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型髋臼杯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在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聂增 姜天龙 郭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应用高髋关节中心(HHC)技术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髋臼骨缺损的8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发现,应用HHC技术于THA患者,术后HHS评分和腿长差异明显改善,股骨粗隆疼痛综合征发...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应用高髋关节中心(HHC)技术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髋臼骨缺损的8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发现,应用HHC技术于THA患者,术后HHS评分和腿长差异明显改善,股骨粗隆疼痛综合征发生率为16.0%,Trendelenburg征和术后跛行的发生率为7.2%。HHC技术应用于THA治疗DDH髋臼骨缺损有效,而全股骨偏移量的矫正控制在5 mm以内可能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中心 股骨偏移量 臼骨缺损 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院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华娣 高丽燕 +4 位作者 韩娜菲 吴小燕 贺红 祝莉 兰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1323,共6页
目的:评价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日间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1月在浙江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 目的:评价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日间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1月在浙江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日间常规院前管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设5A护理模式,开展院前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值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5A护理模式进行院前管理,可缓解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护理模式 膝关节置换 日间手术 术前焦虑 院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与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学习阶段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施俊峰 王晓东 +3 位作者 万宏来 朱云华 王岩松 侯建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5-438,454,共5页
目的比较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学习阶段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微创技术学习阶段微创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 目的比较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学习阶段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微创技术学习阶段微创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41例资料,其中18例实施SuperPATH THA,23例行DAA THA。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髋臼前倾角和术后早期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时间SuperPATH组[(132. 9±16. 7) min]短于DAA组[(159. 9±25. 1) min](t=-3. 921,P=0. 000)。手术时间反映的学习曲线早期SuperPATH组下降率高于DAA组。术中出血量SuperPATH组[(492. 2±139. 3) ml]少于DAA组[(599. 1±126. 1) ml](t=-2. 574,P=0. 014)。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SuperPATH组(14. 9°±3. 3°)小于DAA组(19. 2°±4. 5°)(t=-3. 429,P=0. 001)。术后1周Harris髋关节评分(56. 8±4. 5vs. 55. 7±3. 7,t=0. 875,P=0. 387)及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80. 3±3. 6 vs. 79. 8±3. 0,t=0. 480,P=0. 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A组1例术中大粗隆近端骨折,2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与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临床结果良好,相比DAA,SuperPATH技术全髋关节置换在学习阶段手术时间短,学习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微创手术 superpath 直接前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凌遵龙 周平辉 伏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 目的分析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SF-36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SF-36量表除一般健康状况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关节置换 高龄股骨颈骨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置换的早期疗效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昌奎 蒲小兵 +2 位作者 陆遥 杨淏淇 郑小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探讨Super Path微创后入路与标准后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采用Super Path微创后入路THA(Super Path组)31例,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与同期21例行标准后入路THA手... 目的探讨Super Path微创后入路与标准后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采用Super Path微创后入路THA(Super Path组)31例,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与同期21例行标准后入路THA手术(标准组)进行比较。结果 Super 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标准组,手术时间高于标准组(P<0.05),Super Path组术后1、3、5 d改良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术后6周、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与标准后入路THA比,Super Path微创后入路THA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 人工关节置换 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35
6
作者 周勇刚 王岩 +2 位作者 王继芳 李静东 刘玉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 对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 ,了解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3年 1月进行的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中共 118例(2 36个关节 )获随访 ,将其分为 2组 ,A组为同期置换组 87例 (174个髋关... 目的 对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 ,了解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3年 1月进行的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中共 118例(2 36个关节 )获随访 ,将其分为 2组 ,A组为同期置换组 87例 (174个髋关节 ) ,B组为分期置换组 31例 (6 2个髋关节 )。对比A组与B组之间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并发症及功能等多方面考虑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明显要优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结论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安全可行 ,与分期置换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同期 分期 输血量 临床报告 关节置换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全髋置换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宁 郇松玮 +5 位作者 侯辉歌 张还添 佘国荣 罗斯敏 张红 查振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全髋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或畸形愈合所致创伤性关节炎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9~86岁,平均68.5岁;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全髋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或畸形愈合所致创伤性关节炎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9~86岁,平均68.5岁;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侧采用近端固定柄假体13例,远端固定柄10例,延长柄假体12例。【结果】经3~65个月随访,髋关节HSS评分平均术前44.1分(31~65),提高到术后82.5(58~94)。髋关节术后功能的优良率91.4%。术后未出现脱位和深部感染。2例股骨柄侧分别出现了5 mm和10 mm下沉,但未见假体的明显松动。【结论】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侧因骨质硬化或骨缺损,采用远端固定柄假体,并注重重建大转子,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置换 股骨柄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建宁 郭亭 +4 位作者 周利武 吴苏稼 曾晓峰 施鑫 陆维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7-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方法:选择患肢短缩>4 cm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平均延长...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方法:选择患肢短缩>4 cm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平均延长肢体长度为4.7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9.4分。结论:通过术中重建髋臼、适当松解或截骨以及选择合适的假体,能较好地解决患肢严重短缩现象,获得下肢肢体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重建 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EDE-PROCEED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行为的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静 李伦兰 +3 位作者 廖晨霞 甘玉云 刘玲 代极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探讨PRECEDE-PROCEED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9月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干预组(n=52)。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RECE... 目的探讨PRECEDE-PROCEED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9月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干预组(n=52)。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RECEDE-PROCEED模式,按照模式9个环节,以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为核心,围绕健康行为6个方面多维度制定干预措施。出院后随访6个月,分别在第1、3、6个月时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出院时HPLP Ⅱ和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和6个月,干预组HPLP II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07,P<0.05)。结论PRECEDE-PROCEED模式可改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不良的生活行为,提高健康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PRECEDE-PROCEED模式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药物预防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严文琪 王凯 +3 位作者 马显志 韩生寿 白文斌 李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运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价值。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资料为研究对象,遵照...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运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价值。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资料为研究对象,遵照院号尾数单双号分成A组(利伐沙班治疗)与B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药物预防对预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两组相比,A组(2. 50%)显著比B组(15. 00%)低(P<0. 05);在术后14 d的髂外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上,A组显著比B组高(P<0. 05);A组治疗后的PLT、PT、APTT与B组比较无差异(P>0. 05),A组治疗后的FIB低于B组(P<0. 05)。结论将利伐沙班应用于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时,可显著改善髂外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凝血指标,预防深静脉血栓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膝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建伟 陈文钧 +1 位作者 周建伟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59,282,共4页
目的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达到保护组织、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同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月本治疗组共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切口36例,双切口15例,并与同时... 目的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达到保护组织、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同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月本治疗组共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切口36例,双切口15例,并与同时期行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比较,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前诊断、年龄、体重、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合并症及伤后入院手术准备时间等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3d引流量)、输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重返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切口入路设计合理,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髋关节置换较好的手术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置换 微创手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比重布比卡因连续腰麻和单次腰麻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被引量:26
12
作者 阳红卫 邹望远 白念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80-781,共2页
关键词 连续腰麻 单次注射 置换 布比卡因 长时间手术 局麻药中毒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程桥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硬膜外加全麻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6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加全麻组,诱导前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5ml,有平面后行全...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硬膜外加全麻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6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加全麻组,诱导前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5ml,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用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每50min给药6~8ml,术后24h内用05%布比卡因镇痛,Ⅰ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差异:Ⅱ组的血液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术中明显下降,术后恢复接近术前。Ⅰ组这三项指标术中也明显下降,但术后3天内均反跳明显高于术前。结论:硬膜外阻滞能更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其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置换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功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安龙 马燕红 江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THA)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康复治疗组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手术侧髋主动活动范围(AROM)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THA)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康复治疗组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手术侧髋主动活动范围(AROM)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康复治疗组出院时A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FIM中生活自理、转移、运动三项内容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HA术后早期康复能提高患者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 早期康复治疗 主动活动范围 功能独立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利武 赵建宁 +3 位作者 吴苏稼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臼发育不良 人工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强直性脊柱炎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甘秀峰 陈彦青 +1 位作者 郑艇 俞增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5-937,共3页
目的评价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置换术维持有效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术(THR)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3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n=18)和PLMA组(n=15),其中插管及放置喉罩成功者记录围麻醉期不... 目的评价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置换术维持有效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术(THR)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3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n=18)和PLMA组(n=15),其中插管及放置喉罩成功者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点PETCO2、SpO2、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MAP、HR、气道开放时间、成功率、两组拔管期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插管及放置喉罩失败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并记录插管及喉罩放置成功率。结果两组各时点间Pmean、Ppeak、Pplat、PETCO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MA组气道建立成功率明显高于TI组,且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建立后10min、拔管(喉罩)前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PLMA组的MAP低于TI组,HR均慢于TI组(P<0.05),PLMA组拔管期的分泌物及呛咳较T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LMA适用于拟行平卧下全麻的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气管插管 强占性脊柱炎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学平 龚平 +2 位作者 杨辉 张俊凯 陈明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个月。微创组...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后外侧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后外侧小切口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在全髋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边晓丽 赵建华 鄂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0-1080,共1页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置换 临床应用 阿片受体 药物依赖性 镇痛时间 重度疼痛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童培建 钱晶晶 鲍航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全髋置换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尚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全髋置换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尚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别于术后第6天、3、6个月测定髋臼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58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防止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关节置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非骨水泥髋臼的重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华 周维江 吴海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86-688,共3页
目的 :研究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导致髋臼缺损的 118例 ( 12 5个髋 )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 ,应用非骨水泥髋臼 ,并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 目的 :研究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导致髋臼缺损的 118例 ( 12 5个髋 )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 ,应用非骨水泥髋臼 ,并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 118例中的 10 2例 (男 3 7例、女 65例 )得到随访 12个月至 10年 ,平均 62个月 ,另 16例失随访。结果 :根据 Merle D′Aubigne评分方法 ,优 2 2例 ,良 48例 ,中 3 1例 ,差 1例。结论 :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 X线片及 CT加以明确 ,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 ,结果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髋臼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 ,并尽量与宿主骨接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缺损 关节置换 非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