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通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瘀阻脉络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雨 游伟 +3 位作者 王雨 王广宇 徐旭英 王伏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口服救生汤、活血通脉汤。对2组总体...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口服救生汤、活血通脉汤。对2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体征、下肢静脉超声的变化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36%,对照组治愈率51.35%。经统计学分析,2组治疗前后各阶段症状、体征、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均有改善(P<0.0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化瘀通络法相比,温通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下肢皮肤红肿、疼痛、条索、硬结、色素沉着改善明显,该治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法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树伟 郭喜田 +1 位作者 王大伟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经健侧入路的导丝,将其拖至左侧股静脉内,建立右-左股静脉通道,然后沿此通道辅以其他介入手段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使用导丝"抓捕"技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疗效优30例(83.3%),良4例(11.1%),中2例(5.6%),总有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为94.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导丝"抓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左髂总静脉闭塞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解疗法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术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聂晓奇 郭宇宏 +1 位作者 程刚 贾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术(NMES)预防自发性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血栓标准预防治疗)和标准预防+神经肌肉电刺激术组(NMES...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术(NMES)预防自发性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7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血栓标准预防治疗)和标准预防+神经肌肉电刺激术组(NMES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评价神经功能预后[Glasgow预后分级(GOS)]。结果入院7 d内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肺血栓栓塞症,NMES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42%(7/38)对44.74%(17/38);χ2=6.090,P=0.014];入院后3 d,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入院当日(P=0.000)且NMES组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期间NMES组无一例发生皮肤损害或炎症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病后3个月,NMES组神经功能预后优于对照组[GOS分级(3.42±1.28)级对(2.55±1.13)级;t=3.124,P=0.000]。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术有助于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忽略股浅动脉重建在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7 位作者 李天润 赵军 傅军 栾景源 王昌明 张龙 冯琦琛 韩金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155例(220条患肢)股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根据对股浅动脉的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10...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155例(220条患肢)股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根据对股浅动脉的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107条患肢)和非重建组(113条患肢),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重建组近期(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非重建组[70.1%(75/107)vs.46.0%(52/113),Z=-2.356,P=0.018],随访期内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53.3%(57/107)vs.57.5%(65/113),Z=-0.633,P=0.527]。2组保肢率无统计学差异[94.4%(101/107)vs.96.5%(109/113),χ~2=0.170,P=0.680]。重建组再次腔内治疗率更高[30.8%(33/107)vs.8.8%(10/113),χ2=16.903,P=0.000],费用更高[(34 658.7±8322.7)元vs.(17 036.6±1603.0)元,t=22.082,P=0.000]。2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 vs.0.9%(1/1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1.9%(2/107)vs.1.8%(2/1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经济,应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股浅动脉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泡沫硬化治疗后局部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桦 刘丽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后局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泡沫硬化治疗的病人122例,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2例及C组40例。A组贴敷水胶体敷料,B组涂擦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后局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泡沫硬化治疗的病人122例,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2例及C组40例。A组贴敷水胶体敷料,B组涂擦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C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比较术后3 d、7 d、14 d、30 d 3组病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7 d,A组、B组病人疼痛得分较C组低(P<0.05);术后3 d,A组、B组较C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的例数较少,分级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30 d,A组、B组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30 d,3组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及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在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后即刻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疼痛及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程度及发生率,缩短皮下硬结持续的时间,水胶体敷料还可以有效缩短色素沉着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泡沫硬化 局部并发症 水胶体敷料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疼痛 血栓性浅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被引量:10
6
作者 钱水贤 陈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7月 ,对 89例 10 1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 ,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 ,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 ,采用局部麻醉 ,... 目的 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7月 ,对 89例 10 1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 ,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 ,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 ,采用局部麻醉 ,点状切口方法 ,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 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 ,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 36条下肢中 ,术后 2 9条下肢症状消失 ,另 7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 3例 ,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个月~ 5年 ,( 30 2± 18 8)月 ,其中随访 1年以上者 6 5例 ,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 结论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 ,简便 ,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切口 下肢浅静脉曲张 多普勒听诊 指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宪宇 吴刚 张永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采用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并...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采用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8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舒通丸,比较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内皮素-1(ET-1)、血栓素B_(2)(TXB_(2))水平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脉络舒通丸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稳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舒通丸 西药 骨科术后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 临床症状评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舒通丸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辛家东 张法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58-3362,共5页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于肢体浅静脉发生血栓性、炎症病变,以浅静脉出现条索状突起,形如蚯蚓、色赤,疼痛而硬等为主要表现特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多累及下肢。脉络舒通丸是国医大师唐祖宣治疗该病的经验方,由黄芪、金银花、黄柏...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于肢体浅静脉发生血栓性、炎症病变,以浅静脉出现条索状突起,形如蚯蚓、色赤,疼痛而硬等为主要表现特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多累及下肢。脉络舒通丸是国医大师唐祖宣治疗该病的经验方,由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水蛭、蜈蚣、全蝎、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现运用中医学思维分析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从方剂学角度探析脉络舒通丸的组方配伍特点及其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舒通丸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病机 组方配伍特点 药理研究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蒙利 范群 +3 位作者 谢晓彬 陈瑶 郭端英 邬春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36例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资料,探讨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血栓相关因素及治疗优化方案。方法:回顾36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妇产科患者资料,对其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后发生血栓时间、病种、部位、治疗方法... 目的:通过分析36例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资料,探讨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血栓相关因素及治疗优化方案。方法:回顾36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妇产科患者资料,对其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后发生血栓时间、病种、部位、治疗方法、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41~50岁年龄段术后发生血栓患者最多,但同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71~80kg患者发生血栓者,占50%,同其他体重段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0d易发生血栓,同其他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同其他病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下肢发生血栓率同双下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左下肢同右下肢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法有效率同手术、抗凝+溶栓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同体重、原发病有一定联系,术后5~10d易发生血栓,且左下肢好发,而同年龄、手术耗时无直接联系,治疗方面以综合疗法最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妇产科手术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嘉 孙有伟 +1 位作者 王玉涛 孙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398-4401,共4页
[目的]探讨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股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 [目的]探讨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股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Buerger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踝肱指数、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水平和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分别为(37.21±3.15)mmHg、(0.80±0.05)、(78.70±6.71)cm/s,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分别为(34.04±2.38)mmHg、(0.69±0.04)、(74.78±4.97)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uerger运动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能维持术后患肢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支架置入术 Buerger运动 足背经皮氧分压 踝肱指数 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