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遗产地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实践--以广州中山纪念堂为例
1
作者 黄霖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50-253,共4页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在自然教育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资源。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工作实践为例,从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在自然教育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资源。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工作实践为例,从文化遗产地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遗产地在自然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自然教育开展方式,可能为拓宽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自然教育 广州中山纪念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七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中山大学法医学科建设的思考
2
作者 孙宏钰 赵虎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中山大学法医学科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教育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新中国法医学教育、科研和鉴定实践发展的缩影。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法医学科的历史沿革、现状概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法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新起点,对中山大... 中山大学法医学科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教育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新中国法医学教育、科研和鉴定实践发展的缩影。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法医学科的历史沿革、现状概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法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新起点,对中山大学法医学科在新时期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凝聚共识,促进法医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科技期刊出版史略(1866—2024)
3
作者 张冰 詹拔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共27页
本文力图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山大学100多年的科技期刊出版历史全貌,在明晰中山大学办学源流的基础上将其前身各校的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纳入梳理,整理统计出中山大学及其前身各校在正式建校前(1866—1923年)出版科技期刊25种、建校后的民国时... 本文力图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山大学100多年的科技期刊出版历史全貌,在明晰中山大学办学源流的基础上将其前身各校的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纳入梳理,整理统计出中山大学及其前身各校在正式建校前(1866—1923年)出版科技期刊25种、建校后的民国时期(1924—1948年)出版科技期刊87种,共和国时期(1949—2024年)出版科技期刊60种,共计172种,并对代表性刊物进行简要介绍。中山大学的科技期刊出版以医学类期刊的贡献最为突出,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些科技期刊从科研学术角度记录了中山大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同时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科技期刊 出版史 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 勇担时代使命——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70周年(1955—2024) 被引量:2
4
作者 詹拔群 张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本文介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的创刊与源流,分为创刊初期(1955—1966)、首批复刊(1973—1978)、改革开放后(1979—2012)和迈进新时代(2013—2023)四个时间段回顾该刊70年的办刊历程,着重介绍了在各个时期为该刊的发展壮... 本文介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的创刊与源流,分为创刊初期(1955—1966)、首批复刊(1973—1978)、改革开放后(1979—2012)和迈进新时代(2013—2023)四个时间段回顾该刊70年的办刊历程,着重介绍了在各个时期为该刊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山大学学者及其发表的成果,展现中山大学与该刊在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新时代以来,自然科学版致力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成效。该刊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采取了策划组织大型专题专辑、变更期刊文种为中英文、实施稿件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完善数字化出版等重要办刊举措,大力推进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重要作者 数字化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历史文献数字人文图书馆构建--以徽州文书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反思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蕾 薛玉 +1 位作者 肖鹏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6,共7页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进行回顾,提出对数字人文领域而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数据库的实践案例出发,从元数据方案、检索点设计和数据关联等角度,初步总结数字人文兴起的语境之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研究传统,展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民间历史文献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实践谈--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明 邱蔚晴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0,共6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文献丰富,重视其保护工作。文章分析中山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做法,包括建立专藏,采取改善保存环境、更新装具、修复破损文献、载体转换等,在库房配置、装具选择、设备选用、脱酸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国时期文献 文献保护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COX-2、VEGF和bFGF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薇 戴奇刚 +2 位作者 邓鑫 荣孪君 王英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EGCG对移植瘤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控。【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种...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EGCG对移植瘤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控。【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种植至裸鼠背部皮下,10 d后开始用不同浓度EGCG治疗,38 d后处死。观测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采用间接免疫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COX-2、VEGF和bFGF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生理盐水组切除的移植瘤平均体积和质量分别是(1174.6±793.5)mm3和(0.572±0.138)g,EGCG 50 mg/kg组分别为(649.3±100.8)mm3和(0.340±0.066)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 50 mg/kg组抑瘤率为40.56%。②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GCG 50mg/kg组的MVD值分别为23.24±1.76和14.27±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EGCG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移植瘤中COX-2、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EGCG具有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抑制肝癌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以及由此引起的VEGF和bFGF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裸鼠移植瘤 新生血管生成 COX-2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馆校合作--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合作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靖 谭丽琼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80,共5页
馆校合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广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馆校合作为例,论述2006年以来馆校合作情况,通过对若干合作项目的分析,论证馆校合作在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立法起草研究、图书馆循证实... 馆校合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广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馆校合作为例,论述2006年以来馆校合作情况,通过对若干合作项目的分析,论证馆校合作在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立法起草研究、图书馆循证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事业 广州模式 馆校合作 中山大学 广州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与国家统一舆论下的报刊言路(1919-1925)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天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40,共8页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转向中,报刊、报人及舆论精英与以军政利益集团形式呈现的政党组织等关系密切。面对军阀混战及国家统一舆论,各个利益集团往往主动而又恰如其分地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中利用报刊传媒在政治空间上定...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转向中,报刊、报人及舆论精英与以军政利益集团形式呈现的政党组织等关系密切。面对军阀混战及国家统一舆论,各个利益集团往往主动而又恰如其分地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中利用报刊传媒在政治空间上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本集团的优势与特色,从而更多地攫取政治资本。从马君武等国民党舆论精英及其对进步党领袖梁启超的批判,进步党、国民党的旧有恩怨与政治舆论的导向,广州内部分裂及国民党的政治舆论选择,南北对峙与孙中山北上的舆论象征等层面出发,探索政论性报刊在南北军阀的利益冲突、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反对派的利益分割中扮演了的角色及其论述策略、言论立场的选择,尤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舆论 国民党 进步党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进化论与社会主义:孙中山塑造革命学说过程的再审视
10
作者 赵逸洲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42,共27页
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往往会注意到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公”的概念、进化论以及社会主义学说所扮演的角色,但对这些观念如何联系起来并共同成为其思想底色的过程的讨论较少。本文认为,对进化论的利用与批判是孙中山接触社会主义学说... 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往往会注意到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公”的概念、进化论以及社会主义学说所扮演的角色,但对这些观念如何联系起来并共同成为其思想底色的过程的讨论较少。本文认为,对进化论的利用与批判是孙中山接触社会主义学说的契机,他对这两种学说的利用又带有“公”的底色。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亲近,令我们能够在长时段以及更广阔的视角上定位其“公”的含义,也使其思想结构复杂交错,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构造了国家整体与革命党人之间的联系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投身革命,却也因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塑造革命新人成为国共合作破裂的远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公” 进化论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甄慧 汪洋 +2 位作者 夏婷婷 王寅 张治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0-1153,共14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 植被覆盖度(FVC)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探讨植被覆盖度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空间关联,并识别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增长速率为每10年0.013。2011年之前植被覆盖度均值略有小幅度波动,之后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29.0%。空间尺度上,2020年极低植被覆盖度分布度最广,占研究区面积的51.93%,21年间减少了5010.31 km^(2),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度,占研究区面积的22.84%。(2)开都-孔雀河流域以极低覆盖度与低覆盖度之间转化为主。研究区植被有轻微的改善趋势,其中17.82%的区域呈极显著(P<0.01)、显著增加趋势(P<0.05);71.90%的区域变化不显著(P>0.05)。(3)研究区植被覆盖主要受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其解释力均在0.45以上。两两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影响显著高于单个因素,其中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两两相交的解释力最高为0.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转移矩阵 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空间分异 土地利用类型 开都-孔雀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4年革命党人对孙中山与黄兴分裂的反应新证--宫崎滔天家藏题字幅释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长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1,共13页
辛亥革命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家藏两件革命党人题签字幅,揭示了1914年孙中山与黄兴分裂时革命党人反应的新史实及新意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6月,黄兴由于对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 辛亥革命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家藏两件革命党人题签字幅,揭示了1914年孙中山与黄兴分裂时革命党人反应的新史实及新意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6月,黄兴由于对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采取集中权力的做法不满,准备于30日离日赴美。这标志着二人公开分裂,革命党也面临分裂危机。这两张字幅反映了这样的史实:27日,孙中山召集革命党核心骨干60余人为黄兴举行集体送别宴会。席间,众人挥毫在两张大纸幅上题字签名以为纪念,表明宴会气氛融洽。题词内容反映了众人对黄兴的尊重与友情,对其与孙中山分裂并出走多抱以谅解、包容态度。这一史实表明,革命党核心骨干群体在孙、黄二位领袖的示范和努力下,共同维护了革命党的团结局面。二位领袖的分裂,在革命党骨干群体层面并未产生大规模、普遍性、公开化的分裂和冲突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 孙中山 黄兴 宫崎滔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百年发展历程
13
作者 阮映东 魏鹏娟 胡建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数学系是中山大学创校时最早系之一,也是国内高校较早开办的几个数学系之一。筹办初就延揽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家担任教职并主导数学学科的建设及发展,高起点发展并形成了先进的数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像李国平、李华宗、周绍... 数学系是中山大学创校时最早系之一,也是国内高校较早开办的几个数学系之一。筹办初就延揽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家担任教职并主导数学学科的建设及发展,高起点发展并形成了先进的数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像李国平、李华宗、周绍棠等杰出数学家。著名数学家姜立夫长期引领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数学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培养出了陆启铿、叶叔华、黄华华等杰出校友。中山大学数学学科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众多前沿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之后,中山大学数学学科在国家教学名师邓东皋的带领下通过引进和培养大力充实师资队伍,为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基础数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目前形成了包括数学基地班、拔尖人才计划2.0、强基计划、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内的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山大学数学学科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喜人成绩,有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四大国际顶尖基础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学科建设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中山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文平 张文曦 彭赟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设以及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逐步探索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的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服务 思维赋能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革命政权税收整理问题论析(1917—1926)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毓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税收是广东革命政权财政改善的基础。广东革命政权税收整理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两次护法运动时期受限于地方军阀,仅对少数税项尝试争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各军阀把持税收,大本营政府真正控制的税源只有部分盐税、印花税、常关税... 税收是广东革命政权财政改善的基础。广东革命政权税收整理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两次护法运动时期受限于地方军阀,仅对少数税项尝试争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各军阀把持税收,大本营政府真正控制的税源只有部分盐税、印花税、常关税和广州及其附近县域的杂税;随着广东军政统一,广州国民政府统一税收,并进行税政改革、开征新税,税收收入不断增长。广东革命政权的税收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点,并在革命进程中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属性的税收体系,税收能力极大提升,为出师北伐提供了财政支持,也为后续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革命政权 孙中山 税收整理 财政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国货改良服装构想”与中山装
16
作者 朱博伟 刘瑞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国货改良服装构想”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生涯中,立足民生主义与发展民族纺织业的政治主张,它催生了中山装而非“三民五权”等释义是历史事实。文章基于孙中山生前著述和相关官方文献的考证,就该构想的主要观点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 “国货改良服装构想”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生涯中,立足民生主义与发展民族纺织业的政治主张,它催生了中山装而非“三民五权”等释义是历史事实。文章基于孙中山生前著述和相关官方文献的考证,就该构想的主要观点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货改良服装构想”的实施吸取了北洋政府草创《服制案》违背国情全盘西化的失败教训,关注重点经历了从适应国体的礼服制式,到惠及民生常服与维护国家主权军服的转变,其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意义远大于政治目的,中山装正是在这些命运多舛的实践中呼之欲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山装 国货改良服装构想 民生主义 服制案 民族纺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质学的百年学科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7,共17页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设置和一流师资,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南方的早期应用形成了融入欧洲学派和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学科特点。中山大学地质学高等教育在近代史民主革命时期具有领先地位,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解放后,中山大学地质学科经历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及多次艰难的专业复办和调整过程。尽管如此,地质学科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创办了地质工程、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学科培养方向。自2002年再次成为独立建制的地球科学系之后,在国家改革开放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下,地质学科重新走强,目前已建设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现在位于珠海校区的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崭新的面貌和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学科优秀学子和国内外科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地质学科 百年校庆 两广地质调查所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物理学学科百年发展史(1924—2024)
18
作者 王军 赵福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2,共21页
中山大学物理学学科与中山大学同龄,至今已历一个世纪,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周誉侃、高兆兰、李华钟、郭硕鸿、莫党、张纯祥、张进修、余振新、罗蔚茵等一批物理学家及教学名师。经历了民国初期的以科学化人为核... 中山大学物理学学科与中山大学同龄,至今已历一个世纪,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周誉侃、高兆兰、李华钟、郭硕鸿、莫党、张纯祥、张进修、余振新、罗蔚茵等一批物理学家及教学名师。经历了民国初期的以科学化人为核心的创系阶段、高校内迁的艰辛跋涉阶段、院系调整后面向国家专业人才培养分立学科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物理学学科布局。拥有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首批物理学博士点等。21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壮大,孵化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015年后,逐步形成物理学科三校区同质办学错位发展布局。中山大学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广东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和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等大型设备共同支撑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天文学等学科方向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生物学学科百年发展史(1924—2024)
19
作者 冯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85,共18页
中山大学生物学学科从1924年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历史悠久,成绩斐然,涌现出陈焕镛、罗宗洛、朱洗、蒲蛰龙、陈心陶、张宏达、林浩然等杰出科学家、教育家。经历了创业初期的不易、高校内迁的艰辛、院系调整岭大生物学科并入的受益,也经... 中山大学生物学学科从1924年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历史悠久,成绩斐然,涌现出陈焕镛、罗宗洛、朱洗、蒲蛰龙、陈心陶、张宏达、林浩然等杰出科学家、教育家。经历了创业初期的不易、高校内迁的艰辛、院系调整岭大生物学科并入的受益,也经历了陈焕镛和植物研究所调出的削弱、蒲蛰龙调入的补强。改革开放后,屈良鹄、徐安龙等一批学人归国创业,学科梯队建设成效明显。生物学科研究人员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关键问题,在寄生虫研究与实践、生物防治、植物区系与分类、水产养殖、作物育种、RNA组学、生物多样性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与实践,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贡献。动物学、昆虫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先后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开始,中大生物学和生态学均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进入学科建设国家梯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学科 生物学 生态学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化学学科百年发展史(1924—2024)
20
作者 冯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50,共18页
中山大学化学学科由原中山大学化学学科和岭南大学化学学科合并而成,已走过百年征程。在陈宗南、富伦、龙康侯、林尚安、曾汉民、计亮年、陈小明等院系负责人和科学家的努力下,克服艰难险阻,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 中山大学化学学科由原中山大学化学学科和岭南大学化学学科合并而成,已走过百年征程。在陈宗南、富伦、龙康侯、林尚安、曾汉民、计亮年、陈小明等院系负责人和科学家的努力下,克服艰难险阻,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出梁栋材、黄维垣、江元生、苏锵、姜中宏、黄翠芬院士等一批学界翘楚。化学学科在建设与发展上,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搭平台,聚人才,重交叉,促进学产研用结合,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大批科研成果走向应用,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化学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进入学科建设国家梯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无机化学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