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增敏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邻氯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痕量镉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琴 寿崇琦 +3 位作者 李月云 吴丹 杜斌 欧庆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研究了微乳液介质存在下 ,在pH=10.8硼砂 -NaOH的缓冲溶液中 ,镉与邻氯苯基荧光酮 (o_CPF)显色生成稳定的1∶3配合物 ,在60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 -1·cm -1 ,镉含量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巯基... 研究了微乳液介质存在下 ,在pH=10.8硼砂 -NaOH的缓冲溶液中 ,镉与邻氯苯基荧光酮 (o_CPF)显色生成稳定的1∶3配合物 ,在60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 -1·cm -1 ,镉含量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 ,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 ,显著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测定水样和发样中的痕量镉 ,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2 % ,回收率在92 %~105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邻氯苯基荧光酮 光度法 巯基葡聚糖凝胶 分离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和疏水性对蛋白质乳化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邵俊花 吴菊清 +5 位作者 周光宏 魏朝贵 徐幸莲 刘登勇 宋立 贾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55-159,共5页
利用化学修饰试剂β-巯基乙醇和吐温-80处理蛋白质溶液,研究蛋白质的巯基和疏水性对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确定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乳化和凝胶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巯基阻断剂β-巯基乙醇的添加,增加蛋白质溶液的自由巯基含量,降... 利用化学修饰试剂β-巯基乙醇和吐温-80处理蛋白质溶液,研究蛋白质的巯基和疏水性对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确定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乳化和凝胶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巯基阻断剂β-巯基乙醇的添加,增加蛋白质溶液的自由巯基含量,降低凝胶速率和总体黏弹性特征,暗示阻断二硫键的形成降低了热诱导凝胶特性。但自由巯基含量与蛋白质的乳化特性无显著相关性;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指数越高,越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乳化物,对乳化凝胶特性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一定的疏水性对于形成稳定的乳化物很重要,而二硫键对形成良好的凝胶特性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 疏水性 肌肉蛋白质 乳化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氯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铅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琴 寿崇琦 +1 位作者 杜斌 欧庆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研究了微乳液介质中,pH9.2时,铅与邻氯基苯基荧光酮(o CPF)显色生成稳定的1∶3配合物,在575nm波长处摩尔吸光率为5.5×104L·mol-1·cm-1,铅含量在0~1.4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消除... 研究了微乳液介质中,pH9.2时,铅与邻氯基苯基荧光酮(o CPF)显色生成稳定的1∶3配合物,在575nm波长处摩尔吸光率为5.5×104L·mol-1·cm-1,铅含量在0~1.4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用所拟方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铅,相对标准偏差在4.4%以下,加标回收率在95.5%~106.0%之间,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痕量测定 邻氯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 有毒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微乳液增敏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镉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寿崇琦 李月云 +3 位作者 张慧 李燕 魏琴 欧庆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399,共3页
报道了在(CPB-OP)微乳液介质中,以pH=10.40硼砂-NaOH为缓冲溶液,镉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生成1:3有色配合物,于62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23×10~5L·mol^(-1)·cm^(-1)。镉含量在0~0.76μg·mL^(-1)范围内符合比... 报道了在(CPB-OP)微乳液介质中,以pH=10.40硼砂-NaOH为缓冲溶液,镉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生成1:3有色配合物,于62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23×10~5L·mol^(-1)·cm^(-1)。镉含量在0~0.76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9.2×10^(-5)μg·mL^(-1)。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可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用于水样和污泥样品中的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光度法 巯基葡聚糖凝胶 分离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蕾 范大明 +5 位作者 黄建联 赵建新 闫博文 周文果 张文海 张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8,共7页
与斩拌方式对比,研究搅拌方式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破碎使白鲢鱼糜的凝胶强度及持水力增加,提高了硬度、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但是对白度无明显影响。在2%和3%盐添加量的条件下,搅拌破碎对鱼糜制品的质构改善效... 与斩拌方式对比,研究搅拌方式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破碎使白鲢鱼糜的凝胶强度及持水力增加,提高了硬度、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但是对白度无明显影响。在2%和3%盐添加量的条件下,搅拌破碎对鱼糜制品的质构改善效果显著,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70.2%,66.7%。根据鱼糜的盐溶蛋白、肌动球蛋白的活性巯基含量、化学作用力和浊度结果可知,搅拌破碎可以增加活性巯基含量,使得更多的巯基氧化成二硫键,提高疏水相互作用,促进蛋白分子间的聚集,浊度增加,三维凝胶网络结构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制品 搅拌 破碎 凝胶强度 活性巯基 二硫键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猝灭效应的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锡(Ⅳ)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丛丛 王珊 +2 位作者 肖阳 葛慎光 于京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3-1085,共3页
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痕量锡催化高碘酸钾氧化3-(3′-甲基苯基)-5-(2′-胂酸基偶氮)若丹宁而荧光猝灭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由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锡(Ⅳ)的方法。该体系的激发波长为308 nm,发射波长为411 nm... 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痕量锡催化高碘酸钾氧化3-(3′-甲基苯基)-5-(2′-胂酸基偶氮)若丹宁而荧光猝灭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由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锡(Ⅳ)的方法。该体系的激发波长为308 nm,发射波长为411 nm,线性范围在0.01 mg·L^(-1)以内,检出限(3S/N)为2.45×10^(-8)g·L^(-1)。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该方法已应用于铝合金、钢铁和人发中锡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催化荧光猝灭效应 3-(3'-甲基苯基)-5-(2’-胂酸基偶氮)若丹宁 锡(Ⅳ) 巯基葡聚糖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汞(Ⅱ)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崇娟 李慧芝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研究了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溶液中,以Hg2+对催化高碘化钾和碘酸钾氧化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测定Hg2+的范围为0-40μg.mL-1,检测限为1.30×10-8g.L-1,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 研究了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溶液中,以Hg2+对催化高碘化钾和碘酸钾氧化对二甲胺基偶氮苯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测定Hg2+的范围为0-40μg.mL-1,检测限为1.30×10-8g.L-1,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富集,使方法的选择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用于多种样品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巯基葡聚糖凝胶(SDC) 汞(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锗的研究
8
作者 李慧芝 寿崇琦 陈亚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1-592,596,共3页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锗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HCl介质中,锗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形成了灵敏度很高的络合物,其ε=1.86×10~5L·mol^(-1)·cm^(-1),组成比Ge(Ⅳ):邻硝基苯基荧光酮=1:3,采...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锗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HCl介质中,锗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形成了灵敏度很高的络合物,其ε=1.86×10~5L·mol^(-1)·cm^(-1),组成比Ge(Ⅳ):邻硝基苯基荧光酮=1:3,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富集,使方法的选择性得到了提高,可用于多种样品中痕量锗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葡聚糖凝胶 分离富集 吸光光度法 测定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蛋液贮藏过程中凝胶性能下降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俊博 曾茂茂 +2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0-302,共3页
全蛋液经过巴氏杀菌后在4℃下冷藏过程中,其凝胶硬度和持水性不断下降,15d时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分别下降了35%和20%,导致全蛋液使用效率降低。为探索全蛋液凝胶能力变化的原因,测定了全蛋液储藏15d内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含量,并进行了... 全蛋液经过巴氏杀菌后在4℃下冷藏过程中,其凝胶硬度和持水性不断下降,15d时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分别下降了35%和20%,导致全蛋液使用效率降低。为探索全蛋液凝胶能力变化的原因,测定了全蛋液储藏15d内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含量,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全蛋液中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在贮藏期不断上升,表面巯基和总巯基不断下降,还原SDS-PAGE和非还原SDS-PAGE均显示贮藏期间,蛋液蛋白质组分无显著分子聚集。上述结果表明,疏水聚集引起的凝胶网络不均匀以及二硫键不断下降引发凝胶弱化可能导致了全蛋液贮藏过程凝胶性能的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凝胶性能 表面疏水性 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作用力对皮蛋蛋黄凝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艾民珉 汤婷 +2 位作者 蒋爱民 杨益嘉 游玉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共5页
采用清料法腌制皮蛋,利用荧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监测腌制和后熟过程中化学作用力对蛋黄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碱作用下,外层蛋黄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之和下降了54.17%,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 采用清料法腌制皮蛋,利用荧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监测腌制和后熟过程中化学作用力对蛋黄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碱作用下,外层蛋黄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之和下降了54.17%,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离子键和二硫键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促使蛋白质发生交联聚集生成外层蛋黄凝胶;溏心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之和上升了54.05%,表面疏水性下降不明显(P>0.05),疏水相互作用及二硫键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促使溏心逐渐转化为外层蛋黄,增强了蛋黄凝胶强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外层蛋黄蛋白质较溏心蛋白质先发生碱变性,其中较稳定存在的蛋白质为高密度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蛋黄 凝胶强度 表面疏水性 巯基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对草鱼鱼肉鱼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小千 但静 李树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了解体重对草鱼鱼糜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养殖场来源相同、健康鲜活、符合体重要求的雄性草鱼10尾。以采肉率、盐溶性蛋白、鱼糜白度、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凝胶强度和质构特性作为品质指标,对3组不同体重草鱼鱼糜... 【目的】了解体重对草鱼鱼糜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养殖场来源相同、健康鲜活、符合体重要求的雄性草鱼10尾。以采肉率、盐溶性蛋白、鱼糜白度、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凝胶强度和质构特性作为品质指标,对3组不同体重草鱼鱼糜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草鱼采肉率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加,B组(1500 g±150 g)和C组(2000 g±200 g)草鱼的采肉率、漂洗前后的鱼糜总巯基含量及鱼糜凝胶的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P<0.05)高于A组(1000 g±100 g);3组草鱼盐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组草鱼漂洗后白度、漂洗前后Ca^(2+)-ATPase活性、鱼糜凝胶强度、凝胶质构特性中咀嚼性和胶黏度均显著(P<0.05)高于B组及A组。【结论】3组草鱼鱼糜品质优劣依次为C组>B组>A组;在生产冷冻鱼糜或鱼糜制品时,C组体重的草鱼最适合作为原料。该结果有助于合理选择适宜的原料草鱼规格,从而保证稳定的鱼糜及其制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体重 鱼糜特性 Ca^(2+)-ATPase活性 总巯基含量 鱼糜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诱导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贾娜 林世文 +1 位作者 王乐田 刘登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7,共7页
将没食子酸(0、10、50、100、200μmol/g)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蛋白质的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流变特性,并对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没食子酸诱导的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 将没食子酸(0、10、50、100、200μmol/g)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蛋白质的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流变特性,并对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没食子酸诱导的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没食子酸使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添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没食子酸使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没食子酸添加量为50、100、200μmol/g时,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没食子酸添加量为10μmol/g时,凝胶强度和保水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流变曲线与对照相似,当添加量增加至50、100、200μmol/g时,凝胶强度与保水性显著降低(P<0.05),流变曲线趋于平坦;微观结构显示没食子酸添加量增大,凝胶网络结构逐渐松散,孔隙变大。因此,低添加量没食子酸(10μmol/g)对蛋白凝胶特性无不利影响,而中、高添加量没食子酸(50、100、200μmol/g)可能通过促使蛋白质发生疏水性聚集或生成巯基-醌加成物而削弱蛋白凝胶化程度,降低蛋白凝胶强度与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肌原纤维蛋白 巯基 表面疏水性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仪淑敏 豁艳 +4 位作者 李睿智 张智铭 刘瑞 李学鹏 励建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4,共7页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先增高后降低;在反应温度25℃、酶解时间2.0 h以及反应温度4℃、酶解时间2.5 h处理条件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在反应温度25℃和4℃下,酶解时间0.5 h时,Ca 2+-ATPase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凝胶的持水力与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凝胶白度值先降低后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碱性蛋白酶 凝胶性质 巯基含量 表面疏水性 Ca 2+-ATPase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