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和外排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苗苗 赵恒 +5 位作者 陶梦珂 张鲁星 石晴晴 胡功政 贺丹丹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并调整诱导浓度,共计30 d,最后将诱导第30天菌株进行无药物压力稳定培养5 d,保存各诱导菌株及无药传代菌株共计210株,测定各诱导菌株药物敏感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部分菌株外排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阿米卡星对6株分离菌株MIC逐渐升高,诱导菌株耐药性不断增强,其对诱导第30天菌株的MIC值为诱导前的8~32倍;经过5 d无药培养后,MIC测定结果与第30天基本保持一致;诱导后的菌株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总数的5%,中成膜能力菌株为56.7%;以每5 d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平均值与原菌相比,结果发现,所有诱导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可促进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药稳定培养5 d的菌株与诱导第30天菌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荧光探针测定外排泵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外排泵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阿米卡星诱导促进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外排泵活性,使菌株的耐药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阿米卡星 诱导 生物被膜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马源大肠杆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外排泵抑制剂对其生物被膜的影响
2
作者 赵星 梁军 +2 位作者 李阳 杨丹娇 陈朝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03-3614,共12页
[目的]了解河曲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形态学、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扩增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抗菌... [目的]了解河曲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形态学、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扩增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检测。同时,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方法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利用棋盘法测定13种外排泵抑制剂与多西环素联用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结果]分离株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为具有绿色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在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为蓝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杆状细菌。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为64株。6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酰氨醇类、磺胺类及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并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其中20.31%(13/64)表现出对5类抗菌药物耐药;检测到21个耐药基因、1个整合酶基因及6个外排泵基因为阳性;整合酶基因intl 1检出率为89.06%。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强、中、弱及无成膜能力的大肠杆菌分别为8(12.50%)、34(53.13%)、20(31.25%)和2(3.12%)株。外排泵抑制剂与多西环素联合能增强对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结论]河曲马源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马的用药监管力度,减少或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马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性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排泵抑制剂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再昌 杨小生 +1 位作者 郝小江 王伯初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细菌外排泵与细菌耐药有关,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近年来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受到关注。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在结构上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能抑制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菌外排泵NorA、Mex、T... 细菌外排泵与细菌耐药有关,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近年来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受到关注。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在结构上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能抑制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菌外排泵NorA、Mex、Tet(B)和AcrAB-TolC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所发现的外排泵抑制剂在结构上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能抑制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植物是细菌外排泵抑制剂的来源之一,开发中草药资源对解决耐药菌感染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药外排泵mRNA表达的定量RT-PCR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丹秋 李敏 +3 位作者 蒋晓飞 阮斐怡 刘红 吕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4种重要的药物外排泵系统在临床分离的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中表达的差异。方法用SYBR G 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鉴定的全耐药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外排泵M exAB-OprM、M exCD-OprJ、M ex... 目的分析4种重要的药物外排泵系统在临床分离的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中表达的差异。方法用SYBR G 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鉴定的全耐药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外排泵M exAB-OprM、M exCD-OprJ、M exEF-OprN、M exXY-OprM的mRNA。结果全耐药菌株较全敏感菌株多药外排泵M exAB、M exXY、M exCD、M ex-EF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以敏感菌株拷贝平均数×4判定明显高表达,则全耐药菌M exAB高表达率为18.9%;M exXY高表达率为13.5%;M exCD高表达率为56.8%;M exEF高表达率为35.1%。37株全耐药菌有1种外排泵高表达的8株;2种外排泵高表达的10株;3种外排泵高表达的4株;4种外排泵同时高表达的2株,4种外排泵表达均未增高的有13株。结论药物外排泵系统在临床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可能还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或存在外排泵功能与其表达量存在差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全耐药 药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春阳 钱雪峰 +1 位作者 张险峰 顾国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和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K-B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PCR扩增adeB、adeJ、carO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Ade...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和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K-B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PCR扩增adeB、adeJ、carO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AdeABC、AdeIJK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00株中有75株多重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60.0%和0%;多重耐药组与敏感组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2.7%(62/75)和44.0%(11/25),carO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8.7%(74/75)和40.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223和48.016,P均<0.05)。敏感和多重耐药两组间adeB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P<0.01),而两组间adeJ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adeB基因在多重耐药及部分敏感株中表达量明显增加;AdeABC主动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外排泵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静娜 刘泽世 +2 位作者 王国欣 刘青松 张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22-24,共3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对分离的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其外排泵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在ICU 52...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对分离的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其外排泵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在ICU 52株、呼吸内科18株、烧伤科9株、肿瘤科6株、普外科4株、肾内科2株、心内科2株、儿科2株、精神科1株。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de M基因者分别有33、32、33、33、0、33株;分布在ICU的5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18、16、18、18、0、18株;分布在呼吸内科的1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9、8、8、8、0、8株。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和呼吸内科,其外排泵基因型主要为ade B、adeR、ade S、ade J、ade M,这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杆菌多药外排泵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磊 孙立颖 +1 位作者 徐国宾 夏铁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不动杆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吕锦 刘瑞康 +3 位作者 段晓晶 张路漫 郭晓琳 王金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探讨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Pa共80株,分析其耐药表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探讨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Pa共80株,分析其耐药表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及PAβN进行外排泵基因筛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64株(80%)检出了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包括单独表达MexA 30株(37.5%),MexC 12株(15.0%),MexX 8株(10.0%),同时表达MexA和MexC者10株(12.5%),同时表达MexA和MexX者4株(5.0%)。外排泵抑制剂筛查试验总阳性率分别为CCCP抑制法73.8%,PAβN抑制法72.5%。MexA的表达主要增强对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且随表达量的增加而增强。MexC型主要增强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类的耐药性,且随表达量的增加而增强。MexX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的耐药性。MexA和MexC型同时表达与MexA型一致,并增强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MexA和MexX型同时表达与MexA型一致,并增强了对庆大霉素的耐药而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结论 Pa的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与特定种类的药物耐药程度有关,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参与并加剧了Pa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外排泵AcrAB-TolC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玉谦 祁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5-97,共3页
Acr AB-Tol C外排泵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其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对临床菌株多重耐药起重要作用。细菌Acr AB-Tol C外排泵系统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机制是将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主动泵出,使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外排泵Acr AB-Tol C的调控... Acr AB-Tol C外排泵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其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对临床菌株多重耐药起重要作用。细菌Acr AB-Tol C外排泵系统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机制是将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主动泵出,使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外排泵Acr AB-Tol C的调控主要有局部调控和全局调控两种方式,调节基因AcrR、mar OR、ramR及soxRS的突变可以导致Acr AB操纵子过表达,有助于细菌产生多重耐药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调控机制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外排泵耐药基因分布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赟 秦思 侯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61-9365,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根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临床协会的操作规范推荐的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在线数据库分析基于多个位点的序列型、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至少一... 目的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根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临床协会的操作规范推荐的肉汤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在线数据库分析基于多个位点的序列型、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至少一半以上的沙门氏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大观霉素、利福平耐药。尤其是对大观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D群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血清群。ST11型为主要的序列型。与外排泵耐药相关的9种MFS耐药基因均可以检出,最多的沙门氏菌携带8种基因。结论江苏沙门氏菌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在临床用药和畜牧业养殖中,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 多基因座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继录 方亚平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外排泵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多重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MC207110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结果 MC207110最佳使用浓度... 目的研究外排泵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多重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MC207110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结果 MC207110最佳使用浓度为20μg/ml。19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的菌株分别有55.49%和67.15%。结论外排泵机制是导致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C207110可以作为研究细菌外排泵机制的一种较好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亚玲 袁业友 +2 位作者 胡功政 刘建华 魏永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使恩诺沙星等8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多数增强2倍,使氟苯尼考对A8、A15的抗菌活性增强了4倍,小肽1号(1∶2或1∶4)使恩诺沙星、甲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强2倍,使左旋氧氟沙星对A13的抗菌活性增强4倍。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大多数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产酶多重耐药的鸡大肠杆菌至少同时存在产ESBLs、外排泵两种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小肽1号 抗菌活性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药物外排泵mdtl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芳 苏显中 王河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80-1538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ATCC 49790(KP)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KP基因组DNA为模板来扩增mdtl基因,将mdtl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ATCC 49790(KP)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KP基因组DNA为模板来扩增mdtl基因,将mdtl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KP的mdtl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mdt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这个转化子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这种高耐药性能被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克隆到了KP一多药外排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 抗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主动外排泵与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黎明 王正荣 王浴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药物主动 抗生素 多重耐药性 分子生物学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的多药外排泵KetM的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桂凤 李英民 +1 位作者 孙佳岩 张晓燕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7期7-11,共5页
采用克隆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MGH78578的染色体中把耐药基因ketM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 Ⅱ上,从而获得了重组质粒pDSH8。利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基因ketM进行解,发现ketM是一个属于MATE型多药外排泵的基因,可为生物制药的研... 采用克隆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MGH78578的染色体中把耐药基因ketM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 Ⅱ上,从而获得了重组质粒pDSH8。利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基因ketM进行解,发现ketM是一个属于MATE型多药外排泵的基因,可为生物制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药KetM 耐药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多重耐药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及其表达
16
作者 刘泽世 呼瑞 +3 位作者 张毅 陈正立 耿燕 薛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820,共6页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MDRAB)的外排泵表型、基因型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MDRAB)的外排泵表型、基因型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K-B法将12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成MDRAB 96株和N-MDRAB 24株两组;参照Sylvia Valdezate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表型,即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加入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其MIC值的变化,筛选出加入泵抑制剂后MIC值比原值降低1/4倍或以上的菌株为AB外排泵表型阳性;PCR法扩增外排泵蛋白基因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6株MDRAB对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04%-92.71%、73.96%-97.92%、40.63%-42.71%、92.71%-98.96%、93.75%-98.96%、98.96%、79.17%、0。24株N-MDRAB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6.52%-20.43%、11.22%-15.65%、0、17.83%-18.26%、20.43%-23.39%、14.78%、19.57%、0。外排泵抑制检测结果显示,96株MDRAB有34株外排泵阳性,外排泵基因检测有33株adeB、32株adeR、33株adeS、33株adeJ、0株adeE和33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7.06%、94.12%、97.06%、97.06%、0、97.06%;24株N-MDRAB未检测到外排泵阳性菌株,但外排泵基因检测有12株adeB、20株adeR、16株adeS、18株adeJ、0株adeE和16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83.33%、66.67%、75%、0、66.67%。对adeB、adeR、adeS、adeJ、abeM基因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外排泵基因广泛存在于MDRAB中,但在N-MDRAB中亦可以发现主动外排泵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羰基氰氯苯腙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排泵基因与多耐药志贺菌关系的探讨
17
作者 穆瑞瑞 蔺芳 +1 位作者 张可 吴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为了探讨外排泵基因和志贺菌多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耐多药志贺菌H24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多耐药志贺菌进行药敏测定,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24的外排泵基因emre、cmr、acrb、ydhe... 为了探讨外排泵基因和志贺菌多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耐多药志贺菌H24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多耐药志贺菌进行药敏测定,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24的外排泵基因emre、cmr、acrb、ydhe的表达水平。药敏结果显示,H24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呈高度耐药,对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轻度耐药。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4个外排泵基因均有表达,emre、cmr外排泵表达量明显高于acrb、ydhe外排泵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多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诱导致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艳 陈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3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异烟肼诱导致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并探讨导致该基因高表达的原因。方法选取30株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20株全敏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和H37Rv(标准对照),对不同菌株进行无异烟肼与亚抑菌... 目的观察异烟肼诱导致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并探讨导致该基因高表达的原因。方法选取30株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20株全敏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和H37Rv(标准对照),对不同菌株进行无异烟肼与亚抑菌异烟肼的诱导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7个假定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依据2-ΔΔCT进行计算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差异倍数。结果 30株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18株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μg/m L(14株kat G 315 AGC-ACC突变,4株无突变),8株MIC为1.0μg/m L[4株kat G 315 AGC-ACC突变,4株inh A(-15)C-T突变],4株MIC为4.0μg/m L[3株kat G 315AGC-ACC,1株ahp C(-88)G-A突变],20株全敏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无突变。27个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中有11个基因呈现高表达,主要体现为Rv1258c、Rv2265、Rv0849、Rv0191、Rv1819c、Rv3239c、Rv2209、Rv2936、Rv2937、Rv1146、Rv2938c,株数分别为5、4、4、3、3、3、2、2、2、1、1株。结论临床中Rv1258c、Rv0849以及Rv2265等相关基因均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且异烟肼会导致其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主要外排泵及其调控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海娇 程古月 +5 位作者 王玉莲 宁佳囡 陈婷 李俊 郝海红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3-2033,共11页
多药外排泵由一系列转运蛋白组成,可以清除菌体内的抗生素,使细菌呈现固有耐药或获得性耐药,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这种耐药机制。已发现多种外排泵及其相关蛋白质,诱发外排泵的作用机制仍在研究,其中具有特异结合药物的外排泵相关... 多药外排泵由一系列转运蛋白组成,可以清除菌体内的抗生素,使细菌呈现固有耐药或获得性耐药,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这种耐药机制。已发现多种外排泵及其相关蛋白质,诱发外排泵的作用机制仍在研究,其中具有特异结合药物的外排泵相关蛋白已经用于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实践。笔者将重点叙述细菌的抗生素外排泵类型及其组成和调控蛋白的研究进展,以及外排泵蛋白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总结在外排泵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组成蛋白 调节蛋白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分子特征及其在替加环素压力下外排泵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建军 Kesavan Dinesh Kumar +5 位作者 阴晴 王慧璇 蔡伟 陈建国 苏兆亮 许化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文中旨在分析其分子流行特征,检测外排泵和调节蛋白基因的携带率,并研究替加环素对外排泵和调节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83株鲍曼不动杆...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文中旨在分析其分子流行特征,检测外排泵和调节蛋白基因的携带率,并研究替加环素对外排泵和调节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8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耐药组(一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139株),敏感组(药敏试验中的药物均为非耐药的菌株,44株)。应用重复序列PCR作菌株的同源性分析,并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为同源性分析的金标准对部分菌株进行验证和比较。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依据同源性分析、外排泵携带率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6株外排泵基因全携带但耐药表型不同的临床菌株作为实验株,包括敏感株(SAB)、多药耐药株(MDRAB)、广泛耐药株(XDRAB),进行替加环素体外诱导,诱导后的菌株为诱导组,以不含替加环素LB培养的相同菌株为对照组。检测AdeB、TetB等外排泵基因及AdeS、BaeS等调节蛋白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同源性分析显示,183株临床分离株包含有45个克隆群。耐药组AdeB、TetB基因(97.84%、98.56%)检出率均高于敏感组(63.64%、20.45%),CraA、AbeM等基因亦高于敏感组(P<0.05)。替加环素诱导前MDRAB、XDRAB中AdeB(4.17±0.94、6.86±3.23)、TetB(13.06±0.38、13.96±0.63)表达较SAB(0.00±3.70、0.00±0.70)升高(P<0.05),MDRAB菌株中MacB、BaeS表达较SAB菌株亦升高(P<0.05)。MDRAB、XDRAB菌株中AbaQ表达较SAB菌株降低(P<0.05)。诱导组AdeB、TetB在各菌株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除SAB1菌株外,AbaQ、AbeM在其余菌株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deS在SAB1、SAB2、MDRAB1、XDRAB2菌株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负调节蛋白SoxR在SAB1、XDRAB1菌株中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AdeB、TetB、AbeS、AdeS、BaeS在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AdeB和TetB在菌株对替加环素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可能是替加环素耐药的优势外排泵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 同源性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 替加环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