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 on Key Enzyme Activity of Sugarbeet(Vulgaris L.)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被引量:1
1
作者 LI Cai feng,MA Feng ming (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key enzyme activity of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utritional water while Tian Yan-7 was used as experim...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key enzyme activity of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utritional water while Tian Yan-7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result showed that nitrate reductase(NR) activity in the leaves gradual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O - 3.No matter in root or leaves,glutamina synthetase(GS) activity first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NH + 4 when NH + 4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 - 3,and GS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when NH + 4and NO - 3 was equal,then GS activity declined with NH + 4 increasing further.In the anaphase of growth,synthetic activity in root of sucrose synthetase(SS) in the mixed NH + 4 and NO - 3 was obviously highr than or NO - 3 alone.Both of the root and sugar yields were the highes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NH + 4 and NO - 3 was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beet nitrat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NR GS 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Glutamine Synthetase Activity in Sugar Beet (BetavulgarisL.)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uiping YanHu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5年第1期17-24,共8页
It was shown from the experiment that glutamine synthetase activity (GSA) in both leaf blades and root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rose rapidly to reach its peak from seedling stage to foliage rapid growth stage ... It was shown from the experiment that glutamine synthetase activity (GSA) in both leaf blades and root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rose rapidly to reach its peak from seedling stage to foliage rapid growth stage and declined to its lowest level at the latter stage of root rapid growth, and then increased slightly. GSA in leaf blade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itrogen level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of growth. GSA in roots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as it in leaf blades at the early middle stage of growth, but at the latter stage of growth,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established. GSA in leaf blades was the strongest compared with crowns, petioles and roots, and could represent the highest enzyme activity of the whole plant. GSA had quadratic curvilinear correlation with root yield and sugar production. GSA in leaf blade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α-NH2-N at the foliage rapid growth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beet glutamine synthetase nitrogen level root yield and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河西灌区青贮玉米土壤-植株化学计量特征及稳态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建喜 李广 +4 位作者 张武清 马维伟 谈燕 陆燕花 王钰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甘肃河西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不同施氮处理下青贮玉米植株与土壤间的稳态性特征。[方法]以2022—2023年甘肃省河西灌区4种施氮处理N_(0)(习惯施氮量)、N_(1)(减氮10%)、N_(2)(减氮20%)、N_...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甘肃河西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不同施氮处理下青贮玉米植株与土壤间的稳态性特征。[方法]以2022—2023年甘肃省河西灌区4种施氮处理N_(0)(习惯施氮量)、N_(1)(减氮10%)、N_(2)(减氮20%)、N_(3)(减氮30%)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氮处理下植株和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和植株与土壤间的内稳性特征。[结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下青贮玉米土壤OC、TN、TP含量均在0~10 cm土层达到最高。4种施氮处理下,N_(0)处理植株器官养分含量均显著升高;N_(1)处理0~30 cm土层土壤OC、TN、TP含量均最高,且OC、TN、TP高于其他施氮处理11.79%~41.88%、8.80%~39.28%、5.31%~31.29%;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土壤C/N值在各土层及不同施氮处理下较为稳定;植株(叶片、根系)N/P均值(1.06、1.03)均小于植株氮限制阈值(14),说明植株生长受氮元素的限制。在N_(0)和N_(1)施氮处理下,植株(叶片、根系)OC、TN、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呈绝对稳态;在N_(2)施氮处理下,植株叶片TP含量呈敏感态,在N_(3)处理下,植株根系OC、TP、C/N均呈敏感态。[结论]减氮10%处理不仅提高了河西灌区青贮玉米土壤肥力、养分存留及作物生长适应能力,还减少了生产投入比并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施氮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稳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牛天新 马华升 +2 位作者 查燕 潘松青 黄雨晴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 为了考察等氮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甘薯田土壤大型动物分布和群落的影响,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设置了猪粪有机肥、羊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和易腐垃圾有机肥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各处理纯氮用量均为150.00 kg/hm^(2),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的含水率及pH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土壤大型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在土壤中捕获到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目(Collembola)、蜘蛛目(Araneae)、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隐翅目(Staphylinidae)、寡毛目(Oligochaeta)10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各不同肥料处理土壤大型动物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在样地0~5 cm的表层土壤大型动物最多。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38,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比不施肥对照高60.51%,比单施化肥对照高12.23%,其类群数与个体数也最高。4种有机肥多样性指数都比不施肥对照高,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氮 有机肥 无机肥 配施 甘薯田 土壤大型动物 分布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的内蒙古突泉春玉米水氮管理措施
5
作者 郭尔静 杨霏云 +4 位作者 伍露 孙爽 高家宝 张超群 张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水分和氮肥是制约旱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突泉春玉米发育期、单产和田间管理数据,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调参验证;基于验证后的模型,结合1981—2022年突... 水分和氮肥是制约旱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突泉春玉米发育期、单产和田间管理数据,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调参验证;基于验证后的模型,结合1981—2022年突泉气象数据,设计不同水分亏缺程度下水氮管理情景,以春玉米单产、水氮用量和效率为指标,提出春玉米最优水氮管理措施,并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溉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APSIM对春玉米出苗-开花日数、出苗-成熟日数和单产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1.2%和2.8%,APSIM可定量模拟春玉米发育期和单产。综合春玉米单产、灌溉量、施氮量、水分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最优管理措施为0~100 cm土壤剖面深度下水分亏缺程度为60%时补充灌溉,灌溉量为171.0 mm,施氮量为197.8 kg·hm^(-2)。当春玉米生长季降水量为200~400、401~600 mm和601~800 mm时,适宜的灌溉量分别为233.0~283.5、110.5~148.4 mm和125.0~155.0 mm,施氮量分别为176.9~219.3、218.3~241.5 kg·hm^(-2)和211.8~249.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单产 水分生产力 氮肥农学效率 水氮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之栋 安鹏 +5 位作者 张振典 李玲燕 廖安丽 王金秀 师长海 刘义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4)、追肥5次(F37-5),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为对照(漫灌,追肥1次,CK)。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滴灌处理F37-3、F37-4、F37-5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大于CK。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3>F37-2>CK,而花后18 d冠层中部和底部群体透光率大小关系则表现为CK>F37-4>F37-5>F37-3>F37-2。花后0~36 d(每6 d测定一次)叶绿素SPAD值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2≥F37-3>CK,且各滴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大于CK;花后24~30 d,CK、F37-2、F37-3、F37-4和F37-5的叶绿素SPAD值下降幅度分别为13.89%、11.36%、11.90%、8.33%和10.87%。各滴灌追肥处理(F37-2、F37-3、F37-4和F37-5)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均显著大于CK,F37-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0381.1 kg/hm^(2),而胞间CO_(2)浓度,特别是在花后30 d和36 d,均小于CK。因此,滴灌追氮对小麦合理群体建立和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分别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追肥4次(F37-4)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追氮次数 群体特征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氮肥运筹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0
7
作者 杨泽敏 王维金 +3 位作者 蔡明历 陈国兴 卢碧林 朱永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9-434,共6页
通过连续 3a的试验发现 :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 ,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延长胶稠度 ,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 ,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 ,以扬其... 通过连续 3a的试验发现 :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 ,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延长胶稠度 ,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 ,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 ,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 ,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 ,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 ,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 ,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 ,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 ,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 ,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质改善的同时 ,垩白总是增加 ,因此选择小垩白品种是运用氮肥调控米质的基础。各米质指标中 ,加工品质与垩白受影响最大 ,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受影响次之 ,粒长及粒形受影响较小 ,糊化温度几乎不受影响。施氮越多 ,施用时期越晚 ,蛋白质含量越高 ,但由于国家标准中未涉及蛋白质含量与米质的关系 ,因此对米质的影响是好是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用期 施用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生物量动态增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薛晓萍 郭文琦 +2 位作者 王以琳 张丽娟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326,共4页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以定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淮海棉区(以河南安阳为试点)不同施氮水平(每公顷0 kg、120 kg、240 kg3、60 kg、480 kg)下棉株生物量的动态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棉株地上、地下部分干物重的动态累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生...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以定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淮海棉区(以河南安阳为试点)不同施氮水平(每公顷0 kg、120 kg、240 kg3、60 kg、480 kg)下棉株生物量的动态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棉株地上、地下部分干物重的动态累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生物量的增长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施肥量为360 kg.hm-2时棉田具有快速增长期启动早、持续时间短、增长速率大等特征,说明该施氮量利于棉花生长前期的生物量的快速累积,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合理棉花群体的建立;不同的施氮量可以调节快速生长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同时亦可改变其干物质累积速率。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氮肥的施用量与时间获得高产。对于黄淮海棉区,适宜的施肥量为360 kg.hm-2,7月中旬为棉田肥水管理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水平 生物量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露播滴灌甜菜产量和块根糖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费聪 耿青云 +1 位作者 李阳阳 樊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和糖质量分数,确定干旱区露播滴灌甜菜最佳氮素运筹、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通过小区控制试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氮肥追施比例(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分别为7∶2∶1、5...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和糖质量分数,确定干旱区露播滴灌甜菜最佳氮素运筹、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通过小区控制试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氮肥追施比例(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分别为7∶2∶1、5∶4∶1、4∶4∶2、3∶7∶0)对露播滴灌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块根经济性状以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素会降低甜菜块根质量,但对块根糖质量分数无明显影响。块根膨大期施用大量氮素明显降低块根糖质量分数,同时对块根增长不利。在甜菜生育中后期补充一定氮素,可提高滴灌甜菜块根经济性状。当滴灌甜菜氮素追施比例为4∶4∶2时,不仅能够提高甜菜叶丛生长期的叶片生长速率,而且有利于叶片生长在糖分积累期再次出现"小高峰",从而防止甜菜早衰现象的发生,是有利于干旱区露播滴灌甜菜获得高产高糖的氮素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滴灌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10
作者 叶全宝 张洪程 +5 位作者 李华 霍中洋 魏海燕 夏科 戴其根 许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以杂交粳稻常优 1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两供试品种的RVA谱特性存在品种间差异 ,常优 1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大 ,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 以杂交粳稻常优 1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两供试品种的RVA谱特性存在品种间差异 ,常优 1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大 ,冷胶黏度、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起始温度较低。 (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RVA谱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施氮量的影响更大。(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两品种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消减值呈上升趋势 ,而其他特征值无明显变化规律 ;随栽插密度的增加 ,两品种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等特性先增后减 ,消减值则先减后增 ,而其他特征值无明显变化规律。 (4)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消减值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崩解值、峰值黏度和热浆黏度 ,对冷胶黏度、回复值和峰值黏度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对起始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量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孙慧敏 于振文 +1 位作者 颜红 史桂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在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16.5mg/kg的大田条件下选取0、75、105kg/hm^2三个不同磷素水平进行了施磷量试验,以研究施磷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5kgP2O5/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了面... 在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16.5mg/kg的大田条件下选取0、75、105kg/hm^2三个不同磷素水平进行了施磷量试验,以研究施磷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5kgP2O5/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了评价值,改善了加工品质;但在施磷量增加到105kg/hm^2时,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下降。施磷促进了各生育时期植株对氮素的积累,减少了0~1m土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且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地力条件下,施磷亦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但75和105kgP2O5/hm^2两施磷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磷量 品质 产量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鲁麦22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姜东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永庚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2-467,共6页
在 2 10~ 330 kg/ hm2 施氮量范围内 ,随施氮量提高 ,鲁麦 2 2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 ,ATP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 SS(蔗糖合成酶 )、ADPGPPase(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 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在 2 10~ 330 kg/ hm2 施氮量范围内 ,随施氮量提高 ,鲁麦 2 2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 ,ATP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 SS(蔗糖合成酶 )、ADPGPPase(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 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和 GBSS(淀粉粒束缚态淀粉合成酶 )活性均提高。与弱势粒相比 ,强势粒 ATP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高 ,因而淀粉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 ,籽粒 SS、ADPGPPase、SSS和 GBSS是高产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可能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鲁麦22 籽粒 淀粉合成 小麦 限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模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姜慧敏 张建峰 +4 位作者 杨俊诚 刘兆辉 宋效宗 江丽华 张相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模式(N1)相比,分别减施化肥氮26%(N2)、减施化肥氮26%结合调节土壤C/N(N3)、减施化肥氮26%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4)、减施化...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模式(N1)相比,分别减施化肥氮26%(N2)、减施化肥氮26%结合调节土壤C/N(N3)、减施化肥氮26%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4)、减施化肥氮45%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5)的集成模式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减氮模式下植物吸收的总氮量、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习惯施肥模式,其中N5模式的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N1模式(P<0.05),说明减少化肥氮的施用量结合调节土壤C/N和/或滴灌措施能够保证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结果还看出,番茄拉秧后0—100 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含量低于习惯施肥模式,对0—20 cm表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减氮条件下,N3和N5模式土壤细菌/真菌比值高于N1模式。综上研究结果表明,N3和N5两个集成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日光温室 施氮模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杂交棉氮素吸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涛 魏亦农 +3 位作者 雷雨 李俊华 雷军 孙卫恒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4-579,共6页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0、135、270、405、540 kg·hm-2)对杂交棉生物量、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棉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至施氮量为405 kg·hm-2时达...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0、135、270、405、540 kg·hm-2)对杂交棉生物量、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棉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至施氮量为405 kg·hm-2时达最高值,分别较不施氮水平提高了49.93%,75.43%和82.24%;氮素水平对杂交棉蕾、花、铃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大于茎和叶;氮素的增加还显著提高了杂交棉的生物量积累速率、氮素吸收速率以及单株铃数和铃重。本试验中270 kg·hm-2的施氮量可初步满足杂交棉获得高产的需要,施氮量过大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适宜用量为386.5~388.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杂交棉 生物量 氮素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194
15
作者 于飞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有所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34.8%、29.1%,农学效率分别为12.7、9.2、11.1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较2001—2005年统计结果提高6.8百分点,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35%)。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相关性均可以用幂指数方程拟合,且拟合效果均较好,水稻R2=0.8489,小麦R2=0.6575,玉米R2=0.7917,偏生产力是现阶段评价氮肥料效应的适宜指标。综合考虑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要求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认为180~240kghm“的施氮量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较适宜的施氮量范围。这与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推荐施氮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粮食作物 适宜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江晓东 迟淑筠 +2 位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Xiao-dong Shu-yun Tang-yuan Zeng-jia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麦季施氮240 kg/hm2(N2)和减氮处理168 kg/hm2(N1)、玉米季施氮皆为112.5 kg/hm2条件下,N1、N2处理间小麦产量2 a均无显著差异,麦季氮肥后效对玉米季产量亦无显著影响。试验第1年,N1、N2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年,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及淀粉含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N2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1,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综合比较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以麦季168 kg/hm2、玉米季112.5 kg/hm2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小麦籽粒 玉米产量 籽粒品质 玉米籽粒 处理 条件 淀粉含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田间试验 面团稳定时间 麦季 湿面筋含量 作物产量 综合比较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增产效果 一年两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身肥对水稻分蘖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郑永美 丁艳锋 +3 位作者 王强盛 李刚华 王惠芝 王绍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519,共7页
以宁粳2号为材料,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了起身肥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7d,基蘖肥水平相同条件下,起身肥处理(N-100%)群体茎蘖数比非起身肥处理(CK)高3×105hm-2... 以宁粳2号为材料,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了起身肥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7d,基蘖肥水平相同条件下,起身肥处理(N-100%)群体茎蘖数比非起身肥处理(CK)高3×105hm-2。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100%处理中,>3叶龄分蘖比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N-100%处理多施5.55kgNhm-2,而分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显著提高。N-75%处理(施起身肥,基蘖肥施量为常规的75%)中,总施肥量比CK低32.4kgNhm-2,而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N-50%处理(施起身肥,基蘖肥施量为常规的50%)基蘖肥水平过低,影响分蘖的发生与生长,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和产量都显著降低。因此,适量的起身肥可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减少基蘖氮肥的施用量,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塑盘穴播 起身肥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翔 毛家伟 +2 位作者 司贤宗 李亮 李国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7-901,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累计施氮N120kg/hm^2显著增加了荚果产量,其中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最高,但与基施N60kg/hm^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累计施氮N120kg/hm^2显著增加了荚果产量,其中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最高,但与基施N60kg/hm^2+花针期追N60kg/hm^2、基施N60kg/hm^2+苗期追N60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主要集中在开花下针至荚果膨大阶段,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吸收氮最多,氮肥利用率最高,与其它4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41、8.83、10.66和13.2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时期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田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周柳强 黄美福 +6 位作者 周兴华 农世英 黄金生 曾艳 董文斌 林北森 谭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6-1172,共7页
在施用相同磷钾肥基础上,设5个氮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采集有代表性烟株3~10株分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烤烟增产39.54%~94.76%,每千克N增产烟叶4.8~13.9 kg,氮肥施用量与烤烟生物产量的相关... 在施用相同磷钾肥基础上,设5个氮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采集有代表性烟株3~10株分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烤烟增产39.54%~94.76%,每千克N增产烟叶4.8~13.9 kg,氮肥施用量与烤烟生物产量的相关方程为:Y=1580.9+22.106X-0.0932X2。烤烟吸收的氮、磷、钾、钙、镁、硫分别提高49.1%~176.3%、20.8%~40.7%、45.0%~96.0%、17.4%~70.3%、11.9%~68.8%、30.9%~57.1%;增加吸收的各养分大多累积在烟叶中。每生产100kg烟叶需要吸收N 3.08~5.53 kg,N∶P2O5∶K2O∶Ca∶Mg∶S=1∶0.40∶1.37∶1.44∶0.10∶0.27;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是在团棵至旺长期之间,过高的施氮量对磷吸收强度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増施45~90kg N,烟叶的含氮量、烟碱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糖/碱比、施木克值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过高的N肥施用量亦会抑制这种提高或降低的趋势。每公顷施用90kg N的烟叶化学品质较接近优质烟叶的化学品质指标。生产上适宜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63.0~8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用量 生长 养分吸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李丽 李宁 +1 位作者 盛建东 王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7,6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稀植(N3D1)处理有利于苜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氮素积累趋势因施氮量、种植密度不同而异...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稀植(N3D1)处理有利于苜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氮素积累趋势因施氮量、种植密度不同而异:低氮高密、中氮高密处理下氮素积累以茎杆为中心,高氮低密处理下,花荚为氮素积累中心,施氮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各处理中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均以N3D1处理最高,该处理下苜蓿根、茎、叶、花荚中干物质量为8.65,19.02,2.35,5.98g.株-1,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2.23,15.01,3.62,15.70mg.株-1。本研究中当施氮量为150kg.hm-2,密度为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740.3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紫花苜蓿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