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面裙坠感指数及结构解析
1
作者 杨子田 王诗琪 雷梦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192,共7页
为更直观地理解马面裙穿着舒适性并量化表征其因复杂结构和厚重面料产生的下坠感,提出“坠感指数”这个概念,通过系统性研究揭示其与马面裙结构设计参数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坠感指数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通过坠感指数,进一步分析了马面... 为更直观地理解马面裙穿着舒适性并量化表征其因复杂结构和厚重面料产生的下坠感,提出“坠感指数”这个概念,通过系统性研究揭示其与马面裙结构设计参数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坠感指数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通过坠感指数,进一步分析了马面裙总面积与下坠感之间的关系;其次,对马面裙的结构和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详细解析;最后,基于900组马面裙结构实验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坠感指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残差分析与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马面裙的裙门宽对下坠感的影响较小,且与坠感指数无线性相关关系,而马面裙裙长、腰围、对褶数和单褶量均对马面裙的下坠感呈正相关,其中单褶量对马面裙下坠感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马面裙 结构设计参数 下坠感 坠感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过渡层对CFRP筒体内壁电镀Ni金属涂层结合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万俊豪 杨洋 +4 位作者 但敏 唐国庆 张珂嘉 肖凯业 金凡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内壁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通过射频等离子体活化、磁控溅射沉积过渡层金属、电镀沉积镍三个步骤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筒体内壁制备大厚度、高结合强度的金属涂层。以拉拔法测试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探究C... 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内壁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通过射频等离子体活化、磁控溅射沉积过渡层金属、电镀沉积镍三个步骤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筒体内壁制备大厚度、高结合强度的金属涂层。以拉拔法测试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探究Cu、Ti-Cu过渡层及不同过渡层厚度对金属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及配套的能谱仪观测金属涂层表面微观形貌和截面元素组成,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金属涂层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Ti-Cu过渡层能明显提高电镀Ni金属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钛膜层厚度对电镀Ni金属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很大,铜膜层厚度对结合强度相对较小,结合强度随着铜膜层的增厚而降低。在等离子体活化的基础上,通过磁控溅射在CFRP筒体内壁制备0.2μm Ti+1μm Cu的过渡层,使电镀约17μm Ni金属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2.05 MPa,赋予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筒体内壁金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筒内壁 过渡层 结合强度 表面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CNN和Facenet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志华 张见雨 魏忠诚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4期139-143,共5页
由于传统人脸识别系统多采用手工进行特征设定,存在识别精度低、速度慢等缺点,因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MTCNN和Facenet的人脸识别系统。采用MTCNN模型进行人脸边框回归,通过三阶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对人脸图像进行从粗到细的提取;采用Facenet... 由于传统人脸识别系统多采用手工进行特征设定,存在识别精度低、速度慢等缺点,因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MTCNN和Facenet的人脸识别系统。采用MTCNN模型进行人脸边框回归,通过三阶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对人脸图像进行从粗到细的提取;采用Facenet模型进行人脸特征向量提取,构建本地人脸特征库;通过比对待识别人脸特征向量与本地人脸特征库中向量间的欧氏距离,输出识别结果。为验证系统性能,从检测速度与检测精度两方面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系统识别速度达25 f/s以上,当特征向量间的欧氏距离的阈值设定为0.60时,在数据集LFW上的识别率最高达到99.27%。该系统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人脸识别 MTCNN facenet 系统设计 特征提取 边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制作工艺研究
4
作者 周涛 石志娇 +2 位作者 曹昌伟 刘云 胡明勇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提升松糕品质特性及其市场适应性,在传统松糕中添加维西糯山药和芡实制作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的最优制作工艺为糯米粉、粳米粉... 为提升松糕品质特性及其市场适应性,在传统松糕中添加维西糯山药和芡实制作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维西糯山药芡实松糕的最优制作工艺为糯米粉、粳米粉、山药粉、芡实粉的质量比为4∶3∶2∶1,以原料粉总质量计,白砂糖添加量26%,清水添加量36%,蒸制时间34 min,按此工艺制作的松糕感官评分为91.75分,产品含水量29.6%,蛋白质含量4.9%,粗脂肪含量小于0.1%,总糖含量16.5%,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是一款含糖量较低的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糕 维西糯山药 芡实 质构特性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JF-6A型秸秆饲料化发酵机试验及参数优化
5
作者 任永飞 吴桂芝 李官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秸秆发酵机的主轴转速对发酵饲料含水量方差影响极显著。通过分析P值得到含水量方差的影响因素顺序为C(主轴转速)>A(物料原始含水率)>B(物料重)。通过软件中的优化求解功能得到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物料原始含水率55%,物料重1 150 kg,主轴转速10 r/min,该参数组合下含水量方差平均值为1.026,消毒升温时间平均值为63.2 min。机具的优化参数为主轴转速10 r/min,主料与辅料配比后加工物料总质量为1 500 kg,优化后机具性能提升明显,发酵精饲料配比的质量、原始含水率及时间相对合理,该数据对贵州规模养牛场发酵饲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参数优化 单因素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宝春 孙少槐 李国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89,共9页
空间自相关法(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PAC法)是从环境噪声中提取相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SPAC法计算S波速度结构对研究地下速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验证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多重观测阵列... 空间自相关法(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PAC法)是从环境噪声中提取相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SPAC法计算S波速度结构对研究地下速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验证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多重观测阵列采集频率2~40 Hz的微动信号,计算A,B,C台站组与中心台站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并使用零阶贝塞尔函数拟合空间自相关系数,同时提取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率关系,得到相速度频散曲线。与含低速软夹层模型、含高速硬夹层模型和速度递增模型相比,分歧型遗传算法反演频散曲线具有不依赖初始模型的优点。结果以华北克拉通北缘某地实测资料为例,使用SPAC法、瞬态面波法、波速测井法反演地层S波速度结构,根据钻孔资料可知,地下6.7~9.0 m深处为全风化片麻岩,表现出低至305 m/s的S波速度,9.0 m以下为强风化斜长片麻岩,表现为430~540 m/s的高S波速度。结论综合SPAC法、瞬态面波法、波速测井法和钻孔资料可知,SPAC法不仅地层分层准确性高,而且波速值大小与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SPAC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法 微动信号 S波速度结构 频散曲线 Rayleigh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MA误差结构的信度SUR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文春 吴贤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7-861,共5页
在常见的信度回归模型中,索赔观测往往是一维变量,而对索赔为多维变量时的情况涉及较少。文章利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研究了信度理论框架下索赔为多维变量且误差带有移动平均结构的情况,给出了参数估计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了该... 在常见的信度回归模型中,索赔观测往往是一维变量,而对索赔为多维变量时的情况涉及较少。文章利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研究了信度理论框架下索赔为多维变量且误差带有移动平均结构的情况,给出了参数估计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度回归模型 sur模型 移动平均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y factor analysis and model establishment of variation of rock face temperature in a deep open-pit mine 被引量:5
8
作者 WANG Yuan DU Cui-feng +1 位作者 JIN Wen-bo WANG Pu-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86-1798,共13页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open-pit mining, the pollution level has been on the rise due to harmful gases and dust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iffusion of t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open-pit mining, the pollution level has been on the rise due to harmful gases and dust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iffusion of these air pollutants, the distributed regularity of the rock face temperature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ir ventilation in deep open-pit mines should be studied. Here, we establish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ock face temperature in a deep open-pit mine. We also present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rock 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 deep open-pit mine, of which the performance is interestingly high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ield test. 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ventilation thermodynamic theory in the deep open-pit min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solving air pollution problem in deep open-pit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open-pit mine distributed regularity of rock face temperature dimensional analysis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S中回归系数GCIE系列的极限问题
9
作者 丁晖 丁树良 甘登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讨论了半相依回归系统(SURS)中回归系数的广义协方差改进估计(GCIE)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几种估计的效率度量公式在极限意义下等价的结论.以该结论为基础,我们对一些简单的协方差结构的SURS中回归系数的GCIE系列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到了m=3时... 讨论了半相依回归系统(SURS)中回归系数的广义协方差改进估计(GCIE)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几种估计的效率度量公式在极限意义下等价的结论.以该结论为基础,我们对一些简单的协方差结构的SURS中回归系数的GCIE系列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到了m=3时,在这些模型下,GCIE的极限便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计效率 半相依回归模型 广义协方差改进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掘面抽风口集尘参数变化下粉尘场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晓燕 翟项华 +4 位作者 陈龙 孙海鑫 付浩然 张红兵 康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 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参数对粉尘场影响并确定参数取值范围,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司机和人行道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以陕西某矿快掘面为研究对象,求解得到该集尘布局下最佳集尘参数方案。搭建集尘系统试验平台来测试最佳集尘参数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值和预测值误差小于8%,优化后的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和人行道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79.3%,58.7%,证明优化模型准确且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快掘面空气净化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掘面 集尘口 二次回归正交 双目标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碳排放:促进还是抑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碳排放 生猪产业规模化 空间sur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激光3D投影空间目标辐射照度校准技术
12
作者 焦彦柱 陈琳 梁志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247,共5页
由于激光3D投影系统的光路复杂,且受空间目标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导致在特定空间内难以取得理想的投影效果,使得投影目标与实际投影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提出一种辐射照度校准方法。分别利用矩形、圆形两种不同形状的辐射面和敏... 由于激光3D投影系统的光路复杂,且受空间目标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导致在特定空间内难以取得理想的投影效果,使得投影目标与实际投影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提出一种辐射照度校准方法。分别利用矩形、圆形两种不同形状的辐射面和敏感面搭建辐射照度测量仪,得到4种不同辐射照度测量结果;利用斯忒藩-玻尔兹曼全辐射定律,对测量结果校准,进而完成对智能激光3D投影空间目标辐射照度的校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辐射照度校准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且辐射照度校准误差保持在6 W·m^(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激光3D投影 辐射照度校准 面源黑体辐射面 探测器敏感面 辐射照度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标记分布学习的人脸年龄估计
13
作者 杜希婷 张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174,共7页
人脸年龄特征的变化是有序且缓慢的,同一个体相近年龄的脸部年龄特征是相似的。基于标记分布学习的年龄估计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方法,实现了从年龄单目标预测到年龄标记分布向量预测的学习任务的转变,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脸... 人脸年龄特征的变化是有序且缓慢的,同一个体相近年龄的脸部年龄特征是相似的。基于标记分布学习的年龄估计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方法,实现了从年龄单目标预测到年龄标记分布向量预测的学习任务的转变,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脸年龄估计中数据不全面的问题。但现有的基于最大熵回归模型的标记分布学习存在不能构建统一的标记分布预测模型和计算复杂时间长等问题,另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容易发生过拟合且神经网络的结构不容易被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核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标记分布学习来解决人脸年龄估计问题。核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数据分布没有前提假定,并且可以解决非线性问题。在FG-NET和MORPHⅡ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对比方法,此法有更小的年龄估计误差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年龄估计 标记分布学习 核偏最小二乘回归 人脸年龄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被引量:137
14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3 位作者 张世栋 胡昌蓬 杜立红 刘慧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宁夏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乃家河组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并探讨了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孔隙结构对页岩气存储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①页岩平均孔径为3.6~4.3nm,主体孔隙为中孔,也含有一定量的微孔和大孔,孔隙形状以平行板状和墨水瓶孔为主,同时具有无定形孔特征;②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远大于常规储层岩石,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构成了页岩中气体吸附存储的主要空间;③页岩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呈正相关性,页岩大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大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氮气吸附 实验 孔隙结构 页岩气存储 控制因素 黏土矿物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雀嘴茶中咖啡酰熊果苷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80,共8页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20,25,30min)、提取次数(1,2,3,4,5次)对CA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CA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法提取CA的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2.87%、液料比15.87∶1、超声时间18.96min、提取次数3.63次,CA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23.12%。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将提取工艺条件修正为甲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16∶1、超声时间19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CA实际提取率为23.0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雀嘴茶中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挤压糊化粉的研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志坚 张敏 +4 位作者 刘明 谭斌 殷东 高乐 孙菲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青稞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改性方法加工速食营养粉,研究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水分对物料品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营养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对于青稞营养粉产... 以青稞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改性方法加工速食营养粉,研究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水分对物料品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营养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对于青稞营养粉产品品质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试验得出速食营养粉的较优加工条件:螺杆转速290 r/min,温度165℃和水分含量16.5%.在此优化条件获得青稞预糊化粉的各项指标为:膨化度3.14,吸水指数5.92,容重0.53,碘呈色度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速食营养粉 双螺杆挤压 工艺参数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材料磨削的亚表面损伤预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东喜 王洪祥 黄燕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0-686,共7页
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工件表面粗糙度与亚表层损伤深度的理论关系模型,用于预测磨削加工脆性光学材料引起的亚表层损伤深度。利用磁流变角度抛光技术检测了不同磨削加工工艺条件下亚表层的损伤深度,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分... 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工件表面粗糙度与亚表层损伤深度的理论关系模型,用于预测磨削加工脆性光学材料引起的亚表层损伤深度。利用磁流变角度抛光技术检测了不同磨削加工工艺条件下亚表层的损伤深度,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加工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及亚表层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提高材料去除率的磨削加工工艺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脆性材料工件的亚表层损伤深度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呈非线性单调递增关系。工件亚表层损伤深度及工件表面粗糙度均随着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准确、无损伤地的预测磨削加工引起的工件亚表层损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材料 磨削 压痕 磁流变抛光 表面粗糙度 亚表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提取裂壶藻油的工艺 被引量:10
18
作者 荣辉 吴兵兵 +4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来好 陈胜军 吴燕燕 马海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以裂壶藻干藻粉为原料,以清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酶解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清油得率影响较大的碱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应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裂壶藻... 以裂壶藻干藻粉为原料,以清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酶解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清油得率影响较大的碱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应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裂壶藻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中性蛋白酶添加量7%,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酶解p H 6.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68℃,酶解时间6 h,酶解p H 9.4。在最适工艺条件下,裂壶藻清油得率可以达到(91.37±0.1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裂壶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3%,其中DHA含量为3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油 响应面法 水酶法 清油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厢轿车后背门曲面创建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振锋 贾凡 +1 位作者 谢坤 朱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71,共4页
针对三厢轿车后背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 V5的快速建模与曲面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CATIA V5提供的混合建模功能创建了轿车后背门的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分别应用多种曲面质量分析方法(等照度线、多截面曲率梳和反射线等... 针对三厢轿车后背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 V5的快速建模与曲面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CATIA V5提供的混合建模功能创建了轿车后背门的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分别应用多种曲面质量分析方法(等照度线、多截面曲率梳和反射线等)对后背门曲面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后背门曲面达到了A级曲面的各项要求,从而可为后续的后背门模具加工制造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厢轿车 后背门 CATIA A级曲面 曲面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