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福贻教授从“血瘀致衰”辨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经验
1
作者 谷远洋 梅伟 殷松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总结周福贻教授从“血瘀致衰”理论辨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经验,认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正气亏虚抗邪能力减弱,风、寒、湿邪侵袭,邪恋瘀阻,久病入络,夹湿夹痰,血瘀血虚,互为因果。从瘀论治退... 总结周福贻教授从“血瘀致衰”理论辨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经验,认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正气亏虚抗邪能力减弱,风、寒、湿邪侵袭,邪恋瘀阻,久病入络,夹湿夹痰,血瘀血虚,互为因果。从瘀论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以祛瘀生新为其治疗大法,养血活血并重,临床应用时将其分为瘀前期、瘀滞期、瘀后期,分别以祛邪通络、行气活血、培补肝肾为治则治法,将活血化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致衰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骨痹 祛瘀生新 养血活血 周福贻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潜在可疑中药识别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恒鑫 顿文亮 +3 位作者 胡婧文 李青 赵泽玉 骆天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筛选出可能会诱发肝损伤的相关中药,分析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数据,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先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除外其他肝病,... 目的探讨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筛选出可能会诱发肝损伤的相关中药,分析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数据,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先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除外其他肝病,再通过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估;再剔除合并用药中致药物性肝损伤使用化药(主要是A类及B类的药物)的住院患者,发现并整理出可疑中药品种,分为可能、有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4类。结果共收集肝功能异常患者2056例,筛选出可能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可能及有可能药物种类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结论可疑中药种类涉及范围较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与人体机体状态、药物本身有关,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免疫炎症促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 解表药 清热解毒药 活血化瘀药 祛风湿药 临床特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国斌教授从“寒凝血瘀”论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尧卿 黄仁燕 +4 位作者 樊炜静 王徐红 杜玉青 卢慧敏 柳国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本文对柳国斌教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柳教授提出阳虚寒凝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始动病机,而后形成瘀血、脉络闭阻等病理环节,故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其提出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 本文对柳国斌教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柳教授提出阳虚寒凝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始动病机,而后形成瘀血、脉络闭阻等病理环节,故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其提出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遣方用药注重扶阳,认为机体的阳气充足后,气血得以运行顺畅,瘀血等病理因素随之消散。柳教授强调只有抓住病机才能抓住治疗的关键,在复杂的疾病中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取得良效。现将柳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验案1则,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配伍规律
4
作者 张艺颖 王豆 +2 位作者 谭辉 范文涛 王倩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式探讨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以及PubMed数据库自2012年7月1—2022年7月31日公开发...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式探讨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以及PubMed数据库自2012年7月1—2022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库,使用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聚类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筛选标准文献95篇,中药134味,总使用频次1092次。其中15味药使用频次≥20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温最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其中,甘味最多;归经以归肝、脾、肺、胃、肾、心经为主;使用频次为前5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解郁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理气药。运用Apriori算法得到常用关联药对,聚类分析得出8个聚类群。结论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的基础,在正虚的基础上伴有“瘀”与“郁”的病机特点,虚、瘀、郁贯穿于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多以解郁安神、温中补虚、活血行气为治疗原则,治疗多选用补虚药及归肝经的药物,以奏补虚化瘀、调畅气机之功,这为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 中风后抑郁 用药规律 补虚化瘀 调畅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力教授益气活血、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总结
5
作者 冯玉桥 闫璐莎 +1 位作者 陈颖 黄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80-82,共3页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学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黄力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认为高血压病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学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黄力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认为高血压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气虚,甚者阳虚,标实为痰湿、痰瘀、痰火、热毒,治疗应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原则。该文总结整理了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黄力教授治疗高血压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益气活血 平肝潜阳 清热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郭书文 杨蟠储 +5 位作者 郑承龙 黄培培 张九峰 周剑宇 孙晴 张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左心室功能和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NST和左心室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左心室功能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赤芍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7
作者 袁蓉 施伟丽 +2 位作者 信琪琪 丛伟红 陈可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808-811,共4页
川芎—赤芍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对,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者均为活血要药,配伍后达到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等功用,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内皮功能,保护脑组织及... 川芎—赤芍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对,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者均为活血要药,配伍后达到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等功用,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内皮功能,保护脑组织及神经等作用。芎芍胶囊是川芎和赤芍有效组分配伍的典型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从功效及物质基础、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对川芎—赤芍药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川芎—赤芍药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赤芍药对 芎芍胶囊 活血化瘀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明旺 李盛华 +2 位作者 柳海平 王承祥 梁雄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全髋关节置换术 陇中消肿止痛合剂 益气活血化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琨 杨丹丹 +5 位作者 郭书文 孙晴 张璐 齐欣 万婷 郑乘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给予益气活血药治疗)、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和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治疗),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共5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干预。选择治疗后第7、28日2个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MCD)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CD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大鼠MCD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周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促进血管新生而达到改善局部心肌血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药 毛细血管密度 周细胞计数 心肌梗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晓明 王振国 +1 位作者 杨清峰 杨晓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0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化瘀通脉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中医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化瘀通脉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总积分计算总有效率。采用日立3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尿液中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TGF-β、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8周UAER、血清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8周血清TNF-α、TGF-β和IL-6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可进一步提高早期DN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气活血法 化瘀通脉颗粒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国栋教授从“瘀”论治结肠黑变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颖华 徐佳 +4 位作者 贾菲 智建文 冯丽鹏 杨祎 李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8期140-142,共3页
中医无"结肠黑变病"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便秘""腹胀"等范畴。李国栋教授认为结肠黑变病为"误治"引起的气血不足,血行不畅从而导致血瘀而发病。因此,临床上治疗以养血活血祛瘀、健脾益肾... 中医无"结肠黑变病"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便秘""腹胀"等范畴。李国栋教授认为结肠黑变病为"误治"引起的气血不足,血行不畅从而导致血瘀而发病。因此,临床上治疗以养血活血祛瘀、健脾益肾兼理气为主,以达到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效。通过祛"瘀"缩短结肠黑变病的自然病程。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全身气血,善用桃红四物汤随证加减化裁,养血活血祛瘀,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黑变病 便秘 活血祛瘀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鑫蕊 郭鑫瞳 +4 位作者 刘广鹏 许崇明 王萍萍 张博 南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将9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6例,对照组497例,治疗组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将9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6例,对照组497例,治疗组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4周为1个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66%优于对照组的66.39%(P<0.05);治疗后2组FBG、餐后2 h血糖、HbAlc值均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中医药疗法 滋阴清热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瑞珍 邢瑞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7-78,共2页
本文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得到改善,血糖、血脂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益气养阴的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糖尿病配合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润之 陆启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了概述,分别从活血化瘀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活血化瘀祛痰、活血化瘀扶正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活血化瘀法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依据。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子宫肌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TNF-α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殷丽平 杜联 +1 位作者 谢春光 张博达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名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的中药复方...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名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的中药复方,200mL/次,3次/d,疗程4周;对照组仅使用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CRP、TNF-α、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30.00%。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CRP、TNF-α值显著降低(P<0.05),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管炎症 CRP TNF-Α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玉霞 王亚红 +4 位作者 王硕仁 孙卉丽 许丞莹 王倩 李靖靖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运用信息采集表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51例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运用信息采集表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51例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成药、西药应用情况。结果:冠心病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患者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其进展与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相关性(P=0.012)。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心衰(阶段C)发展的基本病理环节,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临床心力衰竭病程的进展,提示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CHF临床前心力衰竭(阶段B)患者早期应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 阶段C 证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净 刘昕 +1 位作者 郜峦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气虚血瘀证 血液流变性 益气法 活血法 益气活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对《本草纲目》中活血化瘀类中药功效与药理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沈忱 陈卫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活血化瘀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本草纲目》中疑似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的活血化瘀功效。方法利用贝叶斯网络算法建立数据模型,对活血化瘀功效与药理间的关系及概率进行表达,并用该模型对疑... 目的探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活血化瘀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本草纲目》中疑似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的活血化瘀功效。方法利用贝叶斯网络算法建立数据模型,对活血化瘀功效与药理间的关系及概率进行表达,并用该模型对疑似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功效进行预测。结果建立了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活血化瘀之间的关系拓扑图,并计算出了活血化瘀功效与各药理指标之间的概率值,并预测了《本草纲目》中记载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而当代文献中并无相关记载的中药活血化瘀概率值,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结论该研究所建模型可靠,可用于对中药是否有活血化瘀功效进行检验,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贝叶斯网络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鹏 李宇轩 +4 位作者 张园园 李星星 燕荣锟 林谦 李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8-73,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 目的分析中医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5.5.R2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28篇,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张艳、杨冬花、王硕仁、赵明镜、王振涛等;高频关键词有“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法”“心功能”“临床疗效”等,形成13个聚类;突现分析得到17个突现词,2011年之前以纯中医研究为主,2011年之后中西医结合研究热度较高。结论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领域不断发展,已形成多个稳定的研究团队,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区域的学术合作。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中西医结合疗法、药理机制探讨、临床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气血理论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CITESPACE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腹水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琳 张梅 李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恶性腹水的形成以血瘀为本,水停为标,活血化瘀是利水的关键。治疗时活血化瘀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水通络、渗湿消肿等联合加强利水之功。中药外敷通过肌表进入血液循环,而灸法使药物通过经脉进入全身,发挥药理作用;又对腧穴产生刺激,发挥... 恶性腹水的形成以血瘀为本,水停为标,活血化瘀是利水的关键。治疗时活血化瘀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水通络、渗湿消肿等联合加强利水之功。中药外敷通过肌表进入血液循环,而灸法使药物通过经脉进入全身,发挥药理作用;又对腧穴产生刺激,发挥经络功能。腹腔给药使药物保留时间较长,且直接作用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改善腹膜微循环,不良反应小。动物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明确消退腹水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减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病因病机 活血化瘀 穴位敷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