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素在银成矿中的作用——以额仁套勒盖大型银矿床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铁庚 叶霖 +1 位作者 李乙雨 曾明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6-81,共6页
通过对额仁套勒盖银矿床卤素和Ag的研究,发现卤素在银矿床中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地表和近地表矿石相对富Cl和I,深部矿石相对富F;矿体中相对富Cl和I,近矿围岩中相对富F。卤素与Ag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矿石类型不同,卤素与Ag的关... 通过对额仁套勒盖银矿床卤素和Ag的研究,发现卤素在银矿床中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地表和近地表矿石相对富Cl和I,深部矿石相对富F;矿体中相对富Cl和I,近矿围岩中相对富F。卤素与Ag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矿石类型不同,卤素与Ag的关系也不同,F与Ag多为负相关,Cl与Ag,I与Ag多为正相关。表明卤素在银的活化、溶解、长距离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卤族元素 相关关系 成矿作用 活化 区域地质构造 迁移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构造控矿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根文 夏斌 +1 位作者 王国强 钟志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构造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中生代到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发育,形成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三色建造,同时控制了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基底断层和同生断层控制区内矿带的分布,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构造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中生代到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发育,形成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三色建造,同时控制了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基底断层和同生断层控制区内矿带的分布,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铜矿床 构造控矿 楚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联魁 张绍立 黄智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共11页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均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两个来源水的混合。因此,华南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水,既有通过地壳断裂来自深部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又有就地取材汲取上地壳古老变质围岩的,从而称为深浅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成矿 成矿模式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矿床的探寻与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75
4
作者 涂光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本文主要讨论最近两年国内外探寻与研究超大型矿床所取得的若干进展。内容涉及:超大型矿床与类似名词定义、典型剖析、超大型矿床分类、矿化类型、全球背景研究等问题。在简要介绍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研究现状后,文中提出,结合我国矿产... 本文主要讨论最近两年国内外探寻与研究超大型矿床所取得的若干进展。内容涉及:超大型矿床与类似名词定义、典型剖析、超大型矿床分类、矿化类型、全球背景研究等问题。在简要介绍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研究现状后,文中提出,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实际,宜以1987年国家储量委员会规定之大型矿床5倍储量为超大型矿床下限。超大型矿床可暂分三类:第一类之同类型大、中、小型矿分布甚广;第二类则反之,同类型矿床极罕见;第三类为过渡类型。笔者指出,不少有色金属在超大型矿床的矿化类型上有强烈选择性,即某一矿种虽可存在多种矿化类型,但一般仅一、二种类型可形成超大型矿床。提出这一点对寻找超大型矿床十分重要。文中举出若干实例,论证对某些超大型矿床进行全球背景研究之必要及超大型矿床研究可提高成矿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世界级、巨型……)矿床 热水沉积SEDEX矿床 矿化类型 全球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数值模拟——以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为例
5
作者 范欣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1-178,共8页
数值模拟作为研究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对地质演化过程的再现,深入了解其内在动力机制。数值模拟方法的运用,需要借助力学性质、流体性质、热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搜集,来建立地质模型的初始条件(压力场和温度场)和边界条件(速... 数值模拟作为研究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对地质演化过程的再现,深入了解其内在动力机制。数值模拟方法的运用,需要借助力学性质、流体性质、热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搜集,来建立地质模型的初始条件(压力场和温度场)和边界条件(速度和时间)。采用有限元方法,将地质模型划分为形状不规则的众多小区域,并适当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对网格进行加密,基于达西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较为清晰地再现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过程及其内在动力机制。经过对热液流体运移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进行探究,发现压力达到地压梯度的时间比温度达到地温梯度的时间短,并且在不同的地质区域和结构对压力和温度的传播方向和速度有影响。数值模拟方法是一个新的成矿学研究思路,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成矿过程,流体运移路径实现矿液运输和矿体定位,为今后矿产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成矿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压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
6
作者 曲晓明 赵元艺 +5 位作者 王瑞江 李佑国 辛洪波 代晶晶 江军华 陈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6,共8页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沿NWW方向展布,反映了蛇绿岩带对矿化的控制。岩体中普遍具有强烈的蛇纹石化,金属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硫镍矿和硫铁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在野外露头和手标本上肉眼看不出矿化。由于该缝合带规模巨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标志的蛇绿混杂岩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该成矿带寻找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的找矿潜力很大。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化作为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对其岩体成因和矿化机理的研究将具有探索造山带演化和指导地质找矿的双重意义。另外,无论是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还是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在西藏地区很少报道,这种矿化类型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 碳酸岩型硫化镍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