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伟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孙中山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只是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才是他毕生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最早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主张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 孙中山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只是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才是他毕生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最早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主张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并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途径实行社会主义,最终成为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主义 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孙中山 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民生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建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伦理学 学科定义 学科性质 研究方法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梁漱溟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8-62,共5页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思想 孙中山 梁漱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4
作者 伍本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一"跨越"理论还是民生主义的主题,其"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主张都是为了达到"跨越"之目的。在"跨越"如何可能之问题上,孙中山的思路亦为正确,既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思想的传统,亦看到了近代中国同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生主义 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孙中山三民主义价值观的转向看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选择
5
作者 李金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替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根本。对比"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三民主义价值观基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价值立场,不...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替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根本。对比"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三民主义价值观基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价值立场,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在契合性。透过孙中山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基点上的"联俄、容纳共产党、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价值观转向,更能判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中国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