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ygax冷却失效模型在化工过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应用的局限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钰涛 王达 +1 位作者 吴展华 盛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9-6389,共11页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使用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而得出1~5级的工艺危险度等级,本文提出该方法是基于Gygax冷却失效模型建立的,即评估冷却失效工况下反应体系的工艺危险度等级。而国内外的化工反应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使用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而得出1~5级的工艺危险度等级,本文提出该方法是基于Gygax冷却失效模型建立的,即评估冷却失效工况下反应体系的工艺危险度等级。而国内外的化工反应安全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冷却失效工况仅是反应安全事故起因的很小部分(约3%)。以硝化工艺为例,文献报道的基于冷却失效的反应危害分级方法得出大部分硝化反应工艺处于低风险,这与实际生产中硝化反应事故数与死亡数占比最多存在矛盾。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方法只评估间歇反应釜的冷却失效工况,而忽略其他众多复杂的事故起因。这表明该分级方法无法准确评估出实际工艺生产中的反应危害,无法较全面地涵盖化工反应安全事故起因并提出有效的事故管控措施,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化工过程全流程的反应危害分析(RHA)是根据从异常工况起因至最后反应事故发生的事故链以提出相应保护层,进而确定具体事故防范措施。相比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方法更适合实际生产工艺安全的提升。因此,建议对化工过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作全流程RHA分析,特别是危险工艺和4~5级的高风险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essel反应危害分级 冷却失效工况 全流程反应危害分析 安全 反应 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