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志来 朱祖武 +1 位作者 陈传俊 丁常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27,共2页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颌骨者蒂部经过的部位表现丰满 ;2例瓣上胡须生长 ,其中 1例诉说胡须引起局部不适。结论 :颏下岛状瓣是一种修复颊部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颊黏膜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淑芬 李瑞武 +1 位作者 孙长伏 谭学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cm^6.0 cm×5.0 cm。结果:颏下动脉岛状瓣成活率为93.36%;舌骨下肌群瓣成活率近100%。结论: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技术难度小、可与颈清扫手术同期完成、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动脉蒂长,肌皮瓣转移灵活等优点,是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中小组织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岛状瓣 舌骨下肌群肌皮瓣 口腔癌切除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上颌骨ClassⅡb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靳能皓 南欣荣 +1 位作者 闫星泉 翟沁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类缺损病例9例(男4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术后ClassⅡb类缺损病例9例(男4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次全切除后制备颏下岛状皮瓣行同期整复。结果:皮瓣长约为5.0~7.0 cm、宽约为3.0~4.0 cm,血管蒂平均长度为6.3 cm(5.0~7.5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心端坏死约1/5,经修剪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复诊患者语音、张口及吞咽功能良好。术后随访2~3年,无原发灶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范围未过腭中缝的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上颌骨后份缺损(ClassⅡb缺损)可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血管蒂长度足够,皮瓣大小及厚度合适,手术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 上颌骨缺损 上颌骨低度恶性肿瘤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瓣在头颈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涛 王艳 +5 位作者 魏建华 雷德林 杨耀武 杨霞 金伟 张春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瓣(SMAIF)的手术过程、制备要点、缺损修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SMAIF修复头颈癌术后缺损患者54例,分析SMAIF手术制备要点、术后缺损修复后的临床疗效,评估SMAI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安全性。结果:皮...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瓣(SMAIF)的手术过程、制备要点、缺损修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SMAIF修复头颈癌术后缺损患者54例,分析SMAIF手术制备要点、术后缺损修复后的临床疗效,评估SMAI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安全性。结果:皮瓣平均制备时间为(60.5±23.5)min,皮瓣制备大小(3.5 cm×5.5 cm)^(4.5 cm×15 cm)。54例皮瓣均一期愈合,术后最后一次(12月)随访,48例患者无任何疾病存活,1例患者术后6个月颌下区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术后4月出现原发灶局部复发,4例患者死亡,该4例死亡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论:SMAIF可用于修复头颈部癌术后临近的缺损,但存在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术前有颏下、颌下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SMAIF) 修复重建 游离皮瓣 颌面缺损修复 头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