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ptimized hardness model for carburizing-quenching of low carbon alloy steel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星 唐进元 张学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the hardness prediction for the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process based on an optimized hardness simulation model,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lculation rule of mixed phases.The coupling ...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the hardness prediction for the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process based on an optimized hardness simulation model,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lculation rule of mixed phases.The coupling field model incorporates carburizing field analysis,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phas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analysis and a modified hardness calculation model.In determination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for hardness,calculation equations are given to be applied to low carbon content(x(C)<0.5%) for the child phases and the martensite hardness is calculated for high carbon content(x(C)>0.5%) in alloy.Then,the complete carburizing-quenching hardness calculation model is built,and the hardness simulation data are correct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austenite(RA) on hardness.Hardness simulations of the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process of 17CrNiMo6 samples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DEFORM-HT_V10.2 and MATLAB R2013 a.Finally,a series of comparisons of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d values show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m,which valid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urizing-quenching simulation hardness model DEFORM-HT residual austenite high carbon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EPIC耦合模型的区域苹果单产模拟及土壤碳动态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元嘉 霍艾迪 +2 位作者 曹馨升 安佳璐 刘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8-106,共9页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 为提高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单产模拟精度,明确土壤水分供需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该研究构建了水文—作物生长耦合模型SWAT-EPIC(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基于参数敏感性优化的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算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在陕北黄土高原建立包含土壤碳动态评估的苹果单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在旱作苹果单产的模拟精度误差减少了38.98%,模拟RMSE=2.56%,RRMSE≈9.8%,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降水对果园浅层土壤水分补给具有直接作用,而深层水分持续消耗加剧干旱胁迫,成为限制苹果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农地改种果园后0~10m土壤有机碳储量提升了14.85%。本研究表明,通过整合水文过程与作物生长机制,SWAT-EPIC耦合模型能够更全面反演区域水分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干旱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土壤碳 耦合模型 苹果 全局优化算法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及含碳率
3
作者 刘霞 凌成星 +10 位作者 陈永富 刘华 贺振平 李泽江 孙维娜 马志杰 由海霞 吕文 赵峰 曾浩威 王鑫淼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目的】基于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变量构建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并根据生物量分配系数加权确定整株灌木的综合含碳率,为在区域尺度上精准评估灌木碳储量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 【目的】基于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变量构建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并根据生物量分配系数加权确定整株灌木的综合含碳率,为在区域尺度上精准评估灌木碳储量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为对象,测定各器官组分生物量和含碳率;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和理论生长方程构建以冠幅面积、灌木高度和植冠体积为自变量的基础灌木生物量模型,从中挑选出各器官组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采用分量相加的多元非线性联合估计方法构建可加性生物量模型,通过加权回归消除模型异方差;以各器官组分生物量占比为权重,计算各灌木的综合含碳率。【结果】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基础生物量模型均以幂函数效果最好,构建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大多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8以上且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接近0.1。在单因素指标中,模型自变量采用冠幅面积时的精度比采用灌木高度时更高,而冠幅面积与灌木高度组成的复合因子植冠体积是大多数灌木生物量模型的最佳自变量。各器官的含碳率具有波动性且变化在28.86%~46.97%,同一器官的含碳率在不同灌木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3种灌木的器官生物量加权平均含碳率为34.68%~42.37%。【结论】幂函数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最佳形式,以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的复合因子植冠体积为自变量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精度较高且实用性强;不同灌木的各器官及整株植物含碳率均存在差异,估算灌木碳储量时应考虑不同物种的含碳率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灌木碳储量和碳汇的精细化遥感监测和评估提供参数与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生物量 可加性生物量模型 含碳率 荒漠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分布
4
作者 张潇 李超 +5 位作者 窦衍光 王凤梅 褚明欣 密蓓蓓 梅西 杨守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7,共11页
厘清中国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有助于建立东亚边缘海有机碳循环模型及其“源-汇”格局。当前中国东部边缘海有机碳分布图的绘制,主要是通过数学插值对采样点之间进行填充。该方法一方面极大地受限于采样站位的位置和数... 厘清中国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有助于建立东亚边缘海有机碳循环模型及其“源-汇”格局。当前中国东部边缘海有机碳分布图的绘制,主要是通过数学插值对采样点之间进行填充。该方法一方面极大地受限于采样站位的位置和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数学插值填图也忽视了样品与海水理化性质、海底地形和洋流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将复杂的地质问题简单化。机器学习方法能够从高维和复杂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环境属性特征和预测变量的映射关系。本文借助机器学习方法中常用的随机森林算法,通过对405个海洋沉积物有机碳数据与50个环境属性特征映射关系的学习,预测了中国东部边缘海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相比根据同样数量样品由克里金插值计算绘制的有机碳分布图,随机森林算法对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最大残差等误差评价指标均更小,十折交叉检验的R2达到0.6,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尤其对于采样密度较低或因采样困难存在样品空缺的海区,随机森林算法能更准确的预测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体现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预测潜力和外推性优势。本文所建立的随机森林算法对于未来其他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标的预测也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对于中国东部边缘海的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表层沉积物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塑料薄膜降解性鉴别
5
作者 刘帅鹏 敖瑞雪 +5 位作者 木志坚 文首鑫 徐莹 罗雪 黄爱缨 赵秀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1-759,共9页
为探究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与塑料薄膜降解性的关系,在各平台收集了89个市售塑料薄膜制品,按种类将其分为纯PE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F)、降解助剂添加型薄膜(Degradation Aid-added Films,DAF)、生物基薄膜(Bio-bas... 为探究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与塑料薄膜降解性的关系,在各平台收集了89个市售塑料薄膜制品,按种类将其分为纯PE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F)、降解助剂添加型薄膜(Degradation Aid-added Films,DAF)、生物基薄膜(Bio-based Films,BF)、混合基薄膜(Mixed Films,MF)。用热水、稀盐酸、过氧化氢对其逐级处理后,测定原样和逐级处理后残余物的碳含量和δ^(13)C值。结果表明,薄膜原样的碳含量均值表现为PEF(84.22%±1.00%)>DAF(72.93%±2.28%)>BF(59.52%±2.18%)>MF(53.00%±1.67%),δ^(13)C值均值表现为PEF(-29.04‰±0.26‰)<DAF(-29.02‰±0.40‰)<MF(-25.09‰±0.46‰)<BF(-23.79‰±0.92‰)。不同类型的塑料薄膜经热水处理后的碳含量和δ^(13)C值与原样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但稀盐酸处理后DAF和BF的碳含量分别升高了9.34个百分点和11.32个百分点,而PEF和MF碳含量几乎不变。对于δ^(13)C值来说,PEF仅偏负0.19个千分点,DAF、BF、MF的偏负值分别是PEF的5.4倍、11.6倍和6.8倍;过氧化氢处理对BF影响最大,碳含量同原样相比升高了10.25个百分点,δ^(13)C值偏负3.14个千分点。经化学逐级处理后四种类型塑料薄膜碳含量最终都呈升高趋势,δ^(13)C值呈偏负趋势。在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预测准确率达到86.5%,因此可通过样品碳含量和热水处理后δ^(13)C值对塑料薄膜的降解类型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薄膜 碳含量 稳定碳同位素 降解性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机器学习预测3D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
6
作者 刘怡然 李丽君 杜月云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采用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了碳纤维增强尼龙零件,基于响应面模型(RSM)研究了喷嘴温度(NT)、床层温度(BT)、打印速度(PS)和层高(LH)对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基于RSM和混合机器学习模型(GA+ANN)预测了零件的拉伸强度。结合方差分析(ANOVA)... 采用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了碳纤维增强尼龙零件,基于响应面模型(RSM)研究了喷嘴温度(NT)、床层温度(BT)、打印速度(PS)和层高(LH)对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基于RSM和混合机器学习模型(GA+ANN)预测了零件的拉伸强度。结合方差分析(ANOVA)、Pareto图和半正态分布曲线可知,BT和LH为影响零件拉伸强度的显著因素,床层温度的二阶项(BT2)为影响显著的二阶效应。随着层高从0.2 mm增加到0.4 mm,零件拉伸强度从125 MPa线性降低至103 MPa;随着床层温度从80℃升高至120℃,零件拉伸强度从94 MPa线性增大至122 MPa。最优的ANN模型为4-7-5-1,在练习、验证、测试和全部数据集的回归系数分别达到了0.9662、0.9426、0.9411和0.9778,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通过对比ANN模型和响应面模型预测零件拉伸强度的准确性可知,ANN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均方误差(MSE)为1.30,而响应面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MSE达到了2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元网络 响应面模型 熔融沉积 碳纤维增强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研究及预测模型
7
作者 费壮 顾瑞 +2 位作者 万瑞 刘凯 张高展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为探究内外部多因素影响下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发展规律,利用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用量、水胶比及外加剂掺量、石粉含量、细度模数、养护时间和CO_(2)浓度影响下不同碳化龄期的机制砂混凝土碳化速率,并结合扫描电镜... 为探究内外部多因素影响下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发展规律,利用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用量、水胶比及外加剂掺量、石粉含量、细度模数、养护时间和CO_(2)浓度影响下不同碳化龄期的机制砂混凝土碳化速率,并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替换量由0增至40%,快速碳化28 d后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90%;当水胶比大于0.45时,快速碳化14 d后碳化深度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机制砂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石粉含量为10%时,28 d碳化深度为最小值;机制砂细度模数增加,各龄期碳化深度随之增加;养护时间对机制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提升尤为重要;混凝土前期碳化速率受CO_(2)浓度影响大,当CO_(2)浓度超过20%,后期碳化速率无明显差距;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抗压强度增加而减小,二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适宜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前后性能具有提升作用.最后,基于试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分析,建立了考虑内外部多因素的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可为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碳化深度 石粉含量 微观结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碳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8
作者 王辰璞 谢正辉 +1 位作者 尤艳彬 刘娣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8,共12页
基于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LM5.0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1981~2013年期间全球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Productivity,GPP)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土壤DOC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基于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LM5.0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1981~2013年期间全球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Productivity,GPP)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土壤DOC侧向输送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土壤DOC流失量随时间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多年平均值是458 Tg(C)a^(-1)。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土壤DOC侧向输送使得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减少,但在南美洲的西北部、非洲中西部的部分区域GPP和NPP则增加,这可能与径流量和DOC储量的增幅均小于GPP和NPP的增幅有关。总体而言,土壤DOC侧向输送会使全球多年平均GPP减少约8.61 Pg(C)a^(-1),NPP减少约7.28 Pg(C)a^(-1)。此外,多年来GPP的减少量随着土壤DOC流失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而NPP的减少量趋于稳定。GPP和NPP减少量的年内变化为5~7月上升,7~11月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碳循环 溶解性有机碳侧向输送 总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飞灰含碳量软测量方法
9
作者 郭文康 莫正阳 李益国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2-1090,共9页
飞灰含碳量是实现锅炉效率在线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目前的飞灰含碳量测量装置存在测量周期长和故障率高等缺点。为此,通过改进模型更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ALSSVM)算法,并且将其用于建立某660 MW燃煤锅... 飞灰含碳量是实现锅炉效率在线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目前的飞灰含碳量测量装置存在测量周期长和故障率高等缺点。为此,通过改进模型更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改进自适应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ALSSVM)算法,并且将其用于建立某660 MW燃煤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动态软测量模型,其中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重要变量,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融合重要变量信息。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171%和19.814%,拟合优度(R~2)为0.843,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新的模型更新方法在计算速度上相比于传统方法提升30%左右,对促进该模型的在线应用和实现锅炉闭环燃烧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含碳量 软测量模型 支持向量机 特征降维 在线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氮比下施加耐盐菌对活性污泥降解含盐废水影响
10
作者 肖飞 李研豫 +2 位作者 张婉滢 赵峰德 贾壮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市政含盐有机废水具有低进水碳氮比和高盐度的特点,会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利于含盐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亟需找寻能够缓解盐度对微生物抑制的技术的特点。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接种市政活性污泥,进水为低碳氮比合成废水(盐度1%,仅... 市政含盐有机废水具有低进水碳氮比和高盐度的特点,会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利于含盐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亟需找寻能够缓解盐度对微生物抑制的技术的特点。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接种市政活性污泥,进水为低碳氮比合成废水(盐度1%,仅由固体NaCl提供),分析SBR运行过程中添加耐盐菌(降氨氮(NH_(4)^(+)—N)、总氮(TN))对污泥特性、降解污染物性能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盐菌可促进絮体的集聚,增大污泥粒径,同时增大了蛋白质(PN)含量,最大值为25.88 mg/L;SBR对化学需氧量(COD)、NH_(4)^(+)—N、TN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83.51%、81.96%、70.28%和81.50%;在细菌群落组成中,动胶菌属(Zoogloe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norank_f_norank_o_Saccharimonadales属为优势菌属,这些生物体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系统脱氮除磷的能力;响应曲面优化的最佳条件是进水COD浓度为399.99 mg/L、耐盐菌投加量为4.2 g,该工况下COD、NH_(4)^(+)—N和TP去除率的试验平均值分别为82.31%、90.75%和81.23%,与预测值接近,响应曲面预测模型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耐盐活性污泥高效处理含盐废水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菌 低碳氮比 含盐废水 活性污泥 微生物群落 响应曲面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阶段杉木林碳密度与碳储量模型研究——以浙江遂昌为例
11
作者 龚笑飞 潘江炎 +5 位作者 翁振明 李烨 黄红丹 叶姝儿 姚良锦 王志高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本文以遂昌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密度林分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碳密度,并构建了不同器官的碳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为50...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本文以遂昌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密度林分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碳密度,并构建了不同器官的碳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为50.15%,其中树冠的含碳率最高(51.59%);25年生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显著低于32年生和47年生杉木林的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对含碳率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平均碳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分密度对碳密度的影响体现在林龄较大的林分,中等密度等级林分的树冠和树干碳密度均最高。构建的林分、树干、树冠和树根碳储量模型,R2均在0.9以上,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本研究表明适当的经营密度有助于提高杉木人工林碳储量,提升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含碳率 碳密度 碳储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印角度对FDM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影响
12
作者 辛骅 陈棋棋 +2 位作者 张泰 杨乐 贝茂阳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样件,探究打印角度对样件力学性能、失效模式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角度对样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其中,0°打印的样件呈现最大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2... 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样件,探究打印角度对样件力学性能、失效模式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角度对样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其中,0°打印的样件呈现最大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26.15 MPa±4.03 MPa和176.70 MPa±3.98 MPa,而以剪切强度平均值为基准,则±30°打印的样件剪切强度最大,为64.60 MPa。就失效模式而言,0°打印样件的拉伸失效模式为层内失效,呈现纤维拔出的断面形貌;90°打印样件的拉伸失效模式为层间失效,呈现PEEK基体微裂纹的断面形貌。样件的弯曲失效模式为下表面产生横断裂纹逐渐向上表面扩展。样件的剪切失效模式主要为裂纹的萌生并沿打印方向扩展,直至完全断裂。打印角度对样件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硬度等均无显著影响。样件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可达到0.22~0.28μm,完全满足骨科植入物要求。此外,样件的表面呈现亲水特性(接触角78.20°~82.72°),具有较高的硬度(邵氏D硬度72.20~75.70),可用于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打印角度 力学性能 失效模式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13
作者 林建荣 赵诗悦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3-86,110,共5页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 g·kg^(-1),平均值为30 g·kg^(-1)。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 mg·kg^(-1),平均值为19.2 mg·kg^(-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 mg·kg^(-1),平均值为6.2 mg·kg^(-1);二者相差3倍以上。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 g·kg^(-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 g·kg^(-1)。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表层沉积物 碘含量 有机碳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种随机效应的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含碳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子航 马爱云 +1 位作者 谢龙飞 董利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为准确估算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通过林木易测因子推算难于测定的单木含碳量。基于黑龙江省3种针叶树的129株解析木数据,分析4种树木各组分(即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含碳率差异,并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构建树木各组分一... 为准确估算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通过林木易测因子推算难于测定的单木含碳量。基于黑龙江省3种针叶树的129株解析木数据,分析4种树木各组分(即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含碳率差异,并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构建树木各组分一元含碳量SUR模型(SUR1)和二元含碳量SUR模型(SUR2),并在SU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树种混合效应,进而构建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SURM)模型(SURM1和SURM2)。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木构建校正样本,用于计算各个树种的随机效应参数,并评估模型在不同样本量下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1)引入树种混合效应后,枝和叶的含碳量模型拟合效果改善较为明显,R^(2)_(a)均提高17%以上,干和根含碳量模型的R^(2)_(a)分别提高6%和13%;(2)SURM2在树干含碳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SURM1,在树叶、树枝和树根含碳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与SURM1差异不大;(3)当使用随机抽取的3棵株样木计算树种水平随机效应时,SURM模型的预测表现要优于SUR模型和仅考虑固定效应的SURM模型。在基础的SUR模型系统中引入随机效应可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本研究推荐使用SURM模型预测东北林区3种针叶树含碳量,为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量 针叶树 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模型 模型校正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脏污道砟累积塑性变形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家强 朱玉龙 +1 位作者 奚邦禄 张振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5-722,共8页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含量和含水率都增长时,道砟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进而加剧了循环荷载下铁路道砟累积沉降的发展。此外,基于次加载面本构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编写了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子程序,通过对比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影响下铁路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因此,可在未来研究中借助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建立实尺铁路道床分析模型,预测不同脏污条件下铁路有砟道床的累积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含水率 细颗粒含量 三轴试验 修正次加载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4 位作者 姜涛 韩辉 肖巍 迟琳琳 张晓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8,共8页
【目的】樟子松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探讨樟子松树体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可为沙地樟子松碳储量动态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取样、试验测定对11个胸径径阶(10、12、14、16... 【目的】樟子松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探讨樟子松树体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可为沙地樟子松碳储量动态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取样、试验测定对11个胸径径阶(10、12、14、16、18、20、22、24、26、28、30 cm)的20株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各器官含碳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含碳率规律为:树干(41.6%)>树叶(39.2%)>树枝(38.0%)>树根(34.1%)。樟子松碳储量主要来自树干和树根,二者碳储量分别占总体39.08%和30.17%。樟子松通用含碳率(50%)会过量估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当胸径超过16 cm时,樟子松总体及各器官碳储量大幅增加,且碳储量的增加主要为生长的中后期。所建立的模型对树干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优于树枝和树叶的拟合效果,在引入树高变量之后,二元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论】同一树种不同器官间含碳率存在差异,樟子松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且随树木胸径增大,树干和树根对整株碳储量的贡献增大。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的总体、树干和树根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树枝和树叶的拟合效果较差,引入树高后的二元模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率 碳储量 沙地人工林 C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及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诗豪 吴志伟 +1 位作者 李政杰 李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目的]建立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枯落叶、细枯枝、枯草等)含水率预测模型,预警区域森林火灾引燃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火行为。[方法]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的赣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在不同地形条件和时间... [目的]建立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枯落叶、细枯枝、枯草等)含水率预测模型,预警区域森林火灾引燃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火行为。[方法]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的赣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在不同地形条件和时间段进行气象因子随机森林相对重要性排序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随机森林模型和气象要素回归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精度指标,筛选适合赣南地区的森林火灾预测模型。[结果]赣南地区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具有明显变异性,阴坡含水率显著高于阳坡,在防火期初期最明显。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与各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气象要素回归模型,阴坡2种模型精度均高于阳坡;具有滞后效应的光照强度因子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影响最大,影响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关键因素在阳坡是相对湿度、阴坡是风速。[结论]具有滞后效应的气象因子对赣南地区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有显著影响,考虑增加这些因素能更好预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为火险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 预测模型 气象要素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N、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林远杨 王彬 +3 位作者 黄尧 粟超 何敬 刘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无人机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具有便捷性和较低成本,利用大疆精灵4Pro采集研究区水稻三个发育时期的遥感数据,并测定两个时期水稻叶片N、P含量。通过无人机影像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行差分运算得到能够反应水稻生长高度的差异数字表面... 无人机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具有便捷性和较低成本,利用大疆精灵4Pro采集研究区水稻三个发育时期的遥感数据,并测定两个时期水稻叶片N、P含量。通过无人机影像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行差分运算得到能够反应水稻生长高度的差异数字表面模型(DDSM)。实测株高与DDSM提取株高拟合分析的决定系数R~2为0.814,表明DDSM提取的株高具有较高精度。将叶片中N、P含量变化与DDSM提取的生长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三天后,N、P含量分别为4.787%、0.291%,N、P含量比为16.481,生长速率为4.971 cm/d;施肥20天后,N、P含量分别为3.750%、0.211%,N、P含量比为17.892,生长速率为2.564 cm/d。水稻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生长速率较高的时期具有较高N、P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 差异数字表面模型 氮、磷含量 生长速率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碳监测卫星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分析
19
作者 丁健行 唐新明 +2 位作者 祝小勇 曲典 刘翔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陆地碳监测(terrestrial carbon monitor satellite,CM-1)卫星主要应用于陆地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因此,对其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及DSM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参考影像和AW3D30 DEM数据,在CM-1卫星立体影像上匹配一定量控制点,... 陆地碳监测(terrestrial carbon monitor satellite,CM-1)卫星主要应用于陆地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因此,对其光学立体影像定位精度及DSM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参考影像和AW3D30 DEM数据,在CM-1卫星立体影像上匹配一定量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以验证CM-1卫星影像立体定位精度;随后,将CM-1立体影像提取的DSM数据分别与AW3D30 DEM和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对比分析;最后,利用平均值、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3项指标评估CM-1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结果表明,有控条件下,相对于数字正射影像,CM-1卫星立体影像在平原地区平面定位精度达到1 m,相对于AW3D30 DEM,平原地区高程定位精度达到1.57 m。前视后视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高于前视正视、后视正视立体影像提取的DSM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碳监测卫星 区域网平差 有理函数模型 数字地表模型 卫星激光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喂钢带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宏观偏析的影响
20
作者 姚毓超 刘中秋 +1 位作者 荣文杰 李宝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6,共8页
结晶器喂钢带工艺是提高大截面连铸坯中心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发展了液相-柱状晶-等轴晶三相体积平均凝固模型,探究了喂入钢带的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凝固组织结构及宏观偏析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喂入钢带的碳浓度会极大地影响等... 结晶器喂钢带工艺是提高大截面连铸坯中心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发展了液相-柱状晶-等轴晶三相体积平均凝固模型,探究了喂入钢带的碳浓度对连铸大圆坯凝固组织结构及宏观偏析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喂入钢带的碳浓度会极大地影响等轴晶与柱状晶的生长,碳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降低喂钢带对等轴晶体积分数提高的效果.通过调控钢带溶质浓度可以直接影响铸坯内溶质浓度及分布,喂入1.0倍钢液碳浓度(r_(C)=1.0)的钢带对连铸坯宏观偏析的改善效果最佳,其中铸坯径向碳极差和宏观偏析指数极值差分别为0.165 7%和3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大圆坯 喂钢带 钢带碳浓度 宏观偏析 体积平均凝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