激光... 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提取过程中点云边界数据难以精准配准,导致提取精度和效率较差。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激光扫描信息实施分析,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摄像机对激光点云实施标定,获取激光点云图像,通过主成分分析、曲面拟合以及滤波算法对获取图像实施去噪处理,最后对图像实施灰度化以及高斯滤波处理,同时结合大津阈值法提取图像中心点法线方向上的灰度中心,以此实现对激光点云边界法向矢量的提取。经试验验证,所提方法提取的法向矢量夹角特征与理想状态下的夹角特征基本一致,且提取效率高、迭代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挖掘 激光点云 法向矢量 图像去噪 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瑞昌M_S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50
13
作者 顾左文 张毅 +5 位作者 姚同起 高金田 刘欣 陈斌 詹志佳 顾春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621,共11页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显示,震中周围100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而该异常在“1970.0中国...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显示,震中周围100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而该异常在“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中并不存在.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并建立了“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该模型显示,震后“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明显减弱.因此认为,“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曲面样条模型 地磁异常 九江-瑞昌Ms5.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斌 倪喆 +3 位作者 徐如刚 顾左文 袁洁浩 王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6-1456,共11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的各地磁要素空间分布与"2005.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较相似,但局部略有变化.比如对于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大致可理解为负值区域增强;磁倾角I在我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大部大面积正异常区消失了,但在我国西北部大面积的负异常区仍然维持;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整体的负异常分布仍然维持,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局部的正异常分布则略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的空间分布,在2010.0年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区,而且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条东西条带状的正异常区,似乎可认为是2005.0年代存在于太平洋的正异常区向西移动扩大的结果."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描述的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相对较为曲折,最显著的异常位于蒙古境内,其次为滇东北地区、东北及华北大部、新疆等地区;磁倾角I和垂直分量Z相对较为平缓,最显著的异常存在于蒙古境内,其次的异常在内蒙满洲里附近;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最为显著的异常位于满洲里附近,其次的主要异常区位于新疆地区、京津附近、滇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球冠谐和模型 曲面样条模型 中国及邻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场水平梯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彦 潘剑君 +2 位作者 安振昌 孙涵 毛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9-2906,共8页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中各分量的ψ(纬度)和λ(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F、D、I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图,将其与2000年IGRF10的水平梯度图作比较,最后对水平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三种梯度图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F和I的水平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F随纬度增加,变幅约为7.0~6.0nT/min,在中部地区(25°~35°N,90°~120°E)强度达到最大;I随纬度的增加,变幅约为2′/min~1′/min;D的水平梯度随纬度和经度而变化,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变幅分别约为0.4′/min~—0.3′/min和—0.1′/min~—0.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多项式 曲面spline 地磁场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任意空间曲面的三角函数方法 被引量:48
16
作者 朱仁芝 程谟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在CAGD中,曲线曲面拟合一般采用多项式作为基函数,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拟合方法。它具有B样条的主要优点,并达到了C3连续性,而三次B样条只能达到C2,它还解决了多项式不能描述椭圆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法适用... 在CAGD中,曲线曲面拟合一般采用多项式作为基函数,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拟合方法。它具有B样条的主要优点,并达到了C3连续性,而三次B样条只能达到C2,它还解决了多项式不能描述椭圆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法适用于自由曲线曲面的设计。本文还结合实例说明了用此方法进行造型设计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拟合 三角函数 造型 B样条 CA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曲面拓扑模型及光滑重建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汉锋 马维垠 +1 位作者 林奕鸿 周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40-745,共6页
首先给出能够表示任意多个自由曲面拓扑结构的描述 ,该模型可用于表示反求工程中的任意物体 .基于这种拓扑模型 ,给出了一种新的多个复杂自由曲面的重建算法 ,该算法能够保证相邻曲面间具有很高的几何连续性 .实践证明是可靠和高效的 .
关键词 反求工程 拓扑模型 B-spline曲面 CAD 光滑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B样条曲面顶点及法向插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桂清 李现民 李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6,共6页
顶点位置插值是自由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 ,法向插值在一些 CAD/ CAM系统中也有重要应用 .文中利用子分曲面理论研究双二次 B样条曲面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利用 Doo- Sabin子分模式构造插值顶点位置和法向的双二次 B样条曲面控制网格 ,得到... 顶点位置插值是自由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 ,法向插值在一些 CAD/ CAM系统中也有重要应用 .文中利用子分曲面理论研究双二次 B样条曲面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利用 Doo- Sabin子分模式构造插值顶点位置和法向的双二次 B样条曲面控制网格 ,得到插值曲面的参数表示 .为了提高效率 ,对规模较大的网格数据 ,先把它划分成若干片子网格 ,分别求出满足与子网格相关的插值条件的控制网格 .最后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控制网格 ,使得相应的二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插值 B样条曲面 Doo-Sabin曲面 曲面造型 CAD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曲面重构的切平面法矢方向调整算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大峰 戴宁 +1 位作者 孙全平 廖文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法向距离的法矢方向调整算法。主要思想是根据法向距离阈值,把散乱点划分为平坦点和非平坦点两种类型;根据其邻近点是否有不平坦点来采用不同的法矢传播方式而无需建立散乱点法矢的Riemannian图;并提出了两次最近距离和一次... 提出一种基于法向距离的法矢方向调整算法。主要思想是根据法向距离阈值,把散乱点划分为平坦点和非平坦点两种类型;根据其邻近点是否有不平坦点来采用不同的法矢传播方式而无需建立散乱点法矢的Riemannian图;并提出了两次最近距离和一次k近邻遍历法加快了法矢的传播速度。应用实验球、切牙、磨牙、怪兽和全口牙模5个不同点云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对怪兽和全口牙模法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死锁问题,使用三次最近距离法给予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重建 散乱点云 切平面法矢 后近邻 法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真实齿面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殿柱 董学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1,90,共4页
基于经典的齿轮啮合理论,针对真实齿面啮合分析的特点,在提出了采用参数化Bezier自由型曲线曲面理论及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几何而又有严格数学支持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更加有效、方便实用的真实齿面数学模型。通... 基于经典的齿轮啮合理论,针对真实齿面啮合分析的特点,在提出了采用参数化Bezier自由型曲线曲面理论及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几何而又有严格数学支持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更加有效、方便实用的真实齿面数学模型。通过应用和算例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的几何关系更加直观、明确,计算稳定、可靠、适应性更强。各项性能指标较Bezier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真实齿面 B样条曲面 数学模型 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