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之际儒学与政治关系探论——桓谭与刘秀关系的再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臧知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5,共10页
反对谶纬只是桓谭被贬斥的表象,深层原因则是没能理解刘秀重儒的政治目的,以"道"自认,一味分析现实、批评现实,违背了刘秀圣化汉室复兴的政治需要,是"道"与"势"碰撞的结果。刘秀重儒,"未及下车,先... 反对谶纬只是桓谭被贬斥的表象,深层原因则是没能理解刘秀重儒的政治目的,以"道"自认,一味分析现实、批评现实,违背了刘秀圣化汉室复兴的政治需要,是"道"与"势"碰撞的结果。刘秀重儒,"未及下车,先访儒雅",是为了"吏化"儒生;以谶决事是以谶纬控制谶纬,防止西汉后期儒生以谶纬为工具怀疑汉家统治的再发生;"亲执讲筵"是以"柔"的方式钦定学术标准,统一思想,使儒家学说规范化、工具化。这是东汉一代有经学无"思想"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秀 桓谭 吏化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经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宋元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以后,即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吸纳汉文化,实行崇儒尊经的文教政策,并开始了对经学的研习和传播。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环境不同,因而经学研究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长达400年处于... 宋元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以后,即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吸纳汉文化,实行崇儒尊经的文教政策,并开始了对经学的研习和传播。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环境不同,因而经学研究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长达400年处于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杂染胡风,重实际,轻玄想,故其经学研究以六经为主,注重经史结合,从中寻求治国的道理;虽然倡扬程朱理学,但仍不废汉唐注疏,具有经世致用、平实质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4世纪 北方 少数民族 政权 经学 理学 地域差异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