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系统对人胃癌细胞的转染及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毅 胡志前 +3 位作者 徐学俊 王元和 王强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系统对人胃癌细胞的转染及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 PA317细胞包装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HSV - TK基因系统 ,在体外以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法将 TK基因导入 MKN2 8人胃癌细胞 ,...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系统对人胃癌细胞的转染及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 PA317细胞包装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HSV - TK基因系统 ,在体外以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法将 TK基因导入 MKN2 8人胃癌细胞 ,并初步观察更昔洛韦 (GCV )对转染 TK基因的 MKN2 8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TK基因可成功转导入MKN2 8细胞 ,且对细胞的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 ,但对 GCV的敏感性却显著增加 ;同时还观察到显著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HSV- TK系统对人胃癌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GCV对转染阳性的胃癌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更昔洛韦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 HSV-TK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联合光动力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世璋 张燕升 +5 位作者 范忠 李维弟 郭莹 王潇 陈剑飞 李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613,617,共5页
目的应用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V-TK)/更昔洛韦(GCV)系统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口腔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此法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名口腔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目的应用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V-TK)/更昔洛韦(GCV)系统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口腔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此法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名口腔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静脉给药,选择相应激光输出功率定时照射,以ADV-TK基因行瘤体及周边注射,经GCV静脉输入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及瘤体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经联合法治疗后,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瘤体内血流量降低,影像结果对比改变明显,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将ADV-TK/GCV系统联合光动力治疗口腔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具备副作用轻微、临床安全性高的特点,为系统性治疗相关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 光动力 血卟啉衍生物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旁观者效应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光琦 宋毅 +3 位作者 陆燕蓉 张洁 肖林 杨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R等技术 ,观察ATRA对宫颈癌细胞ME180 ,ME180 /TK转化细胞旁观者效应及诱导Cx4 3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 ME180 ,ME180 /TK不同比例的混合细胞随ATRA浓度的增加而存活率降低。ME180 +ME180 /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180 /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在 2mg·L- 1更昔洛韦 (GCV)作用下 ,以 10 - 8mol·L- 1ATRA与不加ATRA (0mol·L- 1)的作用相比较 ,在ME180与ME180 /TK不同比例混合的各组中 ,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 (P <0 .0 5 )。并观察到10 - 8及 10 - 10 mol·L- 1ATRA对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RT PCR结果表明 ,经ATRA处理的ME180细胞 ,其Cx4 3mRNA的相对拷贝数比值增高约 1.84倍及 2 .6 5倍。结论 宫颈癌ME180细胞中 ,ATRA在10 - 8~ 10 - 10 mol·L- 1范围内 ,具有明显增强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Cx4 3mRNA表达上调 ,导致旁观者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 旁观者效应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基因表达 细胞 ME1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系统联合多柔比星对SK-OV-3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鞠晓明 温宏武 +1 位作者 郭燕燕 徐文怀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 :探讨HSV TK/GC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substrateⅠof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ganciclovir)系统及其与普通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 ,研究分子化疗药物GCV与普通化疗药多柔比星 (阿霉素 )联合... 目的 :探讨HSV TK/GC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substrateⅠof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 ganciclovir)系统及其与普通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 ,研究分子化疗药物GCV与普通化疗药多柔比星 (阿霉素 )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 OV 3/TK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对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卵巢癌具有特殊的意义。方法 :将携带HSV 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 (XM 6 /TK)以磷酸钙共沉淀法导入包装细胞 ,经G4 18筛选获得产病毒的阳性克隆细胞。继而以包装好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为运载体将HSV TK基因导入SK OV 3卵巢癌细胞。再经G4 18筛选 ,确定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稳定表达后 ,观察GCV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观察GCV与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SK OV 3/T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SV TK基因可由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卵巢癌细胞并能获得稳定表达 ;GCV(10mg·L-1)可明显抑制被转化的卵巢癌细胞 (SK OV 3/TK)的生长 ,对于SK OV 3/TK细胞 ,在单独应用GCV时 ,其最低有效 (质量 )浓度为 10mg·L-1;单独应用多柔比星时 ,其最低有效 (质量 )浓度为 1mg·L-1;而联合应用时 ,GCV 5mg·L-1、多柔比星 0 .2 5mg·L-1对SK OV 3/TK细胞即可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药物疗法 基因治疗 HSV-TK/GCV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道桢 张丽珊 +9 位作者 唐秋莎 鲁晓萱 赵琪 薛文群 樊启英 黄学文 苏宁 刘璐 黄鹰 童冠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0,274,F003,共6页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观察各组肿瘤形成及肿瘤治疗情况并统计各组生存期。治疗结束后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ANOVA)。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成瘤率为100%。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可明显抑制MA782/5S-8102/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MA782/5S-8102/TK组和混合细胞组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36.7%和28.6%(均P<0.001);生存期也明显延长(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旁观者效应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基因的超声微泡对SMMC-7721细胞的旁观者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廖伟 李生伟 +4 位作者 刘长安 龚建平 丁雄 蔡宇 周世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82-1585,共4页
目的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丙氧鸟苷系统(HSV-TK/GCV)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后SMMC-7721细胞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 目的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丙氧鸟苷系统(HSV-TK/GCV)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后SMMC-7721细胞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将含有HSV-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上,采用超声辐照转染并用倒置显微荧光镜及RT-PCR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表达;MTT法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HSV-TK/GCV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SMMC-7721细胞膜上Cx32表达明显增加,而胞质内仅少量表达;通过超声辐照后HSV-TK基因可顺利转入SMMC-7721细胞中并稳定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组可明显提高HSV-TK/GCV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提高SMMC-7721细胞中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且能正确定位于细胞膜上,这可能与其能增强HSV-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肝癌 超声微泡 连接蛋白32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丙氧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HSV-TK/GCV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斌 唐永永 +2 位作者 蒋立 熊涛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7-1351,共5页
目的:研究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自杀基因系统对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列腺癌PC-3... 目的:研究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自杀基因系统对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列腺癌PC-3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法建立裸鼠前列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例,分别经尾静脉注射BI-p GEX-TK(重组质粒组)、BI-p GEX-5X-1(空质粒组)、BI(空婴儿双歧杆菌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联合腹腔注射GCV,4周后,称取裸鼠质量及肿瘤质量。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Fas、FAP-1、casepase3和casepase8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组荷瘤裸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F=12.952,P=0.000),肿瘤组织质量明显降低(F=7.795,P=0.000);重组质粒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F=45.895,P=0.000);重组质粒组Fas m RNA(F=70.077,P=0.000)、casepase3 m RNA(F=70.611,P=0.000)和casepase8 m RNA(F=73.781,P=0.000)的表达明显上调,FAP-1 m RNA(F=46.880,P=0.000)的表达明显下调。重组质粒组Fas蛋白(F=664.116,P=0.000)、casepase3蛋白(F=203.090,P=0.000)和casepase8蛋白(F=654.354,P=0.000)的表达明显上调,FAP-1蛋白(F=318.989,P=0.000)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可能通过影响Fas介导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荷瘤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双歧杆菌 前列腺癌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pHSV_1TH质粒构建
8
作者 孙阳 杨慧 +3 位作者 鲁瑛 李淑婷 田竟生 徐群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高效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_1-TK)基因为启动子的TH基因的重组质粒,以了解在HSV_1-TK启动子作用下TH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巴金森病基因治疗提... 为高效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_1-TK)基因为启动子的TH基因的重组质粒,以了解在HSV_1-TK启动子作用下TH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巴金森病基因治疗提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 震颤性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